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41012~回归网格

24-10-11 23:07 9826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经过一轮暴力短期牛市洗礼
10月8日开盘终于解套
收盘又归于平静
回到从前

国庆节期间心心念念找合作资金
现在找来的资金如下:
老婆转10万资金过来
表姐10万直接投入我的账户
同学提供30万账户有偿合作收益分成
表哥提供5万新开的账户我来免费操作
舅舅打过电话后准备转10万代为操作不过没有下文
自己的期货账户有两万多
一上头又开通了信用账户

凡此种种
心态有点失衡
仓位打得太满

晚上反复思考
与朋友讨论后决定
期货账户和信用账户的仓位尽快平掉并暂停使用
剩余我的普通账户、同学和表哥的账户设置条件网格单
严格按照网格交易

做正确的事
慢慢来
稳住
终会是可以慢慢变富的

共勉。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85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4-11-13 10:05

0
尤利西斯契约(Ulysses contract)是一个在心理学和法律领域中使用的概念,它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尤利西斯(Odysseus)的故事。在故事中,尤利西斯知道自己会受到塞壬歌声的诱惑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他命令船员们将自己绑在桅杆上,并要求他们不要理会他的任何改变心意的请求,从而避免了灾难。

在现代心理学和法律背景下,尤利西斯契约指的是一个人在理智状态下做出决定,对未来某个时刻的行为进行约束或规定,即使那时他可能因为情绪、冲动或其他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希望违背之前的决定。这种契约可以用来帮助个人对抗未来的自我控制问题,比如戒烟、减肥或是管理财务等。

