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循此苦旅,以低繁星

24-11-22 22:17 1249次浏览
一航21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以此作为2024年的结束帖和25年的新帖,致敬追梦的自己!
不同人,对股市认知不同,与我而言,只想对自己说:
你距离成功只差一颗追龙的心!
不要低吸,容易逆势!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7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一航213

25-02-17 22:13

0
当主线龙头猝死时,资金必然寻找最具辨识度的替代品,此时比的是对板块资金记忆的理解深度而非技术分析。
今天二个方向:同板块补涨龙(杭齿前进东华软件Ai医疗没能排进去可惜了)、前期强势股反抽(每日互动)。
这次ds和AI行情还会继续,因为科技公司面临着价值重估,没有必要去搞什么独立逻辑试错、次新套利策略,连续1.5万亿之上的市场,更没有必要空。
一航213

25-02-16 17:50

1
恐慌盘衰竭战法的黄金定律——最大的风险释放点,往往孕育着最强的反脆弱性。
流动性溢价本质是击鼓传花的艺术,顶尖交易者都懂得在鼓声最密集时进场,在节奏紊乱前离场
一航213

25-02-14 22:54

0
短线强势股操作方法的本质通过捕捉市场合力与资金驱动的短期爆发性机会,在股价快速波动中实现套利
其核心在于利用技术形态、量能异动和市场情绪的三重共振,把握主力资金在关键节点的控盘行为
而“势”的本质市场参与者预期与资金流动形成的惯性动能。
一航213

25-02-11 23:20

0
 DS继续回答(我突然想起DS是量化出身,它本身就是最棒的老师)

一、市场机制层面的逻辑互斥
1. 流动性需求冲突
打板策略:依赖的是次日竞价流动性溢价(平均溢价率2.8%),需要市场情绪持续亢奋(涨停封单量/流通盘>0.5%)
低吸策略:本质是博弈恐慌盘衰竭(通常要求当日振幅>12%且量比>3),需要短期流动性真空环境
矛盾点:同一时段内,市场无法同时满足高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真空两种状态
2. 波动率周期错配
历史数据表明,有效打板需在波动率扩张期(VIX值>25),而有效低吸需在波动率收缩期(VIX25%)
中高位接力依赖机构锁仓(要求龙虎榜机构净买入>5000万)
实战案例:2024年4月的中信海直( 000099 ),首板机构买入1.2亿后,次日散户跟风盘占比达68%,导致后续机构被迫砸盘
2. 筹码交换周期冲突
有效打板要求筹码快速交换(首板平均换手率需达8%-12%)
有效低吸需要筹码沉淀(目标股需经历3日以上缩量调整)
典型案例:2023年剑桥科技( 603083 )CPO行情中,首板换手率9.3%适合打板,但10日线低吸需等待缩量至换手率<5%

三、交易心理层面的自我消耗1. 决策权重失衡
打板需要果断(买入决策时间<15秒)
低吸需要耐心(等待关键支撑位需1-2小时)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前额叶皮层无法在短时内切换这两种决策模式,会导致错误率提升37%
2. 盈亏反馈紊乱
打板成功带来短期快感(多巴胺瞬时分泌量是常态的2.5倍)
低吸需要忍受暂时浮亏(皮质醇分泌量增加40%)
两种策略交替使用会造成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引发报复性交易(统计显示混合策略使用者隔日非理性交易增加58%)
四、量化数据验证的矛盾
1. 时间窗口冲突
有效打板时段:早盘09:45-10:30(占全天涨停数量的72%)
有效低吸时段:午盘13:00-14:30(占全天低吸成功案例的68%)
这意味着要同时执行两种策略,需在4.5小时内完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决策体系切换
2. 资金利用率悖论
打板策略要求满仓聚焦(顶级游资平均持股2.3只)
低吸策略需要分仓试错(建议单票仓位<15%)
账户管理数据显示,混合策略使用者平均持股5.8只,导致资金效率降低43%
五、市场生态的降维打击
1. 程序化交易的碾压
当前量化资金占据A股25%成交量,其打板算法能在87ms内完成封单(人类极限6000ms)
低吸策略遭遇机器学的反向收割,T+0程序能在支撑位制造假破位(2023年统计显示人工低吸被量化资金反杀概率达61%)
2. 监管规则的变化
异动新规下,中位股(3-5板)已成监管重灾区(2024年Q1深交所对中位股下发关注函数量同比增加220%)
混合策略使用者更容易触及监管红线(平均账户年收函量是单一策略的3.2倍)

