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面对索求无度的另一方,你们会咋处理?慕容垂除掉翟斌的方式很好
慕容垂和苻坚官宣分手后,慕容垂于384年正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始攻打邺城。我和你爹官宣分手了,所以欺负你苻丕也就没有道德负担了。
慕容垂攻打邺城的开业仪式非常顺利,一天时间就拿下外城,苻丕退守中城。眼见局势对苻丕不利,很多墙头草势力立马往慕容垂那里送人质示好,表示以后要跟着燕国混。
燕王垂攻邺,拔其外郭,长乐公丕退守中城。关东六州郡县多送人请降于燕
为什么关东会出现这么多墙头草呢?大家仔细去想一想,自从司马家那群败家子把北方大地始乱终弃后,整个关东被祸祸成什么样子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受苦受难的永远是那些底层人。为了生存,很多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谁得势就去抱谁的大腿,这就是乱世之中,底层人唯一的生存之道。
但其实这些人抱大腿还是抱早了一点,慕容垂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邺城苻丕也并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邺城的外城与其说是慕容垂打下来的,不如说是苻丕主动让出去的,因为邺城太大,苻丕想收缩防线。所谓邺城有三台之固,其城防最值钱的地方就是地势和城墙都高的西北角了,守住那里即可。
休整几天后,时间到了二月,慕容垂开始全方位对邺城发起猛攻,但根本就拿不下来。人家是华北第一坚城,有粮有兵有斗志的情况下,没那么好打!所以,慕容垂转变思路,开始长围围城。
燕王垂引丁零、乌桓之众二十余万为飞梯地道以攻邺,不拔;乃筑长围守之
一见慕容垂攻城遇挫,据馆陶的东胡王晏部公然声援邺城。而慕容垂一见王晏如此不识时务,很是生气,这种敢冒头的政治敌人必须及时按下去。再加上当时周边还有鲜卑、乌桓及汉人邬堡势力尚处于观望状态。慕容垂便分兵侄儿慕容楷和慕容绍,让他们去扫清外围。
东胡王晏据馆陶,为邺中声援,鲜卑、乌桓及郡县民据坞壁不从燕者尚众;燕王垂遣太原王楷与镇南将军陈留王绍讨之
领命出征的慕容楷对弟弟慕容绍说,这些观望者其实原来都是咱们大燕的子民,现在咱们刚刚开始复国,要真把他们往死里揍,恐怕会适得其反。要不我屯兵于辟阳以壮声势,吓唬吓唬他们就得了。你则顺势去劝降他们。
随后慕容绍率数百骑兵去游说王晏,还真成功了。冒头的王晏被搞定之后,其他摇摆不定的人也纷纷表明了立场,向慕容家交了保护费。
绍帅骑数百往说王晏,为陈祸福,晏随绍诣楷降,于是鲜卑、乌桓及坞民降者数十万口
资产倍增的慕容楷立马从这些归附者中拉起了一支十余万人的部队,带着新归降的王晏部一块返攻邺城。
楷留其老弱,置守宰以抚之,发其丁壮十余万,与王晏诣邺
四月,久攻不下的慕容垂听从右司马封衡的建议引漳水灌城。
燕王垂以邺城犹固,会僚佐议之。右司马封衡请引漳水灌之;从之
五月,信都守将苻定、高城守将苻绍皆降于燕。
六月,慕容麟攻常山,守将苻亮、苻谟投降。
七月,慕容麟攻克中山,声威大振。
大家是不是觉得当初背叛父兄的慕容麟又开始抛头露面了很不正常?这家伙在燕国灭亡之后被苻坚给抓了,苻坚将其交给了慕容垂,但慕容垂终究是虎毒不食子,只杀了他的生母而留了慕容麟一命。十多年过去了,眼见慕容麟这么多年也没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慕容垂以为这个逆子转性了。而且在慕容垂谋划复国的过程中,这小子还给慕容垂出了好多主意。慢慢地慕容垂便重新接纳了这个儿子。
垂杀苻飞龙,麟屡进策启发垂意,于是奇之,宠待同于诸子,署为抚军将军
