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想了很久的定价权,不同资金的买点和延续性,发现本质其实没变化,变化的是表现形式,依托环境改变而改变。归根结底一句话,哪里钱多哪里就赚钱。交易前置的思考方向是,为啥钱要去那,我怎么先去那,然后克服性格特质中阻碍你去那的困难。
想到总舵主说“股市成功的秘诀,性格特质大于方法理论甚至信念”
落地便是特质决定了思考、手法、交易标的等。
我喜欢想七想八,所以入市以来技术、情绪、逻辑全都尝试过,表现在市场里的交互形式是abcd都能把啦个123,理解比较全局化,同时由于理解太杂如果个股定位不够准确,就容易a当b做b当c做,复盘亏损标的多数都是买点当a,持仓逻辑变成b了,中银南华
中电港都是这么回吐利润的。买点的精确性其实还行,所以买点是能去那的,问题在于去那之后体系不够清晰定位不够精准带来的黏票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成长路径是保持琢磨的特质,增加体系系统化梳理,个股定位明确之类的,工作量比做单一系统的大很多…也理解了为啥每次在某个方向有突破的时候,看盘都会宕机几天,太混乱了。
感觉收紧体系做减法能更好稳步前进,还能减少工作量。保留原有特质的同时,增强市场一体化理解,做好梳理归纳增删,这样才是最合适的。
挺好,可以心安理得减轻复盘工作量了。
周末回家,和家人朋友聚了聚,很久没和他们聊天了,感觉他们活得蛮累,无论是学业、工作、家庭烦恼的,都是压力山大。
我很想和他们说些什么,但也没啥可说,无论选啥,各有各的苦头吃。
勇气真是蛮重要的,无论是做选择还是承担责任都需要勇气,没有勇气只能在痛苦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