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41012~回归网格

24-10-11 23:07 9889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经过一轮暴力短期牛市洗礼
10月8日开盘终于解套
收盘又归于平静
回到从前

国庆节期间心心念念找合作资金
现在找来的资金如下:
老婆转10万资金过来
表姐10万直接投入我的账户
同学提供30万账户有偿合作收益分成
表哥提供5万新开的账户我来免费操作
舅舅打过电话后准备转10万代为操作不过没有下文
自己的期货账户有两万多
一上头又开通了信用账户

凡此种种
心态有点失衡
仓位打得太满

晚上反复思考
与朋友讨论后决定
期货账户和信用账户的仓位尽快平掉并暂停使用
剩余我的普通账户、同学和表哥的账户设置条件网格单
严格按照网格交易

做正确的事
慢慢来
稳住
终会是可以慢慢变富的

共勉。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85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4-11-02 16:16

0
刚才我在想,12月份苹果手机在国内也能用上以ChatGPT为后台的AI技术了。这样一来,我就不用为了直接使用ChatGPT而考虑长期旅居国外了,这肯定能促进和丰富我们的学。

昨晚我对娃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估计最多等到你高二暑假,也就是再有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超出几乎所有人的预料。到时候,继续上高中或上大学的意义可能会变得不大。娃听了这句话后说,感觉学校老师已经对此有所警惕,但似乎也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做现在的教学工作,搞应试教育。我不知道这是他真正细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还是仅仅一种感觉,但无论如何,我觉得作为家长,我无需从他们班级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像上次提到的班级荣誉感这类事情,我觉得相对次要一些。作为某个具体孩子的家长,我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真正关注人工智能这一块,因为很明显,未来我们要拼的是学能力和考试能力,而这些方面可能拼不过人工智能。如果你在这方面没有特别的天赋或优势,或者在其他方面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只是靠这里卷成绩,然后去选学历,最终得到一份工作,即使你真的考上名牌大学,进入大厂工作,又能上几年班呢?

我就是这么想的。既然可以预期到将来在大厂上班,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天赋,纯粹靠考试能力强,公司显然不会因为你的考试能力强就让你长期工作。如果你不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只是考试能力强是完全不够的。当然,这里涉及另一个话题,即考试能力强的人是不是智商也比较高,因此在一般性的工作上也会比一般人强。我觉得这可能是真的,因为他们聪明,所以考试分数高,考上名牌大学,进入大厂工作,而不只是因为勤奋。当然,如果既聪明又勤奋,那就更厉害了。但从纯粹考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赋,只有少数孩子的天赋可能体现在考试应试教育上。而我的娃在这方面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或者说是中等水平。让他去拼应试教育,从概率上看就是陪跑。我宁愿花时间让他多接触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科技,甚至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更全面一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比他考多少分重要得多。

当然,我现在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在未来,也可以让他去做投资。因为投资在未来几年内仍然是一种人性之间的竞争,所以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他还是有机会的。他已经16岁了,如果他高中毕业或高二读完不打算继续读下去,他也差不多可以开设一个证券账户了。如果他那时候不打算继续读书,甚至更早一些不打算读书,我可以用自己的账户给他,让他直接上模拟盘和实盘,这并不冲突。我觉得完全可以多线程一起启动,同时制定一些学计划和交易计划,确保交易的执行。

其实,很多时候我在设想,如果我带一个所谓的徒弟,我会怎么教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他的体验和服务他的新特点,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对我来说,选择交易策略完全不是问题,因为网上有很多现成的交易策略,你只需要找到适合你个性的,拿过来用就行了。当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打磨,让交易策略更加顺手,这样盈利也会更多一些。如果你选择的交易策略本身具有较高的期望值,拿过来直接用也是可以的,只是刚开始可能不太熟练,但这对每个人都是正常的。

所以我给他大概规划了一下他后面的工作或赚钱谋生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以和他的认知结合起来,而不是找到一个公务员的工作,然后躺在那里混吃等死。这样他也会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阅读、学,参加体育锻炼,结交新朋友,去旅游,见识外面的真实世界,不仅限于国内旅游,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全世界旅游。这些事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都可以通过AI直接搞定。当然,如果你的钱足够多,也可以请真人帮忙搞定一切。
谋城

24-11-02 15:30

0
刚才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关于何时需要优化你的交易系统的问题。视频里的作者提到,只要你现有的交易模式还能稳稳当当地带来收益,哪怕收益不如从前丰厚,也不必急于优化系统。毕竟,能赚到钱就说明系统还在工作。但一旦出现连续亏损的情况,那就得警惕了,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需要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出调整。

