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下来走一走吧,现在是11月底了,深圳的天气还挺凉快的,穿一件外套正好。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太阳出来了,天空里连一片云都没有。站在这儿儿童乐园旁边晒晒太阳,感觉挺惬意的。
其实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想弄个类似桌面台历的东西,用来提醒自己每天的交易计划和盘中的执行情况。中午已经在某东上面下单买了一个类似于桌面小白板,它可以夹住两页a4的纸,这样的话呢,我可以每天把持仓画出来,然后针对着这个持仓啊做一些设置,然后有交易成交的话在上面画一个勾之类的,这样子看起来会一目了然,非常清楚。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尽量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避免在市场大涨或大跌时偏离计划,特别是防止某只股票一下子满仓,这对进行网格交易的人来说尤其重要。不过,有个解决方法是多挂几个条件买单和条件卖单来模拟网格。虽然网格定价不够精准,但条件买卖单的价格可以更稳定,只要你挂出的价格合适,订单就能按照这个价格成交。提前挂单的效率最高,因为一旦触发价格,订单成交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如果某个订单很重要,想尽快卖出,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下单,并且卖单的价格可以适当低一点,买单的价格则可以适当高一点,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成交嘛。这样一来,理清这三种类型的订单,对于接下来的操作非常有帮助。
这段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操作层面的,而是资金分配的问题。虽然最近每天花在交易上的时间少了点,因为我还得关心孩子的学和运动。不过,现在这些问题基本稳定下来了,桌子也买了,网上的资源也找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安排孩子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踢球,这样我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交易操作方面的事情。以前我更多是在思考交易的基本逻辑,但现在更倾向于实际操作,特别是在仓位管理上需要更加细致。目前我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仓位管理方案,比如如果最近的行情比较好,就会适当增加仓位;如果股票本身很稳,比如
中国移动,它通常在102到106之间波动,那么在这个区间内就可以积极做差价,同时适当增加仓位。
关于持仓股的选择,我打算让我老婆的账户专注于网格交易,主要选择电信、
中远海控和证券ETF。而我的账户主要操作美的和
中国移动,之后再考虑大秦和格力。格力最近表现不太好,所以打算把它的仓位降下来,同时提高
中国移动的仓位。每个账户大概分配80万的资金用于前两者,剩下的160万和60万分别给大秦和格力。鉴于中国移动的稳定性很好,而且业绩也不错,作为央企长期持有风险不大,我已经卖出了一部分,现在剩下700股。我老婆那边的中国移动已经全部卖出了,未来不会再介入。
另外,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将老婆的账户合并到我的账户中,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资金管理会更加方便;二是可以减轻操作负担;三是达到300万规模后可以更快开通量化交易。但这样做也有缺点,比如一个账户资金波动大可能会影响心态,而且她还想买
中远海控和证券ETF,这些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干扰我的操作。因此,明确主次关系还是很重要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将同学的账户也合并过来,这样账户操作会更加简便。不过,考虑到同学可能不会同意,现在提这个建议可能不太合适。
刚才我还想到,如果直接使用信用账户的话,网格设置会更加灵活方便。当然,必须设定一个合理的区间,不能像格力那样持续下跌,这实在是太不合理了。但如果是用信用账户购买类似于中国移动这种相对稳定的股票,体验就会非常好。尽管中国移动的价差不大,即便设置一个点的差价,赚取的金额可能也不多,但几乎每天都有交易的机会。
举个例子,如果融资40万买入中国移动,一天可以交易2000股,而40万可以购买4000股。假设一天通过2000股完成一次买卖来回,每股价差为1元,那么一天就可以赚2000元。考虑到融资成本,实际每天赚取1000到1500元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这样的收益足以覆盖融资的利息成本。此外,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即当中国移动股价下跌时,可以自动融资买入,从而增加手中的资金量。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将其他股票买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严格规划每只股票的仓位变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仓位转换成具体的股份数量,当达到某一特定数量时,就要暂停该股票的网格单和买入单。实际上,即使不使用融资账户,在普通账户中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即在达到一定的股份数后停止追加投资,避免盲目加大仓位。就像现在的格力,市值已经达到了七八十万,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