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性篇》——汝之砒霜 吾之蜜糖 一念地狱 一念天堂

24-04-21 11:11 5117次浏览
河小白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贪嗔痴慢疑。此五毒也。

所谓“贪”一般指的是贪婪和贪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这个“贪心”的,概莫能外。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抛不开五欲六尘,放不下名利权情。“财、色、名、食、睡”,此又谓之五欲也。因为贪念这五欲,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人若想远离烦恼,就须一剑先斩这贪心。贪心越重的人,烦恼就越多,一个贪婪的人,就算物质上拥有再多,他们也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快乐,“贪”就是个无底洞,一山还有一山高,永无止境。即便你得尽这世间所有的富贵与繁华,你又还会奢望其不朽。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耗其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才心甘情愿被它束缚为它驱使,成为它的奴隶。不贪欲。汝今能持否?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想要得到。而“嗔”是遇到不快乐、烦恼的境,我们拼命的想要抛弃它,想要把它丢给别人丢出去,但又丢不掉逃不离。嗔恨、埋怨、讨厌,这些都是属于嗔的心理。很多人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就会心生愤怒,容易发脾气,怨恨他人,这种行为其实都是“嗔心”在作怪。嗔心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因为不仁慈,所以才会生出怨恨和愤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怒发冲冠,不仅会伤害他人,亦会伤害自己。俗话说:“气大伤身。”越喜欢发脾气的人,身体就可能越差,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而“嗔”也并非仅指发脾气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面若平湖,可内心却非常的不舒服翻江倒海,这也是“嗔”的一种。其实归根结底,“嗔”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愤怒。


所谓“痴”就是愚痴的意思,就是缺乏智慧。简而言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皆可谓为“痴”。世上有太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囚困在自己信息茧房里,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其实却是自己太愚痴而不自知。而“痴”其实是五毒当中最难断除的,亦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很多人因为痴心太重,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愚痴的,所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被改变的,你会自己颠覆自己自斩己身么?病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而自己并不知道。


所谓“慢”其实只是“痴”的一个分支,“慢心”来源于“痴心”,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慢心”。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昂,看不起别人,或目中无人。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物件等,皆可谓之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或地位或才华,然后看轻别人是慢。有些人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愿认输,反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慢。其实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悟道了,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也都是慢。

所谓“疑”其实就是喜欢怀疑,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圣贤,只相信自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怀疑一切。有“疑”这样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很难进步,“疑”其实也是痴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疑心”。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和否定一切,迷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一切皆为疑。有疑而不寻破,便终将受困于斯而再无寸进。

其实“贪嗔痴慢疑”五毒究其根源只有其三,那即是贪嗔痴,而贪嗔痴的根源,其实又只有一个,那就是“痴”。所以其实“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痴”也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会贪、嗔、慢、疑。故若想去除“贪嗔痴慢疑”,只需破除无明,而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破除无明,那就是光明的智慧。“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有不断去学和修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信息茧房,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这世间的人和物,事与情。明白了这所有的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站在天平的两端,大多都还是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非黑非白非是非非非对非错的矛盾并存、相互转化和辩证统一。明白了这世间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增长了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贪嗔痴慢疑”可能才会慢慢减少。而当你的智慧高了,心就可以不随境转,心就能够不随境动了,也就可能可以破除五毒—贪嗔痴慢疑了。

有人说,人有两心:贪心和不甘心。其实也就是五毒中的贪和痴。人只能赚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其实也还是又回到了这个“痴”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直面五毒,便是直面自己。而人存世间,尚有他人。他人即地狱?汝之砒霜,吾之蜜糖。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人性呐,又实在是太复杂了。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一口气写下来,也有些累了。实在是这个论题也太繁杂深刻,那就再找时间慢慢聊吧。

