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此皆出自《华严经》。师傅最后推荐的就是《华严经》。确是开智慧的无上经书。天眼不开,智慧不通透,即便是一次次悟道也终究会是一场空。这雕磨,却是任重道远而无穷尽呐。既让人不免绝望又似乎使人愈加振奋。
4
你还年轻着呐,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提升。前程似锦。
1
每次看烟叔的文章就愈发觉得自己是个浅薄的人,可能就是个很浅薄的人,没有什么深度...
0
点个赞
0
慢慢看
0
开心呀!拍着手笑
5
恭喜,你好像是第一个从半只烟I的银粉变成河小白的银粉呢。哈哈。
0
一种让人做梦,一种让人清醒,愿读到此文章的我们做个清醒者
7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7
夸人永远都是对的,尤其是当你什么不想说的时候,或者不知道什么的时候,就一个劲地夸奖对方就行了,这样不会引发没必要的麻烦。
装傻永远都是对的,尤其是你看透一切的时候,更应该装傻,越看得透越需要装看不透,静静期待即可。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喜欢会不分青红皂白豆反对别人的意见,打消别人一切美好的念头和抱负。
他们总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劝退你,嘴里说着是为你好,为你分析利弊,但目的只有一个:打消你的希望。
对自己评价高的人普遍对他人评价也很高,而内心自卑的人,或者安全感缺失的人,普遍在潜意识里怕别人比自己好太多。
泼别人的冷水,就会让自我感觉好一些。说白了,泼冷水就是他们掩盖身份卑微的方式,或者获取安全感的方式。她们会千方百计的让你沮丧和失望,彷佛这样就会更有安全感。金钱能让人变坏吗?
其实,金钱并不会让人变坏,也不会使人变好,它只能让人暴露真实的自己。
金钱就和权利一样,是人性的放大器,它们会将人本身的样子放大很多倍。让人活着更接近最真实的自己。
人在贫穷的时候没机会释放自己的傲慢、无耻,也没能力发挥自己的慷慨、善良。等人有钱了,虚荣,贪婪,傲慢、自私、淫欲都会放大,相应的,人的慷慨、善良、勇敢、仁慈、孝敬、奉献也会放大。
金钱让高贵的人更高贵,卑鄙的人更卑鄙;金钱让深刻的人更深刻,浅薄的人更浅薄。
安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他:其实我比你还惨。
千万不要一个劲地讲大道理,这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真的很惨。
这就是人性:我可以很失败,但是我不能承认自己失败,我要看到的是:大家其实都很失败,这样才会心安理得。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比自己还惨的人,我还有什么可以伤心的?我应该暗自庆幸才对。
总之: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值得怜悯和同情,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愿意面对真相,他们宁可自欺欺人,活在自我安慰里。绝大多少人的幸福感,都是因为过得比身边的人好,是来源于一种优越感,而不是自我认同的结果。
绝大多数人的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看到身边人比自己成功而感到无比痛苦。
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安康,如果身边的朋友都比她过得更好,她的幸福感也不会太高。
而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庸平淡,如果身边的朋友都还远不如她,她的幸福感也不会太低。
人性里有一种对“尊严”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优秀之后,我们会感到惊慌错乱,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
为了逃避身边人变好的结果,我们都喜欢把那些变好的人拉下马,踩在脚下,去践踏他们的光环,以此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感觉甚至比取得成就还快活。
我们总喜欢把那些优秀和成功的人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能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为自己的“不成功”和“生活在底层”找到理由。
人啊,宁可证明别人的平庸,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平庸。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格局,这也是在变相承认自己的无能。
所以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就是人性的悲凉。
社会经不起细看,人性经不起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