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做正确的事--2024年实盘之四(期货版)

24-09-02 22:57 8053次浏览
谋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股票账户大秦一波下跌被套
计划6.60-6.70-6.80-6.90各设置条件卖单2万股
如果有成交则低2毛钱接回
第一笔6.60卖出后转出2万作生活费
转出2万到期货账户

后续资金配比(目标):
30%股票甲(大秦或大秦可转债)
30%股票乙(待定)
30%股票丙(待定)
10%期货

目前期货初始资金1万元
盈利将近1600元
相当于盈利16%
两周能达到如此收益也不错了

后续每个月最少转入1万元
最多持有3手
只做多
网格交易
20点空间一个单位
每个单位一手

期货标的:鸡蛋主连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90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谋城

24-10-06 10:19

0
我参与期货市场,主要不是看中它的杠杆效应,而是期货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当然,如果我仅做多,那么期货和股票的交易机会理论上不会有太大区别。不过,在股票横盘震荡或阴跌时,期货市场可能存在一些行情,这样它的交易机会理论上会增加一倍。期货交易也只限于少数品种,目前我主要交易鸡蛋,未来可能会考虑参与沪铜等品种。对于有夜盘的品种,我可能需要尽量避免,或者只在中低价位做中长线做多,这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目前我还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因为沪铜一手合约需要7万多元人民币,而鸡蛋合约目前只需要3000多,可以慢慢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操作。
目前,我的大部分资金都在股票上,期货只有一两万元。未来,我可能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转移到期货市场,慢慢将期货资金提高到占总资金的10%左右。期货本身也提供杠杆,如果操作得当,我认为在股票市场最多融资30%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尤其是在中低价位做网格交易,风险总体是可控的。退一步讲,即使真的亏损了,我还有100多万的储备资金,不至于陷入困境。
综合考虑,我认为融资30%,而且是随借随还的那种,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当然,我还需要在东方财富网上了解一下是否真的可以随借随还。如果是的话,那就尽量在周一到周五操作,避免周六周日,因为周末可能会产生资金利息,更重要的是,周末可能会有一些新闻发酵,尤其是负面新闻,可能会导致市场跳空或大跌。如果有融资仓位在里面,会非常被动。所以,尽量在周一到周四操作,除非周四或周五有大跌,可以考虑做一些抄底操作。
事先把这些环节考虑好,后面出现任何情况都可以做出适当应对,这比盲目地只看到现在的交易机会,然后开通融资融券,大比例融资操作要稳妥得多。这里面可能还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因为最近找别人合作或借钱不太顺利,所以有时会想寻找不需要求人的办法。很多信贷广告也强调不用欠人情,可以直接借款。这种心理可能有一定影响,但我认为比例不高,主要还是为了有更大的自由度,在需要时可以借用资金操作。
此外,如果融资融券的额度增长足够快,它也会为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水位。说到融资,我还需要在手机上操作一下,注销宏源证券的融资账户。以前在宏源证券开通了融资,一直闲置未用,现在需要去营业部或网上注销。这个还需要重新安装它的app,网上应该是可以注销的。现在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谋城

24-10-06 10:09

1
关于使用杠杆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杠杆,特别是1:1或者更高比例的杠杆。然而,在2015年的时候,我在一个群里遇到了一位叫五哥的朋友,他使用了一部分杠杆,主要是为了做T或者波段操作。他运用这种策略好几年,效果相当不错,资产从一两百万增长到了一两千万。如果他继续稳健地遵循这种策略,现在可能至少有四五千万的身价。这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将杠杆的比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最多30%,并只在低位反弹时参与,比如在大盘下跌20%或更多时,赚取一些利润来覆盖利息,这样后续的操作就会轻松很多。平时可以将杠杆比例限制在10%到20%,也可以做一些T或波段操作,我认为这样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最关键的是设定杠杆的上限,并适当地进行波段操作,而且要在中低价位进行,比如大秦铁路的中低价位,最好偏向于低位时再使用杠杆。使用杠杆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它可以放大你的资金量,特别是对于网格交易,当价格下跌时,你可以更容易地填满仓位;如果你可以适当地融资,就可以在下跌时坚持更多的网格。第二,使用杠杆可以让你更快地获得一些短期收益。具体来说,在网格交易中,你可以将杠杆部分与正常部分的网格间距保持一致,但数量可以进行少量调整。最初,可以简单地将杠杆资金视为自有资金的一部分进行操作。
我认为这种策略在资金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确实可行。虽然理论上资金量小也可以使用,但杠杆带来的收益绝对值较小。如果你的资金量达到一定水平,比如有200万,即使杠杆只上30%,那也有60万的资金。短期内操作,比如你只借两个星期或一个星期,或者只要达到预期收益,就将杠杆资金还掉,随借随还,类似于信用卡的使用方式。即使年化利率达到5%或6%,这也是相当划算的。毕竟,中间做一个波段,可能就能赚个一两个点。因此,我认为这个策略真的可以考虑,确实值得考虑。
谋城

