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爱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第一种是从题材切入:即先根据消息面确定题材,区分大题材和小题材,也即预判题材的发酵级别。然后从各个题材中精选个股。至于是打板还是低吸,是做首板还是高标,是做套利还是做龙头,则无定法。但这种最难,因为对于题材的理解,就和做语文阅读一样,没有一个固定公式、没有标准答案。
第二种是从半固定模式切入:比如有人专做首板,有人喜欢做中位晋级、卡位等,有人专做高标龙头接力。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拘泥,但化繁为简,容易成型并且稳定下来。这种选手甚至不需要太关注什么题材发酵之类的,也能成功。当然,前提是需要特别专一,对图形的感觉把握得非常好,就好像卖油翁一样(北京炒家好像就提到过他某位朋友就是如此,看见符合模式的冲天炮就敢上,也不管是不是板块里的前排后排什么的,但都能做得很好)。但对于一般人而言,更多还是将其作为某种切入方式,然后锁定其中题材逻辑更好的去做。
第三种是从个人手法切入:可以分为打板、半路、低吸等。打板确定性更高,但盈亏比很差,而半路和低吸需要很好的预判能力(所以通常成功率很低,好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尤其是低吸。低吸需要预判资金回流、板块分歧转一致等。所以,综合来看,打板更容易和上面第二种结合,而低吸更容易和上面第一种结合。半路则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是冲天炮的半路,接近于打板,一种是震荡上升过程中的半路(很多大票和20CM票都已这种方式上板),接近于低吸。
很多人说不预判只跟随。这个意思是对的,但表达有问题。完全不预判,你就脑袋一团浆糊,五千多只股票,怎么买?看见那只冲天炮就上?研究题材逻辑并选股,本身就是在预判。只是说,选出来进行观察的股票并不就是第二天直接要干的票。具体干哪只,还得看当时的盘面情况,这叫跟随。当然了,即便根据盘面情况上,也有预判和跟随之分。越早买入、尤其是竞价直接干的,显然预判的成分更多。但预判的成分并不表示成功率就必然低。这就是高手和低手的区别所在:高手的预判很准,因为他只需要很少的信息就能抓住确定性,也就是古人说的见微知著、“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低手一预判就错,只有真相完全浮出水面他才能看得真切。如何从低手变成高手,一方面靠天赋,另一方面仍然是卖油翁的“无它,唯手熟尔”:多去预判,多总结预判成功的原因和预判失败的原因,就知道以后预判该需要观察哪些条件、哪些因素才能提高预判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