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野史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4-03-16 10:33 6597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对着镜子的自己微笑。你好,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加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希望你不要辜负。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里,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做最喜欢的自己,温善激奋,无愧无悔。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黑格尔曾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也对,也不对吧。圣经里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其实都是在其固有的规律下运行演绎。不变的是人心。研读历史的意义应该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演绎及结果有个思考、评判和借鉴吧。但就好像我们在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世事无绝对,有的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水往低处流。符合逻辑的方向总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是概率最大的方向。但你的逻辑就一定是正确的么?或者说是无缺失疏漏的么?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只能赚他认知范围内的钱。读史,明智。老师推荐给我的最后一本书是《华严经》。有时候会想,彼时假若不放弃人大历史系的保送资格,那肯定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平行世界里,有那样的一个我么?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打开淘股吧APP
51
评论(50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10-14 17:36

0
河小白

24-09-27 08:59

0
河小白

24-09-24 22:03

0
世界上存在过的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除了现在的俄罗斯(1700万),均已不存在,其中最大的是巅峰的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一个靠着骑兵横扫欧亚大陆,一个靠着海军全球掠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第一个建立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大唐帝国。
除了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在巅峰期均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这期间跨度超过1000年,中国能反复崛起,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大唐疆域(安史之乱前),橙色部分为唐朝较稳定的疆域,其他部分则是唐朝曾短暂管治及影响力扩张到波斯极限区域(不计吐蕃、东北地区,面积多达1237万平方公里)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灭亡高句丽,领土北达西伯利亚,南到今天的中南半岛,西到咸海,东到朝鲜半岛。具体来说,唐朝的疆域包括漠南、漠北、西域等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00万,人口接近全球40%。
在古典时期,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构建要么靠武力征服要么靠宗教/文化整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突厥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皆是如此,规模取决于向边界稳定投放军事力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依赖于核心区域所能提供的财政供给。
进一步,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所有超过1000万平方的巨型国家,除了中国为农耕帝国之外,皆为宗教、游牧帝国。
那么不禁要问?为什么是中国人,率先建立起了100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国家。
东亚的地缘创造了中国人
中国这块土地,在古典世界近乎封闭,虽然内部各种地理环境都有,但内部有一个bug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基本地理单元包括:山河四省捆在一起,再加上关中,从而形成古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基于单一地缘的政治、文化、军事实体/整体,华夏文明也基本以此为基础展开逐渐扩散到整个东亚板块。
黄河、长江中下游大平原连成一片,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宜农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渭河、黄河自西向东流,汾渭平原、华北平原(包含黄河下游,海河平原、黄河南北摆动覆盖的皖北、苏北等),纬度接近,农业气候和知识、生活惯基本接近,顶级农耕文明基础,在古典世界上基本很难找到可以匹敌的,这也是中国分久必合的基本盘。
整合了这个单元,出西域、出关东、入川、跨江,才有可能,各个碎片单元才能抓住,这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地缘基础。拥有黄河中下游,做大基本盘,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然后江河一体,逐步向上到青藏,我们祖先用了几千年。
因此东亚这个地块,内部一定会发育出独立文明,拉长时间线看千年,华夏先民在与其他族群的斗争融合中逐步占据了主导,且在历史的反复中形成了与东亚地块相匹配的民族性格,并兼容并包了其他边缘文化形成近乎独立的文明。
中国人诞生了。
中国人短暂找到了治理超大国家的方式
中国发展至隋唐,对于如何构建统治秩序、如何与游牧政权共存,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政治中心在国防前线(长安),经济中心深处腹地(江南),经济中心提供财政供给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向边疆提供军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
农耕文明的基本社会逻辑是:掌握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官僚体系维护秩序,军事集团提供安全保障,获得安全承诺的农耕区,供养这两个体系和秩序。
假如一成不变,那么社会就会一直稳定,但变化才是常态,变量一般来自内部的人口规模和外部游牧力量。
在中国,统治者在过渡区域设置边关,修筑长城,恨不得把农耕与游牧的界限画在大地上,在内部,关中和中原的联合,是王朝的政治秩序。农民-地主/士绅-贵族-,这样金字塔式的社会形态是王朝的社会秩序。
农耕游牧过渡地带
在隋唐之际,统治阶层出自关陇,权力的承接转换与北魏一脉相承,对如何管理游牧/农耕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经过在两晋南北朝,江南大规模开发,大运河的修建,为帝国提供了强大的财政基础。
如此,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雄主,终于可以借助古典时期最豪华的农耕资源和内部的财政循环,来支撑对外征服,中国的力量得以突破地缘限制。
于是,巨唐诞生了。
当然,之后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唐帝国依然逃不出封建帝制下魔咒,内部权力和资源恶性集中,失去对分配权的掌握,内外部变量一经结合(安史之乱),财政体系和帝国秩序开始崩溃。
但是,不能否认,唐的辉煌给了中国人“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唐的覆灭也给了中国人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总之,唐朝,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00万平公里的农耕帝国,由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构建,太值得自豪了。

