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既要专注又要有大局观,过于专注一两点,如什么低吸,打板,难免视野不够过于专注图形,而过于强调大局观,什么都关注又难免抓不住核心。因此,对于从亏损到不亏到盈利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图形,量价技巧去发现机会,仓位配比,去规避风险,从而长期收益最大化,做股票想走出泥潭继而能生活富足,无外乎两点,一个是预判,一个是应变,预判是基于历史经验对题材的可持续性做出判断,从而衍生出各种战法,应变则是如果这种预判与实际走势不成立。如何能尽可能减少亏损,如何纠偏,再次调整或等待,介入下一个机会。
——上面提到的主要矛盾便是:题材、题材启动时机、龙头、龙头生态、大环境、仓位管理与参与定式,并每天保持专注。
——题材是第一生产力、每天都有很多题材异动,有的也有批量涨停,但很多第二天连个二板都没有,显然要参与的是可持续的题材,可持续的题材下才会产生各种图形。如果一个题材启动于大盘否极泰来之时,板块容量又可以,有高度走出来,又有不断地新闻刺激,则很容易走成可持续题材。每年之中大概有十来波这种机会,涨幅都在一倍以上,炒作周期10天以上。其中又有3个左右月度级别题材,长度在40天左右,最高涨幅能到3-4倍,这期间再辅助以独立个股的独立行情,如涨价逻辑,稀缺逻辑,每年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其他错误尽可能规避,则一年3倍收益是可能的。
——可持续题材才会产生龙头,或者龙头出来再印证题材的可持续性,继而才会产生龙头生态。在龙头生态里,做板块内首板也好,波段也好,低吸也好,半路也好,接力也好,做龙头也好,主升持久震荡也好,亏钱效应产生切换其他题材也好,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种题材的可持续性还得注意启动的时机,最好是上一个亏钱效应恐慌尽头,如果正开始恐慌,大面积跌停,这种环境走出来的新题材容易夭折,如22年出现的
统一大市场,题材的可持续性板块容量要够大,什么
脑机接口,一个板块不到10只股票,如果不是第一天拿先手,后面是比较难参与的。题材的出现最好还有新闻不停刺激,才能反复诱惑着市场的参与者。中央刺激接着地方各个省份刺激,如房地产,
低空经济,国外刺激结束,则国内刺激。如
英伟达 对应的算力。把握住这种规律之后就是在板块里折腾。这时候要秉持主线起来不会轻易结束,不要主线在你面前你不参与,总要去想抓住下一个主线刚启动的时候,那就大错特错了。亏钱就是在这样的试错中产生的。
——这其中最具备生产力的当属从0-1的题材,如光模块、飞行汽车,光模块你说这东西新吗,不见得有多新,早已出现,飞行汽车你觉得搞笑吧,怎么可能一抬头就是汽车在飞,但是过于关注这些就是思维僵化了,炒作可不管这些,从0-1讲究的是想象力,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从炒作来讲,还要讲究板块标的多不多,最好是大票、小票、10cm、20cm,资金好参与,最好是这个题材能靠上边的公司够多,也就是
同花顺 隔三差五的会把沾边的股票加上这个新题材。如飞行汽车,那甚至和
无人机、造汽车相关的,大把股票可以加入这个板块。而什么神经网络、脑机接口、这种题材,
量子科技、大A能沾边的公司又有多少?根本没办法炒作起来。题材的可持续发酵是题材能走远的关键,这其中新闻的反复报道是关键,多去研究什么样的新闻容易反复报道!提出的政策肯定有各大媒体反复解读、新科技肯定会反复有新闻刺激,甚至一个合适的炒作题材会有人反复制造新闻。
——题材出现的时机至关重要,每年4月份业绩暴雷,对于仓位激进这,一着不慎,有可能满盘皆输,23年7-8月份是赚钱效应很差的,这期间出现的零零散散的题材也多以失败为主,发动不起来,参与能力稍微差一点,交易管不住手,其实是亏钱的。除非第一时间打首板,后面第二天参与的都亏钱,甚至有8.28降印花税那天是大部分人亏钱最多的一天,如8月份的和废水等很难炒作起来。
——仓位管理与参与定式也非常重要,仓位管理的作用是规避非主流试错带来的账户缩水以及主流未做到核心的机会浪费。做到持续性主流则可以考虑参与定式,是做龙还是做补涨,是做低吸还是打板,是做20cm还是10cm,哪种效率高,哪种惯参与。这些不尽相同,但只有做到持续性主流,有龙头打出高度,新闻不断刺激的板块,才是盈利的不二法宝。
——以上这些思维逻辑奠定基础后,还需辅以修心,机会不是你一眼看到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看盘与复盘中找到的。坑不是踩一次就永远不会再犯错的,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加深这种痛苦,生活中太多诱惑,一部电视剧,一场球赛,一次性冲突,都会打乱你的节奏,保持专注,拒绝内耗,胜不骄,败不馁,一切以概率和逻辑经验取胜。这种敏感,这种经验,做的多了风轻云淡,背后则是摒弃各种诱惑,一次次鞭笞自己的沉淀。纵然我已伤痕累累,我仍相信每日的自我反思会给我带来一线生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