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野史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4-03-16 10:33 6662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对着镜子的自己微笑。你好,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加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希望你不要辜负。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里,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做最喜欢的自己,温善激奋,无愧无悔。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黑格尔曾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也对,也不对吧。圣经里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其实都是在其固有的规律下运行演绎。不变的是人心。研读历史的意义应该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演绎及结果有个思考、评判和借鉴吧。但就好像我们在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世事无绝对,有的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水往低处流。符合逻辑的方向总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是概率最大的方向。但你的逻辑就一定是正确的么?或者说是无缺失疏漏的么?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只能赚他认知范围内的钱。读史,明智。老师推荐给我的最后一本书是《华严经》。有时候会想,彼时假若不放弃人大历史系的保送资格,那肯定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平行世界里,有那样的一个我么?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打开淘股吧APP
51
评论(50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8-08 19:01

0
河小白

24-08-08 17:53

0
河小白

24-08-06 17:34

0
公元195年,还在给袁术打工的孙策,被安排去打庐江。 

当时庐江的话事人,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镇守,孙策当时打的很吃力,但是最终还是搞定了庐江。
陆家因为这次战役,全家上下因各种原因,大概折进去了近半数的族人。
如果给陆家机会,他们迟早要找老孙家报仇,但是还没等陆家有所动作,人家孙策就在“叛徒”周瑜的带领下摸进了江东,然后俩人联手,在江东来个大杀四方。
孙策定鼎江东后不久,自己就因为不注意安全防护,被人给挂了,自此江东就交到了孙权的手上。
只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于是孙权执政之后,就没有再搞大屠杀,而是搞起了和谐社会,此时陆家的顶梁柱陆逊,就进入了孙氏集团上班。
陆逊进入体制以后,本人干的很出色,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的确突出,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他的家族底蕴,孙权为了笼络这个江东四大家族出品的当家人,曾把自己的侄女嫁给陆逊。
不过虽然孙权一直在拉拢陆逊,但是陆逊在周瑜死之前,并没太多的展示机会,当然这里面也有孙权本人提防他的原因。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在周瑜和鲁肃先后去世以后,孙权曾和吕蒙谋划背刺关羽,对于这么大的事,陆逊早期一直都被瞒着,后来陆逊主动提起,孙权才勉强让他加入进来,而后陆逊成功实施了背刺关羽,抢夺荆州的计划。
陆逊此役过后,就彻底失去了投奔刘备一方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孙权之前还安排陆逊去对抗曹操,陆逊干的也很卖力,所以当时的曹操集团对于陆逊应该也很难再接纳。至此,孙权就开始彻底放心使用,已经没有了退路的陆逊,当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时,孙权则任命陆逊为抵御刘备的军事负责人。
这份工作,既有困难也充满机遇,以陆逊的家世,如果能在此战中获胜,那么他在东吴的地位,将会如日中天,除了孙权这个名义上的江东之主以外,没人再能压制住他。
如果此时IDE陆逊还对老孙家当年的事耿耿于怀,那么他只要赢得此战,报仇的希望就会更大一分。
事情前期的发展也基本如此,但是在刘备兵败于夷陵之后,陆逊在一线的权力就发生了变化。据史书记载,夷陵之战打完之后,孙权很快就给陆逊升了官,但是在面对是否继续乘胜的问题时,陆逊已经不能主导,而是孙权去征求他的意见了。
这个小细节很关键,如果陆逊当时能大权独揽,那么他就能想北伐时的诸葛亮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当时的记载,是孙权来咨询他的,也就是说,当时负责一线军事的人,已经不再是陆逊了。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明面上的原因,是曹魏那边跃跃欲试,所以陆逊这个国之栋梁,要去荆州抗曹,但除此之外,孙权很可能另有打算。因为如果任由陆逊在对蜀的战役上发挥,那么陆逊把持这支队伍的军权就会越久,时间一长,感情就深的要产生羁绊了,而且陆逊的威望还会不断上升,如果等到陆逊达到了周瑜当年的情形,那么孙权就要睡不着觉了。
因此当时孙权把陆逊捧的很高,但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却又没有完全放手,陆逊也知道不能任由自己以及背后的江东地头蛇们崛起,因此孙权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于是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比当年孙权和周瑜还要好上几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繁的战争,让江东本地派不停积累军功,陆逊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最后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孙权和诸葛亮握手言和以后,两面的书信来往,陆逊都要过目,而且涉及一些决断的内容,陆逊拥有最后决断权,当然这不是陆逊硬要的权力,而是人家孙权主动给的。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你猜东吴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孙权又会怎么想,陆续又会怎么样。
史书给出的答案是,就在陆逊的地位如日中天时,东吴那边爆发了夺嫡之争,陆逊因为牵涉其中,最后竟然是含恨而终,陆逊死后,孙权不再继续捧江东本地大族,而是捧起了外籍管理人员,至此,东吴的内部权力结构,开始变得相对平衡。
很多人在看三国的时候,总感觉东吴的历史比另外两家差点意思,其实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东吴的历史一样的精彩。
河小白

