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天涯篇》锦瑟年华谁与度 云在青天水在瓶

24-03-09 10:47 12300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千禧年那会,工作之余较之泡妞更喜欢泡天涯。彼时最POP的论坛。誉为“全球最大中文社区”,拥有超过2000万活跃用户,最火的时候用户超过2.5亿。如日中天。那会能上网的人其实还并不多。那会我们还没怎么见过世面。见过天涯,就算见过了世面。你所关心的能想到的,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什么都有,森罗万象。奇人大神遍地走,也还真都有些货。记得那会最喜欢厮混的是天涯杂谈、煮酒论史和舞文弄墨。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笔诛墨伐,纵死侠骨香。都是干货,没点斤两的都不好意思出来走两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蜘蛛的《十宗罪》、借佛献花的《你不该翻看的X罪案》、慕容雪村的《遗忘在光阴之外》等等,等等。那些年我们曾经追过的连载,你还记得吗?历史的车轮一路向前,滚滚碾过,碾过天涯,碾过你和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芳草年年与恨长。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那是最好的年代。繁花似锦。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100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8-03 07:25

0
在英国、加拿大、欧洲央行开始降息、美联储9月降息已成定局的8月初,日本央行开始逆欧美而动,在多次干预汇市之后悍然宣布加息。
在此之前,日本央行在4月29日到5月2日大举干预日元汇率,共动用约9.8万亿日元。在随后的6月27日至7月29日期间,日本央行又在政府的支持下动用了约5.5万亿日元再次干预汇市,美日之间阶段性的货币战争达到了高潮。
本次的加息将会开启一波日本加息潮,日本将在美国开始降息后的10月再次加息,由此替美国完成本轮全球货币战争中对主要对手的最后一击。
日元不仅仅是美元的辅币,还在全球投融资市场中承担着类似于“水龙头”的重要位置。由于过去以来日本央行长期保持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由此就导致了日元的借款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许多欧美国际资本会在日本银行借出资金后投入多国资本市场,由此产生了日元放水带动亚洲股市上涨的美元代理人模式。
日元加息则会抵消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宽松效果和亚洲多国资本市场景气预期,本质上是美国在通过强令日本收水在美联储降息的前夜进一步制造钱荒,进而在降息将至、手里无刀可伤中国的情况下空手套白狼,让日本这一巨大变量凭空变成美国人手中的刀。
日本加息不仅结束了美日之间的货币战争保住了日本的汇率,还会让我们的资本市场在美联储降息前夜的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承压。
在中国股市大反弹后的次日,东洋巨浪滔天而至,日本不惜以自毁的方式一举带崩了亚洲市场,日经225指数在三周内彻底抹去了今年一整年的涨幅。
在美联储鸽声渐起的当下,秋田犬再次替慈眉善目的主子开启了对东方大国的最后一轮货币战争撕咬。
本轮美联储降息炼狱的最后一战,开启了。
河小白

24-08-03 06:59

0
全球市场太狂暴了,各个国家各类资产都大幅波动,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看全线崩盘的市场:
8月2日,亚洲股市全线暴跌,日本股市开盘直接崩盘,暴跌5.81%;韩国股市也大跌3.65%,香港恒生指数大跌2.08%,A股也下跌1%。欧洲股市也全线暴跌,德国股市暴跌2%、意大利股市暴跌2.5%、英国股市下跌1%、法国股市下跌1%。
继昨天大跌后,美国股市今天继续暴跌,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1.47%、3.41%、2.31%。
美国主要科技股集体暴跌,因特尔股价暴跌近30%,其他科技股特斯拉、IBM、微软、谷歌、Meta等等也都大跌2%。
因特尔股价暴跌,是因为利润暴跌85%,又裁员1.5万人,直接导致股价暴跌。
当下市场认为,随着盈利见顶,美国科技股泡沫可能要破裂了,于是纳指大跌。
同时,原油价格也大跌,布油大跌3%,WTI原油大跌3.5%。
最扎眼的是,离岸人民币汇率暴涨逾1000点,从7.2516急剧升值至7.1441。
在岸人民币汇率也暴涨887点,从7.2466急剧升值至7.1579。
美元指数日内大跌1.22%,由104.4下跌至103。
发生了什么?
对于全球市场来说,市场交易逻辑开始切换,转向“交易衰退”。
主要是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的连续暴击,市场逻辑发生了变化,且极大地影响了交易行为。
1、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4.9万人,高于前一周的23.5万人,为2023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6月份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显示,职位空缺略有减少,而招聘人数下降,辞职率达到了202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7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11.4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测的17.5万人,也低于6月。失业率从4.1%升至4.3%。
3、美联储声明中,之前一直是高度关注通胀,现在变成了关注(就业和通胀)双重使命;之前对就业的评估一直是强劲,现在的评估是就业放缓;之前对通胀的评估是,通胀处于高位,现在变为某种程度上处于高位。
总之一句话,连续多个数据都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开始疲软,而美联储的声明也显示他们的关注点从高通胀转向了就业的疲软。
市场交易逻辑开始转向为“交易衰退”,大家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大幅提升,9月份降息100%都不足以说明情绪浓厚,降息幅度甚至高达50个基点,并且还预期11月份也降息50个基点。
现在市场开始对标2001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降息太慢,所以这次美联储降息幅度应该更大胆。
交易逻辑的转换极大的影响了市场行为,过去几年美股一直都是大牛市,美国科技股不断创历史新高,客观上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
现在市场上很流行的一种操作就是,做空美股。
在交易逻辑发生变化之后,这些获利盘短时间抛售极大地冲击了市场,导致美股暴跌。
受美股暴跌的影响,欧洲股市和日本股市也暴跌,但是日本股市暴跌还有自身因素,主要就是,日元第二次加息,以及套息交易溃败。
7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加息,将政策利率从0%至0.1%提高至0.25%。今年3月,日本17年来首次加息,政策利率从-0.1%提高到0至0.1%。
从美联储降息预期,日银加息预期到靴子最终落地,最近一段时间,日元涨势非常凶猛,从162一路升值至146,17个交易日的升值幅度高达9%。
日本股市大跌的原因就是,日元大幅升值,套息交易崩盘。同时,过去几年日本股市大涨,也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
在美股崩溃,日银加息,日元大涨的大背景下,日本股市投资者也有获利了结的需求,所以日本股市也一溃千里。
最后重点讲讲人民币汇率。
7月25日,人民币汇率暴涨500点的时候,我们在《人民币暴涨后又下跌 而真正原因却没人提》讲过:
在美元指数下跌,以及日元大幅升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客观上有升值的需求。
在离岸和在岸汇率出现倒挂,以及在岸人民币汇率创新低后,央行出手稳回来的时机出现了。
央妈一出手,四两拨千斤,引爆了人民币和日元的套息交易盘,人民币汇率稀里哗啦的大涨了5、6百点。
这次人民币汇率暴涨1000点,也是人民币套息交易盘彻底溃败的所致,也完全是市场的自我强化。
问题是,今天暴涨逾1000点后,人民币汇率到什么位置了呢?
以6月中旬美元指数和日元拐点出现算起,人民币目前的升值幅度跟美元指数贬值幅度大致相同,都是1.8%、1.9%左右。
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相比之下,日元的升值幅度相当大,高达9%。
如果以2024年年初算起,美元指数升值了1.9%,而日元却贬值了4.2%。
也就说,即便这几天日元升值了9%,它仍然处于超贬状态,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
美元指数升值了1.9%,人民币汇率却只贬值了0.62%。
这说明,在人民币汇率飙升1000点后,人民币汇率其实已经处于强势地位。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可能不大了。
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还主要受美元指数的影响。美元指数跌幅有限,人民币汇率涨幅就有限。
大家认为,经过美联储今年几次降息之后,人民币汇率中枢会升值到什么位置?
7.1?7.0?6.9?6.8%?还是?
河小白

