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玄学篇》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4-02-24 17:03 6842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哥哥问《画江湖之天罡》是不是很好看,弟弟说它有9.9分肯定是很好看的。还问我是不是评分最高的电影。好吧,不好看的电影能推荐给你们看么?不过印象中确实没见过这么高的评分的,大概动漫片键盘侠们看得少吧,所以一般评分还是都比较高的,过段时间应该评分会下降到9.0-9.5分吧。我如是说。一个月过去了,哥哥忽然说《画江湖之天罡》还是9.9分哦。这下轮到我吃惊了。确是好片。原本就是想让他们了解下袁天罡和李淳风,还有他们的《推背图》。埋下玄学的种子。

看《2012》的时候哥俩问我,玛雅文明预言的世界末日是真的么?我说如果是真的,那你们还会存在么?2012年的12月21日那天我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一群朋友在化龙池喝酒末日狂欢,熬过了午夜十二点散棚,然后陪一个女孩子在麻将馆里打两人麻将决战到天亮。奇异版的《天亮说再见》。好吧,我更信《推背图》和《滴天髓》。玄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年少时对此不屑一顾。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奈何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最怕问初衷,幻梦成空。空有冯唐李广愿,不遇文帝付西风。悔不早做一闲翁,诗酒琴棋终日里,任岁月匆匆。细雨湿流光。已知天命虽还仍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却大抵只剩不甘的咆哮和自欺的慰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打不过的就加入。想逆天改命就苦研《滴天髓》、《子平真诠》等命理学书籍。只是这天机又岂可轻窥?算着日子,好像也就是这两年了吧。看不到横财,约摸就手心攥着的K线还能指望得上吧。好吧,终还能算圆回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彼时初闻算命高人所言愤然不信。成名须趁早,一日看尽长安花。老来即便是给你泼天的富贵又有何用?好饭不怕晚。我们以为我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却经常被命运掐的翻白眼。

据不靠谱相关人士统计,世界上有74%以上的人群信仰宗教,无神论者只占26%。不管你是否有信仰,这个世界,都已经被宗教所“攻陷”了。据说宇宙给人类派遣了灵性导师释迦摩尼述《大藏经》、耶稣留《圣经》和默罕默德传《古兰经》,成就了世俗中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实导师团里还有老子和孔子是负责传授大中华区文明的,奈何国人太聪明,道家和儒家也只是为统治者所用,并未成就大气候。而五千年文明唯一传承下来的神州大地现也只有苍生和汗牛充栋的古籍经典,神鬼被打翻在地,扫除一切害人虫。众生皆苦,万相本无,唯有自渡。可自渡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呐,也只有抱团取暖寻求宗教的救赎和庇护一途了。以光之名,抚平世间的一切忧伤,愿战争不再人间出现,将那刀枪熔炼,变成耕耘的犁;以光之名,照耀你我前行的道路,在认清世界真相后能够摆脱一切不洁净的束缚,让你我在属灵的空间里绽放新的生命!以光之名,对世人沁注怜悯与爱的心境,让感动再次感动,让泪光浸润心田,不再惧怕黑暗,让低频的事物在冰雪消融的大潮中流逝吧。封建迷信都是糟粕,宗教也都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工具。年少时是坚定的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直到一次又一次被命运之手无情的愚弄和嘲笑。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牛顿爱因斯坦晚年都醉心于神学。我们比他们更智慧么?谁耻笑我执着谁把岁月蹉跎,谁碾碎了泡沫谁心已成魔?我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直到读到《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观:你以为这世界是真的?》,我知道我的世界观已赫然出现了一条裂缝,一道光进来了。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似乎,豁然开朗。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盗梦空间》里说,我们做梦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好吧,我们能想起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么?你有你出生后的记忆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事?四岁还是五岁?科学家告诉我们,人小时候的记忆因为杂乱无序所以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被好像我们清理手机内存一样被清除保护了。人生如梦。可你真的就能确定我们现实存在的这个世界就不是一个梦?就好像一晌贪欢梦里不知身是客,我们在梦里却并不知晓我们是在梦里。死亡,而回归天国回归主的怀抱,是不是就是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上一级梦境?抑或是,现实?印度古卷《摩柯婆罗多》中记载,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梵天的一场梦,同时期的中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庄子也曾发出这样的天问,究竟是蝴蝶梦见了我还是我梦见了蝴蝶?庄周梦蝶的本质其实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真实性的怀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周易算命之类的这些玄奥深涩的东方命理学说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去探究测算验证,我们的命运是否是在一生下来就被注定了的,但是我忽然想起了西方的星座理论。这个是更宽泛而简浅的划分。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星座去套测一个个熟悉的人的属性和际遇。至少我是最典型的摩羯座。其他星座都套不上。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朋友都是有很明显的星座特性。而且,更精确细化的是,西方也还有所谓的上升星座予以配合。所谓上升星座就是被我们的生辰时间和出生地所决定(其实就是经纬度)。在占星教科书里的官方定义是: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东方地平线上正在升起的那一个星座,它是占星学系统黄道十二星座之中的某个星座(不是天文学系统的星座),在星盘中它的符号是ASC。有些人的太阳星座会跟上升星座一致,而大部分人的上升星座跟自己的太阳星座不一致。这是不是西方的星座理论又和东方的命理学说殊途同归了?只是我们的更为高级和精准,当然能解读和勘破命书的也更寥寥,万中无一。

