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写在利好出台之后

24-09-24 20:30 216次浏览
格力电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在敬畏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周期,一个是认知。

对于周期,那就是天道轮回。低了就会高,高了就会低,如此循环,所以才谓周期。当然会有人说,现在才2800点,很低了啊。我想问,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什么多了?什么少了?
对于认知,我想说炒股是个技术活,有价值分析、也有技术分析,但是很多人啥都不懂,就想炒股养家,这个就很离谱。我曾经说过,今天买了股票,但是明天这个股票是涨是跌我是不知道的,所以我敬畏股票市场。但是,很多人无知无畏,今天买了,如果明天就跌,他们就会加杠杆补仓。为什么要涨?为什么要跌?他们从来不做分析,就是觉得要涨了就买进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多人说股票市值蒸发了多少个万亿,要求政府出政策救世,其实那只是个游戏和泡沫,不存在蒸发、也不存在增值。就比如说石油价格,高的时候147美元,低的时候是个负数,你说它应该是多少钱?所以说,万事万物还是避免不了一个道理、一个规律,那就是供求关系。什么时候多了、价格就会低,什么时候少了、价格就会高。曾经的摇号买新股、买新房,到了以后就是个历史的病态和笑话,成为以后大众反省和懊恼的案例。现在高估值的新股有不道德的基金接盘、高价的土拍有无奈的城投接盘,那以后呢?当这些基金和城投都随着历史的尘埃散去之后,恐怕又是一地的尘埃罢了。其实股票和房价的涨跌与老百姓 是没有关系的,就跟油价的暴涨暴跌,关系是不大的。我不炒股,由他去。我自己有房子住,爱跌就跌。房价跌的多了,老百姓买得起、没有焦虑、没有负担,也许这消费还就起来了。
有人说,股价和房价跌了,老百姓的资产就缩水了,其实那都都是纸面得富贵和泡沫。因为以前价格高的时候那只有百分之一的成交量和换手,都是虚高、是市值、是泡沫。如果要是大家都去套现,百分之百去成交、去换手,那价格也就跟石油一样成了负数了,因为市面上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M2去支撑那多虚高的市值和泡沫。
所以还是要有能认知周期的认知,要认知趋势是不可挡的,毕竟已经高速发展了40年了,大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股价和房价也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可能大家觉得大A指数一直在跌,十多年不涨,觉得不可理解。其实,想一想新股的市盈率;再想一想在下行周期里收入和利润是增加还是会减少;最后再想一想大股东们是在减持套现还是在现金回购。所以,当一切都在逐步符合市场规律的时候、当一切都从发烧后回复冷静的时候,人们现在才会觉得大A反而还是高估了。可能大家现在醒悟过来了,噢,原来不是跌了,而是之前就不该那么涨、那么高。
今天出政策可以让证券基金保险机构和大股东贷款买股票了,那效果会如何呢?首先,对证券基金保险机构来说,用韭菜的钱买股,赔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需要赔偿,也没有责任,还能给单位赚来手续费。可是以单位的名义贷款炒股,不仅仅是以后要还本金和利息的,更是赔了要追责的,所以,在经济下行和预期不好的大环境下,谁敢贷款炒股?其次,大股东贷款买股票增持和上市公司贷款买股注销,那就更是字面上的游戏了。有些大股东好不容易上市了,想套现还来不及,被逼的去离婚套现,让他们去贷款增持,有可能么?至于上市公司贷款买股注销股份,如果在经济繁荣期、现金流充沛,这个可以有,但是现在M1大幅度下降,企业现金流枯竭,你让企业贷款买股注销股份,这是不是有点“何不食肉糜”么?最后,两个政策的首期金额合计8000亿元,也就是大A 一天的成交量,还不够塞牙缝的。
最后的最后,大A何时能够雄起,绝对不是靠一两个政策就能走出来的。毕竟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大的周期已经开始了,原始巨熊正在款款走来。我们很多的经验、理念和判断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社会很多的现象也正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们很难想象就是在几年前房子还在摇号、基金也在摇号,人们坚持着钞票要贬值的思维在不断着投资、投资、再投资,到如今,不是亏损累累就是负债断供。

所以,一定要把之前几十年的思维扭转过来。对于这次的政策性的利好,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看看十一假期之后,成交量能否跟得上再做交易决定。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大周期下的经济还没有出现拐点之前,任何的利好、反弹,都是逃命的最好时机。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格力电器

24-09-24 23:16

0
是的。只有市场底才是真正的底。但是市场底的构造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完善,比如股市方面上市准入、退市赔偿、欺诈入刑,楼市方面房价符合市场惯例、与收入匹配,经济方面债务和产能出清。所以,市场底是个慢慢打磨的过程,单纯靠利好支撑已经是不可能了,之前有太多的利好已经证明不管用了。还是应该痛定思痛,沉下心来,好好想想该怎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吧。
Leo静简

24-09-24 22:52

1
有道理,没有实质利好,只有一个政策,就改变所有,太乐观
格力电器

24-09-24 20:55

0
至于说,降首付和利率,还是于事无补。
如果,不把房价的收入比、租赁比等与市场惯例接轨,即使是零首付、零利息,也不会有人买房子的。
这么一点点磨、一点点耗,就看谁是韭菜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