打开淘股吧APP
21
评论(23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5-22 15:11

0
人性,即人类所拥有的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
前贤对人性的探讨,较为积极而深入,往往停留在善恶层面。因而,围绕人性的善恶,大抵有四个观点:性本善;性本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争来论去,似乎支持“无善无恶论”的人,逐渐成了主流。告子有云:“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王阳明有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事实正是如此:人之初生,心智未开,与动物无异,并无善恶之分。譬如虫,本无益害之分:利于人,则益;不利于人,则害。——事物的善恶美丑,实是人心善恶美丑之念的幻影。
鼻塞的人,不分香臭;色盲的人,只见黑白:若事物的特征,是其本性,则不会随人变化;若随人变化,则并非本性。
皆有的,则为同;不同,方有异。形同,便无大小之别;财同,便无贫富之差;性同,便无善恶之分。
若思虑更为深入,能明白善恶一体,则世事人生的诸多迷惑,都将烟消云散。有昼无夜,有晴无雨,物必不生;有雄无雌,有长无衰,物必绝后——唯有阴阳调和,方能长久。若人性从始至终,均无善恶之分,人类早已消亡——只一个庸德庸行,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人性,大抵可分为两类:可分善恶的人性;不分善恶的人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者逐渐向善与恶分化;后者,要么逐渐丧失(如拥抱反射),要么终身不变(如渴而思饮,饥而思食)。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即便是终身不变的人性,也可能因为身心疾病而暂时隐抑,甚至永久丧失。可分善恶的人性,还能再分:善恶分性;善恶合性。前者是内心对于外界,所最初呈现的善念或恶念;后者是内心对于外界,所最终呈现的善恶之念。
再恶的人,内心也有善念;再善的人,内心也有恶念。善恶两念,交织于心,不相容而相争,可共存而相抵:善多恶少,则善显于外;恶多善少,则恶显于外。越善的人,善恶合性越善;越恶的人,善恶合性越恶。
不论是成长过程中,还是感知外界时,善恶分性的出现,均晚于不分善恶的人性,而早于善恶合性。归根结底,其是后两者的过渡状态。所以,心智愈是幼稚,愈容易体现出不分善恶的人性;愈是成熟,愈容易体现出善恶合性。据此,不难明白,为何心理学上有“本我”“自我”“超我”之分。正因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如同素丝,而逐渐有着善恶之分,所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语出墨子)。这与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也,相远也”,可谓异曲同工。人性的分化,在早期,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心智成熟后,则受自身与环境的双重影响。若人成长于完全相同的环境,则性格不会有丝毫差异。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所处的环境,也有微妙的区别——这足以诱发两者性格的差异。
《菜根谭》有云:“把握未定,宜当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又云:“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所以,心性未定,要守好门窗,入善拒恶,以自澄静;心性稍坚,又当逐渐纳小恶而拒大恶;若外恶不足以乱于内,便可混迹风尘,于动中取静,在苦中作乐。
居家忌奢,而尤忌太俭;治家忌宽,而尤忌太严。(化用于《格言连璧》。)教育子女,当宽严互存:太宽,则心性乱;太严,则真性失。环境愈是杂乱,愈要注重渐正其心,渐任其行;生活愈是优渥,愈要注重贫养其身,富养其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欲人向善,己必先善——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河小白

24-05-22 14:39

0
河小白

24-05-22 08:47

0
河小白

24-05-21 21:53

1
河小白

24-05-21 21:18

1





河小白

24-05-21 12:59

1
1、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2、交朋友要向上,做生意要向下,穷不同富斗,商不同官斗,人别跟狗斗。
3、喜欢和傻子争辩的人通常更傻。
 4、不值钱的总是最先被牺牲。
 5、大多数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而且很多人真的至死都没有思考。
 6、如果你看到一个产品是免费的,那么其实你才是产品。
 7、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几小时的交谈里面会对你产生感情的,但物质不一样,一秒钟就有吸引力了。
 8、如果你觉得活的很轻松,想一想是不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9、女人的敌人不是男人,而是营销你情绪的资本家。
 10、人生比我们想得还短暂,只有900个方格。选择路线比努力更重要。
11、干部提拔,年龄是个宝,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
12、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越是在意别人的情绪,自己就活得越累。
13、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14、只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一想就疯了。
15、你不理直气壮的坚持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没人会主动帮你。
16、当你沉迷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但不会被消耗,它反而还会来加持你。
 17、决定命运的三次机会:家庭出身,结婚伴侣,觉醒自己!
 18、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19、你将来能有多少成就,不由你决定,而由你的圈子决定。
 20、任何干货全在自己身上,别人说什么一点也不重要,重要在自身的内心信念。
 21、最佳的另一半,是你人生战场上的盟友。
 22、女人要过情关,男人要过欲关。
 23、长期关系中,外表优势不断衰减,内在优势不断递增。
 24、这个社会一切都是骗局,明白后才能成为有钱人。
 25、听话放在一个小孩子身上也许是优点,但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就是窝囊的开始。
26、干大事,就不能要面子,穷的都没饭吃了,面子能换来馒头吗?
27、你不理直气壮的坚持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没人会主动帮你。
28、不要随便跟人分享你成功的喜悦,也不要分享让你开心的事情,永远要记住,人性中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是当初不如自己的人。
29、如果你想达到超越常人的成绩,你想赚很多钱,那你要记住:从第一天开始,你就要以你想达到的那种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要把你周围所有人的教育、观念、思维,全部放弃,不认同他们,并反对他们,并坚定自己。
30、所谓财运,不过是人的性格。所谓财运好的人,不过是善于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勇于试错,并且在做错之后承认错误、重新努力的人。
31、遇到优秀的人,大胆地表达喜欢、尊重、请吃饭,一定会有福报的。
32、虚荣炫耀,频繁晒车晒包的,往往是暴发户,长久不了;低调务实,能驾驭情绪的,往往是有钱人,后者更能守得住财富。
33、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没勇气。
34、不要同情任何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为“同情谁,你的潜意识就自动背负谁的命运“。
35、不要背负任何人的命运,先肩负自己的使命,羽翼丰满、有余力再帮助身边的人。自己羽翼尚未丰满,能力不足,此时的帮助只会把自己拖下水,看似委屈,实则愚昧。
36、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要么就懒得乐知天命。最怕你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又软弱无比。
河小白

