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玄学篇》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4-02-24 17:03 5935次浏览
半只烟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哥哥问《画江湖之天罡》是不是很好看,弟弟说它有9.9分肯定是很好看的。还问我是不是评分最高的电影。好吧,不好看的电影能推荐给你们看么?不过印象中确实没见过这么高的评分的,大概动漫片键盘侠们看得少吧,所以一般评分还是都比较高的,过段时间应该评分会下降到9.0-9.5分吧。我如是说。一个月过去了,哥哥忽然说《画江湖之天罡》还是9.9分哦。这下轮到我吃惊了。确是好片。原本就是想让他们了解下袁天罡和李淳风,还有他们的《推背图》。埋下玄学的种子。

看《2012》的时候哥俩问我,玛雅文明预言的世界末日是真的么?我说如果是真的,那你们还会存在么?2012年的12月21日那天我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一群朋友在化龙池喝酒末日狂欢,熬过了午夜十二点散棚,然后陪一个女孩子在麻将馆里打两人麻将决战到天亮。奇异版的《天亮说再见》。好吧,我更信《推背图》和《滴天髓》。玄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年少时对此不屑一顾。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奈何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最怕问初衷,幻梦成空。空有冯唐李广愿,不遇文帝付西风。悔不早做一闲翁,诗酒琴棋终日里,任岁月匆匆。细雨湿流光。已知天命虽还仍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却大抵只剩不甘的咆哮和自欺的慰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打不过的就加入。想逆天改命就苦研《滴天髓》、《子平真诠》等命理学书籍。只是这天机又岂可轻窥?算着日子,好像也就是这两年了吧。看不到横财,约摸就手心攥着的K线还能指望得上吧。好吧,终还能算圆回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彼时初闻算命高人所言愤然不信。成名须趁早,一日看尽长安花。老来即便是给你泼天的富贵又有何用?好饭不怕晚。我们以为我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却经常被命运掐的翻白眼。

据不靠谱相关人士统计,世界上有74%以上的人群信仰宗教,无神论者只占26%。不管你是否有信仰,这个世界,都已经被宗教所“攻陷”了。据说宇宙给人类派遣了灵性导师释迦摩尼述《大藏经》、耶稣留《圣经》和默罕默德传《古兰经》,成就了世俗中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实导师团里还有老子和孔子是负责传授大中华区文明的,奈何国人太聪明,道家和儒家也只是为统治者所用,并未成就大气候。而五千年文明唯一传承下来的神州大地现也只有苍生和汗牛充栋的古籍经典,神鬼被打翻在地,扫除一切害人虫。众生皆苦,万相本无,唯有自渡。可自渡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呐,也只有抱团取暖寻求宗教的救赎和庇护一途了。以光之名,抚平世间的一切忧伤,愿战争不再人间出现,将那刀枪熔炼,变成耕耘的犁;以光之名,照耀你我前行的道路,在认清世界真相后能够摆脱一切不洁净的束缚,让你我在属灵的空间里绽放新的生命!以光之名,对世人沁注怜悯与爱的心境,让感动再次感动,让泪光浸润心田,不再惧怕黑暗,让低频的事物在冰雪消融的大潮中流逝吧。封建迷信都是糟粕,宗教也都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工具。年少时是坚定的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直到一次又一次被命运之手无情的愚弄和嘲笑。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牛顿爱因斯坦晚年都醉心于神学。我们比他们更智慧么?谁耻笑我执着谁把岁月蹉跎,谁碾碎了泡沫谁心已成魔?我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直到读到《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观:你以为这世界是真的?》,我知道我的世界观已赫然出现了一条裂缝,一道光进来了。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似乎,豁然开朗。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盗梦空间》里说,我们做梦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好吧,我们能想起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么?你有你出生后的记忆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事?四岁还是五岁?科学家告诉我们,人小时候的记忆因为杂乱无序所以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被好像我们清理手机内存一样被清除保护了。人生如梦。可你真的就能确定我们现实存在的这个世界就不是一个梦?就好像一晌贪欢梦里不知身是客,我们在梦里却并不知晓我们是在梦里。死亡,而回归天国回归主的怀抱,是不是就是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上一级梦境?抑或是,现实?印度古卷《摩柯婆罗多》中记载,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梵天的一场梦,同时期的中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庄子也曾发出这样的天问,究竟是蝴蝶梦见了我还是我梦见了蝴蝶?庄周梦蝶的本质其实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真实性的怀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周易算命之类的这些玄奥深涩的东方命理学说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去探究测算验证,我们的命运是否是在一生下来就被注定了的,但是我忽然想起了西方的星座理论。这个是更宽泛而简浅的划分。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星座去套测一个个熟悉的人的属性和际遇。至少我是最典型的摩羯座。其他星座都套不上。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朋友都是有很明显的星座特性。而且,更精确细化的是,西方也还有所谓的上升星座予以配合。所谓上升星座就是被我们的生辰时间和出生地所决定(其实就是经纬度)。在占星教科书里的官方定义是: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东方地平线上正在升起的那一个星座,它是占星学系统黄道十二星座之中的某个星座(不是天文学系统的星座),在星盘中它的符号是ASC。有些人的太阳星座会跟上升星座一致,而大部分人的上升星座跟自己的太阳星座不一致。这是不是西方的星座理论又和东方的命理学说殊途同归了?只是我们的更为高级和精准,当然能解读和勘破命书的也更寥寥,万中无一。