24-08-03 06:55

0
2024中国车市,没有从容二字。

同质化是内卷的背景板,从价格战到流量战,诸多身不由己的“渡劫式”竞争,热闹早已盖过产品和技术本身。增量不增收的以价换量,链条两端互为因果,一旦车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降本,大概率要影响到对新技术的研发资源投入;而脱离产品价值的迷信流量,也终将因动作变形带来反噬。
与此同时,在真正能够拉开差距的智能化主战场,狼来了的故事有望再度上演。在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FSD(Full-Self Driving)入华在即的关键赛点前,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你死我活”的单打独斗不会,也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不是掰手腕,是握手
在正式造车的第四十年,长安汽车选择携旧友,开新局。
近日,长安与华为合作的科技公司“引望”(全称: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迎来新进展,赛力斯公告称将加入,并对“引望”进行投资。
从官方披露的经营范围内容看,“引望”聚焦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拟出资获取新公司的股权。
据悉,早在去年8月,长安和华为就成立新公司一事展开多轮交流,并于年底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时,已经明确要走开放平台路线,提出“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此番引入赛力斯,或早有筹谋。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进一步透露,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一事正在有序推进中,由于工作量大、长安汽车属于上市公司,且与华为双方有约定,没有落到签字那天还不能说最终确定。“如果审批可以通过,那么长安、华为、宁德时代成立的阿维塔也会参与到新合资公司项目中。”
众所周知,任何只停留在PR传播层面的战略合作,都是耍流氓。判断一段关系是否靠谱,行动永远大于言论,而信任关系的建立,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考察期,企业间的决策则更为审慎。
在成立“引望”前,长安和华为的合作已跨过了“三重门”,包括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阿维塔、主打年轻科技感的电动品牌深蓝汽车,智能地制造智能汽车的数智工厂,从产品到制造,全方位合力死磕智能化。
从当前合作的成绩单来看,在智驾开城战中,有了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加持,阿维塔旗下多款车型已上线无图城区NCA功能,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能够在全国高速、国道、省道、乡道,全城主干道、辅路、支路实现智能辅助驾驶,率先实现“全国都能开”;纯电、增程双线并举的深蓝汽车则迎来了自己的“产品大年”,除了刚发布不久的S07、G318之外,中型轿车L07、A+级SUV车型S05也计划在年内陆续发布,合作新品的密集落地,将进一步补全品牌产品矩阵,填充市场。
智能化改写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过去,刹车、转向等自动的标准化部件可以一锤子买卖;如今,供应商提供的软件、算法、云等智能化增量的功能实现,需要车企一同深度卷入。一款车型从量产,到后续一次次软件OTA升级,都要双方共研共创,快速迭代。
历经产品关、生产关的重重考验,关系方能历久弥新。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引望”呼之欲出,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层面的共进退,才是达成真正目标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
要卷,但不要内卷;要赢,也要一起赢。看多了零和博弈流血针扎的痛,拒绝重复造轮子的共赢合作,显得格外珍贵。
优势互补,谋定而后动
与大多数车企不同,在过往和华为的合作中,长安显示出了更强的寻求主导权的决心和边界感。
在智能汽车领域,华为与车企共有三种合作模式。由浅至深,第一种零部件模式,合作车企最多,车型已超百款;第二种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种是以问界、智界等为代表的智选车模式,已在去年升级为鸿蒙智行生态。
阿维塔和深蓝都选择了华为的HI模式,联合开发,各抒所长——华为发挥30多年来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软硬件技术优势,确保产品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体验领先;长安发挥40年积累的整车制造优势,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品牌售后等全链路,保障整车品质,通过强强联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价值和服务体验。
平等尊重、相互成就的合作关系,势均力敌是大前提。汽车产业是一场多维竞争、比拼耐力的长跑,造车是长坡厚雪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十年如一日地坚定投入,久久为功。
拥有40年造车积累,年销量稳居百万辆以上,是长安坐上牌桌的底气。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从来都不简单,长期主义的坚持和“拒绝躺在功劳簿上吃饭”的革新魄力缺一不可。
长安的第一次创业,面临“军转民”的转型阵痛,在198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小型汽车后,产销量曾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次创业,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私家车需求爆发机遇,长安从主攻商用车,成功破圈进军乘用车领域;2017年开始,长安汽车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冒险,拥抱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并为此发布了三大计划:
1、“香格里拉”计划聚焦新能源领域,继阿维塔、深蓝之后,发布数智新汽车长安启源,形成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布局;
2、“海纳百川”计划专注海外战场,目前已全面打开东南亚市场,并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进入泰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单车售价较国内高50%;
3、“北斗天枢”计划则全面主攻智能化,包括新SDA平台等自主研发的技术架构,与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合作布局,共同打造汽车产业智能科技公共平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而在汽车业内,华为已被证明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有着巨大的流量和产品影响力。对于华为而言,有多款爆款车型的“金字招牌”加持,虽然不存在“背水一战”的压力,但依然需要向业界传递信心,进一步证实其造血能力和业务健康度。
今年3月,余承东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表示:“华为车BU以前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亏80亿元,去年亏了60亿元,今年大概能够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我们和合作伙伴打造的高端车型的大卖。今年前三个月,自选车业务实现扭亏为盈;华为车BU业务,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我预计从4月份开始,往后应该能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良性的正向的发展。”与长安这样更大体量的主流车企国家队合作,将成为华为汽车业务在下游实现商业闭环的关键。
写在最后
道同,才能相为谋。在交朋友方面,长安和华为都持开放态度。
去年底,华为升级发布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在问界、智界之后,华为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以及后续与江淮合作的新品牌,也将陆续上市。自此,四个“界”将在这两年完成组局。
长安在开放合作方面的动作更为密集,不仅在智驾领域整合华为、地平线、大陆等多方资源,在三电领域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自有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与蔚来这样的新势力车企达成换电合作,同时也在积极敞开胸怀与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合作。
内卷不是目的,追求胜利的共合博弈才能带来创新增量,让所有人共享到增长带来的长期发展的收益。正如朱华荣在分享“引望”创立初衷时所言,让长安和华为“先把这个车拉起来、高速地开起来,逐渐让它成为一个公用的平台,然后再向其他整车企业和社会各界开放”。
真正厉害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追求眼前小利,是要为行业提供底座,做标准,共利共赢。这其中,需要专注打磨技术,愿意把车企推到前台的华为;也需要始终坚持创业心态,愿意再辟新路的长安。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引望”所引颈而望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成功景象,是在下个十年让更多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的期许。从这个角度看,坚持模式创新和坚持技术创新一样,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极客范儿。
河小白

24-08-02 19:01

0
2017年,喜茶在上海人民广场来福士开出华东首店,当天就成为了全城的话题中心,一杯奶茶要排队6个小时,花钱找黄牛才能买到,给现制茶饮界带来了一丝小小的震撼。
喜茶的成功,虽有当时消费升级的红利,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定义新品类,即水果茶跳过了当时台式奶茶王者一点点的直接竞争。
喜茶另辟蹊径的形式,在当时颇具代表性,也成就了一批新茶饮。茶颜悦色定义了乳茶,名声逐步从湖南传向全国;瑞幸则是举起了“大奶咖战略”的大旗,击败星巴克成为打咖啡饮品新王。
2021年前后,各大茶饮品牌都开始吹响万店号角,为了提升扩店效率,组建供应链,搞加盟的形式逐步取代直营,并成为茶饮老板心中心照不宣的共识。
2021-2022年间,全国新增了约48.6万家奶茶店,加盟店是绝对主力,部分品牌的加盟店占比甚至高达99%。
加盟浪潮的袭来,效率成为赢下战役的关键词。坚持直营的喜茶和茶颜悦色逐步掉队,自建车队的古茗以及自研奶茶机的霸王茶姬,开始登台唱戏。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第三空间拖累的瑞幸,紧跟步伐积极拓店,通过直营+联营的形式共同发力,门店数量把老将星巴克越甩越远。
行至当下,现制茶饮市场的各细分赛道都一定程度被“占山为王”。展望未来,随着瑞幸刺破细分赛道的红线,品牌混战的号角正在被吹响。
从商业底层逻辑出发,门店数量以及品牌势能是制胜下一场混战的关键武器。前者是触达消费者是毛细血管,直接决定创收规模,后者则决定消费群体的付费意愿,是利润的关键因素。
套用比较优势的理论,不难发现瑞幸是最有希望成为全品类冠军的那一个。原因在于,相较于霸王茶姬和古茗,瑞幸在门店规模和拓展速度上已有微弱优势,而在品牌形象上,瑞幸比蜜雪冰城更加高端,领先的客单价是最好证明。
变革与破圈,是商业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咖啡+”战略的引导下,瑞幸一直扮演着破壁者的角色,而苹果微软等品牌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率先作出改变的一方往往能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河小白