注:
1、几乎与唐同时期,654年,阿拉伯帝国(正统哈里发时期),灭亡波斯萨珊王朝,领土:东至波斯、南及阿拉伯半岛南端、西达利比亚、北至美索不达米亚,达到了900万平方公里。
2、正统哈里发之后,在公元8世纪,其继承者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通过武力和宗教征服,也建立了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
3、13世纪,蒙古人利用先进的骑兵战术,在几十年内横扫了亚欧大陆,各种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被整合在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陆帝国(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不过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理体系,很快分解。
河小白

24-09-18 15:10

0
河小白

24-09-17 17:56

0
河小白

24-09-17 17:55

0
河小白

24-09-17 07:38

0
在家天下时期,统治者们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让自家皇族过着衣食无忧,神仙般的生活,另一方面则绞尽脑汁地用各种手段去笼络麾下的臣子们。
子承父爵的世袭制便诞生了。
在这种制度影响下,随着王朝的不断发展,王侯将相们的利益如同滚般越来越庞大,而普通百姓的日子却愈发艰难困苦。
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如同不断堆积的干柴,一旦遇到合适的火种,便会猛烈地燃烧起来。
最终旧王朝被时代洪流所抛弃,各种利益得以重新分配,新的王朝和新的既得利益者又会应运而生。
历史就这样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怪圈,在无尽的循环,让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难以逃脱兴盛衰亡的历史周期律。
而世家与王朝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在儒家 “家国天下” 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大部分世家人心中,家族的利益永远高于国家的利益。
在各方势力激烈博弈的过程中,他们既稳稳地坐在牌桌上,又仿佛是冷静的看客,能够随心所欲地下注。
他们敏锐地观察着局势,一旦发现哪一方对自己的家族更为有利,便毫不犹豫地将筹码投向那一方。
对于大部分世家来说,死贫道不死道友,王朝的覆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只要自己的家族还在那便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
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而世家的传承却常常能够超越千年。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这几句古话,便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时期,王朝与世家之间那复杂又残酷的真相。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地主庄田制经济逐渐土崩瓦解,士大夫小民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绵延上千年的世袭家族,总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退出了舞台。
然而有些家族却因某些原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仍然在不断繁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绵延数千年的孔家。
孔家,即孔子家族。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子孙后代也因他的缘故,历来受到了社会的尊崇与厚待。
东巡时,封了孔子9代孙孔鲋为文通君,汉高祖经过鲁地时,又册封封孔腾为“奉祀君”。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孔子的地位进一步拔升,使得历朝历代的都对孔家给予封号、爵位、土地等极高的待遇,孔家 “衍圣公” 更是一直世袭到了民国时期。
直到现在,两千多年风风雨雨过去了,可孔庙的香火始终未曾断绝。
孔家高度重视教育和文化传承,家规家训更是极为严格,通过千年世代的努力,他们在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的同时,也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为华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除了孔家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与孔家比肩的世袭家族, 那就是“天师世家”—— 张家。
张家,即张道陵家族,至今也传承了两千多年。
张道陵是东汉人,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后人,他自幼伶俐聪明,好学上进,曾是儒家子弟,一度进入太学深造过学业。
可随着阅历的增长,张道陵见惯了世间百姓疾苦,感觉到生死烦忧,自己又在书本上寻不到生死问题的答案,对此他长长叹息读书无用。
于是张道陵索性弃儒学道,自此他云游名川大山,访道求仙,希望能够借此解开死生的秘密。
在这过程中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道教正一教、天师道)。由于他乐善好施、到处替人看病消灾,深受百姓拥戴,在民间被称为张天师。
在那个年代,张天师的道教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因此收获信徒无数。
张道陵活到了123岁羽化去世后,他的后代世袭 “天师” 之位,传承道教教义。
传到第四代时,天师将道场迁回了张道陵生前炼丹修道的龙虎山,之后便一直定居于此,因此龙虎山也成为道教第一山。
与孔家一样,张家也非常注重家族的传承,制定了各种家规家训来培养后代的品德和才能。
两千年来历经了无数的风雨考验,张家至今保持着家族的传承,在历史上有“南张北孔”的说法。
张氏子孙在龙虎山历经1900多年,到了近代已经承袭63代。
第63代天师张恩溥当时被裹挟离开了大陆,在他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张家后人有多人称64代传人。
这多位“继承人”之事,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
无论如何,天师道的文化和传统,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河小白

24-09-16 18:27

0
河小白

24-09-16 18:26

0
散修一枚

24-09-11 18:38

0
烟叔,鉴股篇现在很少有了啊?赶紧重新立个帖子热闹起来……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