而人的本质又是什么?人其实是大自然 的一种映射。比如人体有365个穴位, 一年刚好365天;人体有12条经络,一年刚好12个月。脊椎有24节,一年刚好24个节气,人与大自然完全吻合。古代人所说的人体内的小周天,其实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这一系统;人的脊椎有24节,随着身体的循环,每一个骨节都会发生相应的感应。而根据对这些微妙变化,古人体会到了一个周期应有的变化节点,于是把中国农历的一年分为了24个节气。所以,人身上每一点都在宇宙之中有着其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视,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比如五脏之中的28星宿,比如命门之中的银河系。《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运作原理,然后利用的却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因为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再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一般 7 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 7 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 7 的倍数,14 天或 21 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 7 的倍数:鸡孵蛋:7×3 = 21 天;猫怀孕:7×9 = 63 天;兔子怀孕:7×4 = 28 天;老虎怀孕:7×15 = 105 天;人类怀孕:7×40 = 280 天。七日节律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一个月有 28 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 除以 4 就是 7 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任何一个东西,都既是世界的缩影,又是世界的全部。比如我们可以透过个体窥见整体,例如中医耳穴针灸、都是透过耳朵或手掌来诊断与治疗全身。我们要有一滴水而看到整个大海的能力,这就是整体的意识。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的,世界就象一个大房间,有无数的门,从任何一个门都能进入这个房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法门”。比如易经有“象数义理”四大法门,这四个法门就是研究易经的四个途径,图象,数字,道义,理论等等,都是我们探究世界真相的途径。任何一个角度/途径/切入点,都是通向世界奥秘的钥匙。

万物皆有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三千,然殊途同归。终究又归为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从宏观到微观,概莫能外。可这一,可这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冥冥中,我们都只是命运长河中的一尾小鱼,很少的一些,强壮的,偶尔跃出水面以为看清了方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其实也都是命运的安排。躺平是命运,抗争也是命运。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30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河小白

24-08-11 09:50

0
根据水流冲击力公式计算体重为50千克的人极限高度是20米。所以,只要高度达到足够高人就会因高空落水而摔死。
一篇研究潜水撞击力的论文显示:不同的入水姿势受到的冲击力不同给身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针对头、手、脚三个部位实验结果最终发现 :“脚优先触水”安全性最好 ,头部优先触水”安全性最差。有研究者分析了44个高处落水案例结果发现——脚先落水、双手高举的落水者存活概率最高、躺着入水的落水者存活率最低。
这其实是因为人受到的伤害和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水就越难排开对人体和内脏的冲击力就越大。跳水时,让肌肉保持紧绷状态增大对身体的保护力度。落进水池时,让双脚先着陆身体保持笔直,这样便仅需承受头顶的微小水压。
河小白

