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如同素丝,而逐渐有着善恶之分,所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语出墨子)。这与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也,相远也”,可谓异曲同工。人性的分化,在早期,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心智成熟后,则受自身与环境的双重影响。若人成长于完全相同的环境,则性格不会有丝毫差异。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所处的环境,也有微妙的区别——这足以诱发两者性格的差异。《菜根谭》有云:“把握未定,宜当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又云:“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所以,心性未定,要守好门窗,入善拒恶,以自澄静;心性稍坚,又当逐渐纳小恶而拒大恶;若外恶不足以乱于内,便可混迹风尘,于动中取静,在苦中作乐。
居家忌奢,而尤忌太俭;治家忌宽,而尤忌太严。(化用于《格言连璧》。)教育子女,当宽严互存:太宽,则心性乱;太严,则真性失。环境愈是杂乱,愈要注重渐正其心,渐任其行;生活愈是优渥,愈要注重贫养其身,富养其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欲人向善,己必先善——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1
1、喜欢表达总结的人,大多自以为是。
2、丑话说到前面的人,大多比较靠谱。
3、酒局上最会敬酒的那个人,最不能信。
4、爱翻白眼的人,容易记仇,报复心较强。
5、承认别人优秀的人,都会有好人缘。
6、善于道歉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知道轻重,目标明确。
7、说话前后不一的人,人品也好不到哪。
8、气场弱小的人,容易从众,大多是随波逐流,取得成就较难。
9、表面斯文的人,大多有一颗闷骚的心。
10、见谁都微笑的人,不一定有真正的朋友。
0
0
0
2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愿改造自己。——杨绛《杂忆与杂写:1992-2013》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病由心生》
0
1、天天叫嚷着对公司的不满,说自己要辞职的人,很少会真正的辞职。他们只是对现状不满,又没有能力找到更好的。真正准备辞职的人,从来都是悄悄的,生怕别人发现。
同理,一个天天吵着要分手的人,都不是真想分手的,而真正想分手的,往往嘴上啥也不说,只是默默地冷淡你。
2、越是在你面前点头哈腰、溜须拍马的人,一旦有机会爬上去,会立刻对你翻脸。相反,刚接触时不太好讲话,但是随着认识的加深,感觉还不错的人,通常值得深交。
3、如果朋友跟你说,你多好多好,又说别人如何如何不行,这时你别激动,你放心,他跟其他人也是这么说的。
4、能够做到善待弱小的人,即使外表看起来,再凶神恶煞,也藏不住他内心的善良。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