24-08-02 18:53

0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全球金融市场的一片惨淡。
首先是美欧股市暴跌。然后又是黄金大涨,纽约黄金的加权价格,已经突破了2509美元,又创造了历史新高。
全球金融市场这样的动荡飘摇,是这两年来少有的。难不成,战争2.0要爆发了?
并非如此,而是日本的加息,可能意外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小海啸。
对于日本加息的全球反应。去年就预警过,三种可能后果:
1、美欧股市跌,2、日本股市跌,3人民币涨。
今天,这几样后果,都到了眼前。
全球股市一片惨绿,日本暴跌,美股道指跌1.3%,纳指跌2.3,其余的都在下表中,日股跌最狠。
人民币再次受到鼓舞,离岸这次盘中对美元升破了7.2的压力关口,几小时升值近1%。这次没有神秘资金了,而是恐慌资金的避险情绪,逃进来的。
大致说一下这场金融小海啸的路径:
大家都知道,日欧,日美利差比较大,比如美元利率5%,日元利率为0的时候,很多机构就从日本借钱,到美欧去投资。
当然,这中间的利差,很多时候,会被汇率贬值所冲销掉。也就是你借来的日元,会随着美元的加息而贬值。
老百姓来说,在利率与汇率之间躲子弹,这很难。但是,机构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对冲手段很多,可以采取某个方式,来对冲利率的风险。
这样,从日本借钱的风险就可控了。
过去几年来,世界,尤其是美欧,很多机构,都从日本借便宜的钱,然后到美欧去买买买,股票债券什么都有。一方面吃利差,一方面吃资产升值,好不快活。比如巴菲特这个老股票,干脆借日元买日股了,这是比较稳妥一点的。
这个规模有多少?高的估计,有10万亿美元,也有估计在5万亿美元左右,具体数据不知道,没有人能统计出来,但是几万亿美元,恐怕是不算离谱。
早就有人看到这里的风险了。比如金融大鳄索罗斯同学,就曾经大举做空日债,同时在股票市场上布局做空日股,做多日元。2022年,投入了有百亿美元的规模。
那一战,索罗斯失败了。因为日本央行实在太能憋气了,索罗斯可能是第N个在空日债上,被坑杀的金融大鳄。所以,日本央行的对手盘是纷纷退避,这个家伙打呆战,不变是它的底色。
对一个石佛一样的棋手。大家都选择不做它的对手。
一个生态里,没有了天敌。往往很不稳定,因为是孤阴独阳。
7月31日,日本加息了,不多,也就0.25%。顺带,日本央行还宣布了可能指向缩表的计划,就是要减少日债的购买。
本来以为,是个小蛋糕。但并非如此。
日本加息后,大家才发现,卧槽,没有对手盘啊:索罗斯已死,巴菲特早降。根本没有抛日元的空头筹码可以买啊。
没有对手盘的后果,就是稍微加一点力量,日元多头,就气势如虹了。
日本升息,要是放在半年前,估计影响不至于这么大。但是,现在,正是全球资本市场调整的时候,日本这一加息,了不得了,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踩踏,因为,大家都想先人一步兑现,来给日本还钱。
这有个指标可以看,那就是日本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
可以看到,这个利率,加息后第一天,8月1日,从0.3%,升到了0.36%,今天又上升到了0.45%,在加速飙升啊,市场会想,明天呢?这个速度是要命的。即使维持在这个高度,也意味着,未来日本央行得把利率加到0.45%。
这个趋势一出来,就把资金吓着了。大家都害怕,踩踏是不是来了。所以,这一只蝴蝶在日本扇动了翅膀,美欧亚太就上演了一出金融小海啸。当然,这背后还有眼下的更大天时,此事说来就话长了,日后再说。
眼下要关注的是,日本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能不能在这几天稳下来。
若稳下来,基本上还是有惊无险,一些品种的大跌可以考虑低吸。
若稳不下来,那就等着,继续风暴狂吹吧。。。
和光同尘随流水

24-08-01 21:32

0
淡淡疏妆薄薄衣。。。。。。花枝高耸款款来。。。。。。
  红滕酥手梨花香。。。。。。别样芬芳艳颜开。。。。。。
河小白

24-08-01 12:12

0
老是指望海外的订单,自己人卷来卷去,根本原因在哪?还是内需不行,自己人没钱,所以居民得增收。
2亿股民,7亿基民,你说增收从哪来?没个牛市行么?
会议专门提出,要“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然后当天方副村长就给换了。股市涨起来,就会居民增收,居民增收就会买车买房,买车买房就会拉动消费,消费起来就会通货膨胀,为了对抗通胀人们就会去投资,投资投了高新企业,企业最后在股市变现。
这个循环不就起来了吗?干吗非得依靠美国人日本人的钱呢?
什么叫“破除金融精英论”?
你有钱,我们也不差,居民存款120万亿,中央政府负债只有30%。
你有市场,我也14亿人口,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总和。
你有技术,我也能搞出5nm,卡脖子那得看跟谁比。
你有高端,我也不差,把多少产业做成了白菜价?
来吧对拉吧,谁怕谁?
730会议就是一个号角,这意味着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转向消费侧增收,依靠国际资本,转向依靠国内资本,依靠产业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拉动,依靠地方政府投资,转向依靠央企和民间投资。股市的融资功能,将逐步转向投资功能。只有顶层设计,才能解决具体问题,否则空谈点位没有什么意义,中国股市新一轮的格局终于缓缓拉开。
河小白

