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行情的反思与总结 20241109
一.这波行情总得来说做得非常平庸,因为我思维惯性定在了类比19年春季行情和今年24年春季行情,这两个都是先炒科技,然后炒顺周期轮动,科技外也不断得出现穿越小周期且能作为某个小周期的主流牛股。例如19年
东方通信结束后的,医药板块
工业大麻题材的
顺灏股份,石化能源
氢能源题材的
美锦能源。24年有色板块固态题材的
三祥新材,化工的
正丹股份,地产的
滨江集团。
二.但是这波却没有这种发生,哪怕目前前期龙头已连续负向时也没有发生,似乎之后也很难有顺周期作为某小周期的主流。我总结原因有如下两点:
1.10月份这波资金以大游资与社会资本主导,而非外资和机构主导,所以顺周期分子业绩类由于本身基本面没有改善所以外资与机构并未参与,这个从港股
恒生指数上是观察的比较明显的,19年春季,和今年四月份都有连续明显的上涨,而这里是完全走平的,今后可以将
恒生指数作为机构及外资参与的观察指标,因为港股流动性和宏大叙事不占主导,大多数仍以业绩反馈为导向。
2.指数涨幅水位一次性修复完毕,没有给顺周期的轮动留下空间,19年1到4月中旬的指数涨了30%。这里9月底直接从2700到3680,涨幅35%,也就是说在跟随主流科技上涨的过程中,顺周期的修复已经把涨幅空间打满了,不像之前可以慢慢轮动,有空间可以给予发挥。
三.那么现下的行情还是要去和21年7到9月的新能源,以及去年23年3到6月份的AI去做参考,主流要持续一个季度,每个小周期的主流都是某科技支线的准备。大科技本身的支线也多,叠加属性都可以成为某个小周期的主流。尽管当下进入震荡段,还是要以科技的选择为优先级,当然某单日切换板块外,或者可能在极少数小周期会发生别的板块小周期成为主流的情况比如去年5月中旬的
充电桩,
日播时尚,但是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