八月,由于邺城久攻不下,一直充当主攻部队的丁零翟斌开始心思动摇了。当初选你慕容垂当盟主,那是我要带领这些丁零兄弟快速且稳当地实现名利双收的,结果打一个邺城,大半年都没拿下,死伤的可都是我的兄弟呀!你必须得给我补偿!翟斌对慕容垂开始索要无度了,不给就以分手为威胁。
燕翟斌恃功骄纵,邀求无厌;又以邺城久不下,潜有贰心
翟斌的这番插播,大家熟悉吗?其实就跟我们很多夫妻关系一模一样,当初我嫁给你,是以为你是一个潜力股,跟着你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当人上人。结果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功成名就,老娘不开心了。要么你想办法满足我的物质需求,要不咱们离婚,趁着老娘我现在年纪还不算大,姿色犹存,说不定能嫁个更好的男人。
画面熟悉归熟悉,关键是要看大家如何去处理类似的问题!窃以为,人老成精的慕容垂在处理这类问题方面给出了堪称教科书的示范。
当时,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宝同志确实很宝气,直接劝他爹弄死翟斌一了百了。你翟斌忘了是谁当家做主了吗?还敢在我们慕容家面前起调子?弄死你,看你还有没有心思出轨!但是,慕容宝确实还稚嫩了一点,怎么能直接弄死翟斌呢?你忘记你爹当初被推选为盟主的时候,是对着苍天大地发过誓的,会永不辜负兄弟们的。结果,人家是你们家最大的股东,就因为索要更好的待遇,你就弄死人家?这以后谁还会跟你们慕容家玩?谁都不相信你们慕容家,你们靠谁去打天下?
面对慕容宝这么幼稚的建议,慕容垂也不好出言呵斥,毕竟这孩子也是一片好心,便手把手地教育道:河南之盟,不可负也,要做掉他的前提必须是他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现在因为一点捕风捉影的事情干掉他,同志们会离心离德,现在咱们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广告不是这样打的,眼光要放长远些。他就算有预谋,我的智商碾压他,咱只要用心防着,他是不会有啥作为的。
燕王垂曰:河南之盟,不可负也;若其为难,罪由于斌。今事未有形而杀之,人必谓我忌惮其功能;吾方收揽豪杰以隆大业,不可示人以狭,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谋,吾以智防之,无能为也
不久慕容德、慕容绍、慕容农也都看出来了丁零人有异动,开始提醒慕容垂早做防范。
范陽王德、陈留王绍、骠骑大将军农皆曰:翟斌兄弟恃功而骄,必为国患
但是,勤练内功一辈子的慕容垂却表现出了他高于常人的智慧,他说:骄则速败,怎能为患。他有大功,要让他自己膨胀自毙。随后对翟斌的礼遇越来越重。
垂曰:骄则速败,焉能为患。彼有大功,当听其自毙耳。礼遇弥重
啥叫高手?慕容垂就是!啥叫智慧?慕容垂的操作便是!在人性之中,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站得越高摔得越惨。给予一个人与其能力和地位不相匹配的待遇,然后静静地看着他越来越狂,等他犯下大错之后,再名正言顺地替天行道……这就是养猪过年的标准示范。
大家还记得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醒过大家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之中,我想要什么和我能要什么,虽然只差一个字,但这两种人的境界却是千差万别。那些光鲜亮丽的名利,谁不想要?关键是,你要到了或者抢到了又如何?你守不住的!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翟斌其实就是一个毫无自保能力却喜欢腰缠万贯招摇过市的地主家的傻儿子,他的结局不是被强盗绑架撕票,就是被小偷偷个精光。被慕容垂下了迷药的翟斌果然越来越骄横了,有一次,他丁零势力及其他同党请求让他出任尚书令。这是欲盖弥彰的要官,而且要的官职还是百官之首的尚书令,看看这得瑟劲!