而人的本质又是什么?人其实是大自然 的一种映射。比如人体有365个穴位, 一年刚好365天;人体有12条经络,一年刚好12个月。脊椎有24节,一年刚好24个节气,人与大自然完全吻合。古代人所说的人体内的小周天,其实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这一系统;人的脊椎有24节,随着身体的循环,每一个骨节都会发生相应的感应。而根据对这些微妙变化,古人体会到了一个周期应有的变化节点,于是把中国农历的一年分为了24个节气。所以,人身上每一点都在宇宙之中有着其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视,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比如五脏之中的28星宿,比如命门之中的银河系。《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运作原理,然后利用的却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因为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再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一般 7 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 7 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 7 的倍数,14 天或 21 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 7 的倍数:鸡孵蛋:7×3 = 21 天;猫怀孕:7×9 = 63 天;兔子怀孕:7×4 = 28 天;老虎怀孕:7×15 = 105 天;人类怀孕:7×40 = 280 天。七日节律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一个月有 28 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 除以 4 就是 7 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任何一个东西,都既是世界的缩影,又是世界的全部。比如我们可以透过个体窥见整体,例如中医耳穴针灸、都是透过耳朵或手掌来诊断与治疗全身。我们要有一滴水而看到整个大海的能力,这就是整体的意识。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的,世界就象一个大房间,有无数的门,从任何一个门都能进入这个房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法门”。比如易经有“象数义理”四大法门,这四个法门就是研究易经的四个途径,图象,数字,道义,理论等等,都是我们探究世界真相的途径。任何一个角度/途径/切入点,都是通向世界奥秘的钥匙。

万物皆有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三千,然殊途同归。终究又归为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从宏观到微观,概莫能外。可这一,可这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冥冥中,我们都只是命运长河中的一尾小鱼,很少的一些,强壮的,偶尔跃出水面以为看清了方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其实也都是命运的安排。躺平是命运,抗争也是命运。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3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6-29 09:30