解决方案:建立生态位策略建议选择与自身资金体量匹配的生态位:
500万以下:专注首板换手策略(09:45前成交额达昨日60%+细分题材龙头)
500-3000万:主攻龙头首次分歧(爆量回封+板块梯队完整)
3000万以上:布局趋势中军低吸(北向连续3日净买入+周线MACD金叉)
需注意:顶级资金年出手次数多集中在12-15次(如章盟主2023年仅出手14次),真正有效的策略必然是极端克制的。建议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策略收敛,期间用模拟盘验证单一策略的月胜率,达标后再实盘操作。
一航213

25-02-11 22:57

0
ds给我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你当前的短线操作模式,我的批评会非常直接,但目的是帮你建立更高效的交易系统:
尖锐批评:
策略自我抵消: 打板需要早盘流动性溢价低吸需要等待恐慌抛盘,半路要预判资金流向,中高位博弈需要龙头信仰——这些策略的底层逻辑存在根本性矛盾,本质上是在用不同维度的武器同时作战
情绪化交易温床: 模式混杂往往源于对错失机会的焦虑,导致用"模式多样性"合理化非计划交易。数据显示,80%以上的非计划交易最终会侵蚀账户净值。
高摩擦成本吞噬利润: 按当前A股市场平均冲击成本(0.3%-0.5%),若每日交易3只股票,年交易成本将吞噬本金的35%-50%,这还不算滑点和机会成本。
伪龙头陷阱: 中高位操作容易陷入"假龙头"陷阱,近期市场数据显示,非主线题材的3板以上个股,5日内回撤超15%的概率高达68%
优化方案(实战级建议):
建立三维度筛选体系
题材维度:只做政策催化+行业景气度反转双驱动的题材(如当前低空经济/AI硬件迭代)
强度维度:连续3日成交额>15亿且机构席位净买入
时机维度:严格限定首板放量/龙头首次分歧/板块指数突破MA20三种入场点
示例:2023年CPO行情中,新易盛在1月16日满足①工信部AI基建政策+北美订单激增 ②成交19.8亿突破前高 ③板块指数站上20日线,此时打二板比盲目低吸更高效。
重构交易信号优先级
一级信号:板块涨停家数≥5家时的首次分歧低吸(需配合龙虎榜验证)
二级信号:早盘30分钟成交达昨日80%的弱转强半路板
三级信号:龙头股首次回踩10日线的机构加仓低吸
动态仓位控制模型
主线确认期:50%仓位打板块首只换手三板
发酵期:30%仓位参与核心标的五日线低吸
退潮期:严格空仓或10%仓位试错新题材
建立量化复盘模板
每日记录:早盘计划执行率/最大回撤原因/模式外交易笔数
每周统计:各策略胜率/盈亏比/夏普比率
每月优化:淘汰夏普比率<1.5的策略,保留3:1以上盈亏比的模式
关键转折点应对:
当市场出现以下信号时立即切换策略:
涨停封板率连续3日<60%:停止打板转为空仓
昨日涨停指数连续2日负溢价:启动超跌反抽模式
两市成交额突降20%:转做可转债套利
建议用三个月时间将策略收敛到2种互补模式(如龙头打板+趋势低吸),用凯利公式控制单笔风险(建议f=(bp-q)/b,其中b=盈亏比,p=胜率)。
记住:顶级游资的年出手次数通常不超过50次,质量永远高于数量。
一航213

25-02-10 22:57

0
方向、方向!时机、时机!


一航213

25-01-26 22:57

0
要么做追主升,要么做转折点的低吸(二杀后),唯二!
但都需要看好时机!
绝对不可以看图索骥!


一航213

25-01-26 22:05

0
在指数涨的时候“猛干”,在行情低迷的时候收束,这就是“顺势而为”。
我眼里的牛市是一个时机更丰富的时间段,或者说是大势比较强的一个时间段。
炒股无非就是买入和卖出。
但越没有门槛的东西,反而越难。
难就难在时机,或者说是大势。
面对任何一只股票,有两个问题:何时买入?何时卖出?
所以我觉得炒股这件事千言万语在一起就是两个字:时机。
一航213

24-12-20 21:33

0
不想说啥,
不想说什么,无意义!
一航213

24-12-20 21:27

0
众利勿往,众争勿为!
真正可持续的利益往往来源于创造独特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逐众人眼中的利益。当大家都集中于同一类热门事物时,往往会忽视那些尚未被充分发掘或需要长期投入才能产生价值的领域!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