24-08-06 15:12

0
河小白

24-08-06 15:08

0
河小白

24-08-06 07:25

0
无论你是否读过《水浒传》,多半都听过“行者”武松的威名,毕竟他那“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乃至“血溅鸳鸯楼”的事迹都已经称得上是“火出圈”的桥段了他的强大是深入人心的。
以武松从书中的表现来看,也不枉作者赋予他“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评价了。
既然如此,宋江赋予武松的定位就略显奇怪了,如此一位天下无敌的猛汉,为何没有被他列入梁山五虎之一?
其实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宋江这人注定要悲剧。
一、天下无敌的武松
说武松天下无敌,多数人可能觉得言过其实了,毕竟《水浒传》的故事中充斥着各种带有魔幻色彩的设定,比如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宋江甚至得到了九天玄女传授的《天书》,而书中懂得使用法术的人也有好几个,但这里说的天下无敌,是针对武将类的角色,武将自然只与武将比。
而武二爷在面对那些武将类角色的时候,几乎从未吃瘪。
而武的绿林生涯中,最值得吹嘘的战绩莫过于景阳冈打虎,原著是以一首七言诗道出了他那恐怖的实力。
说是:“上下寻人虎饥渴,撞着狰狞来扑人。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鲜血染。秽污腥风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均势未休,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试问这种表现书中哪还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
可别说李逵也杀了虎,解珍、解宝兄弟也曾捕下猛虎,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是拿着兵器劈砍,而武松却是凭借沙包大的拳头,与猛虎近身肉搏居然还能将对方打死,真乃天人也。
也不枉书中之人听到他“打虎英雄”的名号时都表现得格外尊敬了,就因为在他们看来,“徒手打虎”这件事压根是不可能成立的。但武松就是做到了。
所以如此猛将,为何没有被列入五虎将?
二、无缘五虎的武二爷
原著第七十一回中,宋江为众兄弟排了座次,也分配了职务,其中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以及董平被列为五虎将。
同时书中也提到这么一句:“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这里强调了,五虎将是“马军五虎”,所以这就是武松落榜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武松是压根不会骑马,所以他自然无法成为马军五虎,不过细品原著,你就会知道,武松并非不会骑马,而是不屑骑马。
当初他在孟州遇上施恩的时候,二人之间就有过这么一番对话:“施恩早来请去家里吃早饭的,武松吃了茶饭罢,施恩便道:‘后槽有马,备来骑去。’武松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
在武松看来,他跑得比马还快,从这里也能看出,他不是不会骑马,若是不会,以他直爽的性格,大可直接说出来。
所以非要骑马作战的话,也未尝不可。
同时从林冲的战绩也能看出这一点,如果被列为五虎将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会骑马,那林冲在上梁山之前的剧情中,几乎就没有马战表现,无论是与鲁智深、杨志对拼,还是风雪山神庙杀陆虞侯等人,乃至后来的火并王伦,他压根就没有展现过自己的马战水平,他也是因步战成名的好汉。
所以单单只是说“会骑马”且“实力不俗”就能成为五虎将,是不成立的,这被列为五虎的五位好汉身上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属性,而这一点,从那色中饿鬼“双枪将”董平身上就能看出来。
三、名列第十五位的董平
说董平是采花贼乃至色中饿鬼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甚至你可以说他是原著中人品最差的好汉之一,作为东平府的守将,他在被宋江说服之后,居然将枪头指向了曾经的同僚,同时也是他的准岳父程太守,杀了程太守一家之后,他还霸占了程小姐,这种人着实是卑劣至极。
其实从宋江赋予他的排名也能看出宋江心里是十分抵触董平这人的,否则他何至于被排到第十五位?
要知道五虎中的另外四人分别名列五六七八位,别说是武松了,他的排名还不如花荣、柴进、李应等人,宋江为何会跳过前面这些好汉,去将五虎之名分配给他?
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他身上除了“马军头领”的身份之外,还有另一个标签,那就是“官军将领”。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足够强大”“马军将领”这两个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官军”的背景,才足以被宋江列为五虎。
为何?
就因为宋江要的是朝廷知道“我们也是正规军,并非纯粹的野路子”,与其说他是看上了这五虎的实力,倒不如说是看上了他们的身份,只有这样,他才能让梁山看起来是值得被朝廷重视的一股势力,这样才有了后来朝廷招安梁山的戏码。
所以在宋江看来,武松纵然有一身不俗的本领,但没有拿得出手的身份,他不过是个野路子,自然无法被列为五虎,他若入了五虎,反而会让这“五虎”之名略显掉价。
不得不说,宋江是格外现实的,他太想吃朝廷这碗饭了,他表面对兄弟们格外忠义,但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自己的仕途。
若单单只论实力的话,武松绝对值得一个五虎将的席位。
河小白

