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超600家的城投公司要改名,超50万亿的债务要爆雷。城投公司为什么要改名?不允许卖土地了,地方财政也非常吃紧,窟窿太大根本填不上。改成个名字好融资啊,都知道城投公司风险大,谁还会注资呢?如果这超50万亿的债务爆雷,后果不敢想象,相当于25个恒大的债务。普通人就更难了,生活成本会增加;各种新标准会出台,比如最近查处电动车事件;各地会通过刺激消费,通过税收化解债务压力。土地卖不动,只有卖水库,卖矿山,卖水厂,卖燃气,卖路边停车权,卖殡仪馆,卖交通摄像头,事关民生的项目总有人接手,这是不是变相就给了境外资本很多机会
0
一位银行高管很感叹的说,他有一次跟香港的同行开会,香港同行就说,像现在大陆房价的这种重大的房价下跌,放在香港一定是疯狂的断供潮。因为跌过30%,一定是负资产大量出现了。
中国大陆人的债务文化跟其他地方不一样。骨子里是没有破产一了百了这个传统的。反而坚守父债子还的价值。欠了债,无论如何都得还。所以发生了这么重大的房价下跌,也没有出现什么断供潮。
香港人说,现在中国大陆出现的这一切,简直就是举世之奇迹。这种群体的承受能力和忍耐能力,以及亲朋好友的互帮互助,应该是全世界极其罕见的。在中国办银行,实在是太爽了。
难怪啊,以前的汇丰银行,因为战争暂时离开上海和香港的时候,他们就说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中国人是最好的最稳定的,最负责任的债务群体。
感慨万千…
0
2005年大牛市启动时,深沪总市值3万亿
2014年牛市启动时,总市值20万亿
2024年,目前总市值79万亿!
想再次推动一轮大牛市,需要多少资金? 发动牛市的先决条件是大量的新增资金进入股市,说白了就是新股民排队开户。 目前看,老股民仍然不断离开,哪有新人开户?
没有新增资金做多,什么利好都没有用。这就是几个月来不停的救市,就是不涨的原因。
股市正走房地产的路子,割多了,剥削多了,现在要还债。
0
当今社会无需战争,高房贷就会让工薪层断子绝孙!2024年入学还有1900多万,2023的新生儿只有900万,意味着2029年我们只有900万的小学生,就是说5年后将会整整少1000万小学生,8年后减少1000万初中生,11年后会减少1000万高中生,14年后的大学将大量空置……这种急速和惨烈的下跌,意味着6年后要用1900万生源的师资力量来教育900万生源。同理,也就意味着900万小学生要养活1900万的师资力量,家长们各种支出会不会直接翻倍
0
当下的资本市场是股市创办以来最糟糕的时代。曾经的股市,即使股票退市了,过两年还会继续上市,而且上市后都是翻数倍。曾经的ST股更是爆炒的对象,很多都是乌鸦变凤凰。曾经的股市即使有财务造假或信披违规也没什么大问题,只要你持股不动,散户基本不会亏钱,而且后期会大赚!
如今的股市,无论你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披违规或各种造假,一旦被公布就是变成ST,然后数个跌停,接下来则是退市,所有散户则倾家荡产,大股东和相关利益者则赚的盆满钵满,这些上市公司终于实现了技术性的退市,所有圈钱计划成功完成!
0
我发现股市一个奇怪的现象, 年轻人好像已经不炒股了,尤其是零零后手机里都没有证券APP, 30岁以下的几乎都不炒股了, 这种情况别说有什么新鲜的血液进来, 就是老股民都在销户的边缘徘徊 ,六零后带着老花镜看盘, 七零后头发都快白了,他们还在等牛市, 8090已经套牢了, 他们在等零零后进来解套, 零零后看得透彻 ,他们又不玩基金又不炒股 ,有闲钱宁可去吃喝玩乐也不愿意进这个市场
1
统计出来的“股票交易年龄段分布” :
30岁以下的炒股者,只有3.48%!30岁~40岁的炒股者,只有15.75%!40岁以上的中老年炒股者,竟然占80%以上!
这个统计数据,确实太辣人眼球了!
0
当年爆雷的
$东阿阿胶(sz000423)$ ,现在也起来了。回想下这段历史,也很有意思。记得当时到处都在传阿胶卖不动了,以前给经销商狂压货,一路涨价,导致经销商敢囤货,因为货能涨价啊。后来压不动了,经销商都打折销售,阿胶业绩下滑。都觉得这玩意不行了。水煮驴皮
0
片仔癀的竞争对手,
上海医药厦门中药厂的八宝丹,这几年越做越大。八宝丹的名字、包装设计,更符合大众审美,售价比片仔癀便宜,营销也渐入佳境。
0
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散户普遍认为
白云山公司不错,产品很好管理层很垃圾。
白云山不是垄断经营的企业好产品,好公司,相对好的业绩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王老吉凉茶捡来的?金戈捡来的?小柴胡捡来的?滋肾育胎丸捡来的?华佗再造丸捡的?安宫牛黄丸捡的?消渴丸捡的?板蓝根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