24-07-31 08:39

0
Pony治下的腾讯从来不愿躺着赚钱,但腾讯游戏似乎找到了一个躺下去的姿势。
今年1月,腾讯CEO马化腾还点评游戏业务是“躺在功劳簿上”,然而2024年开年至今,腾讯却靠着功劳簿成为游戏行业有且只有一个的赢家。
基于移动应用市场研究机构Appmagic的数据,2024上半年,在刨除平台分成,并且不包括游戏的广告收入、网页商店收入,以及在第三方安卓商店产生的收入的情况下,腾讯以32亿美元的营收领跑。
更重要的是,继《王者荣耀》《PUBG Mobile》(合并《和平精英》)《金铲铲之战》这些全球收入排行榜常客外,腾讯“四大名著”中最为重磅的《地下城与勇士》也兑现了其端转手的价值。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其公测当月便带动腾讯游戏移动端收入环比增长12%。
显然,立志在今年为游戏业务重新找回增长的腾讯,进入了“甜蜜区”。同时,这也意味着腾讯游戏业务来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当过去积累的好牌逐渐打空,腾讯该如何维持游戏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对此,腾讯方面在2024年Q1财报电话会上重点提到了“长青游戏”的概念,腾讯将之定义为:经得住时间和市场检验的重要作品。而上述几款雄霸收入排行榜的游戏构成了腾讯提出的“长青游戏”中的头部序列,腾讯需要做的仅是思考如何维护和复制它们。
长青游戏如何“长出新芽”与“自我修复”,成为腾讯游戏接下来的主线任务。
修复营收
随着管理层越来越多提到长青游戏的概念,以及前文提到的财报电话会上的定调,而今的腾讯同样不再过分追求新的爆款,而是致力于维护既有的游戏资产。
正如腾讯方面曾在Q1财报电话会中提到的,长青游戏需要像常青树一样自我修复,当长青游戏陷入停滞困境时,问题通常不在于游戏本质,而是出在运营团队身上,需要及时改变思维、调整人员,并根据结果持续尝试。
然而在时代的汰换效应面前,腾讯长青游戏的“修复”难度不小。以《王者荣耀》为例,其近一年来越来越激进的商业化策略以及游戏性均饱受玩家诟病。
一位《王者荣耀》资深代练向我们吐槽:“(《王者荣耀》的)抽奖越来越多,平衡越做越差。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很久没氪了,反倒是我们接触的一些老板,各个氪金活动都没落下。”
我们早前便有提到,《王者荣耀》在过去一年多内不断推出较重的商业化内容,包括英雄、载入画面展示乃至小兵(仅玩家可见)的抽奖以及推出强力英雄付费购买等。此外,近日其还上线了社交+换装的“稷下学院”玩法,玩家可在社交空间中自行搭配着装与配饰并在局内展示,被玩家们戏称“王者暖暖”。
自上述尽可能上探玩家的付费阈值的动作来看,腾讯所谓的“自我修复”,于《王者荣耀》这根台柱子而言是率先修复营收。
此外,由于商业化的激进,以及对皮肤为主的付费内容的审美疲劳等因素,《王者荣耀》的营收大盘开始自低ARPU玩家向高ARPU玩家转移。
据Sensor Tower数据,其在2023年1月的收入为2.5亿美元,其中有94.1%的收入来自中国iOS市场。即使考虑到彼时恰好处于冲高流水的春节档,此种营收构成于一款大DAU游戏而言,也难言健康——今年一季度,《王者荣耀》的流水便同比下降了。
不过在Play to win的根本玩法下,以皮肤为主的付费商品于游戏性并无太大影响。相比之下,《王者荣耀》近期兴起的“鸡爪流”玩法才是动摇根本的危机。
所谓“鸡爪流”,指的是玩家通过送人头、不作为来尽可能降低评分,从而在ELO(基于玩家评分的游戏匹配机制)机制下被判定为低水平玩家,获得系统匹配的高水平玩家“带躺”的玩法。这不仅极大影响了玩家的对局体验,也自根本上影响了《王者荣耀》的公平竞技性。
随着上述现象的发酵,《王者荣耀》策划紧急道歉,修正匹配机制并于6月22日直播回应玩家的不满与抗议。
对即时社交工具的把控使腾讯可以对舆情做出快速反应并纠偏,这也是其对长青游戏自我修复论的重要支点。可以肯定的是,以《王者荣耀》为首的长青游戏还将在未来较长时间保证平稳的营收,只是它们似乎难以承载腾讯继续向上走的期望了。
催熟新芽
在《王者荣耀》不可避免地走上漫漫“修复”路时,另外一款与腾讯高度相关的MOBA类游戏却被其引为海外游戏市场的新增长极——由腾讯旗下芬兰手游开发商SuperCell推出的3V3战术竞技手游《荒野乱斗》,其发展历程堪称跌宕起伏。
这款游戏早在2018年便已上线,却在2020年中进入了流水与活跃玩家数双下行区间,直到2023年3月其MAU触底。然而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荒野乱斗》流水同比翻倍,亮点表现在腾讯财报中被重点提及。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直到《荒野乱斗》重回正轨前,连续5年都未在全球范围内发行过一款新游。
不难看出,体量较小的开发商在长青游戏的打造上有着腾讯难以做到的战略聚焦,从而不得不优先修复营收,并在游戏性上“缝缝补补”。但另一方面,腾讯的家底无疑也更为厚实。自其口径来看,无论是移动端的《金铲铲之战》《暗区突围》还是PC端的《无畏契约》都存在承继前文提到的头部序列地位的可能。
自基本盘看,《金铲铲之战》与《暗区突围》均在2023年达成注册用户破亿以及DAU破千万的里程碑;营收方面,据Sensor Tower估算,《金铲铲之战》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6%,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而《暗区突围》则在2月份收入环比增长90%。
上述两款游戏的凶猛增长与腾讯方面对其的战略定位不无相关,我们自一位接近腾讯人士处了解到,这两款游戏是基于内部“品类战略”,被寄予了抢下细分赛道厚望的产品。尤其是用户认知相对较弱(战术博弈)且缺乏IP加持的《暗区突围》,自上线起便严格把控商业化的强度,以“拉新后的稳留存”为第一要务。
“游戏是内容产业,用户的新增与留存都需要内容支撑。有了足够的用户后,营收不过是货币化而已”,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具有腾讯特色,亦或是说相对符合当下游戏行业语境的移动端长青游戏迭代公式:付费后置起步并站稳细分赛道位置—高强度内容更新(赛季、玩法)—以千万DAU为分界,加快货币化。
如果说前文提到的两款移动游戏是正面案例的话,2023年腾讯光子推出的《高能英雄》便是反例。我们了解到,这款与《Apex英雄》相似的游戏虽获得了当时“Q微抖”三端的海量推广资源,但上线首周便已跌出畅销榜外,而今也只在免费榜上排名147。
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过于“成熟”的商业化。一位退坑老玩家回忆道:“每天都有十来个诱导分享的红点,包括英雄在内的氪金活动拉满,不花钱就没有好的游戏体验。”
鉴于腾讯内部各工作室独立决策的架构,相似定位的产品采取不同程度的商业化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们由此也能看出,要催生出一款长青游戏,能否踏出稳当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至于PC端的《无畏契约》,即使腾讯方面在短视频造势(Cos)以及传统PC推广如网吧、联赛等下了不少功夫,但其似乎还是与《高能英雄》一般脱离了大众视野。尤其是眼下已临近《无畏契约》国服上线一周年,而腾讯并未公布其玩家数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内部声音称其“表现不及预期”。

