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写给自己的自己

24-08-08 02:59 1167次浏览
炒股日记本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断的推翻自己的看法,重塑自我。
人的认知,会影响行为。
这段时间里我只寻找有没有更有认知的人,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活在无知当中,人们很难去思考为什么,有很多的伪命题和伪答案。答案是否正确不在于答案本身,在于人们是否能够理解这个答案,或者让人们无法理解是,能否给人一个合理的心理安慰。
例如现在网上很多的儿孙自有儿孙福,留给后人去解决这些极其愚蠢的话,其实就是无知者无法理解事物本身,而找到自己能够相信的答案。这个答案不在于是否正确,在于相信这个答案的人的认知。
接下来我会在这个帖子里逐渐推翻自己以前的认知,探索真正的答案,填充自己的灵魂。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炒股日记本

24-08-22 23:36

0
当我关注俄乌局势,总感觉第二天就世界大战。当我关注美国经济,也以为美国马上经济崩溃。总是扩大自己关注点的影响,很多事情如此。太关注一只股票随便一个关于这支股票的消息,就会产生过度的判断。
炒股日记本

24-08-22 14:35

0
这两天有点戾气,总是去实盘群嘲讽别人,不要管别人,割他们就完事,不要当菩萨总是给别人指点迷津,没有必要让别人听你的,如果全都理性思考爱学,谁给你接盘,思想上的孤独从上学开始到现在要吃点教训了。
炒股日记本

24-08-19 23:18

0
炒股,之前我一直认为靠的是理性认知。
只有理性才能做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思考,尤其是玩短线,靠的是主观认知。
桃县和实盘群里会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人们总是去找一支股票上涨的原因,却不会去讨论股票为什么下跌。
股票下跌时离开的人会把他删除自选或者不在关注,在里面的人总想着还有机会。很多人再找上涨的理由。
对于怎样卖出和潜在卖出者我一直没有形成系统认识。
炒股玩的就是人性,炒股,生活都一样,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思考,大都是经验主义。
很多人在分析一支股票的时候,会说这支票复制哪一支股票的走势,连板限制在了几板。这些其实只不过是经历过后的经验总结,不是认知。经验在发生转变的时候总会失效,所以经常总结出来以后(人们在总结经验后还喜欢确认,例如看几只票是不是这样,等着几只票走完,经验确认完了,形势也就变了),形势发生了转变,转变以后经验也就失效了。市场上很多人对于认知和经验都分不清楚。
很多人说自己玩什么模式,在自己熟悉的周期里多做,这些话。

只是无法洞察市场形势,手里只有三板斧,还不知道三板斧是怎么来的,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只能不断的试错。
炒股日记本

24-08-11 06:14

0
记录几个需要解释的点,
提高审美
不要对自己持有的股票yy,
这两个观点以后可能会在后面的记录里顺带着解释。这两条早就想过了,并且知道怎么解释
要多看淘股吧,很多我自己迷惑过的点,自己想不起来了,别人当做真理,自己要记录下来解释清楚,防止陷入跟他们一样的困境
炒股日记本

24-08-11 05:54

0
今天看到一篇帖子出现赚钱效应一词。
当市场连续普涨,大多数股票普涨时闭着眼买就好,那不是满地都是赚钱效应吗。
这里很多人提到的赚钱效应是狭隘的。他们所表达的是在市场不景气时,别的股票都在下跌时的唯独这个方向和个股急剧暴涨。
亏钱带给人的情绪是-2,赚钱带给人的情绪是1,那么当市场只有这个方向赚钱时,吸收人气的可是3,1是快乐,-2是痛苦,3是激动,-2和3之间差了五个情绪等级。
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情绪上的快乐。当你发现别人拥有时你很难不去追求。只要这种反差还在,这板块就会从市场疯狂的虹吸人气。
所以一但市场回暖,这种反差缩小,板块的队伍就会减少成员,不一定有能补上的个股。
以上只是一个周期开头的缩影。

这样的一个周期更像是我国房地产15年以后的样子。先是国际经济面和政策面宏观上的形成,导致没有人知道房地产的顶在哪,房子越炒越高,买房子的人名义上资产都增加了。所有人都在疯狂。所有人都不认为房子会降价。当国际经济面改变,国家主动戳破房地产,有人开始亏钱,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别人亏钱,21年没有买的庆幸自己躲过了大鼎,21年卖的庆幸自己逃过了大鼎,这些人能当潜在购买者吗,社会上的观念眨眼间一百八十度反转。这不就是一个龙头个股的周期吗。至于二波,这我已经初步有了认知,但这篇帖子我不准备发了关于二波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很多人炒股不关心宏观经济,这其实很关键,这是方向,只不过这个方向没有很多人想的呢么立竿见影。中观上,即我们这个股票市场对板块和个股影响大一些。
更像是宏观经济影响股市>板块(超大规模龙头企业)>个股
股市影响板块>个股
目前解释了,潜在购买者形成的原因,方向选择(消息面),方向形成(市场面),如何形成更有粘性和质量的潜在购买者(情绪面),更多的是周期起始时说起,以潜在购买者为主要对象,跟我所要解释的还差好多,而且还不连贯,这以后我就当成草稿,要把这些思考整理清楚,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啊。
还要解释以潜在卖出者为主要对象的一套,还有宏观经济,和政策也要记录。
虽然实际操作中宏观经济不实用,但是这是要了解市场发生转变的必要,要不然无法穿越周期。
至于政策更多的是用来佐证自己对于周期的看法,政策是有延迟性的,大都是已经发生所以才出政策。为的是改变。通过政策来确认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我要记得,以后不要随便忘了。
炒股日记本

