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AI点技术应用,
什么是点技术?对话,画个图片,生成一个视频,设计UI,写文案,写报告,写代码,生成一个3D,图片识别,
人脸识别,都是输入AI的点技术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不断对单一数据的训练,就出现了很多点工具,点工具应用在营销,生产,研发上,也合适很多自媒体人员使用。
这些都是大厂们必争之地,我们看到GPT,
百度 文心一言,
科大讯飞 ,智谱,都是推出自己的APP,免费给大家使用,为啥很多工具是免费呢?主要还是采集数据,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交互沟通,能够帮助大模型学进化,所以即使成本很高,chatGPT 还是要免费出来,让更多用户参与使用,让自己训练的模型能够得到反馈提高。
正是这样,做基础模型的公司只属于超级巨头的游戏,我们就要认真分析那些上市公司股票,做基础模型的基本不要碰,像
昆仑万维 那些不是互联网基因的其实都不看好,因为他们无论是数据沉淀还是迭代速度,还是算力支持,都不足以在竞争中获胜,包括了科大讯飞,
三六零 ,甚至连腾讯也可能在基础模型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国家队的大模型可以吗?其实也不行,不是没钱,而是团队和体制都跟不上,上年抄的很热的zg要打造自己gjd的大模型,今年都没有什么声音了,太容易落后了,商汤本来有机会,因为很早开始做AI,
英伟达 没有禁止之前买了过万张GUP。但不幸,管理层不怎么样。运营能力很差。真的做的比较好的小公司就仅仅是kimi, 现在比很火的是豆包,是在应用层面比较好,基础模型比较好的是
阿里巴巴 的qwen.
AI大模型的能力需要超级规模的算力AI大模型预训练完成后成本会指数级别下降。
AI的特性注定了领先就越容易领先,只会有很少做基础模型的公司胜出。所以我个人是不选择做基础模型的公司。
另外也不选择做点能力的公司,因为大部分免费服务客户,很难盈利。
注意:很多时候股票上涨和不盈利没啥关系。我就很费解那个昆仑万维为啥老涨。不是第一贵,我选择一个比较便宜的第二名就可以的逻辑,在AI大模型领域是不通的。
第二,AI的线能力
什么是线能力,就是公司能够连贯运用AI能力,要求是几个AI工具的综合连贯使用,完成企业里面的小的整体任务,对应的就是AI agents, 在企业里面叫工作流,公司每个部门都有很多小小的工作流程,谁能够把越多的工作流智能化了,那个企业能力越大,的确是一个企业AI应用的基础,等于规范企业一般每个部门都要相关工作要求的SOP一样,科普一下,sop是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股票中很多抄ai agent的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例如说:
华为的ai agent ,对应的
酷特智能 ,
新开普 ,
自研的ai agent:
万兴科技 ,昆仑万维,
微软 的ai agents 对应
南兴股份 这个就是很扯蛋的事情,为啥:ai agents 是每个平台都可以做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壁垒,都是免费使用,现在是国内C端是coze做的比较好,也是豆包,服务C端。但从全球角度来说,做工作流框架平台的也不是豆包最好,Claude上个月新出来的claude MCP 统一列协议,威力比coze大的多,我们行业内都不会用豆包。华为,微软,还有国内自研的根本不入商业流。都是配合自己大模型能力的一个基础功能块,比如手机,都有一个镜子和手电筒的功能一样,好用,标配,免费。
那么有没有真正企业应用级别做的好的呢?有,就是
第四范式 ,因为他们服务的客户足够多,足够大,足够广,所以他们做成了企业半定制化的技术服务平台,只是他们不叫ai agents罢了,很多人根本没有搞明白。
还要说的事情,coze是不开源的,所以C端用户是可以使用的,但不合适大企业使用,真正开源级别的国内就阿里巴巴比较好,有开源框架,还有就是dify公司,一个小公司,根本没有上市,专门做AI应用框架的。ai agents 还在快速迭代中,谁后面胜出还要观察。
