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一个老同事聊了会儿天,我们主要是通过发消息的方式交流。我告诉他,我打算过几天去学校,和老师、校长谈谈,看能不能让娃在家自学。他听起来挺惊讶的,他的孩子应该已经上初二了,但他似乎对高中学的压力没什么心理准备。当我提到现在竞争有多激烈时,他显得有些难以置信。不过,他对自己的孩子是否上大学也没有太多执念。
我刚才看了一会儿《奇点更近》这本书,书里讲的都是从现在预测未来的视角,描述了一些现象。其实我看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到了我自己和我这边的情况。比如说,我现在准备引入的量化交易,其实连
人工智能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初级版本的程序化交易。它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但它可以解放我的双手,帮我释放出更多时间去做一些其他的思考。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继续在学校那种低维度的竞争中刷题、备战高考,然后再卷大学四年,再去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想着找个好工作,还不如从现在开始转变。最关键的是,我根本就不知道六七年后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学的毕业文凭将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可能只有少数的985高校和极少数的人可能还会认可。既然这样,我不需要去赌未来的不确定性,我现在就带领他,在学完高中的基础学科知识后,发掘一些学科性的思维方式,同时进行交易操作和理论学。这样,他既能学文化知识,又能学赚钱的技能。
其实我还是有点焦虑,因为担心即使这样做,也可能远远跟不上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的大爆炸发展。但如果横向比较同龄人,我觉得如果我们按这个思路走,肯定能远远超过他们。不过,我还是觉得可能不够。一方面是我找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我也不太认可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理念。可能符合我教育理念的学校存在,但我现在没有渠道进去,一方面是财力不够,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的个人素质要求非常高。所以这两方面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就自己来。
对于目前的情况,我们也有一些优势。第一,我们退出了那种低维度的竞争,身心更健康;第二,我有时间陪他一起学文化知识;第三,我可以教他交易;第四,他也可以在操作方面给我提供一些帮助,至少下单这方面是没问题的。实际上,我还想了一个办法,如果这几年我们能比较快速地积累一些财富,其实就可以从更高维度上前进。很显然,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收益率,完全可以考虑接入更多的资金,或者自有的资金也可以做一部分的少量融资操作。当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换一个国家去生活,换一个地方,无论是投资方面还是外在的环境方面,都可以得到大幅的改善。
刚才12点,孩子回来了,他很兴奋地跟我们说,他在那边待了两个半小时,前一个半小时是看书,另外一个小时用来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激活思维,激发创造力。最后,他可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也在用这个方法,就像我现在使用的讯飞语音输入法一样。当然,我不是坐着不动,我通常是在外面一边走一边说,因为一边走的时候我感觉我的思维会更开阔一点。有时候感觉累了,回来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或者躺在沙发上,也这样说话,就像我现在一样,我现在就躺在床上,继续记录这些信息。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帮我重新润色整理一下,不至于这些标点符号、口语、错别字之类的问题。
这一点上,我觉得和孩子非常相似。如果这些相似点越来越多,我也非常相信我的这一套交易模式、心智模式、思维模式,他也会很容易接受。他容易接受的情况下,对于他尽快地交易入门以及未来能够更进一步提升,也会非常有帮助。这个中间算是一个差距。
回到的《奇点更近》这本书的内容,我的感想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尽快积累一些财富,这样未来才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未来的起点才可以更高一些。即使说真的人工智能发展个一二十年,最后绝大部分人都失去工作了,我们也不用过于依赖全民基本收入这项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在各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它的补贴力度可能也有很大差异。还有一点,不仅是争分夺秒地学,也要争分夺秒地做好投资,因为真的等到奇点来临的时候,可能到时候纯粹靠人脑来做投资决策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所以在这之前,在这个时间窗口到来之前,我要尽量把现有的投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要搞量化这一块,我可能要适当地多接一些投资合作的资金,同时自己的身体也要锻炼好。
接下来几年,整个生活状态也要尽量舒适,因为这些对于我做好投资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所以包括住宿环境之类的,我也想。接下来还有将近两年吧,老婆如果继续上班的话,我就在这边继续待两年,否则的话,如果他提前不上班了,那我可能就搬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环境比较好、住宿条件也比较宽敞的小区或者是一个偏僻一点的地方住着,尽量提升我的交易能力和业绩,尤其是把孩子带出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