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性篇》——汝之砒霜 吾之蜜糖 一念地狱 一念天堂

24-04-21 11:11 3919次浏览
河小白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贪嗔痴慢疑。此五毒也。

所谓“贪”一般指的是贪婪和贪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这个“贪心”的,概莫能外。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抛不开五欲六尘,放不下名利权情。“财、色、名、食、睡”,此又谓之五欲也。因为贪念这五欲,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人若想远离烦恼,就须一剑先斩这贪心。贪心越重的人,烦恼就越多,一个贪婪的人,就算物质上拥有再多,他们也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快乐,“贪”就是个无底洞,一山还有一山高,永无止境。即便你得尽这世间所有的富贵与繁华,你又还会奢望其不朽。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耗其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才心甘情愿被它束缚为它驱使,成为它的奴隶。不贪欲。汝今能持否?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想要得到。而“嗔”是遇到不快乐、烦恼的境,我们拼命的想要抛弃它,想要把它丢给别人丢出去,但又丢不掉逃不离。嗔恨、埋怨、讨厌,这些都是属于嗔的心理。很多人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就会心生愤怒,容易发脾气,怨恨他人,这种行为其实都是“嗔心”在作怪。嗔心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因为不仁慈,所以才会生出怨恨和愤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怒发冲冠,不仅会伤害他人,亦会伤害自己。俗话说:“气大伤身。”越喜欢发脾气的人,身体就可能越差,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而“嗔”也并非仅指发脾气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面若平湖,可内心却非常的不舒服翻江倒海,这也是“嗔”的一种。其实归根结底,“嗔”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愤怒。


所谓“痴”就是愚痴的意思,就是缺乏智慧。简而言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皆可谓为“痴”。世上有太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囚困在自己信息茧房里,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其实却是自己太愚痴而不自知。而“痴”其实是五毒当中最难断除的,亦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很多人因为痴心太重,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愚痴的,所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被改变的,你会自己颠覆自己自斩己身么?病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而自己并不知道。


所谓“慢”其实只是“痴”的一个分支,“慢心”来源于“痴心”,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慢心”。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昂,看不起别人,或目中无人。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物件等,皆可谓之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或地位或才华,然后看轻别人是慢。有些人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愿认输,反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慢。其实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悟道了,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也都是慢。

所谓“疑”其实就是喜欢怀疑,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圣贤,只相信自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怀疑一切。有“疑”这样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很难进步,“疑”其实也是痴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疑心”。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和否定一切,迷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一切皆为疑。有疑而不寻破,便终将受困于斯而再无寸进。

其实“贪嗔痴慢疑”五毒究其根源只有其三,那即是贪嗔痴,而贪嗔痴的根源,其实又只有一个,那就是“痴”。所以其实“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痴”也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会贪、嗔、慢、疑。故若想去除“贪嗔痴慢疑”,只需破除无明,而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破除无明,那就是光明的智慧。“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有不断去学和修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信息茧房,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这世间的人和物,事与情。明白了这所有的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站在天平的两端,大多都还是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非黑非白非是非非非对非错的矛盾并存、相互转化和辩证统一。明白了这世间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增长了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贪嗔痴慢疑”可能才会慢慢减少。而当你的智慧高了,心就可以不随境转,心就能够不随境动了,也就可能可以破除五毒—贪嗔痴慢疑了。

有人说,人有两心:贪心和不甘心。其实也就是五毒中的贪和痴。人只能赚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其实也还是又回到了这个“痴”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直面五毒,便是直面自己。而人存世间,尚有他人。他人即地狱?汝之砒霜,吾之蜜糖。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人性呐,又实在是太复杂了。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一口气写下来,也有些累了。实在是这个论题也太繁杂深刻,那就再找时间慢慢聊吧。

