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升维思考
降维行动
或所谓降维打击
~
聪明如你,请做题:
一个盲人有5双白袜子和5双黑袜子,除了颜色差异,其它一模一样,弄混了,请问如何分开?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启示的智力题。
答案很简单:拿到太阳下去晒。
在阳光下,黑袜子吸热更快,所以通过触摸,盲人可以感知到袜子的温度差异,从而将白袜子和黑袜子分开。
最初,盲人只能通过触摸袜子的材质,但无法区分颜色。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温度”这个维度,通过阳光加热,创造了一个新的识别维度(温度差)。
这就类似于在复杂问题中引入额外的信息维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我曾经写过“灰度认知,黑白决策”,本文像是下联。
顺着这一点,我想谈及信息的“维度”。
最有名的“升维思考”,也许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牛顿物理学中,我们处理的通常是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运动,时间是一个独立的量。
但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称为四维时空,将时间和空间视为相互关联的统一结构。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和能量会弯曲时空,而物体在弯曲时空中的运动实际上是沿着时空曲线运动。
由此,人类对物理世界有了更加精确的解释。
就你我而言,我们究竟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未知的事物?我们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也许每个人都是如盲人摸像一般,通过不同角度的特征做出推断。
了不起的高手,往往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认知维度,例如围棋天才独具的“感觉”,杨振宁推崇的“Taste”。
AI通过降维简化问题,通过升维来揭示更多的隐藏信息,这一点在深度学的领域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以至于机器可以获得8年前人类还自以为独具的“感觉”。
在大模型时代,AI借助于算法、算力和数据,获得了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高维思考”能力。
而此时,人类的联想和提问能力,就像是构建一个维度,或是在大模型的向量空间里,勾出一段彩虹。
就像扔出一个骰子,对于未来的可能性,我们要升维思考,考虑6个面的概率,可结果只有一面。
这大概是“升维思考、降维行动”的一个简单隐喻。
《
人工智能:现代方法》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不仅涉及理解,还涉及构建智能实体。这些智能实体机器需要在各种各样新奇的情况下,计算如何有效和安全地行动。
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也需要理性行为,尤其要在“存在不确定性时取得最佳期望结果而采取行动。”
升维思考与灰度认知,都和概率论有关,再加上基于时间的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贝叶斯定律常常现身其中。
更现实一点的场景是:对于一个投资者,需要升维思考。例如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但是他的模型是通过多个维度的证伪,来切割出钻石的。--本文提及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底层的原理(可感知的那部分)是想通的。
而行动本身,往往是降维的。
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一个(相对)最优概率;
从物理的角度看,系统需要(相对)最低势能状态;
从决策的角度看,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并接受一个黑白分明的结果。
多面骰子在空中飞舞,最终只能选择一面朝上。
投资者最终需要做出“买或不买、卖或不买”的决策,而且行动越少越简单越好。
降维行动的例子:
京东说要“多快好省”,
拼多多只要一个“省”。
那些大事不糊涂的人,那些过得不错并且还能轻松的人,大多是在维度上取得了胜利。
现在做事不容易,许多行业和公司都在谈“转型”。但是,如果没有维度上的突破,可能只是在原路上瞎扑腾。
活在二维世界里的生物的死局,往往要靠超越维度来破解。
“井底之蛙”看似是关于视野的隐喻,其实是关于维度的类比。
本文从一个我喜欢的智力题开始,将毒酒问题的二进制解法,类比为更高维度的胜利。
类比可能是鲜活的,但绝不严谨。甚至于在文章的推进过程中,升维和降维都会出现一些概念的交错。
类比和隐喻都是思考的脚手架,请你能用且用,用完后记得拆除。
更广阔的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全体人类的一个维度。
所以,请活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