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野史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4-03-16 10:33 6695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对着镜子的自己微笑。你好,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加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希望你不要辜负。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里,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做最喜欢的自己,温善激奋,无愧无悔。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黑格尔曾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也对,也不对吧。圣经里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其实都是在其固有的规律下运行演绎。不变的是人心。研读历史的意义应该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演绎及结果有个思考、评判和借鉴吧。但就好像我们在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世事无绝对,有的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水往低处流。符合逻辑的方向总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是概率最大的方向。但你的逻辑就一定是正确的么?或者说是无缺失疏漏的么?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只能赚他认知范围内的钱。读史,明智。老师推荐给我的最后一本书是《华严经》。有时候会想,彼时假若不放弃人大历史系的保送资格,那肯定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平行世界里,有那样的一个我么?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打开淘股吧APP
51
评论(50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7-28 21:33

0
河小白

24-07-28 16:51

1
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泱泱华夏,英才辈出。自古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均有名将出世,称得上“战神”的也大有人在。但我们读历史,一般只会注意这些战神名将的荣光万丈,他们率领千军万马,扬威沙场,武绝千秋。
但是英雄也会老去,他们也会有脆弱和悲伤。命运无常,手中长枪依旧,英雄却已末路。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代五位战神的临终遗言,这些叱咤战场的名将,他们在临终时,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1、千古杀神——白起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大秦武安君,白起,歼灭战的鼻祖。在白起活着的那个时代,他真的是无敌于天下,一生难逢对手。白起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连平局都没有,全胜。与其说他是战神,不如说他是来自炼狱的修罗,白起把“武将”这个职业发挥到了极致,踩着敌人的鲜血,一步一步踏上七国之巅。
白起到死也没有败,他没有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秦王和范雎。秦王责怪白起不肯带兵攻赵,赐剑令白起自刎。但是白起临终时,也忏悔了为后人诟病千年的那一战——长平之战。“我固当死”这四个字,竟然出自杀神之口。千年悠悠,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2、千古兵仙——韩信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淮阴侯韩信,楚汉时期唯一能跟项羽一较高下的主。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项羽死后不到一个月,刘邦就免了韩信的兵权,韩信也被贬为淮阴侯。即使是这样,刘邦还是放心不下韩信,最后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代“兵仙”,国士无双,最后死的却如此窝囊,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但因果报应,天理循环,刘邦如果信任韩信,打匈奴还用他亲自去?他也不会被匈奴打的差点丢了性命。
你们知道,韩信死的时候多大岁数吗?他才35岁,真的挺让人惋惜的。但是,你仔细想想看,他那些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同伴们都一把年纪了,可他还这么年轻,本该有无限的可能啊。可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了韩信不得不死!
韩信可不是一般的部将,说到军事才能,韩信放眼天下那是无人能敌,说句实话,他的能力,真的是超越时代。想象一下,如果刘邦不在了,韩信还正值壮年,谁能镇得住韩信这样的天才?说不定,他顺理成章就成了老大。到时候,就算他不想称帝,那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吧。所以啊,韩信的早逝,真的是个大遗憾,他的人生,本该有更加绚烂的篇章。
3、西楚霸王——项羽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西楚霸王项羽,代表了古代武将的战力极限。不要拿吕布跟霸王项羽比,吕布在正史上不过一介匹夫而已,被关二爷全方位吊打的货色,更不能跟霸王相提并论了。
项羽的个人武力是正史记载中最强悍的,“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史记》”。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率领五万楚军击败四十万秦军。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铁骑,奔袭千里,击败刘邦五十万联军。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霸王也有悲歌,乌江自刎,江山和美人,都败于垓下。
4、精忠报国——岳飞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是岳飞的对手,对岳飞的评价。岳飞的最后一战中,“背嵬军”所向披靡,于朱仙镇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撤军。同时令岳飞本人立刻回临安朝见。岳飞愤恨落泪: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班师后被秦桧关入大狱,并遭到审判拷问。岳飞露出背上“精忠报国”的刺青,在场之人无不动容。但最后岳飞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怨杀,岳飞的供状上只有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5、千古武圣——关羽
“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在关羽出现之前,古代武将的“忠诚度”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就拿战国时期的几位大将来说吧,吴起因为没有当上魏相,一怒之下就带着楚国大军去打魏国;公孙衍呢,直接撂下五国联军的担子,跑去秦国当相了;孟尝君更绝,差点把整个齐国给端了。这些看似非常不厚道,不忠诚的行为,在当时似乎也没受到多少道德上的质疑。
但这么一来,君王对武将的信任可就大打折扣了。武将们的结局往往都不咋地,像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白起和李牧,最后都被自家主公给解决了;廉颇老将军呢,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王翦算是费尽心机,才勉强得了个善终。吴起、乐毅他们,也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说到底,就是因为那时候的武将没有个明确的“忠”的标准和行为准则,这让大将和主公之间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对双方都挺危险的。
然后,关羽出现了。他可以说是给武将的“忠”下了个定义,立了个标杆。你看他对刘备,那是不离不弃,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主动投奔;对曾经有恩于他的主公,他也是知恩图报后就离开,绝不拖泥带水;就算被江东鼠辈俘虏了,他也是宁死不降。
这些行为标准,比打几场胜仗更让后世的君王们赞赏。就这样,关羽给君王和武将都提供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忠”的标准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他崇高地位的来源。
河小白