24-08-11 09:41

0
今天,天文学家在半径465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里,已经发现了2万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粒尘埃罢了,可以肯定的是,可观测宇宙之外还有空间,还有大量星系,只不过因为光速只有每秒30万公里,而宇宙又在超光速膨胀,所以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星系发出的光永远到不了地球。
有天文学家认为,可观测宇宙的体积只是全宇宙的250分之一,整个宇宙的星系总量,也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但这些都只是数据层面的,科学家真正想知道的,是宇宙究竟有没有形状和边界,以及边界之外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光在宇宙中会自动沿着测地线飞行,但宇宙时空又会被质量扭曲,所以光看似是直线飞行,其实不经意间已经弯曲了,但光路过黑洞的时候,则会绕着黑洞质量造成的引力深井转圈,永远也飞不出去。
把这种情况放到整个宇宙来看,爱因斯坦倾向于宇宙是一个闭合的四维超球体,也就是说光在我们宇宙中沿着测地线飞行,最终只会回到原点,就跟地球上的环球航行一样,此时宇宙在三维空间上属于有界无边形状。
此时只需要超过光速,就能摆脱三维时空的束缚,进入四维空间看到宇宙的全貌,因为只有超过光速才能开辟全新的方向,一个在三维时空里不存在的方向。
类似的情况在地球上也发生过,从飞机到轮船最多只能环球航行,只有火箭和航天飞机具备足够快的速度,最终能从垂直方向进入太空,看到地球的全貌。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任何办法能在宇宙中以超光速航行,不论是曲率驱动还是虫洞,都还只是爱因斯坦理论中存在的东西,现实宇宙中并没有天然虫洞,超光速飞船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有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文明可能会被困在太阳系,甚至宇宙中所有智慧文明都会被困在几光年的区域。
这种被光速限制导致无法扩张的情况,也许就是我们迟迟没有找到外星文明的根本原因,也是费米悖论的答案之一。
以马斯克为代表的一些科技狂人则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有可能是虚拟的,人类只是其中的NPC而已,上到光速限制,下到量子叠加态,都是为了节省算力所做的优化,现阶段的我们完全找不到宇宙的BUG。
总体来看
不论宇宙是闭合的四维超球体,还是一个虚拟的程序,这些对现阶段的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都不大,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从0.7级文明变成1级文明,然后大规模进入太空,在太阳系内扩张,争取让人类文明在宇宙中开枝散叶,然后才能研究其他问题。
河小白

24-08-08 19:08

0
地球赤道周长是4万公里,从地球到月球是38万公里,这些距离对一些老司机来说,也还算能切身体会,但到了整个太阳系范围内,公里就不够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天文单位。

一个天文单位是1.5亿公里,也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离开太阳系后,天文单位就要让位给光年,比如比邻星距离我们4.2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是18万光年。
光一秒能飞30万公里,连续让它飞一年后,我们就能得到一光年是9.46万亿公里,这个数字是人类大脑很难想象的,已经完全失真了,所以我们接下来将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衬托一光年究竟有多远。

如果一辆车能长时间保持时速200公里,那么它需要540万年,才能跑完一光年,差不多就是从人类祖先刚出现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刚结束。
目前飞的最快的探测器,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的速度能达到每秒192公里,这种情况下它需要1500年才能飞完一光年,至于很多人更熟悉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它们的速度只有每秒17公里,要1.8万年才能飞完一光年。

有意思的是,太阳系最外围的奥尔特云的半径刚好是一光年,所以不论是旅行者一号还是二号,它们其实从未飞出太阳系,只是飞出了太阳的日球层而已,距离真正的星际空间还有数万年的航程。
不要忘了,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世界,是4.22光年外的比邻星,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同等量级的星系,是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而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其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它们平均距离都有数百万光年。

这时候你再看看一光年,就会发现它只是宇宙中一个非常短的距离,在它之上还有秒差距,一直到百万秒差距,一个秒差距是3.26光年,一个百万秒差距是326万光年,现阶段的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走完其中最短距离的万分之一。
你可能会觉得,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就是蜗牛的速度,就算是光速飞船也不可能有效探索宇宙,但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光速虽然在宇宙中显的很慢,但光速飞行的时间膨胀效应,会让飞船内的人的时间流逝速度无限接近于0。
这种被爱因斯坦称为时间膨胀的现象,会让驾驶光速飞船的人,在瞬间到达宇宙中任何地方,而他自己却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地球上,还处于低速运动状态下的我们,才会感觉到漫长的时间。


其实对宇宙中的光子来说,它们也是诞生瞬间就到达了地球,到达了宇宙的任何地方,因为时间对它们来说是静止的,只有地球上的我们,在低速参考系下,会认为太阳光飞了8分20秒才到达地球,仙女座星系的光子飞了254万年才到达地球。
总体来看

人类如果想要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光速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比如曲率驱动,比如虫洞,这些都是目前理论允许的超光速方式,唯一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实现它们。
河小白

24-08-07 10:47

0
喜马拉雅山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青藏高原南缘,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又发现2个新物种,分别是墨脱大爪鼩鼱和雪山大爪鼩鼱。鼩鼱(qú jīng)家族又多了2个新成员!

