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授哈,我。
我的和柏,是很久以前,通过港股通买的,成本4块多吧
就2万股,一直没有动,后来被剔除 港股通标的, 也无法低位加仓,我也没有钱了
就一直放在账户,当作僵尸一样的放着
---
没有港股账户,对我的账户而言, 现在只能卖出。。。。
除非 和柏 重回 港股通标的~
----
转一个 别人的分析
20250318-
$和铂医药-B(
hk02142 )$ ,这公司的商业模式,跟其他
生物医药不太一样,他就是卖分子的,而且,大多是早期阶段分子。他的分子发现,基于他自己全球领先的全人源抗体发现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很多药企,包括全球排名前十的大药企,都主动跑来跟和铂合作。
合适的分子,差不多就卖了,先收一笔首付款,分子的后期开发,都是对方的事,往前走一步,我就收一笔里程碑付款,如果运气好,推上市了,我就躺赚销售分成。药物的研发费用,大头是临床支出,越往后期,临床费用越高,而和铂呢,他自己想明白了,后期临床,不是我擅长的,我不做,所以,他的研发支出,要小的多。这样一来,所谓的biotech生意模式不好,在和铂这里就不成立了。
和铂旗下的诺纳生物,干的就是这个买卖,每年旱涝保收。
除此之外,和铂还有2个已经推到临床后期的药。一个巴托利单抗,今年上半年就NDA了,这药已经BD给石药,上市以后,和铂躺赚销售分成了。石药这销售能力,杠杠的,每年卖5个亿RMB不难,和铂躺赚5000万RMB以上。另一个4003,上半年进三期临床了,这个药,和铂就自己推到此为止,放在货架上,待价而沽了。
今年,确定性的是,依然有BD发生,收到首付款,然后,前面BD出去的药,会收到里程碑付款。
到目前为止,和铂累计BD出去的分子,总的里程碑是40亿美金,到底能收回来多少,搞不清,就按10%的概率吧,恩4亿美金,好像是现在市值的4倍,然后,他现在的市值,还低于净现金。这公司其实挺难估值的,但是,当前他8亿港币市值,账上9亿人民币净现金,去年净利润1.6亿人民币,这就很离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