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到7月9日,每个交易日都在交易,做了几十单全对,绝不是运气
那时候为啥预判的准,我得好好想想。
我想起来了,我那时候结合盘面分析再加预判
比如一个大主线题材,第一天爆发,当有身位板的时候,我做身位板,没有身位板我只做这个题材的首板,第二天只做这个题材的二板,第三天只做三板。
当这个大主线题材,他不走连板形式而走反包,我就做这个题材每天第一个高位反包。
上面是大主线题材时期
当题材轮动时期,当天我就不会再做昨天最热的那个板块的板了,而是选个新方向,让临场资金自己选。
我最近之前的预判,全是脱离了盘面,纯逻辑推理
离了大谱,现在回看之前就清晰了
主线算力(液冷和cpo)题材时期没做主线题材,在硬搬模式套反包低位首板,主线芯片题材时期也没做芯片,在做那个什么再升 科技,通宇 通讯
之后进入轮动,资金切入低位固态,消费,
储能,金属中的时候,我在瞎预判什么中字头。最后高位主线题材退潮,人家拿起镰刀准备收割的时候,我紧跟之前的赚钱效应,去了高位横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