最有趣的是,有人看到母鼩鼱常带着幼崽外出觅食,只要母鼩鼱一声轻叫,幼崽们迅速排成一列,一个接一个地咬住前一个的尾巴,很快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首尾相连宛如一条小蛇在地面上蜿蜒前行。
01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仅3-5克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鼩鼱,可能都会以为它是老鼠或鼹鼠的一种,因为它的外形真挺像老鼠的。但实际上鼩鼱与老鼠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鼩鼱这个小家伙,来头可不小,是地球上古老而神秘的生物之一。白垩纪时期,恐龙巨兽横行,鼩鼱的祖先顽强生存、繁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

鼩鼱是哺乳动物中鼩形目、鼩鼱科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仅3-5克,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可真是哺乳动物的侏儒,小到容易被忽略。
鼩鼱还是哺乳动物中最早进化出胎盘的物种,长着尖尖的小鼻子,皮毛柔软光滑,憨态可掬,以各种昆虫为食。
鼩鼱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寒带冻原,从平原草原到高山森林,在不同的环境下,鼩鼱都可以适应生存。
02
母鼩鼱带幼崽觅食,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首尾相连
鼩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动物,民间称其为“长蛇鼠”,视其为“不可伤害”的物种。这个名字源于它一项独具特色的行为——拖尾行为。
鼩鼱一家子通常是5-8只,每当鼩鼱出行时,都是集体行动,十分紧密,个体连成整体,配合相当默契,行动中也不会轻易松开。

母鼩鼱走在最前面,领着一群小鼩鼱,排成一个纵队,后者用嘴巴衔着前者的尾部的皮毛,首尾相连,一个拖一个地前行,犹如一条“长龙”,移动中没有一只会掉队。
它们行动一致,走到哪儿,去干什么,全靠母鼩鼱带队。如果第一个趟水,后面的也会跟着趟进水里;如果第一个踩到尖锐的东西,后面的也会跟着踩过去,而不知道避开。
那么,鼩鼱为何要首尾相连呢?
一方面,鼩鼱体型娇小,单独行动,就容易受寒挨冻。所以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抱团取暖”,能够大幅度降低了热量的流失。这是一种保温策略!
另一面,当好几只鼩鼱形成一队“小列车”时,它们便能汇聚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当遇到天敌猫头鹰、蛇的时候,机警的鼩鼱发出警报,一同应对。
此外还有,当外出觅食,或者迁徙搬家时,鼩鼱井然有序地串联成行,母鼩鼱能够更好地照顾到每一只幼崽,减少迷失、掉队的风险。
专家通过深入观察、研究,发现鼩鼱头尾相连时,它们的心跳和呼吸频率竟能奇迹般地同步。
所以这种行为不仅促进了群体内化学信号的传递,还可能加强了个体间的默契与协调。每一只鼩鼱都相互依存,同生共死。
03
细长的鼻子,左右两个鼻孔,可以分别嗅到不同的气味
鼩鼱,似鼠非鼠,体型纤小,褐色的皮毛很光滑,吻部尖而长,小眼睛闪烁着机警,拖着一条比身体还长的尾巴。
细而长的鼻子,小巧精致,但不是为了彰显个性,而是重要的生存工具。犹如“探测器”一般,有着十分敏锐的嗅觉,能够分辨出数以万计的气味分子。
而且,它左右两个鼻孔,还能同时分别嗅到不同的气味,以便更精准地确定气味来源的方向和距离。这个技能真是杠杠的。
而那一对耳朵,则是鼩鼱的“雷达”,它们能捕捉到地下几米外的微小声响,可敏锐发现猎物,以及帮助它及时察觉到危险。
虽然视力不发达,却丝毫不影响灵敏度。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鼩鼱甚至拥有简单的声呐系统,能够发出超声波,探测远处的障碍物或猎物。
04
唾液腺会分泌出毒液,被它咬中的猎物,会无法动弹
鼩鼱住在地下洞穴,常常出洞活动,很活跃,一生奔波劳碌不停,常在四处奔走觅食。
别看它们那么小巧,实际上食量大,是个小吃货,每天吃掉自己体重3倍的食物。
鼩鼱以各类昆虫、蚯蚓、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也食植物种子、谷物、水果。因新陈代谢过快,很容易饿肚子,不是在觅食,就是在觅食的路上。
如果超过2小时不吃东西,就虚弱无力,如果超过6小时不吃东西,可能会饿死。
鼩鼱的腭下长有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毒液,它会利用毒液来麻痹和制服猎物。专家曾将鼩鼱唾液腺分泌出的液体,注射进老鼠体内,不到一分钟,老鼠进入瘫痪状态。
可见,小型动物如果被鼩鼱咬了,很快就会失去知觉,无法动弹。人如果被它咬伤,则会出现发热和红肿的症状,还伴随着疼痛。
鼩鼱猎到食物,会立马享用每餐,吃饱了,还会将食物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05
遇到天敌就躺平,四脚朝天挥舞着爪子
自然界危机四伏,小小的鼩鼱有很多天敌。猫头鹰、游隼等猛兽,以及野猫、狐狸等捕猎能手都是鼩鼱的天敌。
出门在外,最怕被天敌盯上,倒霉的话就成了天敌的美食。不过,求生本能让鼩鼱爆发出大能量。
当遭遇敌害,鼩鼱无处可逃时,会上演一场“装模作样”的戏码。立马躺平在地,四脚朝天,挥舞着小小的爪子,同时发出尖锐刺耳的吱吱声,是在警告来犯者,也是在求救。
另外,还有一招。在鼩鼱的胁腹两侧,隐藏着两条腺体,它们能够分泌出一种具有恶臭的液体。
这种液体虽然不具备强大的攻击力,却是鼩鼱的天然“防狼剂”,在关键时刻能保自己一命。
河小白

