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5年1月

24-12-27 14:11 5387次浏览
炒股剩裤衩2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希望后面1个月一贴, 目的在于让自己能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心, 能清空自己,而不是受前期盈亏的影响。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7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6:37

0
网格交易的日换手率应综合考虑市场波动、策略、风险承受能力、交易成本和资金管理,通常建议在1%-5%之间。 
------------

评价:5%的换手我觉得有点低了。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6:19

0
网格单独使用效果有限, 要结合波段+长线才好用。

上涨和下跌中用网格都是添堵。效果不如安坐不动的持股或者持币。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6:10

0
问题重述 我们需要计算以下条件下的年化收益:
 •  每日收益:1‰(即0.1%); 
 •  换手率:每个交易日100%(即每天买卖100%的持仓);
  •  交易成本:万一(0.01%);  •  市场波动:假设市场每日波动足以支持每日0.1%的收益;
  •  资金规模:假设初始资金为100万元。
  计算步骤 1. 每日交易收益 •  每日换手率:100%,即每天买卖100%的持仓; 
 •  每次交易收益:0.1%,扣除交易成本后,每次交易净收益为: 0.1%−0.01%=0.09% 
 •  每日净收益:100%换手率对应100%的持仓参与交易,每日净收益为: 100%×0.09%=0.09% 
 2. 年化收益 •  交易日:假设每年250个交易日;  
•  年化收益:每日复利计算,年化收益为: (1+0.09%)250−1≈25.3% 
--------------------

评价:指数基金年化10%以上是完全可能的,难度不会太大。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6:04

0
deepseek关于网格的分析与我最近的交易感受类似, 年化20%以内是有可能的,再上去难度非常大。

交易摩擦费用是个致命的因素。

etf这方面会好很多,万一免五的手续费,高流通性, 使得我们可以随便交易, 有待后面实践。

杠杠账户定位自救,后面仍然是以星网和核建来交易。  etf的后面要加强,这个完全支持高频交易。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6:01

0
问题重述 •  网格间距:1%(即每涨跌1%触发一次买卖);
  •  换手率:每个交易日10%(即每天买卖10%的持仓);  
•  交易成本:A股卖出时收取0.1%印花税,券商佣金按万3计算(0.03%),每笔交易总成本为0.13%;
  •  市场波动:假设市场每日波动足以触发1%的网格交易; 
 •  资金规模:假设初始资金为100万元。
  正确计算步骤 1. 每日交易收益 
•  每日换手率:10%,即每天买卖10%的持仓;
  •  每次交易收益:1%网格间距,扣除交易成本后,每次交易净收益为: 1%−0.13%=0.87%
  •  每日净收益:10%换手率对应10%的持仓参与交易,每日净收益为: 10%×0.87%=0.087% 
 2. 年化收益 •  交易日:假设每年250个交易日;  
•  年化收益:每日复利计算,年化收益为: (1+0.087%)250−1≈23.6% 
 考虑实际限制后的修正 1. 市场波动限制 •  A股多数股票每日波动不足1%,假设每年仅有 100个交易日能触发1%网格交易。
  2. 年化收益 •  每日净收益:0.087%; 
 •  年化收益: (1+0.087%)100−1≈9.1% 
 3. 扣除资金闲置成本 •  若资金在未触发交易时闲置,年化收益可能降至 6%-8%。
  实际案例与历史回测 
1.  高频交易机构专业机构年化收益约15%-30%,但需投入巨额研发成本与硬件设施。
  2.  个人投资者尝试 ◦  案例1:某投资者尝试1%网格交易,因手续费累积亏损5%; 
 ◦  案例2:2022年A股下跌市中,频繁交易者平均亏损超20%。  
结论:1%网格交易的可行性 •  理论收益:在理想条件下(每日波动1%、无滑点、无资金限制),年化收益可能达23.6%;
  •  实际收益:扣除交易成本、滑点、资金限制后,年化收益可能为 6%-8%; 
 •  风险:单边下跌市中,网格交易可能导致巨亏。
  建议 1.  降低网格密度:将网格间距扩大至2%-5%,减少交易频率与成本;
  2.  选择高波动标的:如ETF、商品期货或高Beta股票; 
 3.  加入趋势过滤:仅在震荡市中启用网格,避免单边市亏损; 
 4.  严格风控:设置止损线,避免资金耗尽。  
最终结论:
1%网格交易在理论上可能实现较高收益,但现实中受交易成本、市场波动和资金限制影响,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预期,甚至亏损。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避免过度依赖高频交易策略。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5:48