24-07-28 16:40

0
河小白

24-07-25 13:48

0
PART
01
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诗书礼易、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武穆岳飞......

PART
02
中国文明从未中断,因为它的苦难从未中断。

PART
03
谁代表中国性格?
元军铁骑攻破长沙,岳麓书院数百书生以赤手空拳相抗,全数战死,无一降者。
七百多年后,汶川大地震,四川绵竹东汽中学51岁教师谭千秋力抗断墙,身殉学生。

PART
04
文天祥的中国性格
中国性格,是顽强!
什么叫作顽强?顽强就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中国文明从未灭绝,端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PART
05
哪一种人最受人尊敬?
就是那种连敌人都尊敬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并不全对。
性格,就是命运!
命运,就是性格!
中华文明厚重深远绵延至今不绝,其实早已经证明中国的性格。
五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家历尽劫波,然而,我们这个国家,依然有无数壮士心决,豪杰义烈,他们总会顽强扛起中国脊梁,出血海而不折,仰首青天,锵然唱一声黄钟大吕,秦腔激越: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河小白

24-07-25 12:16

1
说起华夏民族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炎黄二帝。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我们还骄傲地对外宣称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他们原本是亲兄弟两个,都是少典的儿子,后来兄弟俩分开发展。
两人又是发明了翻土农具、又是制造陶器和炊具、制音律、创医学,使得两个部落蒸蒸日上的同时,在扩张时也起了摩擦。最后还是黄帝部落取得了胜利,兼并了炎帝部落,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了炎黄部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炎黄二帝的时代,还有一个强大的部落——蚩尤部落。蚩尤部落中心在东夷就是九黎国南部的山区地带,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蚩尤,在中国神话中他是兵主战神,非常强悍,所以当上了九黎部落酋长。据传说,蚩尤部落冶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都有很高的水平,不仅擅长制造兵器,而且战斗力极强。
后来蚩尤在扩张时和炎黄部落起了利益冲突,接连爆发了几场激烈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涿鹿之战。当时蚩尤率领着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以及九黎族的勇士们,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和精良的武器,在战争初期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史书记载为炎黄“九战九不胜”,可处在劣势之下的炎黄并没有选择放弃和退缩,终于团结一心的他们,运用智慧和战略战胜了蚩尤部落。这是一场华夏民族发展史上非常有意义的战役,加速了不同部落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为后来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涿鹿之战后蚩尤被杀,战败九黎族被驱赶到西南的大山深处,他们形成了新的部落,几千年来仍然在繁衍生息,也逐渐衍生出了一些姓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以下这四个姓氏。
蚩姓蚩姓,作为蚩尤的直系后裔姓氏,人数相对较少,发展至今其分布范围也比较狭窄。可能我交际圈窄,在生活中就没有遇到一个姓蚩之人。如今只在河南、云南等地有少量蚩姓人口。他们在传承姓氏的同时,也在努力传承和弘扬着与蚩尤相关的文化和历史。
黎姓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其中就包括黎族。黎氏算是中国人口稍多的姓氏了,其家族历史上在文化、军事等领域上皆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姓、屠姓这两姓与蚩尤部落有着一定的渊源,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的后人中有名为“邹屠”者,后来所以一部分邹姓之人也是起源于蚩尤部落。也有传说蚩尤战败后,炎黄将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之人,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于是就形成邹、屠二姓。邹姓和屠姓在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也算是一个大姓了,生活中很常见。
总之姓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蚩姓、黎姓、邹姓、屠姓这四个姓氏,虽然与蚩尤部落有着渊源,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早已与其他姓氏的人们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河小白