24-08-04 08:10

1
大自然的熔炉里,温度体现的是粒子的运动速度。粒子运动得越快,温度就越高。所有粒子完全停止运动时的温度是0K(开尔文),大约相当于-273.15°C。这是理论上温度的最低值。那么温度有没有最高值呢?
当温度上升到数千K时,分子会解体;而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原子周围的电子将被剥离,物质会变成等离子体。当温度上升到大约8×10⁹K时,会产生物质和反物质对,比如电子和正电子;当温度上升到大约2×10¹⁰K时,原子核开始瓦解,成为单个的质子和中子;当温度上升到大约2×10¹²K时,质子和中子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胶子,它们会在高能状态下不受束缚地运动;而当温度上升到大约2×10¹⁵K时,将出现所有已知的粒子和反粒子。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可能还会发生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因为这大约是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时的能量级,粒子的静态质量是在此时产生的;因此一旦超过这个能量阈值,所有的粒子可能都会失去质量,并以光速运动。无论是物质还是反物质,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一切都会化身为辐射。
温度还可以更高。此时更高的温度并不意味着辐射的运动速度会变得更快,但是它们携带的能量会变多。这就像射电波、微波、可见光和X射线都是电磁辐射,但它们携带的能量有多少。此时可能会有人类未知的粒子出现,或有人类未知的物理学定律(对称性)发挥作用。
但是即使如此,在现实的宇宙中,温度也不可能无限上升。这是因为宇宙中的能量其实是有限的。如果把整个可观测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反物质、辐射、中微子、暗物质,甚至空间本身的能量集中起来,我们会得到一个巨大的数值。可观测宇宙中包含大约10⁸⁰个物质粒子,10⁸⁹个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更多的光子,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分布在以我们为中心460亿光年为半径的可观测宇宙中。与这些能量相对应的温度大约相当于10¹⁰³K,不能更多了。
不过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这一上限,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会变成黑洞。任何一个单一量子如果拥有了足够多的能量——即使它只是一个以光速运动的无质量粒子——它也有可能变成一个黑洞。粒子如果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别后,就不会再升温,而是坍缩成为一个微型黑洞,并且立即衰变为低能量的热辐射。所以普朗克尺度可能是宇宙温度的上限,而与这一上限相对应的温度,大约是10³²K。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在宇宙诞生之初,时空曾以指数级膨胀,所有的粒子、反粒子和辐射都在那时迅速分离。如果我们能够以某种方法达到足够高的温度,那么宇宙大爆炸就有可能重新开始,继续急速膨胀下去。而达到这一结果所需的温度可能在10²⁸-10²⁹K之间。
所以温度有一个理论上限,大约是10¹⁰³K。但由于能量的有限性、黑洞的形成以及宇宙膨胀恢复的可能性,温度还有一个实际的上限——10³²K或10²⁸-10²⁹K。不过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限制都没有现实意义。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极端化正在愈演愈烈,夏天一年比一年热已成现实。
河小白

