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控制回撤形成体系方可稳定盈利(交易手册总结)

24-05-18 10:59 962次浏览
瞬势即为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稳定的盈利大概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体系,想要做到稳定盈利就一定要做到每笔交易都能在自身体系中找到对应的点。虽然说单一的模式非常有局限性,可能失灵时不灵,但是在市场生存就要根据市场的赚钱效应的改变来做出交易模式的改变,比如该追高的时候追高,该低吸的时候低吸,该套利的时候一日游,该波段的时候能捂住股等。

1,体系化:形成基于可持续,稳定盈利为目标的交易系统。

2,细节化:尽可能提供在交易中遇到的所有的常见或者罕见的等可以被归因的问题,一些常态化应对答案。

3,手册化:对所有问题的应对答案,能量化尽量量化,要么逻辑量化,要么数据量化。
而其中又分为三大块:
交易基本认知
交易基本方法
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1,如果想要实现稳定盈利,那么最重要的只有一点:实现账户净值的趋势性,而非波动性。
师祖的第一步就是讲的控制回撤,做到账户的趋势性向上,而非短线交易的大开大合,稳定复利才是交易成功之本。
我还记得淘股吧里面经常有很多实盘大神,大都采用的是短线接力的交易手法,观赏性特别高,很多单月都是100+的受益率,但是过不了几个月,这些大神的账户都消失了。。。而一直存在成功隐退的大神发出来的曲线图都是趋势向上的,从交易选手的身上,我也感受到了,想要做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现自身账户的趋势性向上,而非爆发性向上。

2,基于账户控制,实现可持续盈利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你会在无数个短线的当下,错过很多你觉得本应该去的大牛股。
(这点其实目前不太认同,交易量化是肯定的,但是并不是认为就一定会错过大牛股,大牛股的诞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存在,指数情绪基本面缺一不可,但是当趋势性持续存在的时候适当捂着也是没问题的,大不了趋势性发生改变的时候离场便是,瞎捂的不算哈。)只不过平时盘面上肯定会无数的卖飞,因为假设轮动的行情阶段的时候,吃冲高的那一段即可,后续能否超预期那是小概率事件,不在博弈范畴。

3,交易模式太单一,天然波动大。控制回撤的最好方式是风格化选择。
师祖举得这个例子恰好是当时我自身的情况,所以我深有感触。刚接触股票的时候是看了淘股吧开始的,当时迷恋的是高位战法,接力战法,所有交易都是打板为主(追高),现在知道适合追高的行情一年也就那么几十次,但是做为一个天天职业盯盘的股虫来说怎么可能天天控仓忍手呢?所以就做到了短时间腰斩再腰斩的惨烈战绩。也就是说做接力的选手,面对一个接力票感觉可去可不去的时候,会怎么做呢?1,接着重仓干2,控仓干3,空仓逆回购。结果是1,重仓干了,结果大亏2,控仓干了,大赚,3,空仓不干,接着大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两次还好,如果每次都是心态直接爆炸,下次无限循环。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不在要怎么干,而是这个阶段市场最好的选择就不是接力干。去低吸不香吗?就像前几天接力顶一字的行情的时候,接力选择能买进去就是接盘,要不就是一直空仓?但是这个阶段趋势股波段持都新高了。还是自身能力太过单一,极度依赖行情的配合,交易风格选择太过单一。所以在市场中不同阶段,是要拥有选择权的。根据市场的阶段来选择交易的手法模式。养家老师不是这样说过,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也就是一种模式是根本行不通的,得样样精通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圈死。而且这种控制并不单单说是根据市场去控制手法,也要根据自身的曲线来控制仓位和标的选择。比如这个月账户挺顺,那么就可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标的去试试?或者说这个月做的比较差,那就去选择波动比较小的标去参与一下,定定神,过度一下。市场好起来的时候再深度参与。