24-07-24 21:16

0
河小白

24-07-24 11:57

0
子系中山狼,羽翼渐丰的拓跋珪终于要将獠牙对准自己的各位恩人了 

自古以来,小人是不能得志的,因为小人一旦得志或者得势,他第一时间想到的绝对是报复,而非报答。
在历史上享有大名的拓跋珪其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史书虽然多方为其遮掩,但是,雁过留痕,拓跋珪终究还是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和本色。
在慕容垂、母亲、舅舅等一众幕后大佬的扶持下成功复国的拓跋珪,又因为年少冲动差点丢了王位,最后还是在慕容垂的救助下起死回生了。于387年扫清了国内的反叛势力,正式坐稳了代王之位。刚刚摆脱险境的拓跋珪,本着时间很宝贵的理念,立马着手处理大祸祸独孤部的相关问题了。
独孤部是苻坚在代地扶植了近十年的代言人,受益于前秦的各种政策、资源补助,兵强马壮、地广人多,是当时代地最强的部落。但独孤部也有它的BUG,时任领导人刘显,是通过弑叔而上位的,典型的得位不正,所以没办法做到内部同心同力。去年刘显阴谋掀翻拓跋珪的时候,刘显的弟弟弟刘肺泥和族帅刘奴真便借机叛离了刘显,找拓跋珪报到去了。你独孤部是很强大,但是现在你们独孤部已经出现了公开的分裂,所以对于拓跋部来说,也并不是没有机会撬翻你。拓跋珪的长史张兖就对拓跋珪提出:刘显这个人狼子野心,不除掉他迟早是个祸害。现在刚好他们兄弟不和,正是灭他的好时机。但鉴于咱们自身实力还不够看,所以这事还得麻烦您舅舅(舅爷爷)慕容垂伸出援手。恰好刘显也是一个战略上比较糊涂的人,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谁都敢招惹。所以在得罪拓跋珪的同时,不光不主动去稳住、示好当时的燕国战神慕容垂,还自不量力地去勾结慕容垂的边地守将,虎口夺食地拿下了慕容垂的上谷、代郡两郡。刘显呀刘显,吃大户不是你这么吃的!你甭管慕容垂是不是妻妾众多,用不用得了那么多,大哥的女人,不管大哥用不用,你没有干得过大哥的实力,就不能去撩大哥的女人。你勾搭慕容垂的上谷、代郡两地的人,把这两郡占为己有,你让慕容垂如何能容你?这种赤裸裸打脸的事情,任何一个有觉悟的大哥必然是见一次灭一次的。刚好,三月刘显在慕容垂的后院偷腥完毕,五月拓跋珪灭独孤部的邀请函就送到了慕容垂手里。
夏五月,遣行人安同征兵于慕容垂
兵者,国之大事,慕容垂正在琢磨为出一口恶气去打独孤部值不值当之时,刘显又再次作死地火上浇油,帮慕容垂下决心。七月,河西的刘卫辰为了讨好战神慕容垂,主动给慕容垂朝贡了一批战马,结果被刘显给中途抢劫了。前后两次被影响恶劣地挑衅的慕容垂,终于离奇愤怒地下令出兵攻打独孤部了,领兵者仍然是慕容家的草原问题解决专家慕容麟。慕容麟这小子之前屡次背叛父兄,很不是东西,但经过慕容垂多年的改造后,浪子回头的他确实表现得很是能干。
慕容垂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了彻底把独孤部按在地上摩擦,在派出慕容麟领衔的西征军后,慕容垂觉得还不解气,又调了慕容楷率本部前去帮架。慕容家出品,必属精品,慕容楷率军毫不啰嗦地先打了刘显一竿子,直接把刘显打得率部逃到马邑西山。从而让拓跋珪和慕容麟毫无阻力地胜利会师了,并趁热打铁地在弥泽(朔州市西南)再次胖揍了刘显。