这里面有个难点,就是如何判断系统的生命周期。比如,有些系统可能呈现出赚三年亏一两年的周期性规律,那么在亏损的一两年里,特别是第二年还在亏的情况下,要不要换系统就成了一个问题。这其实考验的是对时间和市场的把握能力。

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要知道,交易的世界里,很多事情正着说合理,反着说也有其道理,关键在于你选择从哪个角度入手。比如,如果是基于基本面分析的系统,企业财报随经济周期波动在所难免;而如果是技术分析,通常会有一个盈利与亏损的周期规律。但如果实际表现与预期大相径庭,比如本应赚四年亏一年的模式变成了赚两年亏两年,这就值得警觉了,不应等到亏损严重时才考虑改变。

此外,把握调整系统的时机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考量,还包括心理层面的因素。有些投资者倾向于“死扛”,认为既然过去能撑过来,这次也能挺过去。然而,市场并非总是如此仁慈,有时候,这种坚持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爆仓。

说到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沃伦·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他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历史数据的回溯分析,更多的是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评估。虽然从长远看,他的投资回报非常稳健,但在早期,他并没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相反,他是依靠对企业的深入研究和数学上的概率优势来进行决策的。

这一点也提醒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历史数据来做决策,因为市场总会有不可预见的变化。就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预见到俄罗斯国债违约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崩溃。

总结来说,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交易模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掌控以及对历史数据的理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外部的专业意见也是很有帮助的,毕竟旁观者清,有时候外人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
谋城