0
序言
大自然对我们的嘲弄
在我见过的所有物理学家的办公室里,这肯定是最简约的一间。一张小桌子旁边是一把椅子,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书,没有论文,没有台灯,没有电脑,什么也没有。唯一称得上装饰性的东西只有一张沙发。巨大的窗户俯瞰着一汪小湖,湖边的树都是光秃秃的,只有个别落叶晚的树上还有一些秋叶,执着地拒绝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寒冬的来临。卢西恩·哈迪(Lucien Hardy)把笔记本电脑往桌上一放,他说自己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咖啡厅完成的,所以他的办公室只需要一张咖啡厅那样的桌子,能搁下笔记本电脑就行。
黑板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哈迪办公室里的这块黑板几乎占了一整面墙。他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没过多久,黑板上就满是图形和公式——绝大多数我认识的量子物理学家都喜欢这样做。
我们刚开始讨论的话题是深奥的量子力学,结果哈迪停下来,说:“我选错了切入点。”为了重启我们的讨论,他说:“假设你有一家制造炸弹的工厂。”他的话勾起了我的兴趣。
他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名字:伊利泽和韦德曼。他要讲的正是“伊利泽–韦德曼炸弹问题”。这个问题由两位以色列物理学家的姓氏命名,它的目的是让不搞物理学研究的人也能理解量子世界的反直觉本质。即使是对物理学家来说,量子世界的性质也很令人困惑。
炸弹问题的内容如下。假设有一家生产炸弹的工厂,它给炸弹装配的触发装置十分灵敏,以至于一个粒子(无论什么粒子,哪怕是一个光子)都能引爆炸弹。但这家工厂碰到了一个难题:该厂的组装线不过关,所以带触发装置的合格炸弹里混着大量不带触发装置的次品炸弹。哈迪将这两种炸弹分别标记为“好炸弹”和“坏炸弹”,然后开玩笑说:“显然,如果你的道德标准异于常人,好和坏也可以互换。”
我们的任务是设法识别哪些炸弹是合格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检查炸弹是否安装了触发装置。但逐个检查炸弹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因为要查看触发装置就需要光,而无论是多么微弱的光,都会导致合格的炸弹爆炸。检查到最后,我们就只剩下一堆没有触发装置的哑弹了。
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要如何解决呢?我们不妨做一个让步:允许引爆一部分炸弹,前提是最后可以剩下一些能用的好炸弹。
从我们对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日常经验来看,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但量子世界(微观事物,比如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和光子所在的世界)本来就很奇特。研究微观世界里的物理现象的物理学科被称为量子物理学或量子力学。而我们可以利用量子物理学,在不引爆好炸弹的情况下把它们找出来。只需一套简单的装置,就能保全大约一半的好炸弹。我们要用到的是一个已经有200 年历史的物理实验以及它的现代改良版本。
这个实验被称为双缝实验,在19 世纪初被提出,最初的目的是挑战牛顿对于光的本质的看法。20 世纪初,量子物理学的两位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为双缝实验究竟揭示了现实的何种本质而争得不可开交,两人的争论让这个实验再次成焦点。20 世纪60 年代,理查德·费曼对双缝实验大加赞赏,称它包括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很难找到一个比它更简单同时又更精巧的实验:双缝实验的原理连高中生都能理解,但它的内涵却深邃无比,连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没能参透,这个实验引起的困惑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到解答。
本书将通过一个经典实验以及这个经典实验巧妙而复杂的改良版本(该版本解决了伊利泽–韦德曼炸弹问题,后文会详细介绍), 讲述量子力学的故事。无论是智慧的头脑想出的思想实验,还是在物理系地下室通过艰苦努力完成的实验项目,所有这些实验都是双缝实验的变体。这是一个关于大自然如何嘲弄我们的故事:有本事就来抓我啊。