4,不能耍流氓,不能用结果反推我当时该买这个,不该买那个。
说实话,炒股三年了,期间一直反思,但是总是结果论的反思。因为生活中我也是一个看结果的人。。。但是在交易上,总会去分析为什么这个能成,那个为什么不能成,主线的题材有怎样的特点之类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不起眼的题材也能走起来。当然现在发现都是后视镜看法。就拿吧里的北京炒家来讲,他永远专注于首板,卖飞的票数不胜数,卖飞的主线更多,如果一直去用结果发推的话他也走不出来吧。
而是任何一种交易模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困难性。
启动阶段:去干了,预判题材会主升。可能会主升,可能一日游。
发酵阶段:去接力,预判成为大题材。难点在于如果只是一波流,那么买就是接盘。
高潮阶段:就像目前的地产,盘面高潮,这个时候能看出来是主流板块了。但是能否走成月度大题材?反复上?还是走调整了?
分歧阶段:干成了那是主线分歧低吸,失败了,那就是上升期唯唯诺诺,下跌时重拳出击。
老师说的,如果总是事后拿结果去反思为什么这样不那样,那炒股永远也走不出来。
取自老师分享:

我们的交易生涯中,至少70% --90%的时间,预期都是落空的。
我们说买入希望,你买入哪个票,不是认为它会暴涨?但是事后,真的暴涨的能有几个?
所以,如果你不能应对这种买入之后的预期落空,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出出来。
你买入你认为的主流,80%它后来不是主流。
谁不知道要积极干主线,关键就是你什么时候发现它可能是主线的?是启动的时候?发酵的时候?高潮的时候?大涨转分歧的时候?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对应的交易手法和应对落空的办法,这才是关键。
就像2022年年底的跨年行情。你事后看到是以西安饮食 为代表的消费走出来了。请问还记的大明湖畔的中字头,国企改革 吗?还记得药吗?哪一个当时不是跨年妖股相?
事后拿结果往回推,说是,都是耍流氓。
你看到的结果,往回推,一切顺理成章,却忘记了,竞争的时候,同样符合条件的。
当年雍正什么八王之乱,凭啥雍正最后胜利?如果其他人胜利了,合不合理?也合理啊。不能把结果当成必然性,结果本身都是综合的,随机的。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手法和应对。
拿现在的强势板块地产来说,当前走到了高潮阶段,也就是转分歧的阶段,那么如果此时分歧买入,那么对应的预期就是会走成月度大题材,那么对应的走势就应该是分歧重新转强,转弱则为失败。如果有持仓者,那么此时高潮对应的手法就是锁仓去博下一阶段或者兑现离场。
从目前地产刚开始走的时候的第一个涨停开始,整个板块走了一个标标准准的启动,发酵,高潮,和下一步的分歧。

启动,进入一个短暂的小主升阶段,随后震荡分歧走发酵阶段,最后高潮,目前地产成为了最强板块。
事后去分析就是如此清晰,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板块都是这样发展的,所以不要用后视镜看法去看待板块的发展,做好当下的预期以及预期落空后的合理应对即可。

5,短线的本质就是赚波动差价,不要有风格歧视和风格优越感。
说实话,刚开始做的时候做高位龙头的感觉就是比做低位首板的帅,酷,观赏性高。但是同样的,亏的也惨啊。赚的其实都差不多,但是亏起来那可不一样,做高的比做低的只有一点优势,就是没啥复盘的,盘后轻松,盘中轻松,对理解力的要求低,就那么几个票,翻来覆去的玩,看。
能确定涨一个点的票,永远都比可能涨十个点的票香。
因为确定涨一个点的票这种票十分难点,而可能涨十个点的票每天都是几十个。

6,账户管理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前置性的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风格的交易尝试。
投资主要是一个长线游戏,是一个穷尽一生的事业。
控制回撤,45度稳定向上的曲线才是走出来的关键,我也是一直觉得想要这样的曲线需要买什么样的股票,结果现在才知道,想要这样的曲线是根据自身的曲线状态来特意修正出来的,曲线走的好的时候就可以相对激进一些,可以选择一些暴力的方向,比如接力,或者大赚锁仓,或者推仓位等等。曲线平稳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那种赌一赌高波动的机会,而曲线向下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些天然波动较小,亏了也亏不多的机会。
所以,哪有什么风格优越感,有的不过是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而已,多风格的精通才能打造出完美的曲线。
再次强调,投资是一生的游戏,不是一把定输赢。

