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8月7日,申万钢铁指数累计上涨19.46%,显著跑赢同期大盘。板块内46只个股中,7家涨幅超30%。核心驱动逻辑源于政策催化、基本面修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政策层面,"反内卷"战略成为核心推力。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为钢铁行业供给调整定调;工信部即将出台钢铁行业稳增长方案,强化供给收缩预期;叠加唐山限产及行业自律控产落地,带动粗钢产量下滑,2025年上半年日均产量持续下降,同比降幅3.0%。产量收缩推动社会库存由增转降,供需结构得到实质性优化,对板块行情形成持续催化。
基本面视角,在成本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与盈利修复的三重驱动下,钢铁行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成本端,铁矿石与焦煤价格持续走低,焦炭历经十轮提降累计降幅达460元/吨,显著削减钢厂生产成本,247家钢企盈利率升至65.37%;需求端呈现"内需疲软外需补"特征,尽管地产拖累仍在,但1-6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叠加基建和制造业需求平稳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共同支撑钢价企稳;盈利端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激增13.7倍至462.8亿元,位列31个工业大类增速首位,
山东钢铁等企业吨钢毛利显著改善,购销差价扩大超200元/吨,行业基本面修复动能全面增强。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资金持续流入推动板块估值修复,7月以来主力资金多次净流入,申万钢铁指数市净率从历史低位反弹,
柳钢股份、
西宁特钢等标的涨幅超70%,反映资金对政策预期的积极博弈。
向前看,市场对钢铁板块行情持续性呈现阶段性分化。短期政策与成本共振形成明确支撑:若“反内卷”政策落地推动实质性减产,供给端优化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需求端同步发力,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企稳、出口韧性延续及库存低位运行,共同为钢价提供坚实支撑。
中期来看,行情持续性依赖基本面验证。动能层面,行业自发性减产已部分改善景气度,政策加码迫切性有所降低;同时,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或政策执行力度减弱,涨势可能放缓,需警惕基本面与预期差带来的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