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一、
驱动力 1、技术革命性突破;
2、生产要素创新配置;
3、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二、基本内涵
1、劳动者—由“量”到“质”;
2、劳动资料—智能设备;
3、劳动对象—数据、信息为代表的“无形物”。
三、核心标志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四、重点发展领域
1、战略性新兴产业
①新一代信息技术;
②
高端装备制造;
③新材料;
④生物;
⑤
新能源汽车;
⑥新能源等。
2、未来产业
①
智能制造;②生物制造;③纳米制造;④激光制造;⑤循环制造;⑥柔性制造;⑦
工业互联网;⑧
元宇宙;⑨卫星互联网;
⑩
碳纤维;⑪
先进半导体 ;⑫超导新材料;⑬核聚变;⑭生物质能;⑮晶硅
太阳能 电池;⑯新型
储能;⑰
合成生物 等。
3、
数字经济 产业
①信息网络基建;②
区块链;③
人工智能;④
云计算大数据;⑤
物联网;⑥工业互联网;⑦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五、传统生产力产业链
1、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
2、重金属、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
六、新质生产力产业链
1、新能源;
2、新材料;
3、高端装备;
4、新一代信息技术;
5、绿色环保;
6、民用航空;
7、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8、新能源汽车。
5G、AI、大数据→驱动→传统生产力升级
七、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未来布局
①未来显示;②未来网络;③
脑机接口;④元宇宙;⑤生成式人工智能;⑥生物制造;⑦量子信息;⑧新型储能;⑨人型
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