第一章
回顾双孔实验
理查德·费曼对中心谜题的解释
世界上再没有比现实更离奇和抽象的东西了。——乔治·莫兰迪
这一天距离理查德·费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一年的时间。费曼出版过一本好玩的自传,他在书里形容自己是个心直口快的科学家,对一切都很感兴趣,无论是破解保险箱还是打鼓。这本自传让许多非物理学背景的人认识了费曼其人,但那已经是20多年后的事了。而在1964年11月,对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来说,眼前的费曼早已是个响当当的明星,他们对他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费曼此行的目的是举办一系列讲座。康奈尔编钟奏响了校歌《远在卡尤加湖之上》,教务长在介绍费曼时称他是一位卓越的导师和物理学家,当然,他也没忘记提费曼是个出色的邦戈鼓手。在一种欢迎表演艺术家的掌声中,费曼大步走上台,以下面这个回应作为演讲的开场:“真奇怪,我偶尔也会在正式场合被叫到台上表演邦戈鼓,可是主持人似乎从来不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其实我还搞理论物理研究。”
等到了第6场演讲,面对还在鼓掌的学生,费曼没有说任何开场白便直接切入了正题,甚至连一句客套的“大家好”都没有。他想要探讨的是,虽然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应付看得到、听得到和摸得到的日常事物,但它却难以理解大自然在微观尺度上的表现。
他说,经常是实验挑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于是, 我们便看见了意想不到的东西,”费曼说,“这些东西与我们的想象差距巨大。所以我们的想象力被发挥到极致——这与写小说不同, 不是幻想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而是通过极致的想象,来认识和理解实际存在的东西。我想谈论的正是类似的情况。”
这个讲座是关于量子力学的,也就是研究微观事物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尤其关注光和亚原子物质(如电子)的性质。换句话说,它要研究的正是现实的本质。光和电子会(像水一样)表现出波动性吗?还是说它们更像粒子(比如沙粒)?就目前看来,回答“是”或者“否”都是既正确又不正确的。任何试图将微观的亚原子实体具象化的努力,都只是我们的直觉在自取其辱。
“它们的行为遵循自己独特的方式,”费曼说,“用术语来讲,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量子力学’的方式。它们的行为与你见过的任何事物都不同。无论你有多少见识都是不够的——你的见识不完备。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事物的表现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它们的行为不只是像粒子,也不只是像波。”
不过好在,至少光和电子的行为是“完全相同的”,费曼说,“那就是,二者都很古怪”。
费曼提醒现场的听众,接下来的讲座内容会有些难懂,因为它将挑战听众在大自然如何运作这个问题上的长久共识:“但其实,这种难是心理上的,是你施加给自己的永恒折磨,因为你总对自己说: ‘可它怎么能是那样的呢?’这种想法源于你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用熟悉的事物来类比的冲动,但我认为这终究是徒劳的。我不会用任何熟悉的事物做类比,只是单纯地进行描述。”
于是,为了能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通过引人入胜的演讲表明自己的观点,费曼把重点放在了“一个旨在反映量子力学全部奥秘的实验”上,它“将让你直面大自然的自相矛盾、神秘莫测和稀奇古怪”。
这个实验就是双缝实验。很难想象有哪个实验能比它更简单,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虽然简单,却令人感到无比困惑。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光源,然后在光源前放置一块不透光的板子,板子上开出两道狭窄且间距很小的狭缝或口子,这为光线的传播提供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在板子的另一边立一块屏幕,你觉得你能在这块屏幕上看到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据我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取决于回答者如何看待光的本质。在17世纪末和整个18世纪,艾萨克·牛顿的观点主导了我们对于光的看法。他认为光由微小的粒子构成,并把这种微粒称为“光微粒”。
牛顿之所以提出光的“微粒说”,部分是为了解释为何光不能像声音一样拐弯。牛顿认为,光肯定是由粒子构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光线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会弯曲的现象。费曼在讲座中讲解双缝实验时,首先考虑了用粒子轰击双缝的情况。为了强调实验对象的粒子性,他让在场的人忘掉亚原子粒子(比如电子和光微粒),转而想象我们在开枪发射子弹——子弹总是“一颗一颗”的。为避免太多暴力的联想(序言里已经提过了炸弹, 后面还有用到枪械火药的思想实验),我们不如想象有这样一种机器,它喷射的是沙粒,而不是子弹。我们都知道,虽然沙粒比子弹小得多,但它也是一颗一颗的。
第一步,我们只用左侧或者右侧的狭缝来做实验。假设沙粒的速度足够快,我们可以把它们的运动轨迹看成直线。经过这样的处理,绝大多数沙粒都会在穿过狭缝后,落到狭缝正后方一个与狭缝相对应的区域内。正中间的数量最多,越往两侧越少。在下图的曲线图中,曲线越高,代表落在该处的沙粒数量越多。
如果我们用两条狭缝来做实验,又会看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正如很多人所预料的,每粒沙子都会从两条狭缝中的一条穿过,然后击中位于屏障另一侧的光屏。有多少沙粒穿过两条狭缝,就有多少沙粒击中后方的光屏。这种简单易懂的运动方式非常符合非量子世界,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所描绘的经典世界的日常经验。
为了向你证明实验结果的确如此,我们可以把整个实验装置竖起来,让沙子从上而下落在带有两条狭缝的屏障上。 很容易想见, 穿过狭缝的沙子应该会在开口的正下方形成两个小沙堆。
把实验装置恢复原位,想象这次入射的不是沙子,而是光线, 并且假设光是由牛顿所说的光微粒构成的。根据沙粒实验的结果推断,我们应当能在光屏上看到两条光带,它们分别位于左右两条狭缝的正后方,每条光带都是中间最亮,越往两侧越暗,除此之外, 我们只要把击中光屏的光微粒悉数相加,就能算出总共有多少光微粒穿过两条狭缝。
可惜,实验的结果却并非如此。从穿越双缝的表现来看,光并不像是由粒子构成的。
哪怕在比牛顿更早的年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了一些不符合牛顿的光微粒说的现象。举个例子,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比如,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然后再从玻璃进入空气——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折射,正是我们制作玻璃透镜的原理)。如果认为光是由粒子构成的,那就很难解释它在穿越不同的介质时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的现象,因为无论是从空气进入玻璃,还是从玻璃进入空气,想要改变粒子行进的方向就必须对它们施加外力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光看成是一种波,折射现象就可以解释了(波在空气和玻璃里传播的速度不同,这解释了它在跨越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也正是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7世纪提出的观点。惠更斯主张光是一种波,就像声波一样。鉴于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的振动,惠更斯假想存在一种名为“以太”的介质,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间里,而它的振动便是光的本质。
这是一个严肃的理论,由一位天赋异禀的科学家提出。惠更斯是一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兼数学家。他曾亲手打磨透镜,并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2005年,人类的探测器首次登陆土卫六,探测器名叫惠更斯号,以纪念他的贡献)。他还独立发现了猎户星云。1690年,惠更斯出版了《光论》一书,他在这部著作里详细论述了光的波动理论。
牛顿和惠更斯生活在同一时代,但牛顿的名声更为显赫。毕竟,是他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从日常生活中的抛物线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的一切现象。不仅如此,牛顿还是个相当博学的通才,在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数学家,他创立了微积分,他甚至曾大胆涉足化学、神学,撰写过《圣经》评注,至于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我就不必多费口舌了)。这么看来,牛顿的光微粒理论能压惠更斯的波动理论一头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世人还需要一位能与牛顿分庭抗礼的全才来打开局面。
河小白

