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在幼年时期就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而我却迟迟未能领悟。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让我最终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同样指出,人们往往逃避艰苦的思考,而那些不愿下定决心深入思考的人,实际上错失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这两段话在很大程度上探讨的是同一个主题:面对某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反复、全面地思考,这样我们最终可能会比别人理解得更多、更透彻。
以昨天我在微信上寻找愿意投资合作的好友为例,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此他们下意识地拒绝了。但如果他们自己进行交易,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资金,他们完全应该深入了解我的交易模式、仓位管理和心态控制,以及我是如何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这些都是值得学和了解的。
如果你愿意投入二三十万,而这笔钱只是你总资产的一小部分,或者只是流动性资产的1/3或1/4,那么面对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会想要尝试。因为如果有现实的例子摆在眼前,你向他请教你遇到的问题,他会很乐意分享,当然是在他能力范围内。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这么做。分析一下原因,第一,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第二,即使他们有,他们可能不相信股票真的能够长期稳定盈利,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人做到过;第三,如果他们自己也在做交易,他们完全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看看我是否能解答他们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或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如果我能做到,并且有相关的证据,比如账户上的收益曲线,那么这就证明了我不仅有赚钱的能力,还能指导他们操作,从而提升他们自己的能力。
目前,我只遇到了一个人间接地这么做了,他会分享他对股市的理解,并询问我的看法。但他从未表达过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帮他操作。经过前几天的简单交流,我发现他不仅没有入门,而且完全不具备交易市场所需的概率性思维。
在论坛里,我很少与人讨论股票或大盘,最多聊聊交易思路和个人心理分析。对于大盘和个股的讨论,我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我的例子摆在眼前,也没有多少说服力。在网络上,隔着屏幕和网线,又有几个人会相信你呢?不过这没关系,我也没打算从网络上寻找资金或发展客户。首先,我没有这个资格;其次,我没有这个兴趣;最后,我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现在,我有时间散散步,整理一下思路,有时候和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聊聊天,启发一下自己的思维,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再回到借钱、合作或融资这个话题,最主要的是借鉴巴菲特早期的合伙人模式。但显然,这一套在目前我接触的圈子里行不通。股票亏钱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尽管短期内可能会有暴涨,但很多人仍然没有转变思维模式,仍然持有过去的认知。
我在吃肠粉的时候也在思考,巴菲特所说的“慢慢变富”确实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想快速致富,在交易市场上可能需要去做期货、期权、外汇等。如果是股票,确实要慢很多,但总体而言,股票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也更稳定。但显然,大家对这种稳妥并不感兴趣。如果你真的能拿出每年100%收益的图表,当然会有人感兴趣。但如果我有那样的收益率,我还需要在外面寻找资金吗?尤其是不需要在一些初中、高中、大学的群里发布广告信息,结果没有人提到关键点,要么调侃,要么表示赞叹,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投资。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些销售和宣传的工作并不是我擅长的。既然我昨天走了那几步,就应该预料到大多数人会拒绝。这是销售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典型问题,因为他们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别人的拒绝是正常的,别人的同意才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宣传,扩大受众面。只要1%的人感兴趣,那么每扩大10倍受众面,潜在客户被发现的概率和数量就能提高10倍。对于别人的拒绝,销售课程肯定会有心理调适的部分,可能会觉得别人的拒绝很正常,不需要有太多反应,只需转向下一个目标。
但我自己的性格喜欢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为什么中间的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哪些是对方不了解或不理解导致的。在一个对股票有很大成见的社会中,做这些工作有点像前一段时间做房产销售,你可能比以前更努力,但卖房子却更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