24-08-05 14:35

0
河小白

24-08-05 12:20

0
河小白

24-08-05 08:06

0
父亲和丈夫必须死一个,女子问母亲怎么选,母亲一句话诞生一千古成语 

看到这个标题时,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有疑惑,怎么会有这么无脑的问题。

这不就是恋爱中女生为了找存在感,问自己男朋友“我和你妈妈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谁的?”这个问题的翻版嘛!
本来很多人就有选择困难症,问出这样问题的人,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嘛!
当然,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很小,搁现在你回答不上来也没太大的关系。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事没有绝对。
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做出生死抉择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例如两千多年前一个叫雍姬的女子,在现实生活中,就真正遇到过这般的“送命题”。对此很难做出抉择的雍姬,选择求助于自己的母亲。母亲的一番话让雍姬下定决心,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还为此诞生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是怎样?雍姬的选择又是如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周宣王时期,宣王将自己的弟弟姬友封到郑地,建立了郑国。
雍姬就是郑国人,她的父亲祭仲在朝为官,概是在郑庄公时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祭仲有着不凡的能力和谋略,他辅佐郑庄公攘外安内,成功称霸于诸侯,因此深受郑庄公的宠信,一度成为郑国位高权重的之人。
后来郑庄公去世后,大权独揽的祭仲于是拥立公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
可后来祭仲为了自己的利益,又私下答应了宋国的条件,改拥立宋国公主生下的公子突即位,是为郑厉公。
一国之君,废立都由一人说了算,祭仲在郑国的地位和权势,可见一斑。
郑厉公虽然坐上了王位,但朝中只要有祭仲一日,他就不会有安生日子过,指不定哪天对方看自己不爽,就把自己从王位上给撸了下来。一个当臣子的竟然比君王还要威风,时间一久郑厉公心里肯定有干掉祭仲的想法。
郑厉公一直在暗地里运筹帷幄,希望能够寻得良机,将祭仲彻底铲除,夺回那本应属于他的一切。
祭仲在朝中的所作所为,郑国上下都看在眼里,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就连祭仲的女婿雍纠,一边和祭仲的女儿睡觉,享受着岳父带来的资源,一边却看自己岳父不顺眼,甚至私下里还在想着干掉他。
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是朋友,郑厉公和雍纠就搭上线了,组成了“杀祭者联盟”。