第三,AI应用的面能力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先说行业大模型,也可以叫做垂直领域模型,这个是最合适zhongguo国情的,因为中国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每个工业体系,每个服务行业分工,每个农业领域分工都可以做垂直类大模型,服务业美国业发达,服务业里面不一定竞争过美国,但工业大模型,绝对是中国天下。进一步细化就是场景大模型,针对特定的一个场景做大模型训练,例如交通识别系统,那个违规了,就是一个场景,把车牌资料都弄成一个数据库,用摄像头拍摄,对后台的车牌进行匹对,发现违规了,就发送罚单给司机,这个很早也有了,现在有了AI,速度和准确度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说说工业大模型的顶配,举个例子,高炉反应,钢铁治炼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组成部分,很多不同的矿石会汇集中国进行加工,那么巨大的高炉怎么样把原料矿石又好又省能源呢?这个一省就是几十个亿的事情。高炉反应包括的参数,维度,过程都是复杂多变的,这个根本没有多少企业能做,华为就是这个领域的技术顶流。是获得了国际认可的
在汽车制造业里面工业设计里面,华为业非常擅长用AI解决,但从更大的市场考虑,更多的行业,是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流程的,我所知道就是第四范式,为啥这样说,我们可以看看第四范式签订的合同,包括了海外水电站,和国内的山东码头,这些的技术难度也是很高的,必须结合硬件
5G,大场地,长周期,逐步构建等系列过程的。这些基本仅次于华为,我还没查到阿里巴巴,360,那些又服务能力,更不要说那酷特智能,我觉得他们就是做好自己公司的生产自动化就不错了,和整体的工业AI能力其实关系不大,属于工业领域细分到某一个行业的生产制造。
那么工业体系里面又那些呢,港股的
创新奇智 ,还算是正宗的工业AI股,就是工业领域的通用性很难解决,要盈利还是要时间,那么关于工业软件类呢,例如
赛意信息 之类的,我个人感觉不算纯正AI,主要他们是以领域数据+AI,客户个性化太强,很难成为平台型或者领导者,而且AI技术的突破,很可能就被ai 取代了,例如:第四范式如果想干掉工业saas的公司,是比工业saas的企业干掉第四范式容易的多,主要是AI+的能力远大于+AI的能力,时间越往后,越能体现出来。
再来说说服务行业大模型,这个才是热门的,包括了金融大模型,广告营销大模型,教育大模型,医疗大模型,这里面可以淘出不少机会,最典型的就是
汇量科技 ,1年涨10倍,确定性最高,业绩真实跑出来,另外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美图,也是确定性很高的,业绩已经盈利,我说一下反面的,就是万兴科技,其实这个是传统的工具性公司,举个例子,里面的墨刀,专门设计UI的,原来是很受欢迎,把前端组件都模块化了,但AI出现,直接生成,超越了传统的模块化,基本这个产品就凉凉了,很多现在上涨的公司炒作Saas+AI 是错的,他们很多反而是被AI颠覆的对象,SaaS基因要变成AI基因不是那么容易的,等于当场的万达广场,难度王健林不知道互联网的重要性吗?当然知道,但是基因不同,还是没能建立出线上的平台,即使万达广场已经很优秀了,也仅仅是守住一亩三分地而已,丧失了成长性。这个如果点赞量高,我就专门分析一下那些Saas是伪AI .医疗行业是很靠关系的,香港的
医渡科技 是领先的,就是烧钱多,还有很多小众的公司我觉得很大机会,小细分赛道的龙头,老板是极其重视AI,如果找到这些公司,就很容易爆发,我们可以看看汇量科技老板就是很早重视AI广告的。大家可以顺这个思路找,细分赛道龙头+老板重视+场景模型。
半平台性的业不错,例如医疗行业的
平安好医生 ,
阿里健康 ,
京东健康 其实都是不错的,有数据有AI。
教育行业里面的
粉笔 ,其实也不错,就是不知道老板靠不靠谱
第四,AI应用的体。
讲到最后一个部分了,就是体应用,怎么理解,就是整个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流程都重复利用到AI。
点,应用AI一个点,
线,应用AI一个流程
面,应用AI一个部门
体,应用AI整个公司
我本人去过上市公司
元征科技 讨论过他们企业如何AI化的,他们很典型一个就是服务客户AI化了,他们专门做汽车配件的,再我看来就是部门AI化了,但整体企业的供应链,营销,运营都还没有AI化,业绩也猛涨了几倍
另外一个方面解读一下,就是美国的风头已经不投资超过20人的团队,为啥,如果AI能力很强,是不需要那么多人的,所以我个人最看好的就是能够从老板到高管到员工都重视和使用AI工具的企业。
那么目前谁的整体AI能力最强呢,还是第四范式,原因还是他服务的客户大,范围广,深度足。体沉淀的经验是远远大于面的,面又大于线,线又大于点。
总结一下,
AI点能力血海中血海
AI线能力越多越好
AI面能力找有数据头部企业
AI体能力,第四范式,或者是后面AI的
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