24-05-20 22:28

1
河小白

24-05-20 21:34

1
弗洛伊德说:“人类可以防御他人的攻击,但对他人的赞美无能为力。”
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其实就是对重视的渴望。
每个人都渴求着他人的欣赏,希望对方能夸夸自己。
可现实中,多的是上司对员工的批评,丈夫对妻子的批判。
纵然他们树立了威严,却也无形中浇灭了对方的热情,使彼此产生隔阂。
永远记住,人最本质的需求是认同感。
想要别人听你的话,夸比骂好使,鼓励比指责更有用。
拥有欣赏别人、赞美别人的能力,你的社交之路也会越走越顺利。 

卡耐基曾给领导者提了 5点关于社交的建议,位列第一的便是:“忘记自己的私利,关注对方的利益。”
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你若想从别人身上获得好处,最重要的便是先要让别人占便宜。
有网友谈及自己家门口的两家蔬菜店。A店总是门庭若市,B店却门可罗雀。
按理来说,两家卖的东西质量和价格都差不多,客流量也理应平分才对。但现实的情况却让网友很疑惑。
他开始暗中观察,一周过后,他果然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原来,当顾客在A店结账时,老板总是先说出总价,然后强调一声“给您抹个零”。听说顾客要做拌凉菜或者煲汤,他还会贴心地附赠一把小葱或香菜。碰上水果上新,他更是热情地送给大家尝鲜。
反观B店,老板虽然也没缺斤短两,但他从不抹零,也从不送菜。顾客觉得占不到便宜,自然也就不想再去他家买东西。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性就是如此,哪里有利益,人就更愿意去哪里扎堆。
让人家觉得你有利可图,人家就更愿意与你交往,为你付出。任何一段长久的关系,都离不开价值的交换。
当你能够想他人之所想,先满足对方所求,他自然也会成全你。

卡耐基曾在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每个人都喜欢和好人交往,可人一旦善良过了头,这个好人就会生出一种廉价感。
大家会默认这样的人不值得被尊重,于是谁都会来踩上一脚,让你遍体鳞伤。
梁晓声就曾在节目中,遇到过这样一位读者。
这位读者说,自己前几个月刚开了一家饭馆,生意也还不错。但最近有件麻烦事,让他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困扰不已。
起因是,在他饭馆开业之初,曾邀请几位朋友来免费品尝。没想到其中一人把他当成了免费饭票,不仅自己每天来蹭饭,还带着亲戚们来白吃白喝。读者想委婉地提醒他,自己经营不易,但又怕说得不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梁晓声听后,建议他直接挑明。当读者鼓起勇气亮出自己的底线后,这位朋友反而开始尊重他,每次吃完饭都乖乖付钱了。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为惯了退让。
你越好说话,别人就越觉得你没实力。你表现得越软弱,别人就越敢肆无忌惮地压榨你。
人性本就是欺软怕硬,你若执意当个老好人,就别怪别人看不起你。

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温顺,但必须长出爪牙;你可以不伤害别人,但一定要有伤害别人的能力。
因为只有当你变得不好惹时,你遇见的每个人才会和颜悦色地对待你。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纳菲尔管理着一家燃油公司,他想为一家大型企业提供燃油。可很长的时间内,他派出去的业务员都屡屡碰壁。
对方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跨越数千里从外省进货。纳菲尔百思不得其解,以为对方不愿意和自己合作。
偶然的一次机会,商界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他和对方公司的经理恰好成为队友。在得知经理是辩论老手后,纳菲尔决定亲自去拜访对方。本来纳菲尔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最终,他们相谈甚欢,聊了近两个小时。
谈话结束的时候,经理亲自把纳菲尔送到门口,并询问纳菲尔是否还愿意为自己提供燃油。
纳菲尔受宠若惊,表示自己非常乐意效劳,但同时他也说出了自己疑问:为什么你之前拒绝了那么多业务员,这次却欣然同意了呢?经理却笑了笑,说道:“他们一进来就介绍产品,让人不胜其烦。而你不一样,你会认真听我说话,给我真实的意见,这感觉棒极了。”
后来,两家公司的合作非常愉快,两人也在相处过程中成为最好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所谓交流,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诉求。
可直到体会了被拒绝的滋味,人才幡然醒悟,让别人“听话”最好的方式,不是说,而是听。
你只有先听懂别人的想法,别人才会去理解你说的话。
纽约电话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在日常电话沟通中,哪个单词的使用频率最高。
结果发现,在五百个电话中,“我”这个字被使用了三千九百次。
人天性就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只会关注自己
回想一下生活中的场景:当你在别人面前喋喋不休,让别人插不上话时,他的神情是不是越来越不耐烦?
当你想找别人办事,却只叽里呱啦去说自己的诉求,对方是不是只敷衍了你几句?
这其实是很多人都会踩中的雷区——只想表达自己,却忘了倾听别人。
如果你想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你要做的不是着急地说,而要先微笑着听。
让对方认为自己是谈话的主体,感觉到被重视、被认可。这样你再开口时,别人才会对你的话感兴趣。

