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我的交易模型中最关键的股票热度、认知度。
我的模型中,舆论和大众对热度、认知度的不同接受度,对应到是否到买入点、是否补仓、是否止盈的操作依据。
目前这个还是偏向定性,不够定量。主观色彩较重,难以量化。
其实这个热度、认知度还隐含有前提条件:就是自己能看懂。
我举个例子:
药明康德 。最近热度、认知度均出现了巨大分歧,股价连续大跌。 我也一直在关注,但暂时并不在我的操作标的内。
原因在于,我只看懂了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暂时看不明白,逻辑并没有打通。超出了我的能力圈,所以不能作为标的。
如果有一天我真正看懂了,而那种
药明康德还存在分歧的机会,就会买入。
药明康德目前比较复杂处在于它有H股,而且还药明系还分拆多个股票,不仅是机构,还涉及到外资对药明系的态度。 所以如果抱着自以为是的态度以为看懂了,按我对此类股票模型操作的仓位都比较重,很容易会造成大额亏损。必须要谨慎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