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41012~回归网格

24-10-11 23:07 9849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经过一轮暴力短期牛市洗礼
10月8日开盘终于解套
收盘又归于平静
回到从前

国庆节期间心心念念找合作资金
现在找来的资金如下:
老婆转10万资金过来
表姐10万直接投入我的账户
同学提供30万账户有偿合作收益分成
表哥提供5万新开的账户我来免费操作
舅舅打过电话后准备转10万代为操作不过没有下文
自己的期货账户有两万多
一上头又开通了信用账户

凡此种种
心态有点失衡
仓位打得太满

晚上反复思考
与朋友讨论后决定
期货账户和信用账户的仓位尽快平掉并暂停使用
剩余我的普通账户、同学和表哥的账户设置条件网格单
严格按照网格交易

做正确的事
慢慢来
稳住
终会是可以慢慢变富的

共勉。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85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4-11-09 12:03

0
最近股市的表现还算稳定,没有出现大幅下跌或持续阴跌的情况,这让我有些意外。我猜测可能是由于现在关注股市的人数增加,加上月初刚发了工资,不少人可能把资金投入了股市,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我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交易模式,根据现有的仓位情况适当调整,进行滚动操作。

对于大秦铁路,如果继续减持的话,我会考虑将释放出的资金转移到其他几只股票上,比如格力和美的。如果这些股票出现较大的跌幅,我会适当增持,尤其是在我的老婆账户中,主要操作的股票是中远海控和电信,同时对移动进行适当的减仓,因为它表现得太弱了,似乎没有太大的上涨潜力,除非有大基金大规模进场,而这种情况下,它们通常会选择价格较高且业绩优秀的股票,以便于抱团操作。

对于价格较低的股票,如电信,虽然容易受到散户的喜爱,但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总有新的散户入场,其中一些人可能会看中这样的股票;坏处则是散户很难形成合力,导致股价不会迅速上涨。尽管如此,我所需要的只是适度的波动和在自选股中寻找相对强势的股票,然后适当调整仓位。

我的股票操作越来越简化,有了固定的交易模式后,对于与我的模式无关的市场变化,我不再关心。只要我持仓的股票表现良好,我就会通过波段操作和T+0交易不断赚取差价。如果某只股票近期表现强劲,我会适当扩大网格交易的区间;反之,则缩小网格。目标是每天都能获得一部分差价,目前我的账户已经实现了超过三万元的盈利,这主要是通过不断的交易差价积累起来的,而不是依靠股票价格本身的上涨。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但这种“折腾”是有方向性的,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的。适当的调整和操作为我带来了稳定的收益。我相信这种交易模式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盈利,虽然它不具备暴利的特性。因此,在国庆期间,我一直在寻找合作的机会,希望借助外部资金扩大交易规模,虽然响应者不多,但我并不着急。以我目前的资金规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完善,我可以考虑启动融资策略,进一步扩大收益。此外,随着操作技巧的提高,我妻子如果有额外的资金,也可能投入到这个账户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收益,我正在不断优化我的网格交易策略,特别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灵活调整网格的大小。虽然这种精细化的操作带来的年化收益率增幅可能不大,但它有助于提升我的交易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资金量,无论是通过合作伙伴的资金还是利用融资手段,都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的投资回报率。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假设我有100万的本金,年化收益率为25%,如果使用30%的融资比例(即30万),这部分资金同样可以获得25%的收益,即7.5万元。扣除大约2%的融资成本(6000元),融资部分的实际收益约为6.9万元,相当于增加了6.9%的年化收益率。加上原本的25%,这意味着总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约31.9%。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显示了合理运用融资杠杆对于提升投资回报的重要性。
谋城

24-11-09 11:36

0
娃去附近的图书馆看看书,带的书。早上一起出门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在学校里边上课边看书挺累的,一天得看三个多小时,似乎比专心听课做作业还要累。我回应说这确实可能,因为看书,特别是认真看那些涉及思维和逻辑的书籍,非常耗费脑力和能量,而上课听老师讲解,你只需跟随老师的节奏就行。相比之下,自己看书确实更累一些。

