原创 李白
2025年03月22日23:16 北京
我研究了三年的连板分析法下的弱转强,它大致可以分为弱转强前情绪判断、弱转强、弱转强后的预期。今天先谈一谈弱转强:
每个人眼中的弱转强是不同的,高位弱转强和低位弱转强也是不同的,甚至日K弱转强和分时弱转强,也是不同的。我搜索了一下“弱转强”关键词,竟然有八种弱转强模式:
1. 放量烂板后次日高开
2. 尾盘板后高开
3. 大长腿次日转一致
4. 炸板后高开板
5. 炸板后下阴线
6. 放量大阴线之后的大反包
7. 跟风篡位
8. 第一天板块高潮,后排个股次日竞价开前排。
遗憾的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弱转强。我眼中弱转强中的“弱”,它并不是真正的弱。只是在大盘指数大幅下杀时,或者板块回调时,或者情绪悲观时,个股受到了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部份筹码出逃,多空博弈明显,最终放量后艰难回封的个股(本文主要是指高位日K弱转强)。
所以我眼中的弱转强,他不应该是真正的弱,而是弱势行情下的强者。所以在2024年9月30日、10月8日,大盘指数分别大涨8.06%和4.59%时,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任何个股的弱,那是真正的弱者。而不属于“弱势行情下的强者”。
即然大涨当日的弱势个股,不是符合弱转强模式的弱者,那就不适合弱转强接力。这也是下文在3月18日的文章中也提到“大涨次日不接力”的原因:
一是因为大涨当日,先涨的个股往往是缩量,不利于第二天接力。而后涨的个股很多是被大盘带动的,被动上涨,缺乏主动性。
二是因为大涨当日,很多分时看似分歧的个股,由于有大盘的托底,很多筹码没有被震荡出逃,缺乏足够的换手。第二天再次上板时,这部分不坚定的筹码有20%的利润垫,极其容易成为砸盘力量。
三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大A的做多力量是相对有限的,大盘大涨多数是普涨,消耗了太多的多方力量,并且十分分散。特别是在没有实质利好刺激和增量资金的情况下,第二天极其容易形成多方力量衰竭、分散的炸板。
综上所述,大涨次日,对接力是不友好的。这就是很多人说的高潮次日不接力的原因。
:李白实盘
直接说干货
此外,并不是所有尾盘才封板的个股,都属于弱。我们知道,大A成交量最密集、多空博弈最激烈的时间段,就是早盘前10分钟。如下图白框所示:
几乎每一日的
上证指数,前10分钟都是成交量、成交额量柱较长的时间段。这个密集成交的时间段,对大多数个股也是适用的。
所以一只个股,如果在成交量最密集、多空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没有任何拉升表现,我认为是主力或者叫多方实力不够、决心不足或信心缺乏的表现。
如果这种个股,早盘不敢表现,而在临近尾盘才敢拉升上板,甚至深水拉涨停,多数情况下是实力一般的小主力、小游资的偷鸡摸狗之行为,也不能算弱势行情下的强者。
回到正题,何为弱势行情下的强者,即弱转强中的弱?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第一,当日一定要出现在大盘指数、板块或者情绪,至少一种属于弱势行情。比如大盘当日是绿的,或者所属的题材大跌导致的分歧。
第二,早盘前10分钟,或者放宽至前30分钟,要么高开能够稳住,要么低开可以上拉一段。这说明,在成交最密集、博弈最激烈的时候,多方力量强于空方(所以,在其他时候,就更不惧空方力量)。当然,涨停开或者秒板炸板稳住,也属于该种情况。
不仅如此,这种情况也会让当日最密集的筹码集中在中高位,以免次日涨停后获利盘获利幅度太大,导致砸盘太强而炸板。
第三、成交量一定要超过历史上该价位内的最高成交量。俗话说:高位有高量,也叫量价匹配。高位弱转强中的弱,最好是一次筹码大洗牌,让大多数人都在差不多的价位上持筹,以减少第二天的空方砸盘力量。
第四、最好分歧在高位板,而不在板块。俗话说,个股强不是真的强,板块强才是真的强。高位弱转强的弱,最好是大家只是从高位股切换到同题材的低位股,而不是切换到其他题材的高位或者低位股,因为没有板块支撑,第二天的弱转强很难成功,即便是成功,也很难有溢价。
以上为连板分析法中【弱转强】之何为弱,至于何为强,且听下回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