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性篇》——汝之砒霜 吾之蜜糖 一念地狱 一念天堂

24-04-21 11:11 5050次浏览
河小白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贪嗔痴慢疑。此五毒也。

所谓“贪”一般指的是贪婪和贪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这个“贪心”的,概莫能外。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抛不开五欲六尘,放不下名利权情。“财、色、名、食、睡”,此又谓之五欲也。因为贪念这五欲,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人若想远离烦恼,就须一剑先斩这贪心。贪心越重的人,烦恼就越多,一个贪婪的人,就算物质上拥有再多,他们也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快乐,“贪”就是个无底洞,一山还有一山高,永无止境。即便你得尽这世间所有的富贵与繁华,你又还会奢望其不朽。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耗其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才心甘情愿被它束缚为它驱使,成为它的奴隶。不贪欲。汝今能持否?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想要得到。而“嗔”是遇到不快乐、烦恼的境,我们拼命的想要抛弃它,想要把它丢给别人丢出去,但又丢不掉逃不离。嗔恨、埋怨、讨厌,这些都是属于嗔的心理。很多人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就会心生愤怒,容易发脾气,怨恨他人,这种行为其实都是“嗔心”在作怪。嗔心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因为不仁慈,所以才会生出怨恨和愤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怒发冲冠,不仅会伤害他人,亦会伤害自己。俗话说:“气大伤身。”越喜欢发脾气的人,身体就可能越差,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而“嗔”也并非仅指发脾气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面若平湖,可内心却非常的不舒服翻江倒海,这也是“嗔”的一种。其实归根结底,“嗔”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愤怒。


所谓“痴”就是愚痴的意思,就是缺乏智慧。简而言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皆可谓为“痴”。世上有太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囚困在自己信息茧房里,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其实却是自己太愚痴而不自知。而“痴”其实是五毒当中最难断除的,亦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很多人因为痴心太重,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愚痴的,所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被改变的,你会自己颠覆自己自斩己身么?病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而自己并不知道。


所谓“慢”其实只是“痴”的一个分支,“慢心”来源于“痴心”,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慢心”。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昂,看不起别人,或目中无人。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物件等,皆可谓之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或地位或才华,然后看轻别人是慢。有些人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愿认输,反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慢。其实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悟道了,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也都是慢。

所谓“疑”其实就是喜欢怀疑,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圣贤,只相信自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怀疑一切。有“疑”这样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很难进步,“疑”其实也是痴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疑心”。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和否定一切,迷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一切皆为疑。有疑而不寻破,便终将受困于斯而再无寸进。

其实“贪嗔痴慢疑”五毒究其根源只有其三,那即是贪嗔痴,而贪嗔痴的根源,其实又只有一个,那就是“痴”。所以其实“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痴”也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会贪、嗔、慢、疑。故若想去除“贪嗔痴慢疑”,只需破除无明,而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破除无明,那就是光明的智慧。“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有不断去学和修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信息茧房,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这世间的人和物,事与情。明白了这所有的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站在天平的两端,大多都还是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非黑非白非是非非非对非错的矛盾并存、相互转化和辩证统一。明白了这世间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增长了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贪嗔痴慢疑”可能才会慢慢减少。而当你的智慧高了,心就可以不随境转,心就能够不随境动了,也就可能可以破除五毒—贪嗔痴慢疑了。

有人说,人有两心:贪心和不甘心。其实也就是五毒中的贪和痴。人只能赚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其实也还是又回到了这个“痴”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直面五毒,便是直面自己。而人存世间,尚有他人。他人即地狱?汝之砒霜,吾之蜜糖。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人性呐,又实在是太复杂了。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一口气写下来,也有些累了。实在是这个论题也太繁杂深刻,那就再找时间慢慢聊吧。