7,任何阶段,做的好或者做的不好都是正常现象。
短线交易,受不受大盘影响?多少是有影响的,但是没有那么绝对的影响。因为短线交易是做差价的,赚的是波动的钱,而指数的好坏,只是决定了趋势波段的好坏,和短线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
当然,假如只会做短线,那么大盘好的时候赚钱效应可能不在短,而在趋势,就像现在指数行情一样,短线上的生态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趋势波段会在持续新高,这个时候你就崩溃吗?指数大涨了,但是你还亏钱。
其实这也是风格化选择的一种,市场好不好,对应的是交易策略的选择,而不是该不该赚钱。
可持续盈利的意思就是适应各种环境,通过手法策略来调整,而不是某一个当下可以赚钱。
在提一下短线和趋势的交易不同。
短线更多看的是波动强度和差价。低吸追高根据市场阶段板块强度和所选标的属性来进行选择。
趋势则更多看的是大势的发展性与标的的逻辑性。手法更多是锁仓波段为主。

8,所有的盈利都是来自,模式正确+运气好。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2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瞬势即为

25-04-29 20:28

0
关于周期的理解: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往往是具有滞后性的,一轮周期的开始往往是出现了聚焦和顺势发展的赚钱效应出现,而周期的结束大概率是出现了顺势发展的亏钱效应出现,现在阶段不可预测的混沌则对应着周期开始前和结束前的阶段。现阶段,周期的发展可以被定性为一轮上升期之后,究竟是连亏钱效应还是节奏上再起一轮上升期,还需要盘面的反馈才能知道。现在能知道的只是混沌和无序,只有当混沌和无序被打破之后才可以定性当下的周期阶段到底是什么。比如市场重新出现了正向的发展,重新变得有持续性和可预测的赚钱效应之后,那么周期仍然是有效的,反之,亏钱效应变的有持续性和可预测,则周期将驶向退潮阶段。除这二者外,其余阶段皆是混沌。这也对应了现阶段为何核心股的走势变得不再非常重要的原因,国芳走A,其他的标的没有受影响,可以理解为周期未结束,而假如国芳走A,其他高位标的一同走A,那就是连接退潮。周期永远都无法判断当下处于什么位置,周期是天然的具有滞后性。
瞬势即为

25-03-03 12:18

0
如何从个股上实现启动或者发酵买点。

短线涨停:

启动的日K标识可以认为是大涨,或者涨停板。那么在这之后,高潮之前的买点,都可以理解为发酵期的买点。因为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当下是什么情况,而是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情况,如果下一个阶段是启动,那么当下就是潜伏买点,如果下一个阶段是发酵,那么当下就是启动买点,如果下一个阶段是高潮,那么当下就是发酵买点。

比如某个个股目前是三连换手板,在三板的时候震荡换手40%,那么当下去买,希望的是明天接着换手,或者是加速连板,如果次日接着换手分歧的话,当下就是发酵买点,如果次日是加速走强的话,那么当下依然是发酵买点,下一个周期对应的才是当下的。

那么,我们在启动或者发酵期去买,如何避免买到了题材被充分演绎呢?上文已经说了,在连续上涨的日K中出现下跌的日K,就大概率是充分演绎阶段的开始。(逻辑的可发展势必会吸引到足够强度的资金,当吸引不到出现下跌的时候,就是逻辑获利资金大于增量逻辑的资金开始)

无论这个标的涨的再高,或者再低,只要日K当中出现了分歧的上涨,或者分歧的下跌,都是有不同的代表性的。哪怕出现了下跌的标的后续继续涨,那也大概率和逻辑无关,有关的只是情绪罢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标的的涨或跌,来否定自己的判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出现某些信号的时候,做出对应的选择即可,而并非来根据涨跌来修改自己的选择。
瞬势即为

25-03-03 11:37

0
逻辑的可发展和题材的充分演绎

逻辑的可发展:

首先要从“发展”二字去理解,什么叫做发展。当我吃下一口食物,食物到胃,被消化,吸收,变成能量游离在血液当中的这个过程,我愿意称之为发展。当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法,行动,达成,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发展。不同的是,能量游离血液和达成这二者,都是小周期的终结,前几项,才能被称为发展。对应到股市当中,逻辑的可发展往往伴随着题材的启动----集体高潮的过程。在流传出来的情绪周期往往是启动,发酵,高潮。而发酵这个过程,其实并不是很容易被理解,我们倒推一下,个股的运行是需要资金的推动,那么突然的涨停板或者大涨可以对应到启动这个节点,而发酵则是比较模糊不堪,所以,在启动之后,高潮之前,我认为都可以被理解为逻辑的可发展性,你可以称为发酵,也可以称为xx,都可以。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的发展都是那么顺利的有,启动,发酵,高潮。