近几年来,腾讯游戏未能推出新的爆款,以及派对大战的失利,让外界对腾讯游戏产生了“老去”的质疑。但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营收大盘集中于长线运营的核心产品,我们才发现腾讯游戏20年的历史不过堪堪迈入老牌游戏厂商的门槛。
面对外界陈见,不止腾讯,包括网易吉比特网龙等或大或小的“PC时代”厂商均开始向市场兜售有关“长青”的新故事。比如网易便将旗下《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等多端IP定义为长青游戏。
自当下各厂商的外宣口径来看,除了赢家通吃的平台级产品,普遍意义上的长青还仅局限于自PC时代留存至今的游戏IP。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所谓长青的一个判断标准:运营周期长,流水高且稳定以及IP具备多端、衍生开发的价值。
大到形成全球电竞文化的《英雄联盟》,小到独处一方桃园并以孤品支撑一家上市公司的吉比特旗下的《问道》,都是盘桓在行业上空十多年的IP。
腾讯系平台级产品而今还未过10年之期,而且IP的衍生开发亦是其即将面临的大考。如《王者荣耀》衍生的平台格斗游戏《星之破晓》便因为推出了类武侠吃鸡的玩法而遭到了部分玩家群体抵制;野心更大的开放世界作品《王者荣耀:世界》迄今仍停留在PV演示阶段。
以上种种,都意味着正式进入老牌厂商序列的腾讯,在长青概念的打造下还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背后的逻辑是,长青游戏的实质上是“自己和自己玩”,就像《魔域》《梦幻西游》《问道》等游戏,在层出不穷的玩法、资本、流量的冲击下都稳如泰山。
当这些“老登”牢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谓存量竞争更多的是新游与新游的竞争。因此,除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蛋仔派对》,我们兴许再难看到平台级的产品出现并危及腾讯的产品地位了。而长青游戏资产最丰厚、稳坐头把交椅的腾讯,近几年的战略目光也聚焦于前文提到的自走棋、战术博弈等小众“新兴”赛道。
在下一个具有全民性的玩法如MOBA、大逃杀(吃鸡)出现前,不会再有新的平台级产品出现了。厂商的增长希望落到了尚未覆盖的细分赛道以及内容供给驱动上。相对的,越来越多分众赛道的产品将成为大DAU产品,好比《金铲铲之战》,不过这背后是通过持续内容更新以突破生命周期的限制的内需。
正因如此,过去一年多内几乎将推出的每一款垂类游戏都“拱”上畅销品Top 10的网易,才会成为腾讯最大的对手。 