斌讽丁零及其党请斌为尚书令
慕容垂继续和稀泥,他表示以翟斌的功劳自然是能够当宰相的,只是现在尚书台省尚未建立,此官不可仓促而设。
垂曰:翟王之功,宜居上辅;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
之前翟斌一直被慕容垂各种满足着,这突然来了这么一次不同意,翟斌就不出意外地变成了一个怨妇。啥意思?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翟夫人了,是不是不爱我了?别以为老娘是没人要的豆腐渣,老娘还不愿意跟你过了呢,我要让你后悔!于是,翟斌便和苻丕通谋,并决开了灌邺城的堤防把漳水放走了。
斌怒,密与前秦长乐公丕通谋,使丁零决堤溃水
翟斌这人脑瓜子高低不太好使。要知道当初是你第一个跳出来反秦的,但你知道自己没有平定天下的能力,所以做慕容垂的从龙之臣是你最好的选择。你已经在攻打邺城的过程中下了血本,结果就因为一个要求没满足你,你就开始反叛。前秦会不会真心接纳你不说,光说你在慕容垂这边的前期投资你拿得回一分一毛吗?慕容垂要是借机名正言顺地杀了你,你不是相当于赔进去自己的身家性命给慕容垂赚政治吆喝了?
总而言之,“礼遇弥重”这招对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来说,永远都是好使的。“升米恩斗米仇”其实不就把这样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了吗?一个欲望膨胀了的人,就是一直在高空走钢丝,老天只要随便刮一股风,就能把他吹倒、摔死。
朋友们,对于身边那些吃了几顿饱饭就觉得自己牛逼哄哄、喝了一点小酒就感觉天下我有、赚了一点小钱就觉得普天之下自己最牛逼等如此诸类的人,大家一定要学会去保持距离。真的很容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地连累到大家的。
遇到慕容垂这样的高手,日益膨胀的翟斌其实就是在自寻死路。慕容垂早就开始给你下套了,咋会不知道你通敌叛国的事情呢?抓到证据之后,慕容垂杀掉了翟斌及他的弟弟翟檀、翟敏,其余的人全都赦免。事觉,垂杀斌及其弟檀、敏,余皆赦之。
翟斌的侄子翟真夜里率丁零部北走邯郸,后来引兵打算救邺城之围正式和慕容垂开战,被慕容宝击破还屯邯郸,后来就是在河北大地上后燕和丁零长达数年的撕扯相杀。
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来说,慕容垂其实不应该也不大可能会犯这种“放走漏网之鱼”的低级错误的。只是他当时亮出招牌的时间还不长,民心未附,如果杀戮太重的话,确实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即便有放走翟真这点瑕疵,总体上来说,慕容垂这招屠龙术的发挥堪称完美。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请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莫名其妙地被人追捧起来时,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多在安静的环境中去思考一下背后的因果。若真的就是很自我享受地沉溺于那种突如其来的虚荣和恩宠,大概率会飞快迎来打脸时刻。
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朋友都为人父母了,惯子如杀子的道理一定要想明白。对待孩子,该给的东西一定要给,但是不该给的东西一定不能给,不能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我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的意识。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一旦遇到硬茬,很容易把整个家庭都搭进去给他的任性妄为买单。
合理地满足对方需求,这其实是一门艺术,正反都能发挥极大的效力。正反两方面咱各举一例。
先说反面的吧!一个小伙瞄上了某个长相不错的小姑娘,而这个小姑娘就是靠青春吃饭的物质女,怎么办呢?不要试图跟她去讲那些艰苦朴素、真爱无价之类的大道理,一开始就各种满足她就行了,放心,这样的女孩要不了多久就会膨胀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然后她会觉得自己可以不劳而获地得到世间的一切。待到她的嘴脸更加暴露之后、魅力值降低之时,该踹开就踹开,大概率这个女孩会自此越走越偏,直到年老色衰后无路可走。
再说正面的吧!事实上小孩子阶段,很多人拥有的东西都是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给予孩子那么多呢?因为这也是一种引导!要让孩子明白,你要想拥有这些东西,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条件,你现在显然不具备,但你长大之后必须要具备,而这就是你努力学的真实意义。这其实就是一种体验式引导。给你感兴趣的体验,然后引导你满怀热情地为之奋斗。
回到慕容垂和翟斌这俩个历史人物身上来,翟斌的表现堪称是典型的巨婴,而慕容垂则是真正的老谋深算。
你翟斌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没点数?若你真的可以跟慕容垂掰手腕,当初你是率先起事的,为啥你不是盟主而要认慕容垂当老大?既然认了慕容垂当老大,那么当小弟就要有当小弟的觉悟,你既选择认慕容垂当老大又各种不服管,这么自相矛盾,你是咋想的呢?你真以为慕容垂没你就活不下去了吗?