0
1. 理论前提的致命缺陷每天稳定盈利的假设不成立
股市存在波动性,无法保证每日正收益。即使短期高频交易能捕捉微小价差,长期也需面对:
手续费与税费:A股卖出时收取 0.1%印花税,加上券商佣金(通常万2-万3),每笔交易成本至少 0.12%-0.13%。
例:每天交易一次,年交易成本为 250×0.13%=32.5%250×0.13%=32.5%,直接吞噬理论收益。
流动性限制:高频交易依赖快速成交,小资金尚可操作,大资金面临滑点(实际成交价偏离预期)。
涨跌停限制与市场机制
A股个股单日涨跌幅限制为 10%(ST股5%),且价格变动最小单位为 0.01元。若追求每日0.1%收益,需标的每日波动幅度远超该值,否则无法稳定操作。
--------------------

评价:大体能知道我星网的失败是在哪里了。就是交易费用是致命的因素。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5:45

0
理论计算:每日复利下的年化收益假设每年 250个交易日(中国股市交易日通常为约240-250天),每日收益率为 0.1%(千分之一),则一年的理论收益为:
年化收益=(1+0.001)250−1≈28.4%年化收益=(1+0.001)250−1≈28.4%即 年化收益率约28.4%,看似非常可观。但现实中,这种假设存在 根本性漏洞。
实际可行性分析1. 理论前提的致命缺陷每天稳定盈利的假设不成立
股市存在波动性,无法保证每日正收益。即使短期高频交易能捕捉微小价差,长期也需面对:
手续费与税费:A股卖出时收取 0.1%印花税,加上券商佣金(通常万2-万3),每笔交易成本至少 0.12%-0.13%。
例:每天交易一次,年交易成本为 250×0.13%=32.5%250×0.13%=32.5%,直接吞噬理论收益。
流动性限制:高频交易依赖快速成交,小资金尚可操作,大资金面临滑点(实际成交价偏离预期)。
涨跌停限制与市场机制
A股个股单日涨跌幅限制为 10%(ST股5%),且价格变动最小单位为 0.01元。若追求每日0.1%收益,需标的每日波动幅度远超该值,否则无法稳定操作。
2. 极端理想化的复利模型即使忽略成本,复利公式的成立需满足:
资金无限可分:实际交易中需按“手”(100股)为单位买卖,小资金难以精确匹配理论模型。
无回撤与黑天鹅事件:实际投资需承受市场崩盘(如2015年股灾单日跌幅7%)、个股暴雷等风险,连续盈利假设过于脆弱。
3. 量化对比:理论 vs 现实
场景年化收益率(理论)年化收益率(实际)无成本、无风险28.4%不可能存在
考虑交易成本-净亏损约4%-10%
加入市场波动-可能巨亏(如单边下跌市)
现实案例与历史教训高频交易机构的困境
专业量化机构(如Jump Trading、Two Sigma)年化收益约15%-30%,但需投入数亿美元研发算法、超低延迟硬件及顶级人才。即便如此,仍可能因市场结构变化(如2020年美股熔断)短期亏损。
个人投资者尝试的失败
案例1:某投资者尝试每日0.1%收益,1个月内因手续费累积亏损3%。
案例2:2022年A股下跌市中,频繁交易者平均亏损超20%,远高于长期持有者。
替代方案:更可行的投资策略若追求稳健收益,可参考以下方式:
指数增强基金
长期年化收益约8%-12%,通过量化模型小幅跑赢指数(如沪深300)。
股息率策略
选择高股息率蓝筹股(如银行、公用事业),年化股息4%-6%+股价潜在上涨。
定投宽基ETF
每月固定投入沪深300或中证500ETF,平滑波动,长期收益约7%-10%。
结论:每日千分之一收益的真相数学上可能,现实中不可行:交易成本、市场波动和机制限制使其成为“空中楼阁”。
风险收益比极低:高频交易对普通人而言,亏损概率远高于盈利。
理性选择:放弃追求“每日稳定收益”,转向长期价值投资或低风险策略。
最终建议:
股市不是提款机。若有机构宣称“每日稳赚千分之一”,大概率是骗局。投资应基于对企业基本面的研究、风险分散和耐心持有,而非幻想通过高频操作实现暴利。
开启新对话
炒股剩裤衩2