24-06-29 09:25

0
美国纽黑文大学的Nikodem Popławski近日在一篇论文中称,根据爱因斯坦的方程,在一个膨胀的宇宙中,每个黑洞视界处的空间膨胀速度都必然是一个常量,且所有黑洞皆是如此。这意味着暗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学常量,是存在于黑洞视界处的唯一能量。否则视界处的物质压和空间曲率将是无限的,而这是不合理的。

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着迷,也最“简单”的天体。它们只有质量、电荷和角动量。但它们同时也拥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在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的空间中存在着一个球形的边界——视界。视界没有实体表面,但外界的所有物体一旦跨越它进入视界内部,就再也无法离开了。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1916年史瓦西推导出在一个静态的宇宙中,一定存在着一种大质量的、不自转的、呈完美球状的天体。这个天体有一个视界,视界的半径与这个天体的质量成正比。视界内部的一切包括光都无法离开。这种天体就是黑洞。史瓦西还推导出,黑洞的中心存在着所谓的奇点——一个爱因斯坦引力法则无法解释的密度无限大的点。
1933年英国数学家、宇宙学家George McVittie发现,质量周围的时空与史瓦西视界是相似的。但在距离质量较远的地方,宇宙是在膨胀的——正如我们今天之所见。
在史瓦西以及McVittie结论的基础上,Popławski认为在一个膨胀宇宙中,黑洞视界附近的空间膨胀速度必然是一个只与宇宙学常量相关的常量。由于宇宙学常量与暗能量密度有关,因此存在于视界处的唯一能量是暗能量。
Popławski表示,根据这一点可知,宇宙不同部分的膨胀速度是不一样的。而所谓的“哈勃危机”,也就是人们使用不同方法测得的宇宙膨胀速度不一样,其实是一个针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框架下膨胀宇宙黑洞时空进行正确分析后的正常结果”。
Popławski还认为,一个各部分以不同速度膨胀的宇宙,其宇宙学常量,也就是暗能量的值必然为正。否则宇宙就是闭合的,会发生振荡,也无法出现所谓的空洞。他认为,这是针对宇宙加速膨胀的一个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要验证这个理论可不容易。现实中黑洞是会自转的,虽然只要它的转速足够慢,Popławski的结论就适用,并能获得一个很好的近似值。但以今天的技术,对视界处的哈勃常量进行测量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可以测量视界的哈勃常量,但可能永远也无法获得答案。因为尽管Popławski认为,每个黑洞实际上都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虫洞,视界是连接两个宇宙的通道,这个通道不会因为宇宙的膨胀而变大,而且两边都一样。但是只要测量者跨越视界,一切就都定格了,什么数据都传不回来。
河小白