24-11-02 11:55

1
女演员闫妮在新剧发布会上拿着大喇叭喊话的内容是:
“放下个人素质,
拒绝精神内耗,
有事直接发疯,
享受缺德人生!”

~~~

这个,可以的,向她学西。
弃医炒股

24-11-02 11:36

0
是啊发工资金时间基本都在5-15号,这种行情卖飞的也多,充值加仓的概率确实大
谋城

24-11-02 11:04

0
在公园散步的时候,经过了一片儿童游乐区,看见一个小女孩,大概三四岁,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估计是还想继续玩,但她爷爷奶奶想要带她回家了。我的天,那哭声真是响亮,眼泪也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那一刻,我不由得想起了股市,以前的大盘不也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吗?动不动就来个大跌,让人心里难受。但现在呢,似乎大家都有了预期,关注股市的人越来越多了。就我观察,不少送外卖、送快递的,还有一些保安,闲下来就会拿出手机看股票。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他们的手机屏幕上通常最上方有一条红红的栏,下面是数字和图表,只要稍微瞄一眼屏幕,就能看出他们在看什么。有的人在看自选股,屏幕上一大片绿色,因为很少有软件会把数字做成全绿的,所以一看到绿色的数字,就知道他们在看行情或自选股。

我想到的是,随着关注股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心思和力气都往一处使,当然,这里面也有相反的声音,比如大股东减持这种事情。不过,如果多方的力量足够强大,这些减持就不算是什么大事了。说到这,我突然想起1月份中国移动还会有一波减持,难怪最近股价走势显得有些疲软。所以,我打算到了12月底或1月初的时候,把手上的中国移动股票清掉。现在看,关注股市的人多了,他们会投入的资金也会增加,但我觉得现在的行情还在一种故事讲述的状态,想要迈出下一步,还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话说回来,每月发工资的时间点通常是月初,大多数人在1号到5号之间收到工资,当然也有少数人会等到10号或15号,但月初拿工资的还是占多数。因此,我猜测月初的时候大盘表现可能会好一些,而到了月中或月末,大盘可能就会显得比较乏力。或者是月初的时候大盘会上冲,但到了5号6号之后就开始回落。我觉得这个规律很容易验证,大概观察两三个月就能看出来。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在月初适当增加仓位,然后到了五六号或六七号的时候卖出一部分,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波段操作策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时猜测,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持,仅供参考。
谋城

24-11-02 10:54

0
咱们聊聊人工智能AI目前的应用情况吧。昨天看到新闻说,ChatGPT已经要挑战谷歌搜索了,这个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其实,大半年前我就预见到了这个趋势。当你需要搜索信息,自己一个个去查找答案的时候,大语言模型完全可以帮你完成这一步。目前,Kimi已经可以做到类似的效果了,不过它的智能程度相对弱一些,主要是因为它必须在线搜索。但是,ChatGPT目前的功能,我怀疑它可以将大型语言模型和搜索引擎两大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从目前来看,谷歌要想应对这个新挑战,难度不小。当然,谷歌也有自己的大模型,但我不确定它们是以搜索为主还是以大语言模型分析为主,更不确定它们是否已经将两者整合起来了。但如果像ChatGPT那样能做这样的整合,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互联网乃至手机生态圈。

就像我之前一直说的,未来手机的屏幕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它不需要展示太多内容了。你有什么需求,直接说出来就行,不需要盯着屏幕操作,动动嘴皮子就足够了。再进一步的话,就是马斯克提到的那个脑机接口技术,那时候你连说都不用说,只要心里想,它就能读取你的想法,快速分析后给出相应的结果或决策建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的私人谋士,甚至可以设置多个模式让它们互相讨论,你在旁边听,觉得方向有偏或需要调整时随时介入。它会根据你的指示,分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供你采纳。比如,我现在想买个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外观如何,价格多少,使用是否方便等等,把这些因素列出来。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AI已经了解了我的性格、使用场景和财务状况。所以,当我提出要买一台冰箱时,它可以直接推荐适合的冰箱,我只需在推荐列表中挑选即可。它帮我下单,不久之后冰箱就会送到家。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屏幕,仅靠口头对话不行啊,比如选冰箱时,我怎么知道它们的外观什么样呢?这个很简单,前期可以通过语音交流,如果需要查看细节,它可以把冰箱的图片或三维全息影像直接展示在你面前,就像冰箱真的出现在你眼前一样。你甚至可以伸手模拟打开冰箱,看到里面的内容。这种全息成像技术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则是直接在你的头脑中生成图像,就像我们看到东西一样,图像反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再将其转换成神经信号传给大脑。未来,AI可以直接将冰箱的彩色图像转换成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的特定位置,让你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也能‘看到’冰箱。你可以在一个类似于VR的空间里选择冰箱,而你的选择也无需通过点头或眼球转动来表达,只要心里想一下就行了。

我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有可能实现,尤其是全息成像技术,实现的速度肯定会更快。这将改善现在的手机购物体验。比如说,现在我要买个充电器,得自己找,自己比较,我觉得这很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有人觉得这样比较是一种乐趣,但这对我而言并不是。我觉得,享受美食是好事,但我不愿意去制作美食,因为我觉得那个过程很痛苦。普通饭菜也行啊,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当然,也有人既享受美食,也享受制作美食的乐趣,这当然更好。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嘛,是吧?
谋城

24-11-02 10:42

0
昨晚大约6点钟,孩子回家了,玩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手机。到了8:40左右,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公园散步。哎,聊起了孩子的学状况啊,宿舍生活啊,还有老师那边的事情。总的来说,他在学校过得还算顺利,只是对道法这门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政治课,完全提不起兴趣。所以,上这门课的时候,他就会看自己带的书。难怪上次他带了四五本书,说是够看两周的,估计就是在政治课上看的。有一次,他上自时看书,年级主任过来看到了,问这些书是不是老师要求看的必读书目。孩子回答说,难道不是老师指定的书就不能看了吗?年级主任当时就说“好吧”,然后就走了。

我觉得,现在的老师虽然大部分还是很看重成绩的,但不像以前那样一刀切或过于严格了。只要你愿意学,老师还是会尽力帮助你的。不过,如果你不想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所谓的文化课学上,而是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老师们也不会阻止,虽然他们不会特别鼓励,但也算不上反对。他们表面上鼓励的是多花时间在早读、上课、做作业和晚自上,但你说,下课时间去打打球,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之前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管理得非常严格,连下课时间都不让学生出去活动,只能在阳台上走走,这确实有些过分了。

至于宿舍的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孩子看的那些课外书,还跟我讨论了一些有名的悖论、博弈论之类的话题,还挺有意思的,至少比文化课有趣多了。昨晚我还问他核酸检测大概分为哪几种类型,他给我大致介绍了下,从分类、化学分子式组成、功能性方面,还有DNA和RNA的区别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不过说到后面,有些地方我也听不太懂了。但是他说,虽然老师上课讲得很快,但他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我觉得这很好啊,毕竟上课时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说明他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我一直认为,对一件事感兴趣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好这件事,这两者是不同的。但是,有兴趣总比强迫自己去学要好得多。要把一件事做好,关键在于天赋,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既有天赋又对这件事感兴趣,再加上愿意投入时间和努力去学,那么不出几年,你就能在这方面出类拔萃,至少比大多数人强。但即使没有特别的天赋,只要有兴趣,也是很好的。就像我自己,对乐器演奏、乐理这些东西一窍不通,但我就是喜欢听歌、听曲子,无论是钢琴曲、交响乐还是民乐里的二胡、古琴、古筝,听起来都很舒服,有时听到激动的地方,头皮都会发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颅内高潮”吧。不过,我查了一下,有些音乐播放器比如QQ音乐也会推荐一些能让人产生“颅内高潮”的音乐,但我听了感觉没啥特别的反应。看来,所谓的“颅内高潮”音乐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听某些音乐能达到效果,另一些人则需要听不同的音乐,甚至有些人无论听什么音乐都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对我来说,我对音乐就是纯粹有兴趣,但并不打算投入时间去深入学,我只是经常听,享受一下就好。就像很多人喜欢看足球、篮球比赛,但他们自己可能根本不打这些球,可能是体力不允许,也可能是因为没时间或纯粹是懒,但就是喜欢看。孩子对社会学、心理学这一块感兴趣,我觉得这很好,对将来不论是炒股、炒期货或者其他投资都有很大帮助。他们宿舍里有个同学特别好强,孩子有时也会跟着和他俩争论一番。不过,现在孩子觉得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有更厉害的人在旁边都没发言,他们两个较劲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现在如果有人要和他争论,他要么说“你厉害你厉害”,要么干脆闭嘴不回应。
谋城

24-11-02 10:26

0


对我来说是好消息

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体验

而且还是cgatgpt为后台