我现在在附近的一个小公园散步,从昨天下午开始,我感到胃部上方,大概是最后一根肋骨下方的位置偶尔会有轻微疼痛,大约每隔二三十分钟会痛一次,但不是尖锐的痛感,更像是被打了一下的那种钝痛,感觉挺奇怪的,但不算严重。可能是因为昨天给妹妹打电话时听说她身体不适,我内心有些担忧吧。不过现在出来走走,听听音乐,感觉好多了。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股市里的思考不如日常生活中的那么开阔呢?我认为这是个普遍的现象,在股市中,我们可能会专注于许多具体的事情,比如市场的走势、板块的表现、资金流动的方向等,但我个人对此不太关心,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关注,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我在这方面不太擅长。因此,在股市里,我更多地是在思考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例如概率思维、仓位管理和资金管理,以及如何将这些与我的交易策略相结合,即根据基本面选择股票,并通过技术分析进行网格交易。至于板块轮动或把握市场节奏这类问题,我连想都不敢想,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对,而是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从未尝试过。

今天早上醒来后,我和妻子讨论了我可能拥有的天赋。如果非要找出几项的话,可能谈不上真正的天赋,只是在某些方面略优于常人。首先是我自认为很有耐心;其次是喜欢深入思考问题,虽然这也导致了我在做事上有些拖延和犹豫;第三是具备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我发现很多人要么不反省,要么只是浅尝辄止,而这一点与我喜欢深思熟虑的惯相辅相成;最后,我对自己的弱点有一定的认识,比如我从未涉足过超短线交易、期货或是复杂的技术分析,因为我知道这些不是我的强项。

记得以前读过《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大意是说,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做,但必须懂得其中的道理。同样的道理,虽然我没有研究如何判断趋势,但我了解趋势中的陷阱。对于P2P和各种信托理财产品,虽然我从未参与过,但对于它们的风险和运作机制,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股海余生

24-11-08 23:15

0
学了,仓位配置,公司管理层德行,营收利润,同行衬托,投资带来的投机运动,全是干货。
最近主动管理型公募被清算了不少,被动指数型规模却也快速成长。制度设置有bug,基金公司搞营销也不算很正经,但是他们的选股确实是一个重点参考对象,毕竟人家比咱普通老百姓更有资源和专业知识,谢谢老哥的指点。
谋城

24-11-08 21:26

0
我们将不断学,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现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刷视频,比如跟着视频博主深入学。当然,还有些方法是线下参加交流会之类的,不过线下活动的费用通常会更高一些。这些都是与视频相关的学途径。

第二种方法是看网络文章,比如论坛上的内容,这个就不再赘述了。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又可以细分为几种类型。首先是直接与股市交易相关的书籍,这些书通常会教你具体的交易技巧和策略。其次是那些探讨行为投资的书籍,这类书更侧重于心理层面,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交易中的思考、决策过程。最后一种书则是讨论宏观经济、利率、贸易等较为宏观话题的,这类书籍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宽泛。这里有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大势,就能在股市中赚钱,但我觉得这显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些金融学教授、经济学教授早就富得流油了。实际上,即便是证券行业的首席经济学家,他们的预测也经常失准。比如说李大霄,他预言了多少次底部,但有多少次是对的呢?要是按他的建议炒股,估计早就破产好几回了。普通人的经济学水平能比这些专业人士更高吗?而且他们只是研究经济,不炒股,而你既研究经济又炒股,至今为止,真正靠炒股赚到大钱的经济学家,据我所知也就只有两位。

第一位是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有一句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的状态,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要久得多,甚至可能比你的寿命还要长。”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所谓的康波周期通常是10年,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持续近20年。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周期意在彻底改变一代人对房地产的认知,榨干这一代人的财富后,再转向下一代。

第二位是日本的经济学家是川银藏,他最初是一名商人,后来成为农业专家、矿业专家、经济学家及投资家,他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确实是非同寻常的。

说到经济学出身的人,记得科斯托拉尼说过,他的一个朋友在投行工作,他们招聘实生或员工时的第一条标准竟是“不要经济学专业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讽刺?

