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600363 联创周末的公告,我的分析及观点是:
. 一、上市公司终止收购联创超导11%的股权,主要原因是:
. 拟收购标的“超导公司”公布的2023年度一笔2500万元的财务数据与其主要客户公布的不一致。而这个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双方交易日期是在2023年底,双方采取的入账时间不同(超导确认在2023年度,而客户确认在2024年度)。
. 上交易问询函主要的关注点及不松口就是这个差异无法调节,并且前期公布的资产评估期限即将到期。其实理论上,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双方确认财务数据的时间节点不同而已,这个交易是事实存在的,并非双方或一方财务做假。这点非常重要。
. 二、终止收购有什么影响?
. 1、600363目前持有“联创超导”40%股权并没有丝毫改变。并非就此没有了超导业务和
可控核聚变概念。这点同样非常重要。
. 2、若这次成功收购11%的股权,上市公司就因成为超导公司的大股东而可以实现超导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旦未来超导公司业绩爆发,马上可体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步爆发(当然,若并表后超导公司出现亏损,也同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会受拖累)。
. 3、基于对“联创超导”未来发展非常光明前景的预期,这次未能实现增购11%的股权而实现控股及并表,我认为的确是遗憾的,但并非什么大利空。因为上市公司本就持有“联创超导”40%股权,这点并未改变。一旦“联创超导”未来业绩大爆发,上市公司仍然是第二受益的。
. 三、600363未来是否再次启动推进收购“联创超导”的部分股权或以其他形式实现财务并表?
. 1、我认为这个可能是较大的,因为这符合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利益。只不过,越迟收购并表,“联创超导”的估值可能越高。这次终止的是拟4.9亿元收购11%的股权,假若半年后重启收购11%的股权也许就要估值6亿甚至更高了。因为“联创超导”当前已处于业绩爆发的前夜,下次资产评估的估值,就是按超导公司24、25、26三年的业绩预期来衡量了。
. 2、看“联创超导”的股权分布,上市公司占40%,大股东(江西电子集团)占41%,只是毫厘之差。只要大股东对外转让1个点以上的股权(可为联创超导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对超导核心骨干加大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600363就可自然顺位成为“联创超导”的第一大股东而实现财务并表。又或者,大股东把对“联创超导”的表决权委托给上市公司,那也可以实现财务并表。毕竟,联创上市公司与大股东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是一荣俱荣,就看大股东是否真的想快速实现上市公司600363控股“联创超导”了。
. 3、必将震撼全球可控核聚变业界的“星火一号堆项目”当前处于正式开工建设的紧张筹备阶段(由20余家央企抱团,预计项目投资达200亿)。个人认为:将为该项目提供高温超导磁体等核心硬件支撑的“联创超导”很可能已成为各路资本关注的香饽饽。“联创超导”既处于业绩爆发的前夜,又面临资本扩张的强烈需求。毕竟目前仅2亿注册资本,可能难以完全吃下投资200亿的星火一号堆所蕴藏的设备供求。若后续“联创超导”增资扩股,作为其现第二大股东的600363也有可能借增资之机提高参股比例而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实现财务并表。
. 四、市场反应及小结
. 1、600363启动收购11%时是8月6日,其后竟随大盘跌了20%,也即该收购当时并未为市场所接受或重视,直至924后股价才随大盘反转向上。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600363有一波凌厉的涨势,个人认为主要是籍珠海航展,市场挖掘炒作该公司的激光定向能反
无人机安防题材(这又是一片蓝海,后续有机会再分析)。而拟收购11%联创超导股权事宜在10月22日的风险公告后一直无正向进展,11月初61元见顶后回落至43元并震荡至今基本一定程度消化了收购受阻的预期。
. 2、600363这次终止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短线的确属于利空,但不改后续以各种形式继续重启收购的预期,只是收购成本将会提高。即使一定时间无再次启动收购,600363仍是“联创超导”的第二大股东(持股40%),这一点并无改变。
. 3、不排除短线股价会受压。但操作上,本人不因此而减持600363,若有合适的低位,不排除增持。个人认为,从中长远看,即使维持40%的联创超导股权,市场对600363在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的潜力挖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 以上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