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仓位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减少
大秦铁路的持股比例。当前,我的投资组合中共持有四只股票,平均每个持仓约为56万元人民币。针对大秦铁路,若其股价上升,则计划卖出25,000股;反之,若股价下跌,则买入15,000股,逐步降低该股的仓位。尽管
中国移动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我会坚持采用网格交易策略。对于类似
中国移动这种波动较大的股票,我们无法预知何时会出现一波行情,因此重点应放在如
美的集团和
格力电器这类更为稳健的股票上。通过逐步调整仓位,将更多资源倾斜至美的和格力,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如果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探,也可能适当增加这两只股票的仓位。
整体策略的核心是在这几只主要持有的股票间进行网格交易,尽管这种方法节奏较慢,但它结合了价格变动与仓位管理,属于低频量化交易的一种形式。潜在的风险在于,可能会错过股票上涨的机会(即所谓的“卖飞”),或者在市场下跌时被套牢。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必过于担忧被套牢的可能性,反而应更关注避免“卖飞”的风险。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四只股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因为其他股票的价格波动通常比大秦铁路更大,从而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这样每月或许能额外赚取数千至上万元人民币。随着资金总量的增长,通过差价交易获取的利润也会相应增加。这不仅是因为盈利的绝对数值提高,也是因为随着资金的累积,对收益率的期望值可以适度下调。例如,初始资金为数十万时,追求30%-50%的年化收益率;当资金增至百万级别时,30%的收益率已相当可观;若资金达到两百万,则20%的回报率亦可接受;而当资金规模扩大至三百万乃至更高时,即便是15%或更低的收益率也能感到满意。
为了适应资金规模的扩大,个人性格上的保守与谨慎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交易决策上。随着资金量的增长,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愈发显著。预计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来适应资金增长50%的情况。至2025年底则可能接近适应450万规模的投资。一旦适应了较大资金规模,后续的适应过程将加速。届时,考虑到适当的融资操作以放大收益成为可能,尽管实际操作中可能因资金量大而对融资持保守态度。此外,资金量的增加也将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是否继续深造学、家庭财务规划等方面的选择权增大,社会地位和个人自信也会随之提升。
长期而言,若能保持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每三年半至四年左右,流动资产即可翻一番,资金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快。这可能吸引外部资金的关注,间接实现资金杠杆效应,进一步加快资产增值的速度。随着交易技能的提升及团队协作的加强,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改善,形成正向循环,促进交易表现的持续优化。
总之,在确保交易模式稳定并日益娴熟的基础上,面对资金规模增长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以匹配新的投资环境。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将资金分配至多个账户,由不同人员管理,以减轻单一账户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或是进一步分散投资组合,涵盖股票、期货、债券、基金及ETF等多种金融工具,以此平滑资金曲线,增强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