打开淘股吧APP
21
评论(2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4-25 22:37

0
作者:米新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鬼才漫画家富坚义博的经典作品《幽游白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它的反派无一不是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角色,并非如一般漫画中单调的邪恶,其光芒丝毫不逊于作为主角的灵界侦探们。而仙水,无疑又是这帮反派中的翘楚。让我异常着迷的是他性格逆转的离奇经历:仙水忍本是被小阎王选中的灵界侦探,从小就拥有强大的灵力和极强的正义感,但他为人清高,且异常固执。因为出生时便拥有强大的灵力,经常受到妖怪的袭击所以他自小便认定了妖怪是自己的敌人,人类的敌人,并一直以消灭它们为己任。直到在一次任务中,见到了人类为了满足欲望贩卖、虐待甚至以妖怪为食的暴行,让他瞬间崩溃。在那次任务中,他杀了在场所有的人类。自此之后,仙水对传说中记录人类最残忍恶行的录像带“黑之章”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企图让全人类为自己的罪行赎罪。在漫画里解释这种行为时,富坚借小阎王之口说了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在那里,仙水看到了与自己的价值观截然相反的东西......也许他使命感过于强烈,所以反而对人类本身的存在产生了憎恶。”
2、美国HBO电视台的史诗剧集《罗马》中藏着异曲同工的一个故事。凯撒13军团的主将乌里纳斯和他的手下波罗虽然战场上都一样的骁勇,但实际中却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波罗虽忠肝义胆、爽朗豪放,但嗜酒如命、生活放纵随性;乌里纳斯性格内向,固执己见,对感情更是有着禁欲般的洁癖。乌里纳斯征战高卢之后一度位极人臣,过于清高和理想化的性格却使他树敌无数,最终因无法忍受妻子在自己远征生死未卜时与别人私生一子而搞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自己亦因笃信之事皆幻灭而沦落直至死亡;波罗的人生际遇恰与之相反,战争结束后一度落魄到流落街头,但因其忠义洒脱的性格而最终受到信任和重用,还因找到挚爱而放弃了放浪形骸的生活,虽说心爱之人未能陪他走到最后,但他并未因此而走向自己性格的反面。因为忠义洒脱的性格,波罗的人生选择几乎从未走向过任何一个极端;因为洞晓人性的本能,他几乎是《罗马》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一个角色。
3、讲这么大段两个故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所谓人性,不是我朝二分法理论能够完全涵盖的。如果你违背本能而选择信仰一个极端,那下场很有可能就是信仰崩塌之后走向自己的反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始终未变的,是距离真相的距离。
再回到《幽游白书》的漫画里,小阎王讲完仙水和他血染的过去的故事,在一众人还若有所思的时候,半调侃半认真的指着浦饭幽助(漫画主角)说了一句:“自那以后,我对灵界侦探的人选慎重了很多,就选这种没心没肺的人。”
4、如果硬要我选择,我宁愿做没心没肺的浦饭,或者是纵情声色的波罗。他们通透真实的人性,并且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鲜活,或许他们并不自知,或许只是基于本能。
河小白

24-04-25 11:39

0
河小白

24-04-25 08:35

2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泰坦尼克号遇难,乘客中69%的妇女儿童活了下来,而男性只有17%。
这是英国人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法则。
但三等舱乘客26%生还,二等舱44%,头等舱60%,甚至头等舱男性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高。
这是奉献给世界的另一条法则。

刚恋爱、性别优势明显的时候,被爱可以解决一切矛盾。
长期相处、性别优势退散后,价值缺口就会显现,生活价值低的人很难被宽容。
性格差、不会理家、不通情达理、收入低,结合起来,以前再喜欢,也会嫌弃。

白天和夜晚对于瞎子来说,是一样的;真理和谎言对于无知者来说,并无分别。当你提醒一个傻子小心受骗时,既得罪了骗子,也冒犯了傻子——这不仅使得骗子的利益蒙受损失,傻子还会认为你在侮辱他的智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整你。——毛姆

人们对个别小样本的过度关注形成过度信用加持。比如登上城楼,比如买飞机,比如跟冰冰合影,比如赞助足球队,在不同的受众心目中都可以提升信用等级。某些年份,几乎中甲中乙一半的金主都是类似的诈骗者。小老板买飞机的,一般都是要出事的。我供职机构若干来融资的,我都打听下员工集资的情况……对普通民众来说,确实吃这一套,显著能证明实力的标志性动作,叠加持续能兑付的历史信用小样本加持。人类认知能力,在复杂信息处理上,就依赖于这个系统,快速依赖小样本、近期样本、显著样本来决策,这个系统让我们打败了狮子打败了羚羊,在很多人类竞争领域能成功复用。但在金融领域不适用。金融的服务,很多也依赖于顺人性的收割;少许管用的东西是让大多数人不舒服的,反人性的。