25-02-02 05:44

0
长期对股票进行“无脑网格交易”的结果,取决于市场环境、策略设计以及执行纪律。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潜在后果:
一、网格交易的底层逻辑网格交易是一种机械化的区间交易策略,核心是在预设的价格区间内,按固定间隔(网格)低买高卖。例如:某股票当前价格10元,每下跌1元买入一格,每上涨1元卖出一格,循环操作。
假设条件:
市场保持震荡(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交易成本(手续费、滑点)可控;
资金无限(可无限补仓)。
二、长期无脑网格交易的潜在结果1. 理想情况:震荡市中持续盈利场景:若股票价格长期在设定区间内波动(如10-15元反复震荡),网格交易可通过不断低买高卖积累利润。
收益来源:波动率越高,交易次数越多,利润越明显。
案例:假设每格间隔5%,每次交易赚取价差,年化收益可能达到10%-20%(需扣除交易成本)。
2. 风险情景:趋势性行情导致亏损单边上涨:若股票进入长期牛市(如从10元涨至50元),网格策略会过早卖光筹码,错失后续涨幅,仅赚到初期波动的小额利润。
单边下跌:若股票长期阴跌(如从10元跌至2元),策略会不断买入,最终持仓成本虽降低,但浮亏持续扩大,可能耗尽资金或被迫止损。
案例:2008年金融危机或2021年教育股崩盘中,网格交易者可能因持续补仓而巨亏。
3. 隐性成本侵蚀利润交易费用:频繁买卖导致手续费、印花税累积,尤其在A股(卖出收取0.1%印花税)。
资金占用:网格需预留资金补仓,若资金有限,可能错过其他投资机会。
机会成本:在牛市中,网格收益可能远低于长期持有优质资产的回报。
4. 心理与执行风险反人性操作:下跌时不断买入、上涨时不断卖出,需严格纪律,多数人难坚持。
策略失效焦虑:长期横盘或极端行情下,可能质疑策略并中途放弃。
三、关键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变量有利结果不利结果市场波动性高波动 → 盈利机会多低波动 → 收益不足覆盖成本
价格趋势震荡市 → 盈利单边市 → 亏损或踏空
网格密度过密 → 高频交易成本高过疏 → 错过波动机会
资金规模充足 → 扛住下跌有限 → 提前爆仓
标的流动性高流动性 → 买卖顺畅低流动性 → 滑点损失
四、改进建议:如何让网格交易更可持续选择高波动、无长期下行风险的标的
避免单边下跌股(如夕阳行业),优先考虑指数ETF(如沪深300)、大宗商品挂钩资产或蓝筹股。
示例:黄金ETF(受地缘冲突影响大,天然适合网格)。
动态调整网格参数
根据波动率变化调整网格间距(如使用ATR指标);
设定“安全边际”:价格跌破长期均线时暂停买入。
加入趋势过滤条件
仅在大盘或标的处于震荡期时启用网格(如RSI在30-70之间);
出现明显趋势时暂停策略,避免逆势操作。
严格资金与风险管理
单标的不超过总资金20%,单网格层级不超过5%仓位;
设置整体止损线(如总亏损达15%时终止策略)。
利用工具降低摩擦成本
选择免佣金券商、低费率ETF;
使用程序化交易避免人为干预。
五、实证案例与历史回测比特币网格交易(2017-2023):
若在1万-6万美元区间设置网格,2021年牛市会提前清仓,但2022年暴跌中持续买入可能导致巨亏。总体收益可能跑输长期持有者。
沪深300指数网格(2010-2023):
在3000-5000点区间设置网格,年化收益约8%-12%,但需承受2015年股灾和2022年下跌的阶段性压力。
六、结论震荡市:无脑网格交易可能稳定盈利,但收益未必跑赢指数定投;
趋势市:大概率亏损或踏空,需配合趋势判断;
长期结果:若标的最终归零(如暴雷股),网格交易将血本无归;若标的长期上涨(如苹果公司),收益远低于长期持有。
最终建议:
网格交易更适合短期波动市场或作为资产配置的辅助工具(如用10%仓位做网格),而非“无脑”长期全仓执行。真正的长期投资仍需以基本面为核心,网格仅用于增强收益或降低持仓成本。
每天千分之一的收益,中国股市一年能有多少收益?好的,用户问的是“每天千分之一的收益,中国股市一年能有多少收益?”,我需要先理解这个问题。每天千分之一的收益,听起来好像不高,但复利下来可能很可观。首先,用户可能是在考虑某种短线交易策略,或者想知道复利的效果。不过,用户可能没有考虑到实际交易中的各种限制,比如手续费、滑点、市场波动性,以及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比如涨跌停板限制。

接下来,我要计算每天的千分之一复利一年后的结果。假设一年有250个交易日,因为中国股市通常一年大约有250个交易日,扣除周末和节假日。然后,计算(1 + 0.1%)^250次方。这里要注意的是,0.1%等于千分之一,所以是1.001的250次方。用复利公式计算的话,结果大约是1.284,也就是28.4%的年化收益。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每天稳定盈利千分之一在现实中非常困难。股市有涨有跌,不可能每天都能盈利。而且,频繁交易会产生高额手续费和印花税,尤其是中国股市卖出时收取0.1%的印花税,这会侵蚀利润。此外,交易滑点和流动性问题也可能影响实际收益。