24-08-02 12:37

0
1911年,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上尉带领20多位勇士驾驶“特拉诺瓦”号风帆蒸汽动力船第一次踏上南极的大陆,至此,这块神秘的陆地向世人拨开了神秘面纱,阿蒙森登陆的地点是南极大陆的最大缺口罗斯冰架,他在鲸湾处靠岸并安营,阿蒙森的航海日记里记载了一件怪事,在沿着维多利亚地外围海域航行的时候,海底出现了很多个像火一样的光球,这些光球一闪即逝,阿蒙森将其称为“鬼火”!这个词在哥伦布航海里也有记载,当时航海家都认为这是海底火山运动岩浆造成的奇异现象,但罗斯冰架下没有火山!阿蒙森在成功抵达南极点后迅速返程,到达欧洲后他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挪威国王为他颁发了荣誉,但在南极遇见的海底不明亮光一直是他心中难以解惑的谜团;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1933年,纳粹德国崛起洗头佬上台,洗头佬是一个神秘主义信奉者,为了寻找雅利安人是神族后裔的证据,他要从世界各地寻找上古文明和雅利安种族的联系,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希姆莱制定的遗失文明寻根计划地点包括“印度、西藏、南极、中美洲”四个区域,其中南极是希姆莱寻找神级文明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认为在这块冰封大陆的下面隐藏着人类诞生的基因密码!1936年,希姆莱第一次派遣探险队前往南极,由海军的弗雷德里希.穆勒少校带领精心挑选的40多位队员乘坐“施瓦本”号商用改装船前往南极,这个计划也被称为“新施瓦本”计划,这艘船外形跟普通的商船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则是武装到牙齿,他们准备的很充分,极地防寒服、食品、燃料,以及测绘工具一应俱全,甚至还将一架小型雪橇飞机给折叠到船舱里,施瓦本号于1936年年底到达南极毛德皇后地!此时正是南极的夏天,队员们对毛德皇后地的沿海地区做了测量!在进行极地观测的时候,穆勒的队员们就发现有圆盘状的金属物从南极的内陆冲向云霄,只是大家把这一现象归结于极昼产生的光晕幻觉,这件事也在穆勒的日记中体现,德国人没有在南极发现雅利安民族的起源,却有着意外的收获,穆勒在维多利亚地鲸鱼湾附近的悬崖边上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这个洞穴只有在夏天才能显现,洞穴里面似乎有着神秘的现象,穆勒等人在边缘地区做了标记,于1937年2月返程,洗头佬在听说这个洞穴后兴奋不已,他坚信这是通向另一个维度的时空之门,于1937年再次派遣穆勒前往南极,这次跟随他的除了自己的队员外,还有两艘U型潜艇!这次仗着人多力量大,探险队在到达指定地点后由一艘U型潜艇缓缓的进入洞穴内,洞穴里面明显是被人工加工过的,约往里面温度反而上升,艇员们发现这是一条暗河,里面的间隙刚好能够容下潜艇通过,整个洞穴约3km左右,里面还有着便于停靠的平台,这明显是为了方便潜水设备靠岸的,这里应该是一处被改装过而且被遗失的港湾,里面还有着一些不知名的设备,艇员们从这里搬运了上古时期文明存在过的证据回到了德国,洗头佬激动的说这是上天的眷顾,至此,德国的科技力量突飞猛进,反重力技术、水燃机、碟形飞行器等各种黑科技如同降维打击一样出现在德国的军工厂里。二战结束后,德国海军有几十艘艘U型潜艇和几百名专家消失,有人说在柏林被苏军打死的是洗头佬的替身,洗头佬本尊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雅利安地下城!”南极地区在战后的UFO事件也许跟德国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件事情很诡谲,但美国在1946年的确在南极开展了一次名为“高空降落”的军事行动,参与行动的军事有两万多人,三艘航母,二十多艘军舰直逼维多利亚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南极地区最大的军事行动!他们在找什么?只有洗头佬这样的目标才能让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吧,南极的神秘还在继续!
河小白

24-08-02 12:27

1
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男一女,还能恢复人类文明吗? 