古代编小说的对人数似乎没什么概念。比如三国的甘露寺,孙权埋伏下300名刀斧手,赵云又带去500军士。这双方一共800人,随便哪个小学都站一操场了,镇江那个甘露寺不知道大家去过没,那点地方,800人在里面都不知道上哪呆着,更别说埋伏……

轻易听信别人告诉你的,让禁忌阻碍你的视野,给自己定下条条框框,过约定俗成的生活,我把这叫做二手生活。

ins上有近40万点赞的帖子:
睡8小时,而不是6小时
锻炼1小时,而不是4小时
学3小时,而不是10小时
阅读2小时,而不是5小时
深度工作3小时,而不是12小时
你是人,而不是机器

恶诞生于人的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善恶,而没有善恶就无所谓人。自由作为本体先于上帝,所以上帝并不为人类的恶负责,一切责任都在人自己。一念恶一念善,每个人都有选择善恶的权利,只要你能够担责。所以人是沉重的,在警惕世界的同时还要警惕自己,一念之差就会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河小白

24-04-24 22:17

1
河小白

24-04-24 21:40

2
河小白

24-04-24 21:37

2
河小白

24-04-24 21:23

1
说起生活中的人性哲学,那也是比比皆是。哥伦比亚大学曾有研究者在大学附近的超市里做过一次试吃实验:
摆放两个果酱试吃摊,一个摊位提供6种口味的果酱,另一个摊位提供24种,消费者可以随便试吃。试吃了几天后,结果显示,提供24种口味的试吃摊吸引了更多的顾客(有60%的人停下来试吃,而6种口味的那边只有40%的人愿意去试吃)。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促销方面效果更好的反而是只有6种口味的试吃摊。6种试吃口味的那边,试吃者有30%的人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24种试吃口味的那边,买果酱的概率却只有3%。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从人性角度来看,选择并非越多越好,选项和机会太多,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知识去衡量每个选项的利弊,然后做出尽可能完美的决定,这会让人感到紧张,做不了决定;反而是3到6个左右的选项,会让人愉快地做决定。
河小白

24-04-24 21:23

2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杨修是三国时代的一名奇才,但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有识之士为何会被“爱才”的曹操斩首示众呢?曹操可是连刘备这样的潜在对手,都能煮酒共话“论天下英雄,唯使军与操尔”的啊!
《世说新语》里记载,某日,曹操杨修二人途径曹娥碑下,杨修看到碑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聪慧如杨修立马领会了其中的含义,而曹操却走了整整三十公里才想出答案,并感叹道:“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像曹操花园上的“活”字,旁人都参透不出其中的意思,杨修却不费吹灰之力看透曹操嫌门太“阔”的心思,很是让曹操败兴。
之后在汉中战役中,杨修见曹操以“鸡肋”为口令,立马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理由是:“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正是这次的“读心术”,让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估计杨修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何惨遭杀害。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曹操手下不缺能人勇士,关羽再怎么勇猛,曹操都欣赏有加,因为没有矛盾冲突;可杨修呢,他才华横溢、又恃才傲物,三番五次抢了对文采颇为自负的曹操的风头,这样的眼中钉、肉中刺换谁能不找机会拔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嫉妒心会在某些时候无限放大,尤其是那些你非常在意的、强项方面的表现,如果总有人试图在这些方面碾压你,那么这个人就会让你因嫉妒而变得面目可憎。
由此可见,同行相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不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做人还是低调点的好,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在同行面前炫耀。
河小白