24-10-06 09:57

0
我突然想起《纳瓦尔宝典》中作者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不要试图提高他人的认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你没有这个义务。当然,如果他们与你关系不错,并且虚心求教,你可以多说几句。但在他们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你无需指指点点。如果他们为自己的认识买单,那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动物世界中残酷的一幕:许多野生动物,如牛羊,也会被老虎和狮子捕食。摄影师并没有因为同情弱小的动物而出手相助,他们只是在记录这一切。这些牛羊的命运就是如此,不要随便干涉别人的命运。这与因果无关,我认为作者的观念非常正确。
就像昨天我准备找一些人合作,但别人都表示没兴趣或没有回应一样,他们的认知没有达到那个层次,或者与我的认知有很大差异,那就没有必要强行说服对方。正如momoco123老兄所说,如果你的资金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那么再去寻求融资或合作,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很多时候反而像是自取其辱。如果你认为自己具备长期稳定盈利的能力,那么这就是一项特殊技能,没必要去求别人。如果别人不认可,没关系,反正你也有一定的资金,就做好自己的资金管理。比如,如果八年能增长八倍,按200万计算,那也可以达到1600万,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能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呢?靠工资收入显然差得很远。所以,能够把自己的资金管理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别人认可你的交易模式,并主动询问,那可以聊一聊,但基本上没有太大必要去主动寻求别人的同意,除非是极少数曾经确实帮过大忙的或者以前就认可的人,可以继续合作。否则,就相当于不要再开拓新的客户了。
我在小公园散步,隔着一条马路是居民区。刚才一位中年人过来和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交涉,因为他们的喇叭正对着居民区那一侧。其实,喇叭可以调整方向180度,对着另一侧的高速公路,这样就不那么吵了。那位中年人有点生气,说他才40出头,头发都白了,他们上班,而大妈们天天跳广场舞,这样不太好。那天阿姨也感觉有点尴尬。这其实也是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拉资金的事,别人也没有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可能更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觉得你如果真的那么厉害,何必来找他们呢?股市现在涨得这么猛,随便都能翻一倍。他们可能很多人这么想,所以他们假设你是个骗子,你可能只是想趁着行情好,收割一波韭菜。只不过现在不是收割韭菜,而是趁着行情好,拿别人的资金赌一把,赌赢了就分一点钱,赌输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当然,他们没有直接这样说,只是他们的反应是不讨论这个,直接无视。这也让我想起了柏杨经常在他书里提到的夫妻吵架冷战,冷暴力的极致表现就是当你不存在。在这种状态下,比两个人直接就某些观点产生争论更让人痛苦,就像是在心理层面折磨你一样。当然,这扯得有点远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在意我的心理状态,如果心理状态不对劲,我想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的交易操作。所以,如何保持心情平静,或者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是我在做交易时,除了交易系统和交易模式以外最重要的部分。交易模式决定了我每年大概能盈利多少钱,亏损的话大概会亏多少钱。而心理状态决定了我能否尽量按照我的交易模式来执行,不至于走极端,尤其是在股价相对处于高位时,不去拼命重仓或满仓,做这种风险比较大的事情。
谋城

