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41012~回归网格

24-10-11 23:07 9823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经过一轮暴力短期牛市洗礼
10月8日开盘终于解套
收盘又归于平静
回到从前

国庆节期间心心念念找合作资金
现在找来的资金如下:
老婆转10万资金过来
表姐10万直接投入我的账户
同学提供30万账户有偿合作收益分成
表哥提供5万新开的账户我来免费操作
舅舅打过电话后准备转10万代为操作不过没有下文
自己的期货账户有两万多
一上头又开通了信用账户

凡此种种
心态有点失衡
仓位打得太满

晚上反复思考
与朋友讨论后决定
期货账户和信用账户的仓位尽快平掉并暂停使用
剩余我的普通账户、同学和表哥的账户设置条件网格单
严格按照网格交易

做正确的事
慢慢来
稳住
终会是可以慢慢变富的

共勉。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85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疏影横斜水清浅

24-11-13 15:40

0
牛啊,一天赚的比我一年赚的还多
谋城

24-11-13 15:23

2
持仓终于翻红

大秦继续逢高减仓

谋城

24-11-13 14:30

0
转出两万到银行卡

保留部分成果

每次转出资金后
接下来几天都会比较谨慎
谋城

24-11-13 12:52

0


逍遥宽客 2014-11-30 11:15
千万不要把别人的钱转到自己的账户里,别人钱在你账户里,别人也不放心,你也不放心,最主要是有较大的法律风险。 除非是至亲的钱,就算亲兄弟的钱,如果嫂子不放心,也最好放在他们自己的账户里。
特别好的亲朋好友,经济上需要帮助的,人品好的,信得过你的, 可以代操作他们的账户,他们自己也可以看到账户。以不亏为底线,盈利目标降低,不给任何承诺,也不要求任何回报。如果出现干涉操作的情况,立刻把账户还给他。
其他泛泛之交,或者特别有钱的,就算了吧。有本事就成立一个阳光私募,一切依法律合同办事。
做超短线来说,只做一个账户的确方便,多一个账户都碍事。 我帮最好的朋友操作一个小账户,资金只有我自己主账户的1%,也感觉挺碍事的。 不过他虽然自己也操作一部分资金,从来不干涉我的操作。
不和身边人讨论炒股,永远不要劝人进入股市。
谋城

24-11-13 12:17

0
下来走一走,掉单杠,本来打算去食堂吃饭的,下雨了。想起来好像是一个星期前也下过一次小雨,但这回呢,算是近一两个月来第一次下的中等大小的雨吧。也挺好,雨天嘛,对人心情还真有些疗愈的作用。有时候在短视频里看到那些音乐,背景音都是自然的声音,特别是下雨声,听着挺有疗愈效果的。我也不去问人工智能这事儿是不是真的,毕竟自己亲身体验过,觉得还是有用的。

说到这个,又想到了爬山。爬到山顶往下看的感觉真不一样,古人说得好,“登高望远”,这话说得真是一点没错。我发现自己对山和树的感情更深一些,相比之下,对水就没那么大感觉了。至于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云云,我觉得这有点过了,毕竟每个人喜好不同嘛。

回到交易上,今天上午持仓的股票表现不错,特别是电信股。我已经帮老婆、同学和表哥的账户把电信股都清仓了,因为涨得太快了。有点小遗憾的是,昨天电信跌到6块3毛6的时候,我设置的一个买入指令触发了,但由于表哥账户里的钱不够,只买了100股,后来6块4毛1的时候自动卖出去了,相当于每股市值只差了5分钱,虽说总共也就200块钱左右,但这也反映出我对交易管理有点松懈了,每天没及时检查网格单的情况。虽然我有检查,但难免会有疏漏,毕竟账户太多,管理起来确实是个挑战。

因此,我考虑把资金归拢到一个或两个账户里,这样既便于管理,也能减少因账户过多导致的疏忽。如果有个200万的资金,我打算分成两个账户,每个账户100万,买股票的时候也尽量错开一些,这样即使一个账户亏了,另一个账户还能有机会盈利,风险分散一点总是好的。

说到期货账户,我发现我在那里能保持更多的耐心,其中一个原因是期货账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心理负担没那么重。所以,我认为期货账户的资金应该适当控制,比如占总资金的10%-20%,最多不超过30万或50万,具体要看总的资产规模如何。提前设定这样的规则,等到实际操作时就能轻松应对。

说到这,我还想到一个古代的故事。说有个书生每次路过门口都要歪头走,别人问他为啥,他说这是为了将来做了官戴上乌纱帽后,防止帽子碰掉或碰坏。我觉得这种提前做好准备的想法很好,对我们做交易也是个启示,即使现在还没达到那个水平,也要为未来做好打算,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想办法解决。就像人们常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在交易领域,还是要稍微看得长远一些,至少要能看到一两年后的情况,但重点是要从管理自身交易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试图去预测市场的走势。
谋城

24-11-13 12:15

0
补充楼上

可以尽量让代理人帮忙操作
比如房产中介和律师等
也可以让家人帮忙处理
需要本人的地方才在家人陪同下一起去
这个主要的要求是有钱其次家人有闲而且也愿意
我觉得娃以后可以帮忙

当然
现在很多zf机构也人性化很多
毕竟也是在进步
也有很多业务不需要去现场
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谋城

24-11-13 11:52

0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点不敢和那些机关单位尤其是政府组织之类打交道,去那些地方总感觉心里很紧张,那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有没有这个方面的研究

~~~

您描述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可以被理解为“权威恐惧”(fear of authority)或对权威机构的焦虑。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经历、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的心理特质。

### 个人经历
- **负面经历**:如果您在过去与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这可能会导致您在未来与这些机构互动时感到紧张或害怕。
- **观察学**:即使没有直接的负面经历,通过观察他人的负面经历,人们也可能学会对某些情境产生恐惧或焦虑。

### 社会文化背景
- **权力距离信念**: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权力差距的看法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权力的不平等分布,并且可能更加尊重或畏惧权威,这可能导致与权威机构打交道时感到更加紧张。
- **信任度**:对于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也会影响个体的感受。在信任度较低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能更容易对与这些机构的互动感到不安。

### 心理特质
- **内向性**:内向的人可能在面对陌生环境或需要与人交流的情境下更容易感到紧张。
- **焦虑倾向**:具有高度焦虑倾向的人可能在面对任何形式的压力源时都会感到特别紧张,包括与权威机构打交道。

### 应对策略
1. **认知重构**:尝试改变对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看法,认识到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普通人,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和服务于公众。
2. **准备充分**:事先了解需要进行的具体流程和所需材料,这样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3. **寻求支持**:如果感到特别紧张,可以考虑寻求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比如咨询师的帮助。
4. **小步骤实践**:逐步增加自己与这些机构接触的机会,从小事做起,逐渐建立信心。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确实有所探讨,了解背后的原因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情绪。如果您觉得这种情况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以获得更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

看来我属于个人经历中的观察学西类型
在路上27

24-11-13 10:59

0
上午高股息股涨得不错
谋城

24-11-13 10:28

0
谢谢

煎熬了一个月

太不容易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

24-11-13 10:17

0
中国移动今天大涨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