燕主垂怒,遣太原王楷将兵助赵王麟击显,大破之。显奔马邑西山。魏王引兵会麟击显于弥泽,又破之
你刘显也别说你们独孤部是老牌强队,接二连三被击败,你们马上就成了丧家之犬。独孤部的部众牛羊在溃败之后,大多成了慕容麟的战利品,而被打秃了刘显只能逃到西燕去寻求保护了。杀人诛心,慕容垂在击溃独孤部之后,以鲜卑族长的身份宣布,永久性开除独孤部的鲜卑族籍。连你的番号都给你撤销了,看你以后还怎么得瑟。至于独孤部剩余的一些主动拥抱组织的好同志,慕容垂立刘显弟刘可泥为乌桓王,随后徙其核心八千余落到了中山编户齐民的进行了看管。
就这样,拓跋珪复国后最大的敌对势力独孤部就被势大力沉的慕容垂彻底给打散了。拓跋珪同学,你上位之后便急着搞“离散部落”,啥叫有效的“离散部落”?这就是,你要别人的团队自行解散,前提是你要掌握绝对的武力优势,要随时都能把别人打趴下。否则,你在那里干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是没毛用的。
尽管前面说了,独孤部被打散之后,几乎所有的战利品都被慕容麟这个雇佣军头子给缴获了,但是独孤部的消亡,背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拓跋珪。因为他在代地最大的掣肘、障碍和威胁被铲除了,他可以真正地行使自己的代王权力在代地谋篇布局了。突然之间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的拓跋珪却在老实了一年之后,开始耐不住寂寞地要对自己的大恩人慕容垂下手了。388年八月,拓跋珪派弟弟拓跋仪前去中山探慕容垂的底细,看有没有机会对他舅舅慕容垂背后捅刀。请记住,此时的拓跋珪还未年满十八,还是多次被慕容垂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的孩子,这么迫不及待地忘恩负义,这个孩子的本性如何可想而知。
拓跋仪回来后对拓跋珪说:慕容垂已经老了,他的接班人慕容宝又不像一个有作为的人。范阳王慕容德必定不会服慕容宝的号令,所以等慕容垂死后,燕国必定大乱。到时候我们可以趁他病要他命,但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拓跋珪一看阴大恩人慕容垂的时机未到,但闲着也是闲着,就拿另一个恩人,自己的姥爷家贺兰部练练手吧。
389正月,拓跋珪袭高车诸部,破之。为啥拓跋珪要先袭击高车诸部?其实就是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先扫清贺兰部的外围。
二月,拓跋珪突然袭击了贺兰部的小弟吐突邻部,大破之。相当于正是不管不顾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把当初扶持他上位的姥爷家拉入祸水之中。草原上,强者为王,如果小弟被打,身为大哥没啥表示的话,那么这个大哥将会威信扫地。面对拓跋珪揍自己小弟的情况,贺兰部只好紧急发兵援助。贺兰部的贺兰讷和之前一直想弄死拓跋珪的贺兰染干统一了思想,一起领兵迎击拓跋珪,把拓跋珪给赶跑了。眼见在自己姥爷家身上讨不到什么便宜,拓跋珪再次阴险地将目光投向了他舅舅慕容垂。他被贺兰部击走之后,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赤城。