有的题材,启动即高潮,有的题材,启动之后没有高潮。那这就要实时判断,实时应对。

对于启动即高潮的题材来说,当高潮结束之后,题材的发展过程就变成了充分演绎阶段,剩下的就和逻辑并无太大关联,有的只是强度的博弈。

而对于启动没有高潮的题材来说,启动之后的日K是否会走成震荡的走势,就至关重要了。如果是发酵的过程,那么日K一定是流畅着向上最终走出高潮的走势。而对于日K走出震荡的走势,那么启动之后则代表着衰退,题材也是被充分演绎的一个阶段。

题材的充分演绎:

充分演绎对应的是认可逻辑的资金小于通过逻辑获利的资金。

也就是在股价上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震荡,衰退,二波等需要依靠情绪强度博弈的资金来主导股价的走势。

题材的充分演绎往往是在逻辑的可发展后一个阶段。

当板块出现了高潮的走势后,想要再继续向上打的话,就需要靠标的的强度来了。如何通过盘面的走势来判断是否处于充分演绎呢?那就是日K的走势不再呈现主升阶段。(题材的大小,决定了高度,高度决定了强度,所以逻辑的可发展有高有底,因为后续会有强度的强弱)当标的运行到高位后,强度逐渐减弱的时候,日K就会出现下跌,这种时候大概率会是题材充分演绎的开始,也就是逻辑可发展的结束。
瞬势即为

25-02-01 10:12

0
0.0
瞬势即为

25-02-01 10:10

0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赢家的交易是看到,输家的交易靠想象。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确保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具备必胜的条件和把握之后才会主动参战。而失败的军队则往往是盲目的投入战斗,在战斗的过程中去寻找胜利的机会。


对应的下一句“赢家的交易是看到,输家的交易靠想象。”可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为“胜”所需的优势地位、必要条件,并不是靠想象就可以达成的,而是要当所需的优势条件切实的出现之后再进行出击,以达到一击必胜的效果。
瞬势即为