例如,某人可能与医生签订一份协议,在其精神健康状况恶化到无法作出合理判断时,遵循事先设定的治疗计划。这样的契约体现了对个人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志力衰弱的预见性规划,以及为了保护个人长期利益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

~~~~

交易市场中
条件单尤其是止盈止损类
就是一种典型的尤利西斯契约场景
谋城

24-11-12 21:37

0
好吧
总比啥事也不干强一点点
谋城

24-11-12 21:36

1
为什么在交易市场上盈利这么难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交易看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从选股、买点、卖点确定、交易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仓位管理和心态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这笔交易就可能失败。即使每个环节都做得很好,这笔交易成功了,也不一定就能盈利。听起来有点绕,但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掌握真正的技巧。

从心态角度来看,为什么交易这么难呢?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年下来可能还是亏钱。你会怎么想?虽然上班也很辛苦,还要面对客户的难或是老板的压力,但至少每个月还能领到工资,不考虑那些欠薪的情况,大部分人还是能按时拿到报酬的。而在交易市场,你面对的是不确定性和每日的紧张感,结果一年下来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了钱。本来生活压力就很大,再加上亏损,压力自然更大,这种情况下心态能保持平衡吗?因此,在交易市场上长期保持稳定盈利的概率非常低,绝对不是10%的人能盈利那么简单,我估计能达到4%~5%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这里的“长期稳定盈利”不是指每年都能赚钱,而是指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以复利计算能达到5%~10%的回报率,能做到这一点的比例更低,可能连2%都不到,甚至1%都不到。

期货市场则更加残酷。期货与股票的最大不同在于杠杆的存在,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其次,期货可以双向操作,这是第二大不同。第三个不同在于T+0交易,基于合约的性质意味着期货有时间限制,虽然不像期权那样紧迫,但这也使得期货不具备股票那样的股息收益。比如我现在关注的鸡蛋期货,价格回落到3619的位置,距离我开仓的位置大约有3500,这意味着需要下跌120个点,即3%到4%的空间,这看起来不多,但在期货市场,尤其是像鸡蛋期货这种窄幅震荡的品种,要跌这么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我个人猜测,至少还需要四五个交易日才能到达那个位置。

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继续等待。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在股市时我似乎没有这么大的耐心去等,但在鸡蛋期货上,我自认为很有耐心。唯一一次偏离计划是在3466的位置,多开了两手多单,当时感觉价格跌不下去了,所以违反了纪律,多加了两手,除此之外,整体上我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

我认为在期货交易中能有如此大的耐心等待开仓机会,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期货没有股息,参与的人也相对较少,我不指望能在中等偏高的价位买入后慢慢靠股息来弥补损失,这让我不会追高买入。其次,我明确告诉自己只做多不做空,虽然股票理论上也可以融券卖出,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融到券,尤其是大盘绩优股。因此,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只有做多一条路,期货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但我有意屏蔽了这种自由,告诉自己只做多,这迫使我耐心等待价格回落,寻找合适的点位开仓。第三,考虑到期货的杠杆性,风险较大,我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规则来交易,目前的情况并不符合这些规则,所以我不会贸然行动。最后,由于期货交易是由他人代为下单,我需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这也增加了我等待的耐心。
疏影横斜水清浅

24-11-12 21:32

0
假日办每年都要出来刷一下存在感,并试图让大家感恩戴德
谋城

24-11-12 21:20

0
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我还以为可以省点事

谋城

24-11-12 21:00

0
小时候我也梦想过将来当一名老师,不过到了高中,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发现大多数时候,教学工作更像是在教学生解题技巧,这让我有些失望和厌倦。不过还好,我还是挺过来了。上大学后,我还常常梦到自己回到了高中或大学,重新经历考试的情景。我觉得那三年的高中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心理层面上。当然,好歹我也考上了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找工作时也占了不少便宜。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份工作,现在的生活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以前我也喜欢看武侠小说,里面常提到师傅收徒弟的各种挑选过程,而且人数还特别少。我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老师一个班能教四五十个学生,而师傅却只收一两个徒弟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传统行业里的师徒关系和现代教育体系里的师生关系不同。传统行业的学是全方位的,而现代课堂上的教学往往是单向的。此外,老师每年都要重复讲解相同的内容,学生的错误也年复一年地出现,这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像是脏衣服洗了一批又来一批,想想都觉得枯燥无聊。相比之下,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更灵活,遇到问题随时指点,不需要每年都重复同样的课程,只要确保几个徒弟理解透彻就行了。

说到这一点,我还想谈谈现在的网络论坛。现在要想吸引粉丝,不仅要写出好的文章,取个吸引人的标题,有时还得在首页发个红包。我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难道现在既要提供内容,还得付出金钱吗?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呢?现在的活雷锋真是越来越多,世界变化也太快了。对我来说,虽然我在以前的帖子中都会提到希望回帖后再申请粉丝,但每次这么说自己也觉得麻烦。大多数人也不会因为想成为我的粉丝就去看遍我以前的所有帖子,他们可能只会随便看看最近的几篇,觉得有意思了就关注一下,但这还不够,还得提交申请,这可真是个奇葩的规定。比如我在其他视频平台关注别人时,对方还会反过来感谢我的关注,其实是我因为他们的观点、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我有很大帮助才关注他们的。我关注他们是想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但他们却要感谢我,这就好像你去找个老师补课,他还得倒贴钱给你,或者补完课后还要感谢你一样。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和移动流量时代的玩法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我也算是个过时的人了,这种花哨的玩法还是算了吧。所有不回帖直接申请成为粉丝的,我肯定不会通过,这是我的原则。当然,有个例外,记得有位兄弟只打赏了积分,但没回帖,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这位兄弟确实有点特别,不过最近一年好像没怎么活跃了,可能是没钱了,或者不再来淘股吧了,谁知道呢?
谋城

24-11-12 20:50

0
双11还在继续,不过好像没见到哪家电商平台公布最近一年的销售数据和与往年的对比。这事儿其实不用多想,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数据肯定不太好看。今天下午,我跟之前的一个同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教育问题。我发现他的想法现在变得挺僵化的,跟六七十岁的人差不多,但实际上他才49岁,明年才满50。他以前也是做软件开发的,而且还是985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毕业。现在呢,他还在安卓和苹果平台上开发些小游戏和应用软件,每个月能有2万左右的收入。尽管这样,他的思想还是很保守。我今天真是有点吃惊,因为这跟我预想的差别太大了。当我提到这点时,他显得很无奈,说年纪大了就不想去接触什么新鲜事物了,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现在也在想,再过五六年,我是不是也会变得像他那样保守。趁着我现在还有点好奇心,对思考有兴趣,对阅读没有完全失去兴趣,还有精力陪孩子玩,最重要的是还有勇气在股市里搏一搏。我觉得能保持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再过几年,如果孩子真要去参加高考,读个本科,那也就是六七年后的事了,到时候我就快50岁了,也许我也会变得非常保守。想到那时孩子的就业问题,我现在已经开始担心了。还不如在这几年里,花个三两年时间陪着他多见见世面,顺便教他一些股市交易的知识,这也算是给他提前准备一项生存技能吧。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人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时的本能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在股市交易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要了解自己,这分为两层:一是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或所谓的一号系统,它在需要深入思考和做决定时容易出错;二是了解二号系统,即理性的思考方式。如果能将这些知识与文学欣赏、音乐、体育锻炼、游戏和旅行等活动结合起来,适当平衡一下,我想他应该能拥有一个更加快乐和圆满的人生。至少在我能陪伴他的这几年里,他不需要面对外界过于激烈的压力。虽然我的财富还没达到一个小目标的十分之一,但我有时间,我觉得这也是种财富。我愿意陪着他,他也愿意不断阅读。总的来说,比起财富达到某个小目标后让他在家里躺平,每天打游戏,我觉得现在的选择对他来说更好。
谋城

24-11-12 18:53

1
珠海这个事情的性质太恶劣了

谋城

24-11-12 18:38

1
2025年春节放假还是8天
不过少了2天的调休
相当于增加了2天假期
另外五一放假也少了1天的调休

我觉得改的不够多
也就是假期还是偏少
谋城

24-11-12 17:03

1
那中午还跟以前的一个同事语音聊了会儿。他女儿今年高考,现在已经去了上海的一个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现在迷上了《第五人格》这款游戏,他提醒过几次,但也没什么用,自己也有点生气,但又没办法。当然,他也提到了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大概分为几种:一种是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编制,争取各种实机会。另一种干脆就是在这四年里尽情玩耍。这样一来,上大学的目标就很明确了,要么是为了未来的工作打基础,要么就是为了享受大学生活。如果这样的话,上大学还有必要吗?有意义吗?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技能训练,何必让他们先在高中拼几年,再在大学拼几年,只为将来找一个更好的工作?

当然,同事说他对女儿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就是希望她本科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我还跟他开玩笑说,这年头哪还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啊,他说那些央企、国企之类的单位还算稳定。我说得了吧,这些单位靠的都是资源垄断,竞争力并不强,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它们的前景也难说。同事只是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我们还聊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说现在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都被家长和老师逼得太紧,导致有些孩子感到压抑。他说有个方法,就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回家后再适当放松一些,让孩子有个缓冲。我问他这样做有必要吗?学校总是把孩子往一个方向推,家长回家再往回拉,长期下来孩子会不会有种撕裂感?同事想了想,也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但又说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毕竟总得有个平衡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