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股这个事儿,如果做得好的话,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因为人性几千年来都没有变化,未来也很难会变化到哪里去。有人说量化交易起来后,主动交易会没落。
个人觉得,这个担忧是多余的。如果机器能持续炒股赚钱,那数学家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了。况且,你要知道,程序和代码都是人写的,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买卖过程,但是人对交易结果的感受是一样的。
优化代码和程序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有人参与,人性都会根植于每个细小的逻辑里面。只要能洞察并掌握了人性,基本上就能靠交易为生,财富的大门会就此为你打开。
能靠交易为生的人,一般都是在浴火焚烧中历练出来的,都是涅槃后的凤凰。内心都非常强大且平淡,波澜不惊,对行情的波动从来不挂念于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一定会实现。
29
24
当我们某个年份获得不错的收益甚至是超额的收益时,它会提醒我们,到底是我的能力或者运气还是市场水涨船高导致超乎寻常的收益发生,还是我们承担了太高的风险而没有意识到 徐翔曾经用3万本金炒到40亿,20年年化复合收益率为96%,巴菲特46年20%的年化复合收益率。
复利规律。100万,年收益20%,20年终值3195万;年收益25%,20年终 值6939万;年收益30%,20年终值1.46亿元。记得这个数字,就可以理解复利的不易,也可以轻易戳穿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所谓金融公司的骗局。第二是均值回归定律。长期来看,至少十五年的角度,没有哪个公司的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常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也没有哪个投资者可以常年保持40%以上的投资收益。现在超过了,未来可能会以负收益的方式对现在的收益进行平衡,整体而言,投资者的长期年化收益能够保持在14.3%以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18
能靠交易为生的人,除了内心平淡之外,买卖的节奏同样也是不急不躁。尤其是在动手买卖之前,他知道哪段行情是属于他的,他的击球点在哪。没有适合的机会,他通常都冷眼旁观,甚至都不会看盘。
当属于他的机会出现时,他才会动手操作,而且所有的计划,包括买入点,数量,止损位置,止盈位等都早已了然于胸。这里要注意,靠交易为生的人,大多做的都是短线,都是人中龙凤,至少我见过的都是如此。
所以,他们对止损有近乎天性的忠诚,但凡知道自己不正确,或者感觉自己做错了,割肉基本上都是手起刀落,绝不拖泥带水,不管亏损多少,从来都是闭眼卖,非常狠。
14
每周5个点。一年就是十倍。。每周盈利10个点,一年就是100倍。每周盈利20个点,一年超过一万倍。
10
收益=本金*(1+收益率)*(1+收益率)......复利是把过去的盈利叠加到本金里,继续去滚动盈利。比如,一开始我们有100万元的本金,第一年赚了20%,第二年本金就变成120万元,第二年又赚了20%,第三年本金就变成144万元。如果按照每年盈利20%的复利向上滚动,100万元的本金在10年后变成了619万元,在30年后变成了2.37亿元。
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事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他用雪球比喻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实现巨额财富的积累。雪的湿比喻年收益率高;坡长比喻复利增值的时间要长。北方人小时候大都在雪地上玩过滚雪球,当把巴掌大的小雪球慢慢滚出一个庞大的大雪球时,我们都会感到有成就的自豪感。
巴菲特的财富大部分都是在50岁以后用这种复利得到的。巴菲特的净资产在他50岁以后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就是复利的威力,持有的年数越多收益越呈几何式的暴涨。巴菲特采用的是集中投资的策略,重仓持有低估值的股票,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总投资量的90%,而且持股时间相当长久。
所以,投资中有一句话叫:慢就是快。这里的慢,不是真的慢,而是指每年的复利盈利为8~20%,这个复合增速已经不慢了,只是有些投资者没耐性、心太贪而已!
9
徐翔,1992年,15岁拿着3万块钱入市。我97年16岁拿着三千入市。入市年龄差距不大
8
我从不打板。即使少量做强势也不会做高标。我做起来都是潜伏低吸。轮动
8
有的人是为了交易而交易。我是为了赚钱而交易。市场不及预期会降低频率
7
七点年会连线。吃完晚饭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