今晚在一家港式餐厅吃饭时,我和老婆聊起了孩子的未来。我说数学还是要适当学一下,将来考大学时可能会用得上。孩子问:“还要考大学吗?”老婆回答说:“还是考一个吧,科班出身的话,以后谈起投资来腰杆也会更硬一些。”对此,我只能笑笑。其实,孩子不考大学也可以,如果他要考大学,选择投资学也行,但目的并不是因为投资学有多好,而是因为很多其他专业实在是不太靠谱,而像数学、物理这种专业他又考不上。相比之下,投资学的门槛较低,不管怎样,学了总比不学强,至少能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在与人交流时不至于一头雾水。另外,学了这个专业,孩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开户炒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所以,不是说学投资学就有多好,而是学其他专业意义不大。当然,如果他想上大学,就当是在大学里玩一玩,那选投资学专业也不错,课程难度不大,混一混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我还开玩笑地说,我的目标是等孩子大学毕业时,他能在股市投资上自食其力。不过,他们俩听到这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谋城

24-11-08 20:57

0
这几天都是用手机听我以前写的一些帖子和转载的内容,现在已经听了一半了,剩下的估计下个星期就能全部搞定。听着这些内容的同时,我也对自己的交易策略做了一些改进和完善,比如这个星期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在期货上铺设网格,并加上止损价位。这个想法是从听到的内容中关于止损的一些讨论得到的启发。第二个改进的地方就是更加坚定了机械化交易的方式,就是在合适的价位介入后,设置好网格,之后就可以让它自己运行了。

当然了,因为我现在介入的股票像美的、格力和电信等仓位都不多,所以如果设置网格的话,可能覆盖面会不够广,比如再涨三四个点就可能错过了卖出的机会。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一步是对大秦铁路的仓位进行调整。大秦现在的市值降到了140万,我打算继续降低仓位,最终让大秦的占比降到30%到40%,也就是60万到80万的样子。这意味着我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少六七十万,大概减少一半左右。如果下个星期大秦有冲高的迹象,我想再过两三周应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到时候,我可能会在其他股票上设置加强版的网格,扩大网格的覆盖面,这样当某些股票出现短线交易机会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交易。事实上,今天就有几只股票触发了网格交易的机会,这种方式确实比人工盯盘要好得多,最关键的是不用一直盯着屏幕,相对轻松很多。

下午看的电影是关于80年代韩国的一位外交官在黎巴嫩被绑架要求赎金的故事。不确定这个故事是否基于真实的事件,但从电影的角度看,情节设计得还算合理,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拍摄效果不错。最吸引人的是音效,尤其是接上了音箱之后,枪战的场景听起来特别刺激。所以,以后在交易空闲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类大片放松一下心情。电影播放时会有顶部弹窗提示和声音提醒,这样即使不做专门的关注,有重要提示时也可以及时查看。如果是纯网格交易,即使有声音提示也不必急着处理,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后再看也行。这样一来,理论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上午在公园里散散步,边走边听网页阅读的声音提示,这样确实方便很多,心态也会更加平和,不会过于焦虑,同时账户的资金曲线也会更加稳定。

我表哥的账户也设置了网格单,而同学的账户目前还在手动操作。再说说期货账户,今天没怎么关注期货的价格走势,反正我已经把它从自选列表里删除了。目前期货账户的资金是95,000多,接下来就耐心等待它到达预定的位置。不管是一周、两周还是一个月、两个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会等到那个点位的。我并不急于从这95,000中赚取利息,我只想赚我能把握的那一部分利润,其他不确定的因素我选择忽略。至于什么时候能回到那个价位,我也不清楚,只能耐心等待。
谋城

24-11-08 20:45

0
下午在家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大半年前用电脑下载的,还特意外接了个功放机和无源音箱。哇,音响一换,整个观影体验立马就不一样了,感觉特别棒!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那个32英寸的显示器实在小了点儿,看电影有点不过瘾。所以,以后有机会的话,打算弄个投影仪,这样看电影肯定更爽。不过,这些计划可能要等两三年后实施退休计划时再说了,这两年还得继续租住在保税区这片儿。

晚上不到6点,孩子就回来了。他带过去的五六本书都看完了,又找了几本准备下周带去学校看。这一个月月底,他们学校要进行月考,就像期中考试那样重要。感觉他最近的精神状态挺好的,他自己也跟我说,他记录了这周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结果发现平均每天竟然看了差不多200分钟,这可真是有点厉害啊!上次数学考试,全班平均分是49分,他考了45分;这次数学考试是个综合性的,全班平均分降到了45分,他却考了60分,他自己也挺高兴的。看来,我之前跟老婆说的理由还真有点道理,他说自己现在主要是数学、物理和化学这几门课认真听,英语课感觉不用特别听也能理解,可能是因为初中时英语老师给他们补得很到位,尤其是新概念这部分,所以他觉得现在的语法等内容都比较简单。至于生物课,他觉得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没啥意思。