25-01-15 14:40

0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摘录



1,假设一个操作值最大是500股,我建议他一次性不要全部买入。如果他是在进行股票投机的话,就不应该这样做;如果他只是在赌博,我能给他的唯一建议就是:住手。假设他买进第一笔100股立刻就出现了亏损,那么为什么他还要继续操作买入更多的股票呢?他应当立刻停手观察,看看自己是否犯了错,至少暂时是错了。
2,当股市开始按照我预想的方向发展时,在人生中我第一次感到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忠诚的盟友:潜在的市场形势。他们不遗余力的帮助我,或许在动员后备力量时他们有时会缓慢一点,但只要不是太过于心急,他们总是非常可靠。我不是再拿我的读盘技巧或者预感赌运气,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正在为我赚钱。
3,观察市场行情,即报价单所记录的价格走势,目的只有一个:确定方向,也就是价格趋势。我们知道,价格不是上涨就是下跌,沿着他所遇到的阻力方向在波动。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可以说,价格和其他东西一样,沿着最小阻力方向运动。怎么走比较省力他们就怎么走,因此,如果上涨的阻力比下跌的小,那么他们就会往上走,反之亦然。(在一段趋势行情中,已经确立了方向的行情中,股价会始终朝着阻力最小的趋势方向前进,也就是在主升中,上涨是要比下跌要容易的。但是当行情行进到某一个点时,这种微妙的平衡是会被打破的。股价沿着最小阻力行进=最小阻力方向等于股价的方向)。(最小阻力线,最高价一天比一天高=最小阻力线不断上移,当最小阻力线(最低价)一天比一天低的时候最小阻力线在出现改变)
4,如果我买入一只股票,我会在顶部买入;如果我卖出一只股票,那肯定是在底部卖出,要么就不卖。许多有经验的交易者对此都表示怀疑,这实在叫我感到惊讶。如果一个交易商坚持投机之道的话,赚钱绝非难事。也就是说,交易者要等到最小阻力线显露无遗时才出手,而且只在盘势显示应该买入时才买入,在盘势显示应该卖出时才卖出。在上涨行情中,交易者应该一路加码,先买入仓位的1/5。如果这笔交易无利可图就不能加仓,因为那样做就已经开始犯错了,至少暂时是错了,而犯错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带来利润。此时盘势可能仍在显示‘上涨’,这未必说明他在撒谎,因为他现在说的是‘时机未到’。
5,‘赫恩去世之后,我们有一个过去常和帕特一起做交易的顾客,用他的方法在拉克万纳这支股票上面赚了十多万美元,然后转去做其他股票,因为他赚了好多钱,觉得用不着帕特的方法了,当价位回调时他没有止损反而听之任之,好像损失的是利润似得,当然钱全亏光了。他最后离场时还欠了我们几千美元’。
6,投机商最大的敌人往往来自于内心,他与人性的希望与恐惧是不可分割的。在投机交易中,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你每天都希望这是最后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抱有幻想而不采取止损措施的话,你会失去更多。而同样是希望,他却是开国帝王和小小的开拓者的盟友,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而当市场如你所愿发展时,你又变得恐惧,害怕第二天你的利润会蒸发殆尽,于是你平仓离场,过早地出场了。恐惧让你无法获得的本应得到的利润。成功的交易者必须与希望和恐惧这两大根深蒂固的本能进行斗争,他必须对抗自己本能的冲动。别人心怀希望时,他必须心怀恐惧;别人心怀恐惧时,他必须心怀希望。他必须担忧亏损越滚越大,希望利润越积越厚。像芸芸众生那样在股市中赌博绝对是错误的。(巴菲特心法,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讲的是利弗莫尔的趋势持股过程,养家老师的别人恐惧我恐惧,别人贪婪我更贪婪讲述的也是趋势持股过程。只不过对应的是不同的人群的心境,总之自身的情绪不应是决定操作准则的一条标准,而是实实在在的‘最小阻力线’)
7,还有一件事需要记住,那就是市场不会在灿烂光辉的照耀之下登上顶点,也不会以另外一种突然反转的形式而终结。股市可能而且经常是在价格普遍开始下跌之前很久就已经走出牛市。我期待已久的信号出现了,我注意到,那些市场上的领涨股接二连三的从最高点下跌了几个点,而且是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没有再反弹回去。这些股票显然是在彼此竞争,我的交易策略也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微观个股和大盘的关系,指数总是滞后的,微观上的反应远远大于宏观)
8,即使是在牛市,如果一只股票没有表现出在牛市中应有的走势,我也不会去买这只股票。有时在确定无疑的多头市场中我买进了一只股票,结果发现同一板块中的其他股票表现并不强劲,我会卖掉这只股票。为什么?因为经验告诉我,与我认为显而易见的板块趋势相悖是不明智的。我不能只依靠确定性交易,我必须依靠可能性去赚钱,必须预测各种可能性。一位老经纪人曾经跟我说过:如果我在铁路上行走,看到一列火车以每小时60英力的速度向我驶来,我还会继续在铁轨上走吗?朋友,我会闪躲到一边,而且我也不会夸自己这是明智和慎重之举。
9,公众应当始终记住股票交易的基本要领。当一只股票价格上涨时,没有必要详细解释上涨的原因。持续的买盘会让价格不断上涨。只要股价保持上涨,偶尔出现的自然的小幅回调,那么跟随涨势操作是非常安全的。然而,如果股价经过长期的稳定的涨势之后开始掉头下跌,只是偶尔有些反弹,那么显然阻力最小方向已经由上涨转为下跌了。情形就是这样,为什么要寻求解释呢?(低位讲逻辑,高位看强度,)
瞬势即为

24-12-26 16:31

0
适当的格局可以放大收益,盲目的格局只会将亏损扩大。

原本十二月也是大赚的一个月,看我如何是将大赚做成大亏的。格局应该格局给处于上升趋势的标的,而非将格局给予震荡格局或者出现下跌格局的标的。


日出东方的地位处于周期龙头,那么在上升周期中可以适当格局,我采用了不断做T的滚动手法将可用的仓位实现收益最大化,而卖出的点位现在看来则太过迟钝。


利欧的市场地位则处于情绪周期中的跟风,美股映射ai营销里面的龙头+容量。带有龙头属性的标的在上升周期进行格局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也是卖出的不够果断。