这两人经过一番密谈,策划了一个详细的“杀祭行动”,决定利用一次宴请的机会,一举解决祭仲这个大奸臣,重振国君的威严。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本来这件事不说十拿九稳,但成功的机率还是有很大的。
可雍纠这人吧,管不住自己嘴,总之不知道什么原因,将这等掉脑袋的大事,居然泄露了给自己妻子,祭仲的女儿雍姬。
雍姬一听这个消息,吓坏了的同时也陷入了两难之中,自己的丈夫要杀自己父亲,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这个消息不告诉父亲,他将会遭遇到刺杀,很可能就一命呜呼了;要是及时把消息传出去,以自己对父亲的了解,那丈夫肯定日后肯定会遭到清算。
一边是有养育之恩,一边夫妻同体,必须就要在这之间做出抉择,怎么办?
陷入矛盾中、内心挣扎不已的雍姬只好找人商量一下,她便回去问了母亲一个问题。
“娘亲,父亲与丈夫究竟孰亲孰疏?”(父与夫孰亲?)
作为祭仲妻子的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雍姬:傻孩子,世间男子皆可为夫,然父亲却仅有一位,这两者之间又如何可比呢?”(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雍姬听到这句话,细细想想,深以为然。于是还是决定保父亲,便将郑厉公和雍纠将对父亲不利的消息告诉了母亲。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祭仲耳中,大为愤怒的祭仲立马着手展开报复行动。郑厉公和雍纠肯定不是祭仲的对手呀,所以二人遭到反杀。
雍纠史书记载他“戮之于市、尸诸周氏之汪”。意思是被斩首示众。
郑厉公也退位逃走蔡国,逃亡的路上还是冒险收了雍纠的尸体。只是郑厉公看着眼前猪队友尸体,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说:这掉脑袋的大事,你竟然还到处嚷嚷,尤其还在祭仲女儿面前说,如今落得这个下场也是活该。
在面临两难抉择之下,雍姬选择弃丈夫保父亲,而促使她下这个决定的,就是“人尽夫也”这四个字。
可在流传过程中,这个词语逐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尽可夫”,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差千里。
至于“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自然不必多做解释,相信大家都懂。
河小白