不氪金从哥俩继续延续。不氪金比别人牛逼才是真的牛逼。
河小白

24-07-31 08:28

0
河小白

24-07-30 17:23

0
上周五的股东大会上,俞敏洪用一个颇为感性的说法回应当家主播的出走:分手是没办法的事,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两个人的世界。
俞老师或许情真意切,但东方甄选与董宇辉的分道扬镳,其实是酝酿已久、逐步推进的结果。
2022年6月,东方甄选直播间爆火,双语直播解说牛排的董宇辉扛下泼天流量,直播间十天带货3.4个亿,连带着新东方在线股价大涨超过300%。
挥别双减阴霾的俞敏洪,却早早爆发忧患意识,认为东方甄选的商业模式热闹但也脆弱。2022年8月,他在个人写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俞敏洪的担忧主要有两点:一是依赖外部平台,流量不掌握在自己手上,8月初时,有关东方甄选被限流的流言太广,以至于抖音都出面辟谣;二是流量过于集中,董宇辉走红没多久,“依赖头部主播”的诘问就如影随形。
东方甄选很快拿出应对方案,当月就推出了独立的东方甄选APP。
同时,一场围绕董宇辉的和平演变悄然展开。东方甄选一边在直播间里培养乐乐、天权、超凤、大琪等一众新主播,一边试探性地“去董”化,旗下图书号一度去掉“宇辉力推”的标签,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包装上的董宇辉个人形象也被移除。
东方甄选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销冠太突出,那就淡化销冠的同时,培养更多新的销冠。
但俞老师很快会意识到,“如何平衡头部主播”不愧为直播电商行业的世纪未解之谜。
去年春节前后,董宇辉连续17日未在直播间露面,“丈母娘”们一路追杀到俞敏洪的个人账号,着实让俞老师见识了互联网的威力。
小作文事件&分手后的董宇辉粉丝评论
年底小作文事件的爆发,更是将矛盾抬到明面上,短短五个交易日干掉东方甄选70亿港元市值,顺便贡献一则地狱笑话:能为一篇小作文打起来的,也只有你们读书人了。
投资人用脚投票,消费者也不例外。以去年3月数据为例,凡是董宇辉出场的直播,GMV均值比平时高出三成。小作文事件最终以孙旭东(就是直播间摔手机的那位)被罢免,董宇辉升任合伙人告终。
惨遭市场毒打的东方甄选,却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切割董宇辉的道路。
去年12月22日,“与辉同行”公司注册成立,由新东方全资控股,董宇辉担任董事和总经理。此时,距离俞敏洪公开道歉刚刚过去一周。
今年2月底,董宇辉与俞敏洪开始讨论“分手”事宜;又一个季度过去,东方甄选官宣以7658.5万人民币作价剥离了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董宇辉本人。
平衡销冠的一系列努力,最终以销冠离职收场。
这种股东往东我往西的叛逆精神当即惹怒了资本市场。交易公告披露次日开盘,东方甄选股价大跌超过20%,市值来到两年内的最低点;远在纳斯达克的母公司新东方股价也被牵连。
但恰恰是资本市场的激烈反应,造就了东方甄选分手分手的决心。