拓跋珪来赤城干什么来了呢?自然是借刀杀人来了。自己的刀子不够锋利,杀不了贺兰部那些亲舅舅们,那就借势大力沉的老舅慕容垂之手去干掉他们呗。五月,拓跋珪便派拓跋虔去慕容垂那里接洽此事。一直到了十月,慕容垂也派人跟拓跋珪接洽,双方就联合剿灭贺兰部达成了共识。中间为何隔了这么长时间呢?一方面是联合作战牵涉到很多利益分配问题;另一方面是草原作战一般是春冬两季更便利。找来帮手的拓跋珪于半年后,即390年三月,再次重复了之前的阴谋。先去暴打了高车部当幌子,俘获人口牛羊二十余万。慕容垂派慕容麟也过来了。四月,拓跋珪和慕容麟在意辛山会合。随后随后向贺兰部及其全部小弟展开会战,大破之。纥突邻和纥奚二部降魏,贺兰讷率部西逃。六月,拓跋珪回师到了牛川。但这个时候,铁弗匈奴刘卫辰对西逃的贺兰部来了个痛打落水狗,派其子把贺兰讷那支逃亡小分队给围住了。走投无路的贺兰讷只能向自己那个王八蛋外甥求救,表示舅服你,只要你救舅舅出去,舅舅以后给你当牛做马都行。拓跋珪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所以派人救出了他舅舅,随后将贺兰部迁徙到了代地和燕国的边界处。天子不守国门,但是天子的舅舅可以去守国门,以后跟慕容舅舅开干的时候,头场戏码就是“舅舅大战”。贺兰讷被他那没心没肺的外甥弄得彻底伤心了,也知道自己跟慕容垂对着干无异于螳臂挡车,所以干脆主动找慕容垂求收留,被慕容垂任命成了归善王。拓跋珪的歹毒计划因此破产,但他当时还不敢跟慕容垂翻脸,只能是忍气吞声地憋着。时间到了391年正月,拓跋珪使坏的机会又来了。因为贺兰部发生了内乱,一直意见不合的贺兰讷和贺兰染干两兄弟拼起来了。因为贺兰讷是慕容垂新收的马仔,拓跋珪立马就给慕容垂通风报信,还主动请缨当向导,要慕容垂出兵去平息贺兰部的内乱。
贺染干谋杀其兄讷,讷知之,举兵相攻。魏王告于燕,请为乡导以讨之。
还是之前的逻辑,慕容垂不能对贺兰部的乱局坐视不理。就于二月派慕容麟来打贺兰讷,派龙城守将兰汗带着东北军来打贺兰染干。两个不省心的玩意,老子都把你们给开除了。四月,兰汗击破贺兰染干。六月,慕容麟在赤城抓住了贺兰讷,降其部落数万。贺兰部被彻底干趴下了。
六月,甲辰,燕赵王麟破贺讷于赤城,擒之,降其部落数万
看到这,大家看懂了拓跋珪忽悠慕容垂帮他杀人的合作基础了吗?其实就是打下的势力,地盘这些固定资产归拓跋珪,而人口、牛羊等流动资产归慕容垂所得。但是,在慕容垂的不断带着起飞后,拓跋珪再次露出了他阴狠的獠牙,他想要的不只是慕容垂帮他打下的地盘,而是全部。拓跋珪以营救舅舅的名义,对慕容麟的部队发起了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慕容麟被击退。
太祖遣师救讷,麟乃引退
拓跋珪突然跟慕容垂翻脸是因为什么呢?自然不是真的为了救他舅舅贺兰讷,而是眼红慕容麟俘获贺兰部的那些人口和牛羊,你们燕国怎么能转移我们代地的国有核心资产呢?
事发突然,慕容垂考虑到客场作战的慕容麟搞不赢拓跋珪,便令慕容麟归还贺讷部人口,将贺染干部拆迁到了中山。被突然阴了一把的慕容麟回国之后,自然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便对他爹说,拓跋珪这小子太阴狠毒辣了,如果不早点除去,势必成为大患。要不咱们把他抓过来,把代地交给他弟弟掌管。但是慕容垂没有听他的。慕容垂为何宁愿吃了哑巴亏也不愿意跟拓跋珪翻脸呢?其实想一想,还是他的外围局势并不是很乐观,南面有东晋虎视眈眈、西面有西燕一直在跟他争燕室正统,若是这个时候跟北面的羽翼渐丰的拓跋珪翻脸,后燕将陷入顾头不顾尾的困境。一个月后,拓跋珪再次嚣张地跟个没事人一样派他弟弟拓跋觚去觐见慕容垂。慕容垂虽然年老,但是虎病威犹在,为了上国体面,便扣押了拓跋觚,要求拓跋珪用良马把之前多次军事援助的军费给结了。
