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字诀第十六节
有个网友在上面说了,频繁交易会使交易成本增加。言外之意就是作为散户,不能做短线交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问题是散户要做长线交易的难处很大,特别是在欺诈盛行的市场里。你不知道哪个公司的报表是真的,更不知道报纸上的哪个信息是真的。如果十个公司,有几个作假,我们的判断还会有较大的成功率;问题是十个公司如果都搞假的,我们还怎么长线投资?当时的大牛股
东方电子,
银广夏等等,有哪一个是真的?后来不是都被证明是一场欺诈吗?这样的欺诈有什么惩罚措施了?
当时我并不知道错误是在这里,而是一头扎进对自己的操作的检讨中去了。我确实是应该老早抛掉的。以后就改成头天下午买进,第二天开盘卖出,不管高低。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套哪么深,又可以做事实上的t+0。
于是,我又开始了用我仅有的少数真金白银做试验了。试验的结果是不用说的,没任何悬念,还是资金曲线的持续下跌。我就像挣扎在迷宫中的微小的爬虫,试探了所有的方向,当筋疲力尽的时候,却发觉要走出这个迷宫简直是不可能。我要追求的是稳定、持续的盈利,这样的目标就是在现在我觉得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何况当初就是一白丁的时候呢?完不成自然是必然的。
其实追求稳定、持续的盈利,是每一个投机客的最高境界。在赚钱的那个短时期内,每个人都会有膨胀的心理反应,但是时过境迁,还能有这样的收益吗?就像我刚刚入市的时候的大幅度盈利,是偶然的,持续的赔钱才是必然的。
当我的t+0又失效的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我想到了那个教育局的女职员的做法。无奈之中,我最后选择了她的做法,而以前我虽然赔钱,但是说老实话,我是看不起她的这个笨拙的方法。于是,我一半的资金买了
云南铜业,一半的资金买了
春兰股份。买云南铜业是因为当时它与其它股票不一样,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爬在低位,买入价是8元多点;买入春兰股份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当时
家用电器还是比较时髦的,特别是空调,还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它必然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买入价大概是20多元。当时是在99年的下半年,距离我的耀武扬威的生活才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彼时我是钱花不完,而此刻我是愁这怎么能尽快赚些钱来应付日常开销。可见,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选择来确定的。
买了两个股票,并且准备实行类似女职员的做法,时间就一下子多了起来。这要是在以往,我有的是地方打发这些时间,现在可不行了,只有自己窝在家里才是不花钱的。但是干什么呢?
这个时候在我们那个小地方电脑已经有了,普及的程度估计相当于现在小轿车的程度。就是说有钱人也不是都有,但是有的必然是有钱人。这点我可是个例外,我已经自动脱离了那个有钱人的阶层,但是我咬咬牙,也买了一台电脑。我记得很清楚,4500元,处理器是赛扬×××的,相当于奔二,硬盘是两个G的,内存是516的。现在这样的电脑也没卖的了,可是在当时可是最配置最高的。接收行情就用浙江电视台的通视信息卡,每年的服务费大概是150元左右,行情来的时候,声音咔咔咔的,十分壮观,很令人振奋。不在交易时间的时候,我就写了一本书,书名取的是《散户必败与散户赚钱的唯一之道》中心意思就是跟庄,推理过程就是,庄家既然入庄了,他要赚钱就必须拉高,而拉高的过程就是散户赚钱的唯一之道。既然他们入庄,没百分之百的涨幅是不够他们盈利的空间的,所以散户只要拿住股票,就必然有庄家来抬轿,最后必然能够赚钱。这本书后来我拿到北京找了一个私人的买书号的人,他给我四千元要买断,我没卖。我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也要给五万以上。你想想,能使人持续赚钱的东西的价值是多少?四千元没卖,后来一文不值,放废纸篓里了。
这个理论自然有它的诱惑性,不然我也不会拿它写成一本书。但是现在看起来,这简直就是扯淡。有点合理的成分,但是大多数是错误的。
99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始实行了不赚钱不卖的政策。这有点象现在的一首歌唱的,“打死都不卖”!