MCN的尽头是婚姻法
东方甄选风波再起,老对头罗永浩照例要讲上两句,这回的主题是顶流主播不可复制:
“如果这会儿还能再派一个超级主播给东方甄选,那唯一的解释就是老天有把柄在铁老师手里”。超级主播是直播电商行业的特有产物。主播用更大的流量换取更低的价格,低价又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快到追不上的飞轮,进而造成强者恒强。
李佳琦以月均5次的上架频率把花西子送上国货第一梯队[2],辛巴把席梦思床垫从2万砍到5000(附赠一个炒锅)卖出10个亿,他们共享着同一个称号——人形聚划算。但与头部主播巨大能量相对的,是低到近乎玄学的出头概率。平台算法、流量红利、热点事件等等因素糅合成一句行业共识,“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董宇辉也曾坐过长达半年的冷板凳,与yoyo搭档直播之初,观众只有五、六个,里头还有四个悄悄捧场的父母。直到次年夏天顶流主播集体缺席,抖音平台恰巧造星,才有了这位新晋顶流。
MCN机构由此自带两道送命题。其一,顶流不可复制,微念找不到第二个李子柒,淘宝没有下一个李佳琦,与薇娅形影不离的助播琦儿,也未能带领”蜜蜂惊喜社”复刻薇娅的奇迹。
其二,以一人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自带高风险,顶流的诞生往往也是MCN噩梦的开始。
直播界有广为流传的段子:当一个主播担起了一家MCN机构的营收,老板最好把这位主播给娶了。《婚姻法》比《合同法》更靠谱的背后,恰恰是贯穿行业的脆弱性。
无需网友起哄让俞敏洪把女儿嫁给董宇辉,俞敏洪对于风险二字就有深刻的体会。
今年6月,董宇辉一句“非常抗拒卖东西”让东方甄选股价跌了10个点;半年多时间里,围绕董宇辉的三次舆论危机,直接干掉了东方甄选一半市值。
但在切割当家主播这件事上,东方甄选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直播业务做大后,摆在东方甄选面前的有两条路:
1)走MCN路线,向品牌商家赚坑位费和广告费。选品基地有30个篮球场打的薇娅、把商家谈判做成综艺节目的李佳琦都是代表案例。
2)走零售商路线,打造自有品牌,赚取商品差价。比如找厂家贴牌生产卫生纸、卫生巾,上线“小杨甄选”品牌的小杨哥和“辛选”的辛巴。
平心而论,MCN路线的回报也算丰厚。主营第三方商品的与辉同行成立仅半年,净利润就有1.4亿人民币。
不过,比起做一家赚钱的公司,俞敏洪更想让东方甄选做一家值钱的公司。
俞敏洪最初提议成立与辉同行,为的就是提高公司市值;上周股东大会上,俞敏洪着重强调,公司看起来GMV在增加,但股价越来越不稳定。
相比于MCN,零售商才是那个更值钱的故事。一个直观的体现是, COST CO(开市客)、沃尔玛,如今市值分别是3620亿美元和5610亿美元,帮罗永浩上演“真还传”的交个朋友MCN,市值不过20亿港元上下。
与董宇辉分手是东方甄选剔除风险的第一步,套用俞敏洪的话来说,给公司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东方甄选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股价重锤和股东骂名。但比起自证不是“铁公鸡”,此时的俞敏洪还有更迫切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把“中国山姆”的故事讲下去。
轮到俞敏洪证明自己
上周五的股东大会,既是董宇辉的分手说明会,也是东方甄选的誓师大会。俞敏洪直言不讳,要对标山姆,甚至超越山姆。过去几年,传统卖场的节节败退与会员超市的高歌猛进两相对照,山姆和Costco活成零售商的终极梦想、版本答案。
一句话总结会员制超市的强悍,就是用极致的供应链效率,实现商品的高质低价。这个过程伴随着精简SKU向上游压价,靠自有品牌打掉中间商,严控加价率等一系列经营细节。
从结果来看,Costco长年死守毛利率不高于14%的祖训,山姆净利率也只有普通零售商的一半;但相应的,Costco的双开门冰箱卖得比京东便宜7000块,山姆许多单品的价格也比电商还低。高质低价的商品进而吸引消费者付费进场,山姆与Costco由此站着把广大中产的会员费挣到手。
不只家乐福、盒马和胖东来们想成为第二个山姆,做线上生意的东方甄选也是这套模式的忠实信徒。
在俞敏洪的设想中,东方甄选是一家两条腿走路的公司,一条腿是流量,用规模向供应链压价;一条腿是商品,吸引复购与更多流量。
早在董宇辉走红之前,东方甄选就推出了自营品牌,到去年年底已有超过200多款产品。期间,部分直播间里畅销的第三方品牌产品,如坚果、牛肉丸、黄鱼酥等,后续也都被东方甄选找代工厂贴牌生产了。
最新一份半年报里,东方甄选近七成营收都来自自营商品。去年10月,东方甄选在自有APP推出“甄选会员”,定价199元/年,线上小山姆的雏形呼之欲出。
但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山姆自身是一个话语权强大的零售渠道,而在东方甄选,扮演这个角色的是刚刚被剥离的核心资产——董宇辉本人。
今年前四个月,主营自营商品的东方甄选,销售额始终低于与辉同行。后者直播间以第三方品牌为主,卖的是0.01元的虾片,11.9元的白象酸辣粉,和12元一本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挥别董宇辉以后,东方甄选的首要难题就是维保住流量这条大腿。
俞敏洪曾隐约提及,东方甄选APP拥有20多万粉丝,即使都按会员算,也只有山姆中国的4%。难怪俞敏洪打起线下的主意,在股东会上宣布进军线下,把会员店开进新东方的800个网点里。
但现阶段,直播间仍是主要流量入口,东方甄选只得费尽心思地培养和留住主播。它曾经宣称主播都是领工资的老师,“成本几乎没有”,而在最新一份财报里,薪酬开支同比上涨了167.7%。没有规模,供应链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东方甄选的第二个难题——自营商品距离山姆的“高质低价”还很遥远。
直播间里6块钱一根的玉米、88元一盒的南美虾,被戏称为“农产品中的奢侈品”,网友能买账,全靠董宇辉们的情怀与知识加成。
倒不是东方甄选铁了心要加价,而是规模实在有限,供应链整合又比想象中难得多。
这在财报中也有所体现,东方甄选的自营品类比第三方商品高出10%,但自营商品占比提升后,由于存货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直播业务的利润水平反倒滑铁卢。就这一点而言,苦学山姆而不得的盒马大概率会感同身受。只是侯毅已经被折腾得年满六十光荣退休,比侯毅大两岁的俞敏洪还得亲自带主播。
在延迟退休方案还处在自愿阶段的2024年,满心向往自由旅行的俞敏洪依然高强度工作着,可以说是身体力行了那句流行语:60岁正是拼的时候。

尾声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罗永浩,潜伏两日祭出一篇2400字小作文,力求全方位无死角地点评东方甄选与董宇辉的分手。
罗永浩与俞敏洪积怨已久,新东方一别多年,一个为了还清债务,一个为了挽救公司,兜兜转转,最终步入同一个行业。
不同于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缠绵纠葛,罗永浩与MCN机构“交个朋友”从一开始就最大限度地规避着超级主播的依赖问题。2022年罗永浩转身逐梦AR后,交个朋友反手就是一份净利润大涨六倍的年报,2023年每天小赚50万。但在小作文中大谈主播和机构关系时,罗永浩着墨最多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戚振波。
作为李佳琦背后的男人,美腕创始人戚振波堪称直播电商行业最低调的老板。按照罗永浩的说法,这个不断给李佳琦追加股份和放权的老板,才是“真正有格局、定力和心胸的企业家”。
这份智慧并非戚振波独有,千百年前,刘禅与超级打工人诸葛亮的故事就已经告诫后人:
有时候,少管闲事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