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冲动交易的思考剖析
1、 认知自我,內求之道
1、为什么会有交易的冲动?冲动交易的几种场景
一是在账户短期盈利的情况下,受到盈利的多巴胺刺激,贪欲被迅速放大,想要追求更高的收益,这时最易做追涨杀跌的错误交易。
二是在账户亏损的情况下,想要迅速的翻本或者想要做几笔连续盈利的票来挽回损失。
三是在账户空仓的情况下,看到其他的股票在上涨,认为自己损失了时间、机会的沉默成本,急于去市场上捞一把,满足自己的求财之心。
四是闻风而动,缺乏自我判断。在看到一则消息,没有通篇的认真审阅和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做出严谨的判断下,听风就是雨,激发内心盲目的看好,随即冲动下场。
2、冲动交易后内心是怎样变化的?
在每次交易后其实内心都是一片茫然。交易前因为一件小事或局部的一点利好、看好便冲动买入,在买入后往往产生不自信的情况。
冲动交易后的几种演变:(1)随着市场波动向下,逐步演变为后悔、悲观、烦躁,随之又开始反思,重新研究自己的这笔交易。有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信心和气场,去找各种理由来论证这笔冲动交易的正确性,在内心去说服自己这笔交易虽然冲动,但是方向是正确的。这简直就是错上加错,将导致更大的亏损。(2)买入后市场向上波动,这时会被账户的浮盈冲昏头脑,认为自己做到了灵活变通,认为自己盘感提升了,产生盲目的自信。因为人性中的懒惰与贪婪,将逐步改变自己之前坚持复盘、坚持等待确定性的较为稳定的盈利方式,交易也愈发大胆而浮躁。(3)买入后股价平平无奇,这时在内心没有多少波动,也不会去反思自己这笔交易的问题,其实是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而不自知。
2、 破除杂念,守正之道
(1) 杂念有哪些?
一切的冲动交易都源于自身杂念,通过第一段对冲动交易的几种场景总结,导致冲动交易的杂念有四种。
一是贪,溺水三千取完一瓢还要更多。例如这次在赣能拿到将近20%的收益后,去做了完全不符合模式同时在之前完全不会去做的西昌。想着手里手握20%的收益,步伐就变得更加激进和大胆,看不上之前三两个点的稳定性,想要迅速将手里的本金翻倍、甚至更多,完全变成了不认识的自己。包括三月的盈利、四月的亏损也是由此心态演变造成的。
二是悔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长出疯狂的果实。往往我们认为是盈利产生的贪欲会使人疯狂,然而这样的疯狂是没有持续性的,因为在疯狂导致的交易出现问题后会如一盆冷水立刻使人清醒。但此时,如果你将之前的盈利已经当作了自己成本,这笔错误的交易就会让你非常后悔。会让你急于去做回一笔或者几笔正确的交易来挽回“损失”,当连续几笔交易错误后,这时会很难停下来,陷入疯狂之中。
三是将沉没成本视为成本的错误念头。借鉴一句话金融行业的话“沉默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在股市中时间、机会这样的沉默成本本不该视为成本。你空仓等待的时间并不是因为空仓而流逝,你在空仓的期间也在经历生活,也在感受人生,这并不能作为成本来考虑。至于空仓期间错过的机会,这更加不能当作成本,因为这些原本就是不属于你的机会,并非是机会从你的手中划过。总结为一句话:空仓是策略而不是成本的投入。
四是投机取巧的杂念。投机取巧的交易是大忌,任何交易都应当谋定而后动。我不否认市场中存在很多思维敏捷、知识储备量巨大的投资者,当达到他们的境界对于一则消息能够迅速的做出判断,这则消息会引发多大的连续反应。但是目前自身的境界、水平差之千里,盲目的跟风学是不可取的,这属于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2) 如何破除杂念?