心理学上有个“富兰克林效应”。
是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和谁缔结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求助者。
这个方法也被卡耐基广泛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他还讲了自己学员的故事。
这个学员名叫爱姆赛尔,主业是推销铅管。他想和一位铅管技师做生意,可对方总是很冷漠,每次见到爱姆赛尔都会不耐烦地摆摆手,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不过后来,一次求助打破了这种僵局。那时候,爱姆赛尔的公司打算开设分公司,地点正好与铅管技师的房子为邻。于是爱姆赛尔以了解新地址为由,去请教铅管技师。没想到这次铅管技师并没有赶他出去,而是拉过来一张椅子,花了一个小时来给他讲解。在这过程中,他们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朋友。
而这次,爱姆赛尔并未提任何关于销售的请求,最终却仍旧获得了一大笔订单。
一段好的关系,往往就是麻烦出来的。
你有棘手的问题,我愿意帮忙,我有难办的事情,也会找你求助。
一二来去,两人的交集越来越多,彼此的关系才能不断加深。
人与人就是这样,没有相欠,就没有羁绊。不麻烦别人,你就永远找不到关系的突破口。
很多人无法和别人建立连接,就是怕欠人情,不敢开口。但其实,让别人帮助你,反而可以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认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求助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彼此对对方都有需求,一段关系才有继续下去的理由。

有人说,真正的驭人,其实是驭心。
那些所谓的社交高手,看似让人捉摸不透。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过是能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能看懂对方一举一动背后的需求。
社交本就是一种博弈。
你想赢,就得深谙人性的弱点,你想一直赢,就得让人性的弱点为我所用。
河小白

24-05-20 10:59

1
河小白

24-05-19 20:20

0
1、了解别人的需求。钓鱼的时候用什么做鱼饵,看的是鱼喜欢吃什么,而不是我们认为鱼吃什么。如果用鱼不吃的东西鱼饵,那可能永远都钓不到鱼。这和我们跟人交往一样,我们可能经常会自以为他人想听什么、想得到什么来思考,但其实说的都不是别人想听的。所以如果希望别人喜欢你,就要做别人喜欢的事情,说别人喜欢的话。
2、不止是批评他人,还要赞美在日常我们难免遇到别人做的不好,做的不对,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可能我们急急忙忙就开始批评他人,希望别人能听我们的批评和建议。但其实人是很难听进去说自己不是的话的,就算是真的做错了,也希望是被引导,由自己认识到错误,才能真正的思考改进。因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是容不得他人攻击性的说自己。
在需要批评他人是,可以先从赞美的角度出发,先说做的好的部分,再通过建议的方式提出我们的看法。这样别人才会认为你是尊重他的,他也就会真正思考问题所在。
3、谈论他的兴趣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听的事情。如果在和别人聊天时,我们一直讲自己喜欢的,想说的事,别人是很难听的进去了,就是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教养耐心听我们讲,但可能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们应该提前了解他人的兴趣点,所擅长的事情,这样在沟通时以他们的兴趣为主题展开。别人才会有兴致跟我们深度讨论,也会让别人喜欢我们,认为我们有学识,和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毕竟人都是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交往的。
在生活中,在商业上,在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点会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例如我们要去谈一项重大项目时,如果先了解对方的兴趣,在开始沟通的时候不要直入主题,而是先讲别人喜欢的事情。等双方聊的足够深入后,很多事情自然就能成。
4、争取让对方说,用耳朵来交谈。人都是爱表现自己的,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也是会不自觉的自己多说点。这时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别人也是希望自己多说,那岂不是两相冲突了。所以如果用想和别人做朋友,那就要争取让对方多说,多满足他人的表现欲,让别人认为我们是尊重他的。
我们多用耳朵来交谈,让别人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就能真正的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才能真正有效沟通,还能满足他人的表现欲。
5、总结被尊重是每个人都最期望得到的,在日常的小事上,我们都能时刻注意别人的感受,让别人得到被尊重的感受,别人就会一直记着你的好,就算以后我们犯错了,别人也会维护我们的。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