慕容垂面对翟斌的各种无理取闹,选择了捧杀式的阴招去处理。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你翟斌不是狂吗?那我就想办法让你更狂一点,等你狂到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时候,我想怎么收拾你就怎么收拾你,还能撇除亏欠兄弟的骂名,捞取替天行道的美名。这是典型的一箭双雕之计。
慕容恪和慕容垂被誉为慕容家族的绝代双骄,但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总感觉慕容垂长于军事,而在政治方面比哥哥慕容恪逊色不少。其实慕容垂的政治手腕也是相当高明的,他在前秦潜伏十几年,那么多人要杀他,可他最终能安然无恙,这就是本事;他在寄人篱下的情况下,暗中谋篇布局,起事时能做到一呼百应,这更是本事;包括他放苻坚回关中,更是名利双收的深谋远虑;还有在邺城跟苻丕斗法,用嚣张的态度逼苻丕跟自己翻脸,然后为自己谋反去除道德负累,也是高明的政治玩法……当然也包括这次不动声色地清除翟斌。有很多大佬,表面上一团和气,对一些人的冒犯云淡风轻、不以为意,但请大家相信,这种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他真实的态度和反击是什么,但又在无形之中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打个比方,翟斌就相当于现在一些欲壑难填的网红主播,而慕容垂这相当于他的榜一大哥。翟斌想在榜一大哥身上尽可能多地套现,而慕容垂则想睡完就丢,还不能影响自己的名声。在慕容垂的连番刺激下,翟斌以为自己还是当初的那个万人迷,结果意欲出轨被慕容垂抓了个现形,好吧,你是感情破裂的过错方,请净身出户吧!
0
0
0
古代那些君王,明明是一国权力最大之人,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往往只需要耍耍嘴皮,动动手指就能够满足,可他们却偏偏要称孤道寡。
因为一旦屁股沾上高高在上的龙椅,接受四海八荒叩拜之时,也要接受来自四面八分的“敌意”。
这自然包括自己曾经最铁的兄弟,最亲密的妻子,保不齐上秒还眼泪汪汪誓死效忠,下秒就在背后捅枪你死我亡。
毕竟,在一定的圈子里,谁都想变强,更强,最强。
这也使得成了高危职业,步子走错了,就很容易身死国灭。
有些在时机不成熟或者实力不济时,通常会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卖傻装病等手段,达到麻痹对手保全自己的目的。
例如勾践、司马懿、王莽等人就是这方面的王者,演技可谓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君主,装成瞎子三年之久,就连妻子当面给他戴绿帽子,他也忍了下来,最终成功的骗了敌人。
这个人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太祖杨行密。
杨行密,初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他出生农家,家境贫困,却生的高大,力大无穷,能手举百斤物体,一日可走三百里路。当时正值唐末乱世,他这种人当然是好兵苗子,便在家乡参加了义军。
杨行密为人豪爽仗义,一次战争中被捕,本应该是杀头的罪,对方见他孔武有力还敢于担当,竟然将他偷偷给放了。之后杨行密继续投军入伍,为大唐戍边。
在军中表现出色的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可后来却遭到上司的嫉妒和陷害。于是他一怒之下杀了上司再次反抗朝廷,并且凭借自身声望,很快就拉起了自己的队伍。
杨行密率领着这支队伍,在淮南地区征战,最后占据了庐州,被朝廷招安封为庐州刺史,在那个乱世中,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世道越来越乱,各路藩镇互相攻伐,乱世出英雄,杨行密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拼搏和征战,势力不断壮大,将整个淮南地区都收入囊中,最后当上了吴王。然而,因为他的出身低微,家族背景不是那么强势,再加上他是起义上位,在那个礼仪崩坏的世道,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他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如田頵、安仁义、朱延寿等人,可这些武夫凭借着军功,日益骄横妄为,对杨行密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杨行密是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深知这些部将的野心,如果贸然行动,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自己身死国灭。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装瞎示弱,等待时机。为了让这些人相信他是真的瞎了,杨行密进行了影帝级装瞎表演:
