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个板块,一个走势在运行的时候,要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再用情绪博弈来参与,千万不要认死理。
0
题材的预期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走到这个高度,结果是随机性的,能走多远需要结合市场环境与流动性来分析。
高度,是市场博弈后的结果!!
0
为什么会有补涨模仿行情?
——跟做生意一样,手上有钱又不知道投什么,这个时候,你发现别人开店赚钱了,你也会想去开店,因为能赚钱。
人是有从众心理的。
市场就是不断对赚钱效应的模仿。
那回过头来看,领头羊为什么敢开店?怎么确定能赚钱?
——这个和强度的识别是同一个问题。
基于政策或是事件机遇,根据级别来判断强度给出预期。
0
首板弱转强
二板确认逻辑有效性,市场认可/定下路径
三板发动人气(板块效应)
四板加速发酵/高潮(逻辑加速扩散)
五板买盘衰竭/分歧/承接再一致(分歧、承接、修复的一个过程)
六板加速见顶(或隔日修复走出5+1)
流动性见顶大阴线行情结束或者晋级成为市场情绪龙头走出的中级周期
(低位讲逻辑,高位看情绪)
0
热点的追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度的识别,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
1、热点的强度识别源自于个股题材属性的分析,大级别的题材给的预期自然就高,中级别就一般,小级别就是脉冲
2、新旧,炒新不炒旧,就的票筹码结构差,潜伏盘过多,走不远。
3、强和弱,主要是针对实际盘面。是以市场认可度来分辨,一般是从涨停家数/板块效应,涨停的家数越多代表着资金关注越足,相对涨幅,即龙头要有高度,然后是盘面持续性,龙头倒了也会有龙二出来接力,赚钱效应可以继续扩散,最后是联动性,就是内部的关系要紧密相连,比如龙头涨停了,龙二几分钟内也涨了,这种最好。
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进行短线市场的情绪博弈。
0
思路是最重要的,资金是怎么做选择,为什么会这么选?要给什么样的预期?
———————————————————
所有的预期都会发生改变,毕竟市场是动态的,预期也应该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只会静态分析,那永远只会是三流高手,动态分析和应变才是关键。
判断为末,应变为本——市场是博弈后的结果。
当然静态分析也很重要,这是日积月累的基本功,是培养动态分析的必经之路。
0
交易系统就是你对股市认知的具象化。
交易逻辑是交易系统的灵魂。交易系统的运作,实际上就是为了稳定,高效的输出这套交易逻辑,让交易逻辑的威力发挥出来。
什么叫交易逻辑?交易逻辑就是,你的入场出场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0
不一样的周期阶段,不同供需关系的问题,表现在盘口上就是不同量的资金与筹码博弈交锋。
———————————————————
片面一点来说,情绪周期是短线周期+情绪两条相互交织的线,情绪带动周期前进,周期流动性又是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个股虽然有自己的节奏,但是所能走的高度受限于板块效应与市场流动性。
0
进攻与防守的核心都是仓位,进攻时仓位能够帮你利益最大化,防守时仓位能帮你回撤最小化。
0
情绪的演变是无序的,可以有预判,不能生搬硬套,以应变为主。
未来是不可预判的,但是要有预案,根据当日的结果去做出应对。
预判次日,是指有这种可能,到底会怎么走还得看竞价和早盘的表现
市场是博弈后的结果
根据短线的周期演变与惯性,启动--发酵--高潮--退潮,如果发酵,那么面临高潮,如果高潮面临分歧或者退潮。
资金总是沿着阻力最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