打开淘股吧APP
21
评论(23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7-30 11:45

0
诸葛亮曾总结了一套识别人才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一共有七条内容,它们分别是: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他在是非问题上的选择,考察下他的志向,如果咱们要搞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他的目标却是资本主义的个人享受,那么这个人自然就不可取;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不停深入的辩论,考察他的应变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很快的人,必然思维敏捷,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在平时就善于思考和总结,做事不知道举一反三的人,只适合出苦力;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问题来考察对象的见识,如果你志向很远大,也很善于思考,但是一问你曹魏和东吴的谁擅长水军,陆运和水运哪个成本更高,结果你说你全都不知道,那你还想升职加薪;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问题考察你是否有勇于任事的勇气,这边告诉你二爷在荆州要退休了,领导想让你去挑这副担子,结果你说你很内向,更喜欢在成都干后勤,你猜领导会怎么看你;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在极端放松的条件下,考察你的真实性情,平时上班的时候,你和女人同事单独在一间屋,你都一定要把门开着,但是私下里抽烟闲聊,你嘴里不是河北彩花就是萨莎·格雷,你怎么让同志们相信你的品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通过你对利益的处置方式,考察你是否廉洁,领导给你开的工资是一个月2000,结果你上班抽华子,下班喝台子,你的背景资料又显示你八辈贫农,娶的老婆年纪比你还小,你说你让领导怎么看,如果你的钱来路不正,你做起事了还能公正吗;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通过考察你对承诺的履行程度,看你这人信用怎么样,同事刚结婚就被安排出差,然后把妻子和上大学的孩子交给你照顾,结果三年回来一看,原本上大学的孩子已经脑死亡,连遗体捐献都办完了,不过家里却多了两个一岁的龙凤胎,你猜他以后还敢托妻献子不;
河小白

24-07-27 10:41

0
河小白

24-07-15 19:12

1
河小白

24-07-14 18:17

0
河小白

24-07-12 09:11

0
河小白

24-07-10 08:33

0
河小白

24-07-10 08:01

1
《鬼谷子》一书,在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称为“旷世奇书”、“智慧禁果”,广受人民大众的喜欢。
1、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如果一件事情,对双方都有利,相互就亲近,对双方有害,彼此就是疏远。
双方有共同的欲望和目的,如果是相互亲近,则说明对双方都有利,合作能达成;如果有共同的欲望和目的,却相互疏远,说明合作会对其中一方有损害。
双赢是合作的基础,单赢也称零和博弈,一方受益必然损害另外一方的利益,双方必然疏远,合作不复存在。

双方同样是被人憎恶,如果相互亲近,则说明双方受到同样的伤害;若相互远离,说明只有一方受到损害。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件事情,同样是受害者,人们担心有损失,但更在乎的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盟友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以利益为纽带关系,有益则结盟,利益分配不公,或有害则散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2、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多,心力就会分散;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衰弱;意志衰弱,人的思想就不会清晰通达。欲望是一把双刃剑,人若没有欲望,人不为人,形同行尸走肉;欲望过多,心神分散,错事不断;
《道德经》说:嗜欲深者天机浅。一个人欲望过多,则越没出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也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有所得,必有所失。
为人处世需如诸葛亮所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3、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天地的造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之道在于隐和匿。
这里的隐和匿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内暗中谋划,二是在外隐藏不漏;聪明的人懂得隐藏自己,韬光养晦,默默努力,低调做人;而愚蠢的人,到处标榜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4、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
人都有爱好,得意的事,要学效法顺从他;也都有厌恶的事,对于他讨厌的事要避而远之,以免犯了他人的忌讳。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有得意的一面,也有讳莫如深的一面;多说对他人有好处的话,爱听的话,多修口德;不揭他人之短,不说他人的伤心之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过,讨好他人,也不能卑躬屈膝,曲意奉承失去底线,毫无原则;不能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正所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河小白

24-07-03 14:19

0
河小白

24-07-01 20:33

0
河小白

24-06-30 21:28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