对着公文乱指一通,表现出自己看不清的样子;走路时故意撞倒柱子上而跌倒,把自己碰得鼻青脸肿;
身边没有人扶着时,他会自己走路然后撞到墙头,甚至满面流血,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
可这些人都是人精,岂能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对自己枕边人。
杨行密的妻子朱氏是大将朱延寿的姐姐。朱延寿企图通过朱氏来窥探杨行密的真实情况。
为了测试杨行密是否真的眼瞎,朱氏竟然做了一系列的举动,最过分的是竟然当着杨行密的面,与其他男人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举动,来试图激怒他。或许是杨行密对妻子没有爱意,又或是为了大局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和耻辱,他硬是配合朱氏将这场戏给演了下来,装作什么都看不见。这影帝级的演技,终于是让朱氏和朱延寿等人误以为他真的已经是毫无威胁的病入膏肓之人,从而掉以轻心。在经过长时间的忍耐和等待后,杨行密终于等到了时机成熟的那一刻。
他以病重托孤为由,让妻子朱氏把朱延寿召来。朱延寿一听,感觉属于自己的美好时间要来了,便乐呵呵抱着一切尽在掌握的心态进宫。当朱延寿毫无防备地踏入杨行密寝宫时,杨行密突然发难,一个大锤子就往朱延寿脸上砸,瞬间就让他命丧当场。前一秒还在幻想荣华富贵的朱氏,被眼前这恐怖的一幕吓得顿时瘫倒在地,想明白一切的她连忙跪在杨行密面前磕头求饶。杨行密只是冷笑一声,便有条不紊的布置铲除了朱延寿及其心腹势力的行动,在一片血流成河的中,他很快就彻底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事后杨行密并没有要给自己戴绿帽朱氏的性命,只是将她逐出宫去,让她自生自灭。
杨行密的这段经历,充分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深谋远虑的智慧和忍辱负重的胸怀,也难怪他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0
0
0
0
1
公元208年之前,黄忠的老板一直都是荆州的大哥大刘表。
刘表病逝以后,荆州的北部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于是黄忠又成了曹氏集团的一名打工人,此时黄忠的打工地点,依然是老家荆州。
不久之后,曹操继续南征,结果遇到了孙刘联军的抵抗,然后占据人数优势的曹操,败给了更加熟悉地利的孙刘联军,然后曹操败走,而黄忠却选择了继续留在家乡,当然他的老板换成了刘备。
因为刘备占据了部分荆州,收纳了一些荆州籍的打工人,于是刘备麾下的组成,就从原来单一的嫡系,变成了荆州派和元老派两股。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只占据了荆州的部分区域,这点地盘根本施展不开,于是刘备又开始图谋益州。
刘备谋夺益州的时候,把关羽这个老牌的嫡系留在了根据地荆州,而带着部分老人和黄忠等新人,开始开疆扩土。
刘备后来之所以能拿下益州,最关键的原因,是益州本地派的法正等人当了内应,不过法正等加入刘备阵营的益州派,主要以文职居多。
这倒不是益州没有良将,而是刘备这个外来户要想在益州坐稳,而不像刘表那样受益州本地派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人的手里,所有刚占据益州的刘备,还不太敢用益州的人。
不过此时刘备麾下的主要势力,已经成了河北老人,荆州新人,以及益州本地派三股。
益州这个地方虽然内有沃土千里,外有要隘险关,但是它却不能直通中原,因为在中原和益州之间,还隔着一个汉中。
为了拿下汉中这个重要桥头堡,刘备在占益州后不久,就发动了汉中之战,这场战役打的非常惨烈,负责后勤的诸葛亮,当时都因为前线耗费的物资太猛,差点就毛了,后来好在黄忠巧合之下,斩杀了曹魏那边的集团军司令夏侯渊。