24-10-06 09:44

0
原本我觉得我的思考还是以中长一些,就是时间周期比较长的方式在思考交易类的问题,但是我做呢,可能是中长线加上波段加网格那现在牛市来了。我发现我的思考,包括这个视野都在慢慢放短。这其实对于我的交易的稳定,尤其是心态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利的,但是。如果不是去刻意思考,可能我自己都没有这个意识到。那具体展开说就是以前我都会想着每年30%的盈利目标,那8年的话就是8倍,10年十几倍。但是现在的话,我想着的是一2年就翻一倍。显然这个牛市的氛围已经影响到我的心态了,可能无法再保持像以前那样子的稳定和平静。这个的话它有利有弊,短期内的话,如果你跟着大家情绪一起上头一起嗨,那就会不自觉的把仓位打满。那只要这个情绪能够维持下去,仓位越重,显然你的收益也可以越高,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这个情绪什么时候他突然就疯了。所以其实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你的这个收益就会回撤一大一大截,所以有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呢?那我能想到的就是把仓位适当的控制住,比如说最多不能超过90%,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要注意风险,第2个呢就是关注这个场外的资金关注这些开户数场外资金涌进来的,包括一些微信上别人的一些咨询呢,包括一些新闻啊,然后场外资金涌入的这个情况做一些啊有一个大概的一个了解,如果后续的资金感觉有点跟不上了。或者场内的资金准备套现走人了,那这个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可能需要适当的把仓位降下来。总之呢,按这种方式操作的话呢,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不是不是太大,因为这些都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像市场的情绪这些你很难量化,都只能凭感觉,而有些信息呢,等传递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可能就有一点晚了,所以嗯。这一轮其实还有一个特点,我觉得就是很多老股民到现在还没有解套或者说刚刚解套,然后呢很多新开户的我感觉应该一线城市开户的人比较少,就我接触到的好像没有人提到这个事,然后可能是那种345线的县城级别的像我表哥他所在的县城里面他他周边的新开户的人讨论这个股市的人可能会多一点。当然呢,他们还有个特点就是他在医院上班,有时候要值夜班的话,厄晚上没什么人,然后要么睡觉,要么就是大家一起。啊聊聊天,那这样的话。可能会有一个自我加强的一个效果,那不管怎么样,如果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再开户再加仓的话,那这个其实是有一点危险的,因为他们的资金量没有那么夸张,没有那么大,很多时候他也不会说借网贷往里面冲,那可能就是县城里面那些中高收入的人啊,参与进来,这个后劲的话我估计不会太足,如果说我这个假设推理成立的话,那这轮牛市其实可能高度有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盲猜,不没有任何实际统计数据的支持。还有一个侧面能看出来的就是嗯看好友里面有多少嗯向我咨询的,尤其是他开始提到他开始亏钱了,要不要啊?跑路类似于这些问题的时候,那就尤其要要要谨慎要小心了。
谋城

24-10-06 09:31

0
在《纳瓦尔宝典》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关键的概念:为自己设定一个高时薪。他在财务紧张时期,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高达每小时5000美元的时薪。这让我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思考自己一天能否挣到1000元人民币。作者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借鉴这个概念。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经济价值不大但耗时的事情,我可能会考虑请人代劳,比如定期请家政服务来打扫家里。当然,亲自做家务也有其好处,比如可以作为一种减压方式。如果工作量太大,比如清理厨房油烟,可以请人帮忙,这也有助于促进就业。
时薪的概念实际上是在不断提醒我们提高时间效率,将时间投入到更有效益和产出的地方,而不是为了节省几块钱而在购物网站上寻找优惠。对我来说,有三个主要的活动:阅读、散步时思考以及与认知水平较高的人交流。这样我才能与他们在同一频道上交流。对于那些与我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我选择视而不见,这也是我在初中、高中、大学群里很少发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那里无法带来经济收益。
偶尔有人分享吃饭、喝酒或娱乐的照片,虽然会引起一阵起哄,但这些内容本身并没有营养价值。当然,这样说可能显得有些功利,但至少可以选择不看或者少看。以前同事群里我也考虑过退出,虽然发言较多,但对提高我的认知并没有太大帮助,主要是在讨论房子和股票,但并不是在讨论交易系统或分析,而是两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同事在讨论哪些股票涨得猛。这些对我来说没有价值和意义。群里还有三个人几乎不说话,我偶尔发言,大部分时间也只是看看,但那里的内容虽然不那么空洞,对我个人而言也没有太大帮助,更多的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以后我应该减少查看微信内容,将更多时间用于散步和发帖,这也是一种整理思路的方式。昨天我也考虑过,到了2025年1月31日,如果还想发帖,可以换一个ID,那个ID可能会有更少的人关注,这样我可以安心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结果。
谋城

