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近没有打板,从双城断板就没有打,上半年一般妖股断板要不震荡要不下跌,所以9月成交量上来了,我还是这种思维,第二个,现在概念太多,轮动太快,持续性成问题,而且并购重组之后的感念,都是以前炒的感念,没有什么新东西。我个人感觉,如果后面还是一天万亿成交量,打板可能收益没有以前高,走趋势或者高低切可能更多,或者做T等等。这是我自己个人的感觉,说的可能不太对。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万望包涵
3
这周打板操作成效如何?可以在站信上举几个实例具体切磋。
0
谢谢老工匠的耐心回复,其实我之前一直是打板,有2年作业,反正就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成绩还可以,但是技术原理不是太清楚,我打板完全靠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盘感,我每天都会看看盘,现在想系统的学,感觉看以前的股票也没看出什么东西,所以问问大家的经验。能给自己学方向,我感觉现在是迷路状态.
5
这些年开户的时候券商都要做投资者的适当性问卷测试。然后会评估你的风险偏好,风格类型。这其实是顶顶重要的事。但大多数新股民都忽视了。
3
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不等同于个人的秉性特长所在。很多小孩子年轻人都是出于情绪化的爱好,并没有真实去看自己的秉性特长所在。
一般而言,这两者能契合,则一辈子会开心并容易出成就。
比如孙颖莎,她即使再喜欢打篮球,也不该做为主业,因为自身秉性特长不在篮球场。就算艰难成就,也是事倍功半,难言快乐开心。
1
2-,找到契合自己秉性的模式之后,要足够专精才行。股市不同于社会,它没有低保大锅饭可蹭,随大流也能肚圆。股市除了极少稳定的优胜者,统统都是职业送钱人。
3-,最要命的是,孔老二说的四十不惑,其实,对于认知真实的自我而言,多数人做不到。很多人干了一辈子某项专业,其实根本不是它的秉性所在。注定是一辈子并不开心,也难言成就。
3
股市的模式风格千千万,无所谓优劣。但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
1-每个人必须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秉性特点的模式。现实是大部分股民如同幼儿园娃娃,只执拗于个人的爱好,但忽略了自己真实的秉性特长在哪里。比如你手指粗短,可能偏要喜欢小提琴,那注定事倍功半。
0
好的,感谢
1
我认为股市无老师。大家都是探索者。我这里不要出现这个词。谢谢。
0
老师,作为新手,学短线,是更注重于个股分时图和竞价,还是注重于k线。一般学都是在股吧看实战选手的交割单,看看他们买入逻辑。个人致力于打板,但是没有方向,望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