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是想要做好超短线的,想要做好超短线前提就是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大局观,其次就是了解当时市场的赚钱效应,最后就是把握市场的节奏,这就是“短狙三部曲”。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超短线比喻成建筑高楼的话,大局观就是打地基,是短狙交易体系中的基础,所有研究大局观远比你学一个模式,学一个战法重要得多。如果你只研究龙头的话其中并没有关联性,但是站在龙头之外进行总结就是市场对于趋势核心的做多氛围,看到的就是市场对于股价在10块以下,流通市值偏大的个股赚钱效应的一种态度,这这种态度来自于当下属于万亿市场,这就是大局观。龙头战法分两部分,一种是明牌前博弈,明牌前博弈更注重逻辑,明牌后博弈更注重情绪,而龙头战法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明确市场赚钱效应,而这种赚钱效应需要一个载体进行发散,而这个载体就是市场龙头,这才是龙头战法的内核!案例一:
日出东方 ,11月21日关注,当时市场正在炒作名字,xx精工、东方xx各种各样的名字都呈现出来了市场热度。如果名字炒作会出现赚钱效应的话,那么市场能够发散出来名字最多的个股将会成为市场的龙头,当大家都沉迷于名字炒作的氛围的时候,拥有大局观就可以让你在龙头名牌前进行关注起来,随后日出东方也如期成为的市场的核心龙头。案例二:
利欧股份 ,这是小狙从首板就开始进行关注,最后一次关注就是本周二龙头明牌展示强度,前面都是属于龙头明牌前的逻辑,周二就是龙头明牌后的逻辑。首板开始的试错逻辑,当时出现很多容量首板,至于最终谁能走出来我无法确定,能够确定的是低位首板,哪怕没有走出来,也不容易出现负反馈,这是我追求稳稳幸福的前提,这是尝试控制关注。
为什么要勇敢去尝试关注呢?因为我看到了市场整体赚钱效应的做多氛围。很多人都在讨论目前市场究竟什么题材是主线,是国产替代?是
机器人 ?还是
跨境电商?我想说的是这些重要吗?我看到的是市场对于市场容量的一种赚钱效应的向好,这就是我说的大局观。至于最后能不能成为龙头都是慢慢走出来的,首板进行关注,谁也无法确定哪个是龙头,你能够确定的是哪怕走不出来的时候,稳稳幸福就足够了。至于是怎么去看到这种市场赚钱效应的呢?我们先看看一些超出我认知,也是绝超出大多数短线选手认知的案例:
第一个就是
海能达 ,作为一个容量偏大,定义为趋势个股的海能达,能够在不断断板反包中走出来,低位断板之后反包并不超预期,很多个股都出现这种现象,但是最后一次反包能够走出来走出来10个板的动作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历史上是没有这种类似情况出现的。
第二个就是
上海电气 ,依旧是容量偏大,定义为趋势个股,11月7号小狙我看到依旧爆量的接近250亿就取关了,主要因为历史上这种级别的爆量几乎都是见顶信号,但是结果次日还给了反包机会,这又是超出认知范围的事件。
这种超出认知的信号告诉我一件事,市场对于容量的容忍度极高,赚钱效应在这类型个股里面会出现各种超预期的表现,直至这种超预期开始慢慢退化。很多人都在讨论某个个股的时候,在讨论量价关系的时候,而我就能通过市场的这些信号去推演出现市场后续的演绎逻辑,这就是高手与顶级高手的区别,高手通过量价关系去主观判断个股走势,而顶级高手通过市场赚钱效应,通过对于市场大势的变化指导交易所谓的左侧思维其实就是看懂市场明天的预期,做出来的先手博弈思路,我分享的案例也很多,例如上周二指数回落,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我分享的观点就是兴奋起来,这就是左侧思维。
相对应的思维在上周四同样演绎了一次,上周四指数依旧的回落,人气股依旧是跳水,看懂市场明天预期的话,又可以左侧参与博弈。
至于右侧思维其实就是当左侧思维存在摇摆的时候,也就是次日市场预期是可上可下的情况下,这种一来就是可以通过右侧思维的判断,例如昨天分享了指数的预期。
其中分析市场预期的时候流动性很关键,以前很多人都不懂,自从我分享了流动性去判断指数的时候,现在很多博主也开始在学,但是目前来看都还没有入门。流动性无非就是四种方式:放量上涨、缩量上涨、放量下跌、缩量下跌,结合流动性区间参考的话,放量上涨意味着指数愿意做多,当天出现大回落预期不高,如果流动性区间依旧有空间,就会出现继续进攻的路线,反之就是容易冲高回落;缩量上涨,上冲动能不足,往往就会出现指数冲高回落,从而带崩盘面;放量下跌说明了空头动能充分,主动性强,每一次下跌中的反弹都是卖点,次日依旧会有下跌延续的动作,结合流动性区间来看,濒临极限值就容易导致空头衰竭反弹;缩量下跌,往往表现在一种主动放量下跌的次日,也就是分歧延续点,盘中只要出现击杀,基本上都属于反弹低点。想练武就要下功夫,什么是功夫?功夫是要时间磨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