24-06-19 17:18

0
河小白

24-06-18 19:02

0
河小白

24-06-18 19:02

0
河小白

24-06-12 12:11

1
在天道体系里对一切个体,一切组织的命运预测,都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这套标准就是这4个字:
命,势,能,运。
1:命
命是什么?
命是天赋,是性别,是欲望,是上天赐予你的起手牌。
有的人会聪明点,有的人会漂亮点,有的人会高一点,有的人会矮一点...
但天道在冥冥中自有安排:天道,绝不发一样的牌。
对生命而言,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花草树木。对世界而言,天道依然如此。
阿联酋,总人口950万,国土面积8.3万平方公里;中国总人口14亿,960万平方公里。
你猜猜二者的人均石油占有量能相差多少呢?不是10倍,不是1百倍,甚至不是1万倍,而是270万倍。
不均匀,不均一,不一样,这就是天道发牌的基础设定。
它不会让你摸到一模一样的牌,但不同的牌并不意味着不公平。
天道是公平的,这种公平体现在:它赐予你,也必夺舍你。它赐予你智商,或许就夺走你的颜值。它赐予你肥沃的土地,或许就夺走了这片土地的和平。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他样样都比别人强,那天道一定夺走了他的诚实。
不用羡慕别人的命,因为你不知道天道暗暗夺舍了他什么。不用怨自己的命苦,因为你不知道天道偷偷赐予了你什么。
如此,你才能真正收获平和,收获幸福。
不焦虑不自怜,不放荡不自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不浑身戾气。
你或许觉得你很普通,99%都和别人差不多。但请你相信:那1%的不同,就足以让别人为你着迷,让你收获爱与财富。
人和猩猩,就是这1%的不同。
2:势
势是什么?
势,是指一种不可阻挡、威猛无比的态势,是一种力量的积聚与大爆发。
大多数人都告诉你:成功没有捷径。但在天道体系内,成功是有捷径的。这个捷径就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行。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一种大势,一旦形成,那不是人所能抵挡对抗的。
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雷军就曾说:“我悟出了成功的关键。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但是这个只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能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那个风口。”
雷军起初专注做金山软件,而同时期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在做互联网平台,最后的结果是天壤之别,阿里腾讯百度,上市时都是千亿级,而金山软件却是百亿级,这10倍的巨大差距让雷军开始反思,最终悟出了顺势而为的天道要旨。
也因此,在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时,雷军都义无反顾地躬身入局,开始他的新一轮创业。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99%是由势决定的。
创业者的能力和运势确实能决定企业的生死,但企业的规模上限是由势托举起来的。
想象一下,一个创业者处在了风口浪尖,他的船被浪推着极速前进;另一个创业者在风平浪静的海里靠自己和同伴一起划船前进,纵使他的团队再强大、再训练有素,速度都不可能超过被海浪推着前进的公司。
这就是成功的捷径,顺势而为。
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趋势。
在当下的中国而言,有两大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一个叫科技,一个叫老龄化。
3:能
能是什么?
能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认知。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来做,为什么会有差异?背后就是能的差异。
不同的能,达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
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生生涯:
奴:非自愿工作,需要被鞭策;
徒:自愿学但能力不足;
工:按规矩做事,踏实可靠;
匠:刻意练,精通一门技术;
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
家:有一个信念体系,影响更多的人;
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为人立命。
你如果不想一辈子像个奴隶一样工作,生活,那你就要去做那些真正能点燃你的事情。
对生命,对世界,对某种事物的热情,
对知识,对规律,对某种本质的执着追求,
正是这些,拉开了人在能上的巨大差距。
你灵魂里的热情,你灵魂里的好奇,是指引你命运的先知。
顺着你的热情和好奇出发,你才能真正抵达,天道赐予你命运的归宿。
4,运
作为一个天道主义者,我绝不会告诉你:只要努力,只要勤奋,你就一定能成功。
我必须诚实的跟你说:在天道的世界,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有的时候,运气甚至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马云曾经公开表示,如果2003年邵亦波没有卖掉易趣,他肯定不会创立淘宝。
邵亦波何许人?11岁就参加首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并获得金牌奖,初中、高中时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连获特等奖与一等奖,成为全国中学数学竞赛明星选手,高二跳级直接进入哈佛大学,是中国以全额奖学金赴哈佛读本科的第一人。
1999年8月,邵亦波在上海创立了易趣,成立4个月就拿到了650万美元投资,半年不到又拿到2050万美元,之后eBay又投了3000万美元给易趣,资本的助推让易趣在电商行业占有率超过80%。
阿里巴巴而言:当时的易趣,当时的邵亦波,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但命运并不总是按部就班的前进,机会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邵亦波的岳父在上海去世了,他的太太伤心难过不愿留在上海,回了美国。而邵亦波太爱他的太太,所以,2003年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把易趣全部股份卖给了eBay,自己也回到了美国。eBay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并没有使易趣延续邵亦波时代的辉煌。2005年,淘宝超越易趣成为行业第一,此后,eBay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直至彻底退出中国。
没有人可以预料邵亦波会主动退出,这是一系列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
于马云而言,这就是运。
运是偶然,是概率,我们无法预测,只能做好一切准备,然后静静等待。
就像在投资领域,你找到了一个好行业,找到了一个好公司,你把这些都准备好了,那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市场给你机会,让你以一个好价格买进。随时做好大运来临的准备,随时做好天降富贵的准备。
每个人,一生中至少会有3次大运,只要抓住其中一次,就够了。
河小白