24-08-02 13:02

0
慕容垂的回光返照:迅速平息乱局并亲自北伐,却换来参合陂一口血 

大家仔细去看看中国式的熊孩子,是不是通常有个共性?那就是事前不知天高地厚地在父母面前信心满满、摩拳擦掌,然后挨揍之后又痛哭流涕地找父母各种擦屁股,关键是他们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没错!慕容宝就是这样的熊孩子!在参合陂基本上败光他爹慕容垂的毕生积蓄后,慕容宝单骑皮青脸肿地逃回家之后,没有一丝的愧疚和反思,而是第一时间再次请求伐魏。言下之意,我不服,我要报仇雪恨!
燕太子宝耻于参合之败,请更击魏
如此奇耻大辱自然是要报仇的,但是这个仇却不能由你慕容宝去报了,因为你已经证明你是烂泥扶不上墙了。况且这种事情的成本太高,你们慕容家即便家大业大,也经不起你再一次的剧烈消耗。
更为老成的慕容德站出来说话了,说从这次北魏参合陂大捷来看,拓跋珪那小子应该给太子造成了心理阴影。所以,这次老哥您必须亲自出马找回场子,不然太子这个坎恐怕是难以过得去,咱们后燕也就危险了。
人老成精的慕容垂自然知道“政治权威不容挑衅”的道理,所以立马命令自己看中的隔代继承人慕容宝次子慕容会录留台事(代理负责人的意思)、领幽州刺史,代替慕容隆镇守龙城;命舅舅兰汗为北中郎将代替慕容盛镇蓟城;命慕容隆和慕容盛分别带着东北军和幽州军来中山会合,准备过年再击北魏。
垂乃以清河公会录留台事,领幽州刺史,代高陽王隆镇龙城;以陽城王兰汗为北中郎将,代长乐公盛镇蓟;命隆、盛悉引其精兵还中山,期以明年大击魏
看到没有,慕容垂再次伐魏被逼要调动边防军了,这就是参合陂之战对后燕的直接巨大伤害!
那么参合陂之战对后燕的间接伤害是什么呢?是跟苻坚淝水之败以后的士气低落、民心不附!
396年正月,慕容隆终于带着东北军赶到了中山。后燕这个刚刚经历大手术、失血过多的人,因为及时从血库调来新鲜血液,才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和信心。
春,正月,燕高陽王隆引龙城之甲入中山,军容精整,燕人之气稍振
但是,伤元气的大病没那么好治。就在慕容垂随后命老革命平规发冀州兵到中山集合之际,平规带着博陵、武邑、长乐三郡兵反于鲁口,平规之弟平翰也起兵辽西响应之。
平家在前燕时代,就已经是慕容家的嫡系了。平氏兄弟更是早在384年慕容垂刚打出复国旗帜时,便毫不犹豫地起兵响应了。平家是慕容家的世交,平氏兄弟是慕容垂二次创业的原始股东,可就是这样的功勋家族和革命元老,在参合陂之败后,说反就反了!为啥呢?说明很多人开始不看好慕容家了呗,你们慕容家要彻底完蛋了,我们可不愿意给你们殉葬,带着我们的既得利益及时套现,并与你们早点划清界限,这才是我们的最优选择。
但是很遗憾,平规兄弟跳伞跳早了,因为慕容垂是难得一遇的战神,他没死你就不应该跳,要跳必须得等他死后。慕容垂在,后燕的定海神针就在,后燕的根基就在,垮不了的。他跟诸葛亮对于蜀汉的意义是一模一样的。
对于老部下叛变十分痛心的慕容垂也只能面对现实,命镇东将军馀嵩去搞定平规。结果馀嵩跟平规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咔咔就被平规给揍没命了。
没办法,慕容垂只好亲自出马。战神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慕容垂刚到鲁口,对面的平规就蔫了,连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慌忙带着妻子和宗族数十人逃跑了,连那些他赖以生存的部众都顾不上了。
垂自将击规,至鲁口,规弃众,将妻子及平喜等数十人走渡河,垂引兵还
看看慕容垂这降维打击的震慑力,跟后世让敌人不战而降的郭子仪是不是如出一辙?平规为啥不要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部众了?真的是他不想吗?估计是人家那些部众不愿意跟他走,慕容战神的大腿更粗,兄弟们为什么要跟你去叛国逃亡?
与此同时,辽西方面作乱的平翰也被镇守龙城的慕容会迅速摆平了。慕容宝这小子自己确实能力和水平差了点,但生儿子还是可以的。慕容盛、慕容会这俩儿子都是相当优秀的人才,慕容盛被赞跟慕容垂最杰出的儿子慕容令相似,而慕容会则被一生阅人无数的慕容垂钦定为了隔代接班人。