夏侯渊一死,曹魏那边发生了大乱,于是一败涂地,刘备由此侥幸的拿下了汉中这个重要节点。
大的战事完成之后,按例要论功行赏,当时刘备自称汉中王,然后对麾下的打工人也行了一番的升职加薪。
当时最高级别的几个军事职位,刘备分别给了河北老人关羽和张飞、以及荆州派新人黄忠,以及江湖地位远胜常人的马超。
刘备的这个决定做出以后,有荆州背景的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那半个老乡黄忠,平日里的江湖地位不高,这次封赏却安排他排在第一队列,马超和张飞亲眼见证了黄忠的功劳,可能还好说,但是你刘备的老兄弟关羽可没亲眼见,他可能会有想法。
刘备说这都不是事,自己有办法解决,于是他派了一个叫费诗的人跑去和关羽谈心。
关羽在知道了刘备的安排以后,果然很生气,但是费诗给他谈完心之后,关羽就接受了刘备的这个安排。
那么关羽当年为何会瞧不上黄忠,费诗又为何能说动关羽呢?
不少人总结关羽瞧不上黄忠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黄忠先投曹操,后投刘备,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哪像关羽一直都表现的那么忠义;
第二,黄忠出身于微末,前期基本没立过什么大功,不过就是侥幸杀了个夏侯渊;
第三,关羽为人傲慢,认为一个区区的黄忠,不配和自己一起成为四方将军的一员;
但是这些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关羽是刘备的老兄弟,他虽然户口在山西,但他所在的阵营,算是刘备麾下的河北老人派,因此在关羽的眼里,只有这一阵营的人,才能站在受封的第一阵营。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马超也不属于老人,也算是新人,关羽为什么不挑马超的理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马超虽然之前江湖地位很高,但是他投奔刘备时,已经孤家寡人了,他自己已经不算是一方势力了,但是黄忠呢,他的背后可是荆州派,那里面可是有诸葛亮这样的角色的,当年刘备在诸葛亮来了以后,和诸葛亮的关系好到了关羽都要嫉妒的地步。因此对于关羽来说,不管是刘备重视诸葛亮也罢,还是刘备提拔黄忠也好,其实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关羽这些河北老人,在刘备的干部梯队里,不再是唯一的第一梯队了,刘备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且对于刘备这个老板来说,企业小的时候,尽可以用自己人,但是企业做大了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制衡原来的老人势力了,而这种从亲如兄弟的大哥,到公事公办的老板的转变,才是关羽难以接受的。
这点其实从费诗对关羽劝说的言论中,也能管窥一斑,当年费诗是如何劝说关羽的。
费诗没有直接讲大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创业之初,跟在他身边的元从老人,是萧何、曹参等人,韩信、陈平等人是后来的新人,韩信后来的待遇位列第一,萧何等老人也没说什么。
现在咱们的情况也类似,提拔黄忠那是因为战功,而不是因为他在你大哥的眼里,他比你重要,咱汉中王未来可是要干大事的,你作为他的心腹兄弟,你好意思因为这点事,就给他添心思吗?
费诗的一番话,从表面来看,似乎就是举了个之前的例子,告诉关羽官职并不代表一切,你大哥还是你大哥,你不应该吃醋。
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这么简单,费诗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你大哥刘备要想把企业做大,那就必须广用各种人才,这是所有干大事的老板必须要经过的一步,如果你关羽因为看不惯这个就闹情绪,那你此时针对的可不是黄忠,而是你大哥。
关羽也是个聪明人,他听懂了费诗的暗示,老板想要做大做强,不可能只依靠他们这些老人,他如果阻止黄忠的任命,其实就是在给刘备的发展拖后腿,而他梦想中的一家独大,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二爷就点头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