对于人类来说,虽然如今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地球进入到“人类世”中,但其实人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大。地球上的自然灾难、来自太空的“天外来客”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人类陷入巨大的危机中。那么,如果有一天当一场灾难来临后,人类最终只剩下一男一女两名幸存者,人类还有机会恢复人类文明,重新让人类的人口数量恢复到无危状态吗?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一 幸存者所处的位置差距
地球是很大的,虽然它在宇宙中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不过,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很多人一辈子也去不了几个地方,这就意味着两名幸存者同时处在一个地方的概率是极低的。如果这两个人处于不同的地区,那他们将无法察觉到对方的存在,也无法找到对方,这个概率我们可以看做是“0”。
这是因为当灾难发生后,幸存者冷静下来后都会首先想要自保,然后去查看是否还有其它的幸存者。当他走了很长时间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时候,他便会陷入到绝望中。最终,这两名身处异地的幸存者都会绝望得死掉,并在死之前还认为自己是地球上唯一的幸存者。
二 幸存者的健康、年龄等问题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需要适龄生育。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到达一定的年龄才可以进行后代繁衍。排除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假设这一男一女两名幸存者生存在同一个地方,他们之间想要繁衍后代也是非常苦难的。
比方说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如果其中一个是小孩子或者是老年人,那他们根本不具备生育能力。所以,人口增长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其次,即使他们都是适龄人,也很难保证他们两个都是100%的健康,可以进行正常的生育。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幸存者会感到非常害怕。他们能让自己存活在地球上已经是非常困难了,根本就不可能去承担繁育后代,壮大人类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一男一女两名幸存者来恢复人类的文明、恢复人类的人口数量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两个人都是心理素质过硬,并且从事科研等领域的人才,他们才会在确认自身可以存活后 ,展开一系列的计划。
所以,当世界末日真的到来后,人类至少需要百人左右的幸存者或许才可以重新建立起人类的文明,同时也可以让人类的人口数量逐渐的恢复。如果真的只剩下一男一女,那他们注定会被大自然所淘汰,不会有什么幸存者偏差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幻想,如果,我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再配个美女就完美了。
河小白

24-07-29 11:40

0
作为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之一,位于猎户座悬臂上的太阳系,其实还被一个气泡包裹着,它被称为本地泡,直径达到了1000光年,就像一个屏障一样,隔绝了太阳和周围几十颗恒星,跟银河系星际空间的交流。
更巧合的是,太阳是在500万年前才因为绕银河系中心公转,而进入这个区域的,500万年后的今天,太阳刚好位于这个泡泡的中心,刚好被天文学家观测到。
和我们经常看到的星云不同,本地泡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大约1400万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扰动了附近的尘埃云,让它开始不断稀释不断膨胀,从最开始的4光年到现在的1000光年,然后才是太阳系闯入这个区域。

考虑到太阳一直在以每秒220千米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天文学家认为再过500万年太阳系就会脱离本地泡,进入真正的银河系空间,至于前方是否存在即将爆发的超新星,还是危险的流浪黑洞,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放眼整个宇宙来看,所有的天体其实都在不停的运动中,银河系此时正在以每秒550千米的速度,靠近宇宙中的巨引源,在几百亿光年尺度上,数万亿个星系正在暗能量和暗物质的驱动下,不断膨胀并且沿着宇宙长城流动。

引力和光速一样慢,天文学家认为很多大型天体结构,早已经因为宇宙超光速膨胀而被撕碎不存在了,但它们所牵引的星系们都还不知道,还在沿着固定的轨道运动,比如银河系靠近巨引源就是一次注定没有结果的过程。
有理论认为,我们迟迟没能找到外星文明,也没收到外星文明发射的宇宙电磁波信号,就是因为奥尔特云或者本地泡的存在,它们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能屏蔽宇宙中所有智慧文明发出的信号,只把杂乱无章的宇宙电磁噪音放进来,而这种特殊的机制,也许就是宇宙中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保护机制。
就像地球上的土著人类自然保护区,严禁现代科技靠近一样,宇宙中可能也存在着很多低技术文明保护区,直到人类文明掌握光速飞船技术,有能力快速离开太阳系后,也许外星文明才会现身被我们发现,在那之前不论是旅行者一号还是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都会因为太慢或者功率太弱而变成宇宙中的垃圾噪声。
总体来看
不论是本地泡还是奥尔特云,它们都属于我们现在无法到达的区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文明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三颗星球,地球,月球,火星,仅仅是这三颗星球的改造和开发,可能就需要数千年时间,完全开发太阳系则要数万年后了。
至于未来会不会发生新的技术爆炸,让人类文明在几十年里获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这个就没人知道了,具体要看现阶段的物理学什么时候触及瓶颈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下一个爱因斯坦,开启新的物理学时代,以及科技时代。
河小白

24-07-28 08:30

0
宇宙的最上级是什么?天文学家称它为长城,银河系只是一粒沙子 


太阳系的上级是银河系,银河系的上级是本星系群,再往上是本星系团,超星系团,但你否想过,宇宙最高层级的天体系统是什么呢?