24-10-06 09:22

0
昨天,我在京东上下单购买了一个手机挂绳,它还可以挂钥匙,这样一来,携带手机会更加安全保险。目前使用的携带方式给我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可靠。

我正在阅读《交易员的自我修养03》这本书,作者是陈侃迪。他是一个喜欢深入思考的人,性格偏内向,面对问题时总希望把每个环节都琢磨透彻。特别是在写交易日志和自我反省检讨方面,他做得非常出色,总结经验的能力远超一般人。作者非常强调天赋的重要性,他曾经认为天赋占1/4,其余因素占10%到25%,但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天赋可能要占到70%到80%。有些人似乎天生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有些人即使交易了五六年甚至十年,仍然在原地踏步,可能是因为某些关键点无法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有经验的人指点迷津。但这也需要一定的运气,这种运气不是指找到牛股的运气,而是指遇到真正有实力的人的指导。因为真正有实力的交易员,无论是在野生环境中还是在机构里,都很难遇到。在论坛上,有实力的人往往不怎么发言,而那些长篇大论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实力。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在意我写的这些帖子,我基本上也属于那种没什么实力,整天在这里唠叨的人。
关于天赋的问题,我现在非常同意他的看法。随着交易经验的增加和思考的深入,我发现那些所谓的成功交易员发表的观点,除了少数交易策略部分,如打板或技术指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外,他们的大部分观点我都基本上90%以上都非常认同。以前我不会这样,以前有些人的观点我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也不认同。但现在不一样了,除了极少数技术细节方面的东西,其他的我都能看懂,而且大部分都会比较认可。我想这就是我现在看书与前几年最大的不同。
在看他们的书时,其实也很少能学到新的内容,主要是复或自我警醒。因为有时候交易做得顺利,容易让人飘飘然。多看书,看看别人踩过的坑,或者那些曾经有过辉煌时刻但后来从神坛跌落的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惨痛教训和其他人的经验之谈,确实会有很大帮助。但这也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学,至少要有这个意识。你可能会被冲昏头脑,但你的书架上或随处可见的地方一定要放几本书,这样随时拿起来阅读,真的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他们应该也看过很多书,也浏览过一些论坛,关键是他们身边的朋友既然做交易,多少会有一些睡眠服务。如果成长为大佬,他们的人脉理论上应该比一般人更广阔。那应该会有在极端行情下上杠杆然后爆仓的例子,但为什么到了他们自己身上就没有及时清醒过来,还是一根筋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要分两部分来看:一方面,他们的交易模式可能就是这种一根筋模式,死扛到底,不管是高位做空还是低位做多,遇到极端行情,高位可能继续猛涨,低位可能继续猛跌,这样可能导致从理论上来讲他们这套模式还是会爆仓。这是他们的交易模式决定的。另一方面,他们的交易模式本身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让利润奔跑,设置好止盈止损等,长期来看也是可以的。但是,因为一段时间做得比较顺,又从外面加了资金进来,到了止损点也不想走,觉得很快就能反弹。就这样慢慢扛下来了。这种的话,我觉得跟他们的交易模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跟他们的执行力有很大关系。
不管怎样,他们最后的结果都是爆仓或破产。那么,如何克服这些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这确实有一定难度。我能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经常看看自己以前写的帖子,看看以前买的一些书,看看关于交易心理层面的一些书籍,尽量找到镜子对照,平时也要尽量让心情平静下来,不要有太极端的想法,尤其是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当你出现了借钱炒股,尤其是上杠杆炒股的想法时,其实就比较危险了。其实我昨天提到,最后可能实际上能拿到的资金非常少,跟我的本金比可能不值一提。
谋城

