锖青磁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情绪应该走厚重、朴素的路,而不应该走指标化、套路化的路。
为什么突然跟大家分享这个想法,是因为我最近很不理解很多朋友硬做股票。明明市场弱得不得了,却一直去"执着追高“,问起理由,他会跟你说一堆情绪的术语,比如谁助攻谁,谁是谁的小弟,谁又大单封死保驾护航谁,等等。
还别说,他的”理论“还都能自圆其说,但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因为,我觉得无论任何理由,都摆脱不了一点,那就是:
市场好,多做,市场不好,少做。
不能因为有一个什么理论,就去挑战这个尝试。
市场好坏,不需要用一个新的理论去证明,感觉就够用了。这种感觉用一个朴素的词来形容最好,那就是"赚钱效应"。
好的情绪,应该是赚钱效应好,,应该是那种精满气足的感觉,像个小伙子。
不好的情绪,无论怎么用指标去做补涨和卡位,总感觉在凑数。
比如,龙头在上,不你是要板块效益吗,我给你造。于是人工搞几个补涨股,美其名曰板块梯队。
可是,我们明明能感觉市场很弱,那种板块梯队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弱。
所以,我想来想去,发现不能简单地去数数(不但不能简单地去数板,也不能简单地去数小弟数量),必须从精气神的角度去感知市场大的情绪和强弱。
好的精气神,就应该是精满气足,霸气侧漏。
而不好的精气神,总试图去证明它还有补涨和小弟。
但,,一旦进入"总想去证明"的阶段,即使符合情绪周期的所有理论,也免不了凑数嫌疑。
而凑数本身不正是弱的表现吗?
所以,看情绪状态,不要仅仅看数量,不要被别人拼凑的所谓梯队所迷惑,而应该高度重视质地,重视每一个小弟的精气神。
看看内在是否都精满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