24-06-10 21:16

1
在高速运动当中,时间和空间将与参考系有关,一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大约是9.46万亿公里。
在天文学中,我们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比如某某恒星距离我们50光年,可以理解为我们此时看到这颗恒星发出的光线,从该恒星传播到地球用了50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恒星,是它50年前样子。
狭义相对论指出,不同参考系下的时间流逝速度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乘坐高速飞船到距离地球50光年的地方,飞船速度的不同,飞船参考系内经历的时间也不同,忽略加减速阶段时:
飞船0.2倍光速:飞船内过了48.99年,地球上过了250年;
飞船0.4倍光速:飞船内过了45.83年,地球上过了125年;

飞船0.7倍光速:飞船内过了35.71年,地球上过了71.4年;

飞船0.9倍光速:飞船内过了21.79年,地球上过了55.56年;

飞船0.999倍光速:飞船内过了2.24年,地球上过了50.00005年;

飞船0.999999倍光速:飞船内过了26天,地球上过了大约50年;

飞船0.999999999倍光速:飞船内过了20小时,地球上过了50年;

理论上,当飞船无限接近光速飞行时,飞船内的时间流逝将无限接近于零,飞船内的人会觉得一瞬间就到了50光年外。
然而飞船外地球的时间不受影响,地球上的人会看到飞船以一定速度飞向50光年外,比如飞船速度是0.7倍光速时,地球上的过了50/0.7=71.4年,这时候时间就是相对的,我们说时间必须先指定是哪个参考系的时间。
另外,狭义相对论还指出,有静止质量的物体,无法加速到光速,否则该物体的动质量将无限大,所需能量也要无限大。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且光子在真空中始终以光速运行,对光子本身的参考系来说,时间就是静止的,无论光子传播多远,甚至从宇宙一边传播到宇宙的另外一边,对光子本身来说都是一瞬间。
河小白

24-06-06 12:33

1
河小白

24-06-05 22:08

0
河小白

24-06-05 20:46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