396年三月二十六,感觉时不我待的慕容垂,让最靠谱的弟弟慕容德留守中山大本营,亲自带兵突然出击,具体进击路径为:逾青岭(又称广昌岭、五回山),经天门(河北涞源县南),凿山通道,出其不意,直指平城。
从慕容垂这次进攻路线设置也可以看出,慕容垂用兵其实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如臂指使的境界了。从河北进击平城,传统的路线是走太行八陉的飞狐陉,因为这已是军事常识了,所以非常容易惊动平城方面的守军。慕容垂为了不打草惊蛇,反常规地凿通了涞源至灵丘的不通山路,就是要打平城一个出其不意。
此时北魏方面驻守平城的人是拓跋部第一勇将拓跋虔,驻守兵力是部众三万余家。谈不上重兵把守,也谈不上轻敌空虚。
魏陈留公虔帅部落三万余家镇平城
面对慕容垂这堪称神来之笔的突然袭击,之前吊打慕容宝的拓跋珪有啥反应呢?他根本还没反应过来,此时正在善无北陂搞野外活动呢。这就是慕容垂的牛叉之处,悄无声息间便能取人性命。
皇始元年春正月,大搜于定襄之虎山,因东幸善无北陂
慕容垂打起仗来,也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刚走到猎岭,便命令慕容农和慕容隆率前锋军奇袭平城。为啥是这哥俩呢?因为他们的东北军没有参加参合陂之战,不存在对魏军的战败恐惧感,由他们去开路,是燕军提升士气的最好选择。
是时,燕兵新败,皆畏魏,惟龙城兵勇锐争先
拓跋虔因为自己太能打了,一向比较狂,从来没有设防的惯,他觉得他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所以,燕军奔袭到平城时,拓跋虔仓促应战,被燕军斩杀,城池、部众、钱粮都给燕军当见面礼了。
虔素不设备,闰月,乙卯,燕军至平城,虔乃觉之,帅麾下出战,败死,燕军尽收其部落
拓跋虔的战死,给北魏带去了难以言表的震慑,咱们最能打的猛男都一战毙命了,看来慕容垂真是无人可敌的神人。这种心理一经扩散,北魏草原联盟又到了考验塑料战友情的时候了,很多部落暗中谋划着什么时候跟拓跋珪撇清关系。
魏王震怖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贰心,不知所适
直奔复仇拓跋珪而来的慕容垂时间紧、任务急,在拿下平城之后,根本就不作停留,继续北上找拓跋珪这个罪恶头子。
可是,再牛掰的演员在角色的把控上,也永远比不上编剧,慕容垂是那个时代演啥都传神的牛掰演员,但是上天才是那个更牛的编剧。命运已经帮慕容垂设置好了剧本,他的命运归宿之地就是他们家和国的兴衰收割点——参合陂。
慕容垂率部赶到了参合陂,燕军看着那漫山遍野、堆积如山的尸骨,悲从中来,毕竟那些都是自己的亲人、战友、同胞、子民的骸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慕容垂下令为死去的同胞设祭,后燕三军恸哭不已,声震山谷。
垂之过参合陂也,见积骸如山,为之设祭,军士皆恸哭,声震山谷
慕容垂终究不是苻坚那样的人,苻坚可以满世界装仁义,但是到了狗急跳墙的时候,依然可以杀俘、吃人肉,苻坚那样的人其实是没有太多情感负担的,他的重情重义很多都是作秀。但慕容垂不一样,他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对妻子被苻坚推倒熟视无睹的冷漠。可只有他有条件了,他始终希望自己做一个温情的人。他的结发妻子大段后当初为了保护他而誓死不屈,他一辈子都铭记在心,后面的两任皇后都是老段家的人(一个是大段后的妹妹,一个是其侄女),而且他无怨无悔、无比坚定地栽培慕容宝,也跟大段后不无关系。还有他对待坑爹儿子慕容麟的态度等等。慕容垂是一个有能力便会去真爱的人。
顺便插一句,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交朋处友也好,追随领导也罢,尽量选择慕容垂这样的人,而不要选择苻坚那样的人。苻坚那样的人平时很多时候都会看起来人畜无害、平易近人,但他的谦和宽容都是为了包装他自己,他骨子里只爱他自己。而慕容垂这样的人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不很热情,甚至还有点让人冒冷汗的感觉,但只要他真的足够强大了,他的内心比大多数人都要温暖,他会用原汁原味的爱去回应你。