24-10-06 09:07

0
是的
更多人宁愿自己亏
也不相信别人的能力

我也要慢慢接受这一点。
谋城

24-10-06 09:06

0
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在幼年时期就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而我却迟迟未能领悟。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让我最终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同样指出,人们往往逃避艰苦的思考,而那些不愿下定决心深入思考的人,实际上错失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这两段话在很大程度上探讨的是同一个主题:面对某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反复、全面地思考,这样我们最终可能会比别人理解得更多、更透彻。
以昨天我在微信上寻找愿意投资合作的好友为例,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此他们下意识地拒绝了。但如果他们自己进行交易,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资金,他们完全应该深入了解我的交易模式、仓位管理和心态控制,以及我是如何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这些都是值得学和了解的。
如果你愿意投入二三十万,而这笔钱只是你总资产的一小部分,或者只是流动性资产的1/3或1/4,那么面对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会想要尝试。因为如果有现实的例子摆在眼前,你向他请教你遇到的问题,他会很乐意分享,当然是在他能力范围内。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这么做。分析一下原因,第一,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第二,即使他们有,他们可能不相信股票真的能够长期稳定盈利,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人做到过;第三,如果他们自己也在做交易,他们完全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看看我是否能解答他们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或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如果我能做到,并且有相关的证据,比如账户上的收益曲线,那么这就证明了我不仅有赚钱的能力,还能指导他们操作,从而提升他们自己的能力。
目前,我只遇到了一个人间接地这么做了,他会分享他对股市的理解,并询问我的看法。但他从未表达过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帮他操作。经过前几天的简单交流,我发现他不仅没有入门,而且完全不具备交易市场所需的概率性思维。
在论坛里,我很少与人讨论股票或大盘,最多聊聊交易思路和个人心理分析。对于大盘和个股的讨论,我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我的例子摆在眼前,也没有多少说服力。在网络上,隔着屏幕和网线,又有几个人会相信你呢?不过这没关系,我也没打算从网络上寻找资金或发展客户。首先,我没有这个资格;其次,我没有这个兴趣;最后,我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现在,我有时间散散步,整理一下思路,有时候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聊聊天,启发一下自己的思维,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再回到借钱、合作或融资这个话题,最主要的是借鉴巴菲特早期的合伙人模式。但显然,这一套在目前我接触的圈子里行不通。股票亏钱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尽管短期内可能会有暴涨,但很多人仍然没有转变思维模式,仍然持有过去的认知。
我在吃肠粉的时候也在思考,巴菲特所说的“慢慢变富”确实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想快速致富,在交易市场上可能需要去做期货、期权、外汇等。如果是股票,确实要慢很多,但总体而言,股票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也更稳定。但显然,大家对这种稳妥并不感兴趣。如果你真的能拿出每年100%收益的图表,当然会有人感兴趣。但如果我有那样的收益率,我还需要在外面寻找资金吗?尤其是不需要在一些初中、高中、大学的群里发布广告信息,结果没有人提到关键点,要么调侃,要么表示赞叹,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投资。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些销售和宣传的工作并不是我擅长的。既然我昨天走了那几步,就应该预料到大多数人会拒绝。这是销售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典型问题,因为他们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别人的拒绝是正常的,别人的同意才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宣传,扩大受众面。只要1%的人感兴趣,那么每扩大10倍受众面,潜在客户被发现的概率和数量就能提高10倍。对于别人的拒绝,销售课程肯定会有心理调适的部分,可能会觉得别人的拒绝很正常,不需要有太多反应,只需转向下一个目标。
但我自己的性格喜欢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为什么中间的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哪些是对方不了解或不理解导致的。在一个对股票有很大成见的社会中,做这些工作有点像前一段时间做房产销售,你可能比以前更努力,但卖房子却更吃力。
谋城

24-10-05 22:23

0
晚饭后和老婆下楼散步
走到沙嘴那边去了

某信取消了一波关注
删除了某些聊天记录
退出一些qun
尽量保持清爽
眼不见心不烦

桃县呢
也设置了禁止任何人成为我的粉丝
距离2025-01-31不到四个月了
保持简单

乔布斯的名言
keep simple
keep stupid

除非有限接触
尽量远离认知差异太大的人和组织
momoco123

24-10-05 22:19

5
现在疯牛行情,我一个从来没有炒过股的朋友打了3万块进股市,才两天就赚了4000多,不出意外8号开盘就是赚8000块,他已经开始憧憬赚到10万块钱了,像极了2007年十月份第一次单月炒股收益40%的我,这波暴利的榜样感觉会圈进来不少新股民新基民,如果真是这样,其实我们老股民未来两年做到正收益不难,以兄的体量感觉吸引外来资金意义不大,但凡存款六位数以上的家庭大多也是有关注财经,最近这波行情发酵得很广,会极大放大人们的欲望,很多人都蠢蠢欲动想亲自下场试试。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