24-08-11 04:41

0
题材的选择,或者说方向的选择。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一波行情要有想像空间。
想像空间是什么
是无法做出理性判断,只能凭感觉做判断这就是想象空间。
例如一家企业发公告业绩翻一翻。你的感觉如何
假如这家企业之前的业绩有一百万。你的感觉又如何
大多数人对于翻一翻这个说法更有想想空间。
你去计算就会觉得想象空间没有这么大,如果不计算你的想想空间就会比计算的人更大。

当这个范围扩大,增加几个公司,增加几样产品,当范围大到没有人或者电脑能够准确计算到每个公司或者行业能够带来多少利润,没有准确的参考时。人们就会发挥想象空间。做出的决定就会越主观越容易被市场影响到情绪。

意思就是庞大的无法计算的信息,越模糊的概念越能让人们的行为偏向主观引导。

不管之前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没有人知道是市场有多大,价值有多少。当他们被炒作起来以后,因为没有人能理性判断,所以才会走出所谓的人气板块,人气板块中新旧龙头的的交替也是更能说明这一特点,人们都在以自己的主观做判断。

假如大家都在做理性判断,有一个商品现10元由于缺货将会涨到100元,那么100元之前就不会有人卖给你。
只有大家主观交易,因为想象空间不同,导致在每个阶段有买有卖。
人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完全理性,所以需要条件打乱人们的理性,越能让人们偏离理性的消息越有想像空间,市场会让商品回归,但人的主观会让商品偏离。
炒股日记本

24-08-09 04:22

0
潜在购买者最多的人气股被人们称为龙头
之所以称为龙头是因为他对板块都有带动,即这个个股聚集地人气过于饱和,甚者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板块内其他股票的主观看法改变。
很多人说龙头先于板块,更合理的清晰的解释是龙头在不断的聚集人气,随着人气的增多龙头又无法参与,导致发散到了其他个股。
很多人说龙头从不坑人,即在高位的时候不会A杀。这是因为当龙头遇到高位分歧时,会从其他个股回流部分人气,得以维持潜在购买者的数量。
龙头是如何聚集人气的呢?
很多人的看法龙头你每天都有参与的机会。也就是有的人说要有换手
这是龙头聚集人气的关键,
潜在购买者有哪几种,在场外观望的,提前卖出的,以及还有仓位不够的。
这里有一个观点是我要说的,赚钱的快乐是赔钱难过时的二分之一。其实就是说赔钱比赚钱带给人的感官更深刻。
所以说踏空就是赔钱的感官,当你想要买入但是却犹豫导致没有买入,你会后悔,后悔给我的感官比得到的感官更强烈。提前卖出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仓位不够的。
主观上已经把这个股票的涨幅当做了你的亏损。
这样看法的潜在购买者越多,呢么这支股票的潜在购买者的粘性和质量就会越高(质量代表着购买的概率)。
这样的潜在购买者越能和后面的潜在卖出者进行对抗。
炒股日记本

24-08-08 12:01

0
感谢兄,这是我的日记贴,我希望可以连贯,希望兄可以去我别的帖子留言,不要再这篇帖子。
炒股日记本

24-08-08 12:00

0
为什么要推翻这些伪答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答案会阻止我们去思考,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我加了很多的实盘群,群里每天很多人在聊股票。但当我问为什么大盘会上涨时,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问汇率时依旧如此,算有一些听闻的人也只是加上了个人情绪在表达,例如美国扛不住之类的,有本事继续加息,
这里大概可以总结一下,在目前是市场中我们的个人投资者还有很多人处于经济处于贫乏阶段,他们对于一些经济概念,关系,关联,逻辑这些没有基本的认识。
对于这些投资概念,他们更乐意去凭个人主观意念为投资条件,例如很多人无法明白一些经济现象时就会说,市场有一支无形的手。这其实就是一个伪答案。当人们用这句话来解释无法解释的市场表现时,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去深究,因为人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安慰和妥协。
这就类似于那几句交易口诀,看似解释了人们的问题,其实只是阻止了人们继续探索真正的答案。
为什么要去探索市场规律
我发现这跟我看的传统经济学有很大的出入,传统经济学没有办法解释股市当中的变化,或者时间周期拉的越短越无法解释股市。拉的周期越长越符合传统经济学。即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短期内市场的变化,即传统经济学无法进行实战。这与我自学经济学的目的相差甚远。尤其在个股当中,盘子越小的个股越是无法用传统经济学解释,越大的个股越偏向于传统经济学。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要写这篇帖子的原因。
逐个打破那些伪答案,摆脱心理安慰和妥协,去寻找真正的原因。
E回本销户

24-08-08 11:24

0
认真的看了3遍,仔细的推敲一下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