视觉中国是这个月做的最憋屈的一个标的,仓位打够的足够早,滚动的也比较舒服,结果出现了高位加仓+太过格局导致大赚变大亏。

现在来看,只要是带有龙头属性的个股在上升周期进行格局都是没有问题的,一天的断板并不能影响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断板过后的反馈,当断板后次日无法出现反包,就有很大概率是卖点了。高位注意的强度在无法反包的这一天上升周期就已经结束了,周期龙可能会横盘震荡选择方向,非周期龙的分支龙头则大概率会A下去。那么来说,吃过上升波后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上升-震荡-走A的转变过程中实现离场。不能是像纯粹的趋势股一样出现了亏钱效应在离场,这是说不通的。

比如今天走的比较好的这是趋势股,主导的资金更多是机构,走的是一种慢涨的状态,只有情绪资金进行参与加速之后才会出现大亏来有可能走出大的亏钱效应从而影响趋势。而短线中的龙头股主导资金本就是市场合力,当这种做多的力出现了衰退的时候,就是出现变盘的时机了。


我们现在拿最近的超级大牛股九安医疗来重新复盘一下卖点。龙头也分普通的龙头和周期龙头。像12月的这三支票中我认为其中是有两个周期龙,一个分支龙,日出和视觉是周期,利是分支。日出当时由于严重的监管导致没有资金来做震荡,视觉则是有资金来做震荡,周期龙的震荡是重新选择方向,出现亏钱效应表示周期龙的彻底结束。


按照这种成功的大周期龙来说,充分的格局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选择的方向是向下的,那就是大的回撤。反之如果是在重新走强时再次杀入做二波的话,把仓位打满少赚的也不过是十个点左右。

这样来看,做大牛股也不能懒,因为按照成功率来说,走不成二波是大概率,横盘后结束是大概率,二波则是小概率事件,毕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瞬势即为

24-07-28 09:58

0
关于龙头,支线龙头,趋势龙头,挖掘,补涨的思考。

一个大的题材,无外乎是随着时间的行进走出长期的趋势性的发展,而刚开始的题材,强势题材,趋势题材的演变过程中一定会有领涨股,龙头股,趋势股,补涨的出现,在题材炒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个股定位以及三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关乎到对于交易买卖点的理解。


星网宇达锦江在线强度最强的一字连板,最终能够走出来的确是大众交通,原因在于第一波的交易过程中,这些标的没有经历过换手,自身的定位属于题材中的领涨股,从底部顶到结束的阶段性领涨,没有经历过分歧走强的过程,而大众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不断分歧的结果,也就是在第一波的炒作的时候,市场是需要出现一个核心龙头股的,那这个时候换手标的的博弈就是龙头股的预期方向。

而在此阶段的推进下,题材会发散出不同的补涨,这个时候的补涨可以理解为是大方向的补涨,也就是发散的分支题材,龙头的诞生也是需要不断分歧换手出现的,在此背景下,出现了金龙汽车这个分支的龙头。而当某一个分支龙头通过自身的不断走强的时候,发散出了更大方向的题材的时候,分支的龙头就会转变为趋势的龙头。趋势的意义在于一个大的赚钱效应的出现,萝卜快跑就是不停的发散,从网约车平台到整车制造商,在开始到零部件供应商这就是萝卜这个题材越来越大的发散,趋势越来越大的表现。回到趋势标的上,网约车并没有出现什么题材的可发散性,反而是分支的龙头金龙,从他身上出现了整车的发散性,逐渐来到了供应链上,这就是趋势的发散性。

接下来的不断炒作将会从大题材萝卜的补涨上来看,此补涨是具有龙头意义的,因为这种补涨也叫做分支,而不是分支中的补涨。这也可以理解为挖掘,不停的去找到那些从中可以获利的方向。

最后到没有东西挖掘的时候,交易的方向就会出现在补涨上,这种补涨往往是基于已有的高位股来做的,高位出现滞涨,资金高低切的一种模仿而已,此时的补涨是不能经历分歧的,往往是一波到顶的,因为自身不具备分歧的意义,没有更大的预期存在了。