说到股市嘛,最近的情况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美联储降息了0.25%,咱们这边也出台了60,000亿的资金用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今天股市的成交量达到了2.68亿,这可算是个相当大的数字了。接下来市场会怎么走,谁也说不准。不过,我已经在我的几个账户里设置了条件单,涨了就卖,跌了就买,现在我的账户市值有220多万,其中40多万是现金。如果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我也准备加大买入力度。这些条件单都是按照网格策略设置的,就像是姜太公钓鱼,愿意上钩的自然就会来,不愿意的也没办法,我的网已经撒下去了,爱来不来。

娃还跟我聊起了一本书叫《奇点再临》,里面提到了不少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内容,包括医疗、生物科技,还有人工智能等等。书里说,未来99%的工作岗位都可能被取代,剩下的可能就是一些人工智能专家、心理学家或者艺术家之类的职业了。我问他,书里有没有提到普通人应该怎么准备,以避免将来失业的问题。他说书里没怎么涉及这部分内容。书中还提到,未来人的各种器官,比如心脏,都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增强或是替换,理论上人的寿命可以延长,但这可能只是一部分有钱人能享受到的好处。听完他的介绍,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感慨,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保持身体健康似乎不如做好投资那么重要。毕竟,如果未来十年内可以治愈所有疾病,那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有没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撑生活质量了。另外,他还提到比特币未来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其价值波动也会非常大。
谋城

24-11-08 17:50

0
关于基本面选股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按股息率降序排列,按序号记为M
然后按市盈率从低到高排列,按序号记为N
最后挑选M+N的最小值的那些股票
比如选10只
然后每年年末重新整理一次
momoco123

24-11-08 17:15

8
我个人研究基本面也是在2018年技术炒股吃大亏后开始入手,因为年限不多,很多方面还处在很浅的层次,如果说得不好,望见谅。
第一个是看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一般我是从历史分红融资这个数据上可以找到,这个数据没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可以列为长期持股的备选池。相反的如果分红融资这个数据很差,那就心中有数。该短炒的公司绝对不长炒,这是避雷最关键的点,我这五六年经手的应该有一百多只股票,能谈得上踩雷的只有2个公司,而且这两个公司即使我不止损,从后面看也有赢钱走人的机会。
第二个是看公司历年的营收,利润,A股上市公司上市前3年的水分是最大的,懂的都懂,绝对不重仓上市未满三年的公司。营收和利润大起大落的公司适合逆势操作,营收稳定的公司适合顺势操作。然后根据目前市场的一个情况去择股,市场好的时候,绩优中小盘股好饭不怕晚,市场不好的时候,尽量买大不买小。
第三个是同行对比法,一个公司高估还是低估,都靠同行衬托,同个行业,遇到风口,尽量买更低估的,每个公司股价涨上去最后都是资金博弈,当持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得而复失的痛苦远远大于卖飞的痛苦,这个是人性,不去挑战自己的人性。主动远离已经兑现期望的公司,来源于对自己择股能力的认可。
第四个是我买的公司,会主动去通过一些官方渠道去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能让你买完觉得踏实的公司,一般你操作起来失误的概率更低,你了解一个公司,对你来说这个才是投资,而你只是买来套利的,那么对你来说这个就只是筹码,爱上投资的结果大多时候比爱上筹码的结果好很多。
第五个是仓位问题,我觉得所有的操作都是在仓位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才看得到效果,也就是说第五个没处理好,一二三四都镜花水月,我本身有个3000点中枢的仓位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去深研基本面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的公募基金收益普遍不佳的一个原因是被动型重仓,指数长期不涨,公司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长期重仓的结果肯定都是起起落落,所以最好是不要买基金,因为这个产品的设计基础有明显缺陷,认可基金公司经理的投资风格,只要定期关注他的持仓信息,加以自己的仓控管理,结果绝对比直接买基金好很多。
谋城

24-11-08 16:25

0
多谢
没关注对应数据
只是从仓位配置角度做调仓
两百多万单调一只股太痛苦了
股海余生

24-11-08 16:25

0
楼主老哥好像更倾向于技术分析派,网格应该属于技术流派的一种,强调概率;
兄好像更倾向基础分析,更看重未来价值在当下的贴现,想请教下这个价值分析应该更看重什么呢?同类比价?roe这种基础资产盈利能力?还是别的呢?
初学基础分析,感觉摸不准套路,长时间观察又害怕下手后被重伤,望兄指点一二。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