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火的一个时事——武汉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事件。
大家看
天迈科技 的走势就知道了,最近市场在炒
无人驾驶,而这一波无人驾驶的炒作,起点正是
百度 旗下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惯!
有数据显示,百度在武汉投放了1000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事后证明是400辆),目前订单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单,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可以24小时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它跟
网约车比起来,成本较低,自然价格也很低。
叫萝卜快跑与叫寻常网约车并无二致,都是通过小程序或者app下单。不过车辆抵达后,乘客无法直接开门上车,而是需要在后门附近的小屏幕上输入手机后四位数字,这样才能解锁上车。
萝卜快跑的副驾是不可以坐人的,只能坐在后排,因此一次最多搭乘三个人。此外,车上有一块透明隔板把前排和后排隔开,防止乘客干扰驾驶。
萝卜快跑的出现,让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毕竟它可以24小时运行,成本也更低,所以萝卜快跑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价格。
目前武汉10公里的行程费用,价格仅需4-16元,远低于传统网约车的18-30元,而且目前还在推广期,有一折乘车和免费乘车活动,更是让它的吸引力大增。
这个时候想到了好像是2013年还是2014年的时候,当时在杭州恰逢
滴滴 打车和快的打车都在做市场推广,烧钱大战,那个时候滴滴打车补贴5块钱,快的打车就补贴7块,然后滴滴补贴9块,快的打车补贴10块。
后来,二者打车补贴均到了11块钱以上,而杭州当时出租车的起步价刚好是11块,意味着你打车很可能在3公里以内并不需要出一分钱,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当时这俩软件如此烧钱是为了什么?
滴滴和快的,后来为了打败Uber(美国的
优步 )而选择了合并,也就是现在的滴滴出行,再后来,他们开始通过收取平台费用赚的盆满钵满。虽然根据滴滴公布的年报显示,他们依旧是一家亏损的公司(亏损为补贴司机所花费的费用)。
说回萝卜快跑,目前它的低价优势得以凸显,科技进步的另一面就是大量司机们的无单与少单困境。
根据湖北公布的数据看,萝卜车单日单车峰值超过了20单,武汉地区订单量超过600万单,对比出租车司机,平均一天的单量也在20单左右,无人驾驶的势头已经追上了传统出租车。
麦肯锡在2023年6月发布的《生成式
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2030年至2060年间将取代全球一半以上人的就业岗位。具体到出租车行业,这个预测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有媒体采访发现,武汉出租车从业者数量正在不断下降,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出租车司机称:“以前一辆车俩人倒班开,现在只有一个人开了,日子过的越来越难了”。
多位武汉当地出租车司机向记者透露,因网约车投放量越来越多,出租车难以接到单,出车10小时的流水甚至只有之前的一半。而在前几天结束的WAIC2024上,萝卜快跑刚刚宣布今年实现武汉“全覆盖”的计划。
之所以些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科技进步引发的就业问题,当自动驾驶技术彻底成熟之时,数百万的司机群体将走向何处?他们如何在科技时代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然,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可能因为科技进步会引发就业问题就直接停止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毕竟哪怕咱们不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迅速发展,科技永远都是不进则退的!
也许当下的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悲观,比如,咱们想想,现在全国有多少外卖人员,有多少滴滴司机,而这些工作岗位恰恰正是科技创新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出现,也许不会有这些就业岗位。
最近刷到了颇为震撼的一句话,那就是: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往往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目前,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始全面服务测试,可以预见的是,网约车行业的拐点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