也就是说整个炒作随着时间的推进所处的炒作阶段是不同的,现在市场的发展是核心龙头高位爆量,分支龙头走出趋势性,低位开始进行挖掘。只有当高位出现滞涨的时候,才是分支内补涨的时间。
瞬势即为

24-07-20 18:16

0
先手的理解。

在A股短线交易中,拥有先手就拥有了天然的优势,但是如何保证我们能次次都拥有先手呢。

最好的先手也是最强的先手往往属于理解力的先手。这种先手往往是在大的政策发生转向的时候,在更大级别的情况下提前进行布局,以至少月为目标的一种先手布局。想拥有这种先手在A股往往需要一定的“人脉”资源。通过提前获取的政策消息或者一定的货币政策来提前判断市场整体的形势来做出的大级别的方向,在最近的标的上GJD提前布局的高股息就是这样的例子。

而我们普通人通过盘面来获得的先手就是依据情绪周期来进行判断的先手,比如在情绪或者指数即将发生转向的时候主动的去试就是一种先手的形势。例子就是情绪的转向,赚钱效应的转向,以及市场风格化的转向,通过深度复盘加想象力去主动参与,一步步确认的过程。这种先手并不是单指个股,而是一种思维,一种市场的“道”。记得刚入市的时候我曾经一直执着于一个问题,就是炒股票究竟是要预判还是跟随。现在我的答案是预判加跟随。因为普通的预判猜测肯定是行不通的,而真正要做的是通过理解力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市场上的一定异动来整合成一种方向,加以一定的想象,来组合成预期的。这种预期不是预判出来的,也不是跟随出来的,而是二者的结合才具有了初步的确定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能很好的解释出来,难道只有等到部队出征的时候才能判断出来要发生战争了吗?再好的军队如果没有后勤补给,也发挥不出一成的战斗力的。只有当军需用品出现了异动的时候,通过种种迹象就可以提前判断出战争的出现,这个时候对应在股票上面就是先手,也是分歧阶段,养家老师的买在分歧,就是这种意思。

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拿先手的方式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策略型的先手,一种是趋势型的先手。前者的确定性是远远不如后者的,因为前者是根据一种固定的模式,随机的变换来做预期的,而后者是有趋势作为辅助的。举个例子来说无人驾驶中的两个票的预期。前者对应的交运股份,这种分歧拿先手的方式对应的是策略,这种策略是基于无人驾驶核心龙头的乏力出现后根据市场赚钱风格来做的高低切的补涨龙的预期。而后者对应的是德赛西威的低吸,有无人驾驶板块趋势作为辅助,那后者的低吸成功率是大于前者的。确定性也是更优,毕竟一个是单票的成败,一个是一段趋势板块的成败。
瞬势即为

24-07-01 14:00

0
差异化的重要性。

梳理一下题材的演绎过程吧。

在A股市场中,对于散户想要盈利能依靠的只有持续性,在盘面上,一切的表现都是为了博取到更多人的关注来形成持续性的诞生,当持续性足够大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趋势,也就是赚钱效应的集合。

那么市场情绪的演绎过程中始终逃不过的就是轮动,趋势性,主线。

而贯穿这三种表现形式的一个表现方式就是差异化的诞生。

轮动,也就是市场没有某一个点具有持续性的表现,活跃资金在此阶段为了的就是能够走出持续性,而当某一天,某个题材走出了差异化也就是在次日本该按照一日游轮动的节奏该弱不弱的时候,也就是开启了趋势性的新一篇章,虽然这其中的过程可能很曲折,但是当演绎结束的时候总是会这样的。

那么趋势性同样,当市场打破轮动的节奏走出了趋势性持续性的时候,按照现在注册制的行情特点就是多条线的趋势性轮动,在指数背景下一起走强。那么这下一步连接点的差异化就是在该强的时候共振,在该弱的时候不弱,也就是有了主线的预期,从而进入市场高度聚焦的阶段。

同样的,在主线题材演绎的过程中和普通题材不同的是内部节奏会更加完整,主线,支线,龙头,中军,补涨等。此时的差异化会更多集中在板块内部的核心股上面,当题材运行到高位的时候,箱体就成了资金唯一能看的锚点,箱体的底部也就会变成差异化的不同演绎形式。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