魏王遣其弟觚献见于燕;燕主垂衰老,子弟用事,留觚以求良马。
但是,慕容垂再次失算了,他没想到拓跋珪这孙子居然这么孙子,拓跋珪毫无顾忌地拒绝了慕容垂的要求,还转个头就把慕容垂政治拉黑了。咱不跟你玩了,咱跟你的政敌西燕结盟去了。你能拿我怎么样?此时的拓跋珪,像极了我们生活之中很多把男方套牢的女孩子,我们是曾刻骨铭心、山盟海誓,但是我现在就是要变心了,你又能怎么样呢?你别拿离婚来威胁我,很多家庭财产我已经转移到我的名下了。我不靠你也能衣食无忧了。你还想拿离婚来威胁我,那我就公开勾引你的死对头给你看看。死老头子,跟老娘玩这个?气死你!
之前咱们已经说过了,拓跋珪复国的三个最大的恩人其实就是慕容垂、他母亲和他亲舅舅贺兰讷。其中,慕容垂是他的原始资本投资人,还在他王位不保的时候直接帮他平定叛乱,又帮他剪除了南部最大的威胁独孤部和北部最大的威胁贺兰部;而他母亲则是以自身为筹码直接帮他运作到公司正式成立;他亲舅舅贺兰讷是第一个顶住压力向他纳投名状的支持者,算是第一个原始股东了。
可是,拓跋珪是怎么对待他这三个大恩人的呢?对慕容垂和贺兰讷的方式,本文已经可以略见一斑了,至于他的亲生母亲,则在他扑倒自己的亲小姨之后,用“子贵母死”的极端制度给处死了。这孩子,天生就是一个魔鬼般的存在。历史的荒诞就在于,被翻来覆去地白嫖的慕容垂面对翻脸不认人的拓跋珪还无计可施,因为冷血寡恩的拓跋珪已经不在乎包括他亲弟弟在内的任何人的死活了。在你慕容垂已经帮他消除他身边所有能够威胁他自身安全的势力隐患后,他谁也不认了,他心里只有他自己。
贺兰讷在认清自己这个白眼狼外甥的真实面目之后,恨不得悲催地一刀捅死了自己。而贺兰部则因为被慕容麟打趴,失去了反抗能力的他们只能被拓跋珪为所欲为,接受当年前秦征服代地的拆迁政策。遥想6年前,刚回国的15岁拓跋珪被独孤部排挤成了流浪汉时,他是怎么装作虔诚,许诺“诚如舅言,不敢忘也”的?这个骗了所有人的孩子,真的值得我们去称颂吗?统一大漠南北,这样的功业固然在史书上熠熠生辉,但这背后的人性泯灭,何尝不是一种长久的悲哀?我们现在很多感慨世风日下,笑贫不笑娼,然而我们审视历史的时候呢?不也是在笑贫不笑娼吗?
慕容垂和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还没有死,所以拓跋珪忘恩负义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请大家继续看下去,看看“人情味”在厚重阴冷的历史中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虽然我从不推崇苻坚那种不顾国家和自身安危的刻意博爱,但我真的希望我们能明白我们生而为人的真实价值永远都脱离不了“人情味”这三个字!
河小白

24-07-24 06:50

0
河小白

24-07-23 16:53

1
河小白

24-07-20 12:58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