破除杂念的方法应当从杂念产生的原因来寻找,不合理的目标、产生的病态的心理、对事物错误的认知以及盲目的自信,都是我今后需要克服的。
一是破除贪欲的杂念。对待任何一段行情、一个板块、一支个股,不可盲目看多。如果买中了一只票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时需要冷静、客观、不带主观臆想的研判市场、板块以及当前个股的行情阶段和情绪。切不可盲目看多沉浸在自我臆想的世界中,更不能硬抗回撤。从该只票出来以后,不可恃盈而骄,这时应当缩着脖子,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分析总结。小结:能在盈利后夹起尾巴的人才能守住利润。
二是破除因亏损产生的迅速翻本的杂念。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总结分析自己亏损的原因。对当前市场的分析、板块行情的分析、情绪的掌握以及个股买、卖点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一定要秉持控制成本底线的原则,一旦破了原则就是深渊。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保持平和的心态看待盈亏,来世间的一切都是体验,好好做好该做的,平心静气是正道。小结:在亏损中控制自身的情绪,冷静的分析是扭转亏损的关键,不可与市场斗气、不可与自己斗气。
三是破除对沉默成本错误认知的杂念。(1)比如现在我正坐在电脑前整理分析自己的问题,耗费了时间、精力。(2)比如这段时间我判断市场情绪低落、行情不容乐观,我选择了空仓,期间我任然坚持复盘但始终没有操作,有些票虽然不符合我的模式但我也相对看好,但为了坚持自己的模式我放弃了这些机会,结果他果然上涨了。(3)比如我为了求得所谓的“悟道”而四处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4)比如我持有一只股票很长的时间,他不仅没涨反而使我亏损,我投入了很多时间和因为波动产生的自我情绪。————这些都容易被我们视为“沉默成本”,然而如果因这样的“沉默成本”而影响自己的心态,那就是对其认知产生了巨大的错误。(1)首先借用老爸的座右铭“人生在于不断的自我完善”,对自我的总结应当成为一种惯,不仅仅是在交易中,生活中同样也要不断的自我总结,而且应当将总结的内容时常拿来反复看,这样才能在总结中成长,守正前行的道路。(2)其次市场瞬息万变,每天都存在涨的好的股票,但是没有人能够做到抓住所有的机会,换句话说这本不该是你的机会。我们在这个市场博弈就像在社会中生存,人人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票符合你的模式、那个票符合他的模式,静静的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蛋糕才是最安心的。做模式外的票就像你突然进入了别人深耕多年的领域,新来者总得吃不少的苦头。你的模式就是你对市场的理解,也是你赖以生存的技能,这份技能不一定能够伴随你走完这一生,但是我们可以在保持这一份技能为经济基础的同时去学更多的技能,这样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蛋糕”出现的时间就会不短的缩短,但是最初时一定得耐心的只等自己的那一份,这是在这个市场活下去的关键。(3)最后是总结上述的3、4小点,也就是所谓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学最大的用处在于不断的打破原有认知,提升自己深入一步看待事物的能力,不理解事物的核心就无法做出正向的操作,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你的认知决定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就代表了你的认知。知和行是合二为一的,不能区别对待。提高了认知自然就改变了行动。如果你持有的股票通过你的耐心等待以后没有走出你认知的方向,那么这时候应当认识到,是认知的不足产生的,在错误的认知下投入,产出的就是亏损。切不可陷入死胡同,去对抗市场规律,认为再坚持下去就能够看到胜利,这时一定要杀伐果断,勇敢离开。小结: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要有好的结果必须充分的努力,同时要时常去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战略不正确,所有的战术制定都是错误的。
3、 心外无物,克己之道
最后来到了本次思考的核心。首先明确一个思想,心外无物。阳明先生说“身的主宰就是心,心之触发就是意,意的本源就是知,意之所在就是物”我的理解是,我们的身体都是由我们的心来操控的,而触发我们的心来操控我们身体的源于你在意事物,你为什么会在意这个事物呢?这是由你的认知决定的。那么我们要管住自己的根本就应当围绕自身的认知来展开。上面的长篇大论都是为了充分的认识自己,将自己的问题层层剖析。
(1) 需要制定怎样的纪律?
我目前的模式(也就代表我对市场的认知)是围绕主流板块核心结合总体市场情绪判断板块持续性来做低位待涨票。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风险相对可控,底位爆发性强。缺点是难买中真正的核心票,涨幅可能在板块中相对落后,也就是很容易买到大家说的杂毛票。结合模式和操作经验,制定的纪律是:
纪律一:本模式非常依赖于对大盘情绪和板块强度以及消息的掌握,所以如果要执行买入决策,必须在前一天或者当天有充分的考究,在没有下功夫研究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买入任何一只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