24-04-24 21:22

2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后,残忍诛杀功臣的“黑历史”一直被后人诟病,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呢?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穷,幼时曾给地主家放牛,后举兵起义,一步步打下江山,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很快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打天下期间,朱元璋骁勇善战、仁慈宽厚,四面八方的勇士皆乐于为他所用。让人错愕的是,当上后的朱元璋却逐渐露出残暴、霸道的一面,与之前宽厚待人的形象天差地别。
尤其是“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两个大案,牵连其中的人数以万计,几乎把当年跟他出生入死的将领全杀光了,其残暴、血腥程度在历史上几乎无人比拟。
关于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朱元璋当后疑心病变重,有说是那些功臣居功自傲、行为不检点,有说朱元璋自己因为出身低贱、自卑心理作祟,也有说他是为了自己的接班人扫清障碍......
王溢嘉从心理学角度犀利指出,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因为他现在是了,“为所欲为的权利”便是最根本的原因。心理学家金巴铎曾经针对这种“为所欲为的权利”做过一个模拟实验:
6名大学生扮演“看守”,让他们穿制服、带警棍,根据监狱管理规则赋予他们维持秩序的权力;另外6名大学生扮演“囚犯”,穿囚衣、带镣铐,失去个人身份,仅以数字称呼,并被关进模拟“牢房”。
实验才开始了一天,双方就完全进入了状态。“看守”们逐渐扩张自己的权利,想出很多的“酷刑”去惩罚不听话的囚犯,多次出现近乎虐待的疯狂行为;而“囚犯”们在不人道的对待下,也逐渐变得冷漠、忧郁等症状。
实验原计划要进行两周,但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被迫提前结束了。
开展这次实验的金巴铎说:平常看起来斯文善良得大学生,一旦拥有了“权力”,竟可能暴露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残酷到令人发指的一面。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尤其当一个人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后,他的心理和行为都极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当然,也有例外,只是比例不高)
河小白

24-04-24 19:51

6
《天道》:有一个残酷的人际规则: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不取决于你的个人状态,而在于你的利益回报,最关键的是你所能提供的价值多少
在人际关系中,利益常常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当一个人不能为他人带来利益时,无论他的态度多么和蔼可亲,都难以得到他人的关注。它既难以捉摸,又很难完全验证,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
人际交往不是单向的赠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在人际关系中,单方面的给予并不能长久维持关系,利益的交换才是双方关系稳定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不能为他人提供价值,那么无论他的态度多么友好,也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重视。
利益交换最能体现人际关系的本质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和期待,而那些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总是能够洞察并满足这些需求。
利益交换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如同俗话所说:无利不起早
一个人是否愿意与你建立联系,往往取决于你能为他带来何种利益。
在生活中,给予是容易的,但实现互惠却很难;单向的付出是简单的,但达到双向的共赢却不易。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否稳固,关键在于他能否做到“既给予又获得,将单向的关系转变为双向的互动”。
维护人际关系最好的方式,不是甜言蜜语,而是提供价值
在任何时候,人们都不应仅仅依赖甜言蜜语来维持人际关系,而应提供切实的价值。
在电视剧《天道》中,高手丁元英(王志文饰)在德国成功创立了一支私募基金,积累了巨额财富。
当他回国后,资产被冻结,银行卡上仅剩下8万美金。他决定将其中6万美金赠予父母,剩余的2万美金兑换成16万人民币作为生活费用。就在这时,他的老朋友韩楚风的妻子陈茹找他救助。由于陈茹的弟弟卷入了一场斗殴,她急需资金来私下解决问题,而对方要求20万的赔偿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丁元英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5万给陈茹,只给自己留下了1万作为生活费。

后来,他靠吃泡面甚至卖唱片为生,但他从未向朋友追讨过债务,也从未向韩楚风提及过此事。
即使在困境中,丁元英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他人提供了价值。
这恰恰说明了:人的利益与人际关系紧密相连,只有提供价值,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那些能提供价值的人,才能够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天道》后续剧情中,丁元英通过扶持王庙村并启动“劫富济贫”的计划,不仅展现了他的利他精神,也赢得了韩楚风等人的全力支持。
就像丁元英所展示的那样,一个人在遭遇困境时,如果能秉持利他之心,那么他就能为他人创造介值,从而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怎样在人际交往中提供价值?
这几个小方法能帮助你建立互惠关系
1、深入了解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
2、主动提供帮助: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主动提供帮助,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3、建立稳固信任:通过始终保持言行一致,我们可以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让对方确信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4、追求共同成长:在提供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追求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和提升。
虽然利益看似现实,但它确实是连接人心的纽带;如果关系足够稳固,我们就能风雨同舟,共同度过艰难时刻。
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注重情感的交流,更要重视价值的提供。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