根据哈勃望远镜和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在统计归纳了数千亿个星系后,发现这些星系在几十亿到几百亿光年的尺度上,呈现出了复杂的纤维网状结构,这张网里的每一个亮点就是一个超星系团,亮点和亮点之间的细丝则是由数百亿个星系组成的,被称为宇宙长城的超级结构,而银河系只是宇宙长城中的一粒沙子。

最近的一项射电望远镜观测结果还表明:若干条横跨数百亿光年宇宙长城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微弱光芒,这些光芒由不知名的震波驱动,在宛如蚂蚁洞穴内部纵横交错的网络中传播,那么这种沿着宇宙长城传播的带电粒子来自于何方?
综合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界初步认为这种神秘的震波源于宇宙大质量天体系统之间的合并,这里的大质量天体系统不是说银河系,也不是银河系之上的本星系群,更不是本星系团,而是指室女座超星系团和夏普力超星系团这种天体系统之间的碰撞。

其中室女座超星系团直径1.1亿光年,内部包含了4.7万个星系,夏普力超星系团直径1.2亿光年,内部包含了8万个星系,在可观测宇宙直径不过930亿光年的情况下,这两个星系团能搅动的范围相当于全宇宙的千分之二左右,也只有这种横跨数亿光年的天体系统之间的碰撞,产生的震荡波才能沿着宇宙长城在全宇宙扩散。
然而比宇宙长城内的震荡波更令天文学家着迷的,是宇宙长城之间的空洞。
上面我们提到过,宇宙在大尺度结构上呈现纤维网络结构,既然是网络,那就说明构成星系的物质们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网状结构中占主流的是宇宙长城之间的空洞,那些横跨数亿光年的虚空内藏着宇宙最大的秘密,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秘密。
根据目前的宇宙学模型,我们现在能探测到的物质被称为重子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宇宙中的星系星云恒星行星,以及我们人类。

但是重子物质只占了宇宙质能总量的4.9%,在它之外是占比高达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无法被直接探测到的它们才是宇宙的主流,而人类就算把全宇宙的所有星系都探索一遍,看到的也不过只是真实宇宙的20分之一罢了。

基于以上数据,宇宙学家们认为宇宙长城之间的空洞其实就是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盘踞地带,整个宇宙的加速膨胀也是由暗能量促成的,随着宇宙的加速膨胀,宇宙长城们也会逐渐断裂开来,那些充当宇宙长城结点的超星系团也会分崩离析。

这期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巨引源,这个超级引力源虽然一直在吸引银河系靠近它,但它会因为暗能量导致的宇宙加速膨胀,在银河系到达它之前就被暗能量撕碎。
如果暗能量的在未来始终都是68.3%的话,天文学家们就会认为宇宙加速膨胀是不可逆的,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重子物质的密度会越来越低,你可以理解成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在这种情况下,宇宙长城被撕碎后,超星系团会被撕碎,然后是星系团,本星系群,再然后银河系将被撕碎,然后是太阳系,紧接着地球将被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撕碎,最后的最后宇宙中每一颗原子都会被撕碎。
这便是被称为大撕裂的宇宙结局。
河小白

24-07-26 05:45

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叫做凯莉的心理学教授曾经以通过冥想做过实验,当人进入深层次的冥想的时候,意识便会进入到一个游离的状态,此刻是能够感知到周边的变化的,也能够自己看多维空间中另一个自己的情况,凯莉将这一过程称为“时空切片影像”,她认为梦境中之所以会出现真实的体验感,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游离于自身的身体,而后进入到另一个时空切片中感知那里的事物变化,体验完后意识体又回到了我们自身的本体,从而将这段旅程形成记忆,这种记忆有深刻的,也有短暂即逝的!主要是看我们在梦境中体验到的事是否能够通过大脑的审核!凯莉还发现,通常做梦的时间不会很长,你感知到的很长时间的梦,通常也就经过十几秒或几分钟而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时间差,因为意识到达另一个时空切片中的时候,时间的流逝是不对等的,这也符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多时空时间不对等的特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