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king997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
虽然读书外出务工
但每年都还是要回家
为了那份年味
这是镌刻在每个农村人骨子里的记忆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
这份年味儿在逐渐变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我想应该是身份的转变
我从年味儿的获得者成为了年味儿的制造者
我不再只是获取而更多的是付出
这是农村舆论或者农村社会契约决定的
年龄间隔点在30左右或者结婚摆酒
这个结点之后如果自己还认为自己处于获取的阶段
那么就会觉得没有年味儿
顺应趋势的角度来讲
应当多考虑付出
那么年味儿就会重新出现
是从晚辈身上传递过来的
也是从长辈身上传递过来的
晚辈开心获取
长辈满眼欣慰
从经济角度考虑
这应该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顺应而不要抗拒
这也构成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契约
农村式家庭关系模型
长辈是精神象征,是家庭精神核心,长辈在心就还在一起
中辈是实干代表,是家里主要劳动力,让大家有饭吃
小辈是未来希望,是受照顾的对象,是家里主要快乐源泉
长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正则晚辈根基牢固,难出大错
身不正则晚辈多有偏颇,难有成绩
中辈既要直面社会竞争,更要与时俱进更新家庭知识储备,但更多求稳,为后代铺路,这是必经之路
小辈一心只求打稳基础,最佳出路便是高考,然后考公务员,当官
如无天分,则要早日完婚,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
这一套模型其实是一套试错模型,对错重要节点在高考和考公两个环节
除此之外,其余成就大多数不在社会舆论认可范围
除非难以想象的破天富贵,如马云、刘强东等直接可以和权力机构掰手腕的存在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拼尽家族之力全在于此
博的是一个概率
千百年来概莫如是
但真正从平民百姓家走出来的宰相又有几人呢
所以真正在考虑这件事的人应当分几步走
第一步,是财富积累,贫农走向中产。这步必须要做,从小见到家庭贫困的孩子长大后第一目标必然是赚钱,而非当官
第二步,如时期合适则中产拼官场,出官场小员即可,不可跨步太大;如时期不合适则中产继续稳扎稳打变成小富也可
第三步,争取多人入官场,相互支持,但家中生意不可断,需商场官场源源不断互相支持
第四步,时期合适,集全力于一击,拼出一个中高层
多数贫农家庭孩子当官不合适,当前社会官二代富二代很多,往上竞争压力极大,最好的便是维持住自身的位置缓步向前
而后把希望放到下一代,悉心教导,在自身基础上应会有更多向上的优势,但也极难,二代不如一代者也是多如牛毛
否则,天下应该是毛之天下才对
但这个模型应该来说是最合理的模型
不过也受时局限制
历朝历代不过300年
应清楚知道自身所在周期阶段
如上行,则应拼尽全力
如震荡,则不可激进,稳中求进
如下行,则以守为主,开枝散叶,等待时机
但代代相传的理念流失颇为严重,锦衣玉食中难有大志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之也
但这个模型依然是当前社会家庭运行的逻辑
这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伦理最大的不同
准确讲,西方有些家族也是这种观念,但在中国则是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这是历史传承的差异,毕竟中国上下五千年,而西方国家则没有
西方国家倡导的自由、民主具有鲜明热烈的个人色彩
而中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具有家文化色彩
前者极具诱惑力,是奔放,是恣意,是享受
后者则更加沉稳,是内敛,是守矩,是付出
前者是百花齐放
后者是天下大同
前者更有风险
后者更加稳健
时代在进化演变
文化在交互融合
从年轻时畅想西方文化抗拒中式文化,到接受中式文化,到成为中式文化
我花了十五年
一个能传承五千年的文明
想必还会有五千年
稳健是对抗动荡的有利工具
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皆是如此
一个不能接受慢慢变好的主体
不存在变好的机会
霸权一时在
大同永流传
谁忘记了这个,谁就会走出历史的舞台
好的东西从来都是反人性的
发现趋势,顺应趋势,成为趋势
大部分事情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