还要考虑中国股市的涨跌停限制,个股每天最多涨跌10%,这会限制单日收益,但用户的问题是关于每天稳定收益,所以可能是在假设可以持续小幅盈利的情况下。但实际中,市场波动和不可预测的事件会导致收益不稳定。

用户可能对复利的效果感兴趣,或者被某些广告宣传的高收益所吸引,需要提醒其中的风险和实际操作的不可行性。此外,用户可能没有考虑到资金规模的问题,小资金可能更难实现稳定收益,因为手续费占比较高。

总结来说,回答时需要先给出理论计算,再详细分析实际中的各种限制和挑战,最后提醒用户注意风险,避免被不切实际的高收益承诺误导。
理论计算:每日复利下的年化收益假设每年 250个交易日(中国股市交易日通常为约240-250天),每日收益率为 0.1%(千分之一),则一年的理论收益为:
年化收益=(1+0.001)250−1≈28.4%年化收益=(1+0.001)250−1≈28.4%即 年化收益率约28.4%,看似非常可观。但现实中,这种假设存在 根本性漏洞。
实际可行性分析1. 理论前提的致命缺陷每天稳定盈利的假设不成立
股市存在波动性,无法保证每日正收益。即使短期高频交易能捕捉微小价差,长期也需面对:
手续费与税费:A股卖出时收取 0.1%印花税,加上券商佣金(通常万2-万3),每笔交易成本至少 0.12%-0.13%。
例:每天交易一次,年交易成本为 250×0.13%=32.5%250×0.13%=32.5%,直接吞噬理论收益。
流动性限制:高频交易依赖快速成交,小资金尚可操作,大资金面临滑点(实际成交价偏离预期)。
涨跌停限制与市场机制
A股个股单日涨跌幅限制为 10%(ST股5%),且价格变动最小单位为 0.01元。若追求每日0.1%收益,需标的每日波动幅度远超该值,否则无法稳定操作。
2. 极端理想化的复利模型即使忽略成本,复利公式的成立需满足:
资金无限可分:实际交易中需按“手”(100股)为单位买卖,小资金难以精确匹配理论模型。
无回撤与黑天鹅事件:实际投资需承受市场崩盘(如2015年股灾单日跌幅7%)、个股暴雷等风险,连续盈利假设过于脆弱。
3. 量化对比:理论 vs 现实
场景年化收益率(理论)年化收益率(实际)无成本、无风险28.4%不可能存在
考虑交易成本-净亏损约4%-10%
加入市场波动-可能巨亏(如单边下跌市)
现实案例与历史教训高频交易机构的困境
专业量化机构(如Jump Trading、Two Sigma)年化收益约15%-30%,但需投入数亿美元研发算法、超低延迟硬件及顶级人才。即便如此,仍可能因市场结构变化(如2020年美股熔断)短期亏损。
个人投资者尝试的失败
案例1:某投资者尝试每日0.1%收益,1个月内因手续费累积亏损3%。
案例2:2022年A股下跌市中,频繁交易者平均亏损超20%,远高于长期持有者。
替代方案:更可行的投资策略若追求稳健收益,可参考以下方式:
指数增强基金
长期年化收益约8%-12%,通过量化模型小幅跑赢指数(如沪深300)。
股息率策略
选择高股息率蓝筹股(如银行、公用事业),年化股息4%-6%+股价潜在上涨。
定投宽基ETF
每月固定投入沪深300或中证500ETF,平滑波动,长期收益约7%-10%。
结论:每日千分之一收益的真相数学上可能,现实中不可行:交易成本、市场波动和机制限制使其成为“空中楼阁”。
风险收益比极低:高频交易对普通人而言,亏损概率远高于盈利。
理性选择:放弃追求“每日稳定收益”,转向长期价值投资或低风险策略。
最终建议:
股市不是提款机。若有机构宣称“每日稳赚千分之一”,大概率是骗局。投资应基于对企业基本面的研究、风险分散和耐心持有,而非幻想通过高频操作实现暴利。
开启新对话
炒股剩裤衩2

25-02-01 21:52

0
A股市场:长期年化收益率约10%-12%,翻倍时间约6-7年。

A股波动性大, 有合适的方法, 理当最后能逐步走出来。

不要贪快, 就目前的几个破股, 就目前的垃圾玩法就可以了。

不要去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走自己的路, 如此甚好。 网格1,2年是看不出门道, 但如果以牛熊为周期,年化10-20%我觉得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小散就那么点钱,没有流动性问题, 会实现交易目标。
炒股剩裤衩2

25-02-01 20:33

0
deepseek与GPT一样,都会捏造内容,看上去好像是真的。

如果AI都这样发展, 那后面人类真的会稀里糊涂的给干掉。

他提供的知识不一定是对的, 你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 会给它欺骗掉。 

估计越到后面越乱。 

世界会分不清真真假假。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