~~~

苹果公司已确定其人工智能(AI)功能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表。根据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最新声明,继美国首发并逐步向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等国推出之后,苹果计划在今年12月为中国用户带来一系列新的AI功能。这些功能涵盖更强大的写作辅助工具、基于Apple Intelligence的全新视觉智能体验以及与ChatGPT的集成。

此消息是在苹果公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之际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全球营收有所增长,但大中华区成为唯一一个收入同比下降的区域,这也是苹果在中国市场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市场表现,苹果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AI技术来重新激发中国消费者的兴趣,提升产品竞争力。

苹果AI功能的逐步推出策略显示出该公司对全球不同市场的重视及适应性,同时也表明了苹果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和支持。通过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体验,苹果希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满足中国用户对于技术创新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此次苹果AI功能的引入,不仅有望改善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也可能为国内的AI应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谋城

24-11-01 23:18

1
目前咱们还是要继续做减法,这事儿之前也说过好多遍了。减法主要得从三个方面来做:首先是账户数量,感觉现在账户有点多,比如老婆的同学的表哥那个,还有我的期货账户。在选股这方面,我打算多花点心思在老婆的账户上,不过时间也不会太多。然后是自己账户上的网格设置,包括价位和差价,数量这些细节。最后是期货这边,想着从3500铺到3450,必要时再往下铺一些。未来一段时间,期货可能会占据我思考时间的40%到50%。周一、周二准备重新挑选下标的,特别是确定好介入价位,之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操作了。毕竟网格设置好了,剩下的就是等着它自动触发了。至于其他账户,比如同学的那个,保持一个合理的价差,慢慢来,能赚一点是一点,暂时不设具体的盈利目标。

接下来两个月,按照现在的节奏,股票账户可能还能赚个三四个点。要是市场能来一波牛市,初期行情好的话,或许能赚到五个点以上。更大的机会可能要等到春节前后。说到这儿,从西方立法的角度看,明年的情况还是值得期待的。我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增长百分之四五十,这样离实现养老和财务自由的目标就能更近一步了。
谋城

24-11-01 21:21

0
目前还是要继续做减法,这事儿之前也说过好多遍了。减法主要得从三个方面来做:首先是账户数量,感觉现在账户有点多,比如老婆的同学的表哥那个,还有我的期货账户。在选股这方面,我打算多花点心思在老婆的账户上,不过时间也不会太多。然后是自己账户上的网格设置,包括价位和差价,数量这些细节。最后是期货这边,想着从3500铺到3450,必要时再往下铺一些。未来一段时间,期货可能会占据我思考时间的40%到50%。周一、周二准备重新挑选下标的,特别是确定好介入价位,之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操作了。毕竟网格设置好了,剩下的就是等着它自动触发了。至于其他账户,比如同学的那个,保持一个合理的价差,慢慢来,能赚一点是一点,暂时不设具体的盈利目标。

接下来两个月,按照现在的节奏,股票账户可能还能赚个三四个点。要是市场能来一波牛市,初期行情好的话,或许能赚到五个点以上。更大的机会可能要等到春节前后。说到这儿,从西方立法的角度看,明年的情况还是值得期待的。我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增长百分之四五十,这样离实现养老和财务自由的目标就能更近一步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