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个数据,
我的打板次数为84/266,占总买操作数的1/3少一点,贡献了近2万的利润。
而我低吸的次数寥寥无几,基本除了打板就是半路。所以半路占到了总买操作数的2/3左右。而总盈亏为亏损近7万,打板是盈利近2万,那么半路收益额为亏损近9万。
入市19个月,
打板次数占1/3,封板率近2/3,盈利近2万。
半路次数占2/3,亏损近9万。
那么很明显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总得有个取舍。
何况,2/3是入市以来的封板率,现在我打板的话,封板率起码有8到9成。
所以,接下来总的大思路就是 做打板 避半路及其他。
那么,为什么个人之前的交易生涯中,打板表现会明显好于半路呢?
至少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关于打板的原因
1.个人打板一般是做主线的打板,而主线个股能涨停通常是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情绪比较差的时候,主线的个股经常缺乏涨停的信心,会显露出忌讳涨停的样子。而没涨停就没有打板机会,就不会买入。因此情绪差的时候打板机会也少。没打板就不会算在打板数据里。而且情绪差的时候我还是常常忍不住出手,而出手的数据都算在了半路里。
2.个人关于打板通常会计算多个条件,如压力位,换手量,盘口,形态等等。较为充分的准备使得打板的成功率也随之上升。次日的表现也会更好。
二.关于半路的原因
1.半路买点有很多,每个买点的确定性和值博率各不相同。个人入市以来做半路时很容易冲动因分时一时的异动而进场,也经常因某个股分时上冲而做了随手单,导致半路的总胜率和盈亏情况都很差劲。
2.总是在情绪差的时候也管不住手而出手,这时打板机会较少,个人却出手因此往往是半路。而情绪差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结果差。这部分结果都会算在半路的数据里。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一时没法统统思索出来。
那么半路就一无是处吗?
不是的,半路是我做过的最多的操作,教会了我很多。总体上也一直在改进。现在也基本知道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看不到确定性不该做的。也知道哪些是好的半路点,哪些是差的半路点。
好的半路点通常确定性比打板低得不多但成本却能降很多。
差的半路点跟打板相比,往往成本只差那么一点点,确定性却差很多。
经过今晚回顾数据总结反思,个人决定强制性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以打板为主要操作手法。比例占总数最少一半以上,尽量2/3以上甚至更多。
而半路手法强制降到一半以下,尽量1/3以下甚至更少。
半路的买点只保留以下几种情况:
1.标的无重大风险,竞价超预期,开盘后直接快速大幅上冲,可以直接半路跟随上车。
如4.9号的
三祥新材,5.9号的
星湖科技2.标的无重大风险,盘中因为某些原因(如消息利好等)主力资金强势上攻这个股,力度必须很强才可以半路跟随。(如果觉得力度不够或者不好判断,就还是打板为主,确定性更高更稳妥。)
如3.27号的
中信海直3.热门(最好是主线)板块仍处于上升期,标的无重大风险,震荡换手充分后主力资金大单引导向上突破,可以跟随半路上车。(震荡必须是横盘或者斜率向上,不能是向下的。要是因为主线日内先分歧,那么可以是先向下,但向上突破前的震荡必须是横盘或斜率向上的。)
如2.21号的
高新发展,5.7号的星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