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时候,我依然走的是跟风路线,找不到方向。当时市场交易量大,还能喝口汤,后来随着市场不断向下,高标抱团炒妖不断走向极端,账户腰斩,直到看了某位吧友的帖子才有种模糊的方向感,基本上认同了只做龙头的思路。转眼到了12月,从
固态电池来到
机器人 行情,市场轮动速度越来越快,其实从国庆以后就一直再越来越快,基本目前是两三天换一个方向,一周就能出来穿越,直到16号开始的全面杀跌,到了本周20号结束,连板已经降低到3板,5板友阿连续一字,4板空,这样极端的行情,还出现了日内天地地天的分时,周末量化被骂得狗血淋头,说实话,他们不冤。到回到我们自己的交易上,无论如何,短线周期炒作的内在逻辑还在,只是因为量化或者说本质上是这个市场上做分歧转一致的太多了,交易出现了同质化,一致加速板来的快,一致转分歧也快,甚至出现了隔日甚至当日分歧一致又分歧,这种以前不是没有,不能说把锅让量化背了,而不反思自己交易的问题。
这个市场既然同质化这么严重,做得好的人依然很好,依然鹤立鸡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行情,反而有利于短线客的成长,也利于短线资金的壮大,只不过更加考验你的功夫深浅,死的最多的就是半碗水的人,因为能看到一些确定性,所以赚了点钱,所以就更加频繁和大胆,又因为懂得也就那么几招,甚至对市场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所以亏的也多,强如小群哥,你不得不惊叹于它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
至于我来说,我从有研开始,逐渐尝试看清市场方向,后来又回归自己原来的思维圈子,深受其害,浑浑噩噩,极大打击了信心,从日上倒下前三个交易日,应该是反包第五板,开板倾泻那一天,一鸣死而复生,带动他重新回封,但是当时已经看出来,一鸣回光返照,你知道它必定死,但是不知道是明天还是后天,到时候总龙头一死,必然带崩情绪,而日上反包以后已经加速,没有先手的情况下就是拼头铁了,所以没上,上了
国盛金控 这种非主流,避难去了属于,又比如18买的还能打,同样是避难思路,之前把金融作为避难所,后来看到有人说指数砸的时候带头的也是金融,而且国盛,汇金,赢时都是大赚到小亏小赚出局,所以内心不喜欢,回过头来看,虽然小亏小赚,但是躲掉了整个杀跌潮,周二中字头起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护盘来了,一旦中字头撤退,没人承接,必然还是杀,那么周二也不能去,这周都不能去,一旦有人去做修复,必然是被反复收割,有先手的资金肯定想的是先兑现了再说,于是来到了周五这样惨烈的三连板市场,至于说半导体,量子通信,国产替代这些能不能走出来,还得观察,叠加目前量化把小票搞坏了的情况下,创业板和半导体容量票又调整了两个月,也有重新带起来的潜质,而且现在也需要有新的大陆来让大家开局,如果不能,那就是砸破线,往季线寻找支撑了。
言归正传,说起来自己的交易,我还是不喜欢有什么模式,谁强干谁就对了,最近混乱阶段说实话基本都尝试了一遍,打板,低吸,跟风,趋势,超跌,换手,做下来,总感觉不对味,交易也一直亏损,想来想去,还是要找自己觉得最爽的姿势,比如少复盘看没用的,只做连板,趋势也有好的,但是拿不住,无所谓图形,什么技术指标,就理清楚题材,高度,强度,龙头就行了,其他的杂七杂八都不关心,不了解。不分析什么产业,什么能不能起来,让市场告诉你答案,有的是机会。
最近回顾自己的交易,发现两处要注意的地方
1.龙头破板那天开始不参与所有高标,不参与龙头代表的同题材所有高中低标的,耐心等待,还会击鼓传花加上通杀退潮一共得有一周半左右的时间,主升行情,从反包那天开始,短则五天,长则8个交易日。
2.不参与金融股,既然金融起来了,指数都拉起来了,凭什么连板起不来,金融好不好,指数好不好,都要做连板,金融连板也不能去,只是风向标。
3.ai持续性不行,不行的原因是,万物皆可ai,没法集中资金,反而不好做,就像首发经济开始的行情,ai就没有形成明确的大集群板块效应。
4.每天早上复盘即可,只看昨日连板一个板块,寻找首阴和龙头,本质都是看谁最有带头大哥的强势气质,一马当先,风雨不倒。
5.找不到机会就空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