满地尸骸的视觉刺激和哀嚎震天的听觉刺激之下,慕容垂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放了自己起伏跌宕的人生画面来,到头来,似乎终究是一场空。自己少年英武、战功赫赫又如何?当家的哥哥慕容儁忌恨自己,逼死了自己深爱的妻子。自己力挽狂澜、护佑家国又如何?嫂子和政敌对自己连番打压和试探,甚至连活命的机会都不愿意给自己;自己远走他乡、卧薪尝胆又如何?最钟意的儿子慕容令被人害死,情投意合的妻子被苻坚肆无忌惮地玩弄;自己深谋远虑、励精图治又如何?他恢复燕室的荣光、祖上的版图,可是十年苦心孤诣的心血却陈尸参合陂,成为了白眼狼拓跋珪嘲弄自己的道具……这一生,自己到底是图了个啥呢?
气急攻心之下,再也憋不住了的慕容垂,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这一口鲜血,就像那个时代天空的一轮残阳,标志和象征着明天将又是新的篇章了。
恍惚之间,又是诸葛丞相秋风五丈原时,那张夕阳下的剧照——悲怆至极、遗憾至极。
吐血后的慕容垂,再加上早有旧病在身,终于挺不住了,直接倒下了。
这次,一直觉得自己能行的慕容宝没有继续觉得自己很行了,而是赶紧率领部队往回赶。部队走到上谷沮阳时,一代人杰慕容垂终于不甘地永远闭上双眼了,享年71岁。
随着慕容垂这位五胡时代的剧本之神,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人生剧本的传奇性都位居前列的传奇大咖谢幕后,五胡十六国的时代也即将结束,接下来便是南北分治、对抗、融合的南北朝。
很多人对于慕容垂这样的传奇大咖理解并不深刻,觉得这样的人太过于梦幻而显得不太真实。但其实,历史就是生活的旧照片,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对比,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慕容垂这样的人的。
慕容垂这样的人有啥显著的特点?只要他在,不管处境如何艰难、形势如何危急,周围的人信心就在、底气就在、希望就在……他是托底的那个人,是最后的保障,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发现我们很多平凡的父母也是如慕容垂那样,为你和你的家庭永远撑起了一天;我们是不是发现我们很多无赫赫之名的导师也是如慕容垂那样,不管你遇到了任何难题,只要他出手相助,必定保你高枕无忧;我们是不是发现我们很多坚毅不拔的领导也是如慕容垂那样,一切困难在他面前止步,你们只管岁月静好,负重前行交给他……
参合陂之战惨败后,后燕瞬间变成了啥样子了?举国上下垂头丧气,国内国外普遍看衰,旧部嫡系悲观叛乱……慕容垂不跟淝水惨败后的苻坚一样吗?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举重若轻的慕容垂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漫天的危机,调兵激励士气,火速平定内乱,轻松奇袭平城,一切都是那样的信手拈来,这是何等高深的修为呀!
所以,很多朋友喜欢夸苻坚如何英明神武,其实苻坚比慕容垂相差甚远。苻坚之所以比慕容垂多雄霸北方二十多年,只是他的剧本难度比慕容垂低了不少。纯论演技,慕容垂至少比他高一个档次。
打个比方吧,就拿篮球联赛NBA来说,慕容垂是乔丹那个级别的球员,苻坚顶多是拉塞尔那样级别的球员,尽管拉塞尔的总冠军指环比乔丹多得多,但永远只有乔丹才是篮球之神,拉塞尔只能是指环王。
伟大、牛逼的人物总会用遗憾的方式给后世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正如乔丹不是第一个三连冠退役去打棒球,他会不会八连冠呢?如果他不是第二次三连冠之后直接退役,湖人的OK王朝会不会晚点兴起呢?慕容垂也是如此,如果他不是在参合陂触景生情吐血而死,就按他之前打出来的状态和气势,年轻气盛的拓跋珪会不会被他教做人呢?
有些人感叹天意,纯属无病呻吟或者推诿狡辩,但有些人感叹天意,却真的是源自骨髓的无奈蓬勃而出。临门一脚之时,直接给你断电,你又能如何?
